拜城縣位於天山中段南麓、卻勒塔格山北緣的山間盆地、渭幹河上游流域。北依天山與昭蘇、特克斯縣相連,南隔卻勒塔格山與新和縣為界,東與庫車縣毗鄰,西與溫宿縣接壤。總面積15917平方千米。總人口21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拜城鎮,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860千米。 四周群山環抱,為帶狀盆地。西北高東南低,自然坡降較大,地形複雜,北部為天山主幹,南部為卻勒塔格山,東部為庫車達坂,西部有疊山洪溝。有木扎提河、喀普斯浪河、喀拉蘇河、克孜勒河等水系。屬中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冬季寒冷,夏季涼爽,年均氣溫7.4℃,年均降水95毫米。拜”為突厥語“巴依”一詞音譯變音而來,意為富庶。 拜城縣境,漢時為姑墨國、龜茲國地,歸西域都護統領。唐時,這裡有兩城:西一城為“阿悉言城”,即“拜”,東一城為“俱毗羅城”,即“賽裡木”,均屬姑墨州,為安西都護府下的龜茲都督府所治。元明為別失八里轄地。直至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仍設“巴依”和“賽裡木”兩城。光緒八年(1882年)兩地合建拜城縣,隸屬溫宿直隸州。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隸溫宿府。民國9年(1920年)為阿克蘇行政區所轄九縣之一。1929年後行政區劃均屬阿克蘇地區。 四周群山環抱,為帶狀盆地。西北高東南低,自然坡坡降較大,地形複雜,北部為天山主幹,南部為卻勒塔格山,東部為庫車達坂,西部有疊山洪溝。有木扎提河、喀普斯浪河、喀拉蘇河、克孜勒河等水系。 拜城縣氣候特點屬溫帶大陸性乾旱型氣候,冬季寒冷,夏季涼爽,年均氣溫7.6℃,極 端最高氣溫38.3℃,極端最低氣溫-28℃,無霜期133—163天,年均日照係數為2789.7小時,年 均降水量171.13毫米。 拜城縣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全縣土地總面積2865萬畝。其中山脈丘陵2270萬畝,綠洲平原595萬畝。現有耕地面積105.32萬畝,林地212.8萬畝,草場1394.8萬畝,水域面積148萬畝,尚有100萬畝土地可以開發利用。 礦藏資源儲量豐富,是新疆罕見的礦藏富集地,目前已探明8大類58種,其中以原煤、天然氣、霞石、紅柱石、錳礦、重晶石、麥飯石、大理石、鹽巖等儲量最大。原煤遠景儲量53億噸以上,享有南疆“煤都”之美譽。霞石8.5億噸,紅柱石3700萬噸,重晶石11.2萬噸,麥飯石9億噸,大理石4320萬噸,鹽巖108億噸,石油651萬噸,天然氣3847億立方米,尤其是克拉2氣田含氣面積47.1平方公里,探明天然氣儲量2840億立方米,大北氣田含氣面積達100平方公里,探明天然氣儲量1007億立方米,從而使我縣成為國家“西氣東輸”工程的主力氣源地。 縣內野生動、植物品種繁多,主要分佈在天山山區。野生動物有馬鹿、黃羊、野山羊、盤羊、大頭羊、野豬、野兔、野鴨、熊、狼、狐狸、旱獺及珍禽山雞、雪雞和奇獸山虎、雪豹等。野生植物主要包括芨芨草、蘆葦等工業建築材料和甘草、車前子、大小薊及雪蓮、當歸、黨參等名貴中藥材。 拜城縣名勝古蹟眾多,自然景觀誘人,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全縣有文化古蹟及旅遊風景點120多處。有飲譽全球的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克孜爾千佛洞,有南疆最大的人工湖克孜爾水庫和聞名南疆的“伊斯克蘇”溫泉、“瓊阿帕”汽泉及位於黑英山、老虎臺的兩處國際狩獵場等。其中克孜爾千佛洞是全國四大佛教名窟之一,始鑿於公元3世紀,現儲存完整的有236個洞窟1萬多平方米的珍貴壁畫,藝術而真實地再現了拜城與西域和東西方諸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史實,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縣城西北50公里外的喀普斯浪河畔,有一組天然溫泉,水中含有以硫磺為主的多種礦物質,水質清澈,溫度適中,成為了人們休閒消暑的好去處。 縣城西部80公里外的“瓊阿帕”地區,有一條神奇莫測的“熱氣溝”,常年釋放大量熱氣,雲蒸霞蔚,氤氳虛幻,人稱天然“桑拿浴”。拜城縣將著名景點劃為一體,以克孜爾千佛洞、克孜爾水庫、溫泉、汽泉、鐵熱克森林公園和察爾其雅丹地貌等景點為主體,構建了涵蓋青山綠樹、草原風光、神奇峽谷、珍禽異獸、文物古蹟等足令拜城驕傲和自豪的旅遊資源格局,展現了拜城縣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壯美的自然景觀。 拜城縣旅遊資源共有各種自然,人文景觀124處,其中七大景觀頗具特色,即全國四大 石窟之——克孜爾千佛洞;西氣東輸主力氣田——克拉2氣田;新疆最大的人工水庫——克孜爾人 工湖;南疆第一溫泉——鐵熱克溫泉;老虎臺,黑英山國際狩獵場;察爾其雅丹地貌;克孜爾魔 鬼城;南疆避暑勝地拜城縣城等。
拜城縣位於天山中段南麓、卻勒塔格山北緣的山間盆地、渭幹河上游流域。北依天山與昭蘇、特克斯縣相連,南隔卻勒塔格山與新和縣為界,東與庫車縣毗鄰,西與溫宿縣接壤。總面積15917平方千米。總人口21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拜城鎮,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860千米。 四周群山環抱,為帶狀盆地。西北高東南低,自然坡降較大,地形複雜,北部為天山主幹,南部為卻勒塔格山,東部為庫車達坂,西部有疊山洪溝。有木扎提河、喀普斯浪河、喀拉蘇河、克孜勒河等水系。屬中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冬季寒冷,夏季涼爽,年均氣溫7.4℃,年均降水95毫米。拜”為突厥語“巴依”一詞音譯變音而來,意為富庶。 拜城縣境,漢時為姑墨國、龜茲國地,歸西域都護統領。唐時,這裡有兩城:西一城為“阿悉言城”,即“拜”,東一城為“俱毗羅城”,即“賽裡木”,均屬姑墨州,為安西都護府下的龜茲都督府所治。元明為別失八里轄地。直至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仍設“巴依”和“賽裡木”兩城。光緒八年(1882年)兩地合建拜城縣,隸屬溫宿直隸州。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隸溫宿府。民國9年(1920年)為阿克蘇行政區所轄九縣之一。1929年後行政區劃均屬阿克蘇地區。 四周群山環抱,為帶狀盆地。西北高東南低,自然坡坡降較大,地形複雜,北部為天山主幹,南部為卻勒塔格山,東部為庫車達坂,西部有疊山洪溝。有木扎提河、喀普斯浪河、喀拉蘇河、克孜勒河等水系。 拜城縣氣候特點屬溫帶大陸性乾旱型氣候,冬季寒冷,夏季涼爽,年均氣溫7.6℃,極 端最高氣溫38.3℃,極端最低氣溫-28℃,無霜期133—163天,年均日照係數為2789.7小時,年 均降水量171.13毫米。 拜城縣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全縣土地總面積2865萬畝。其中山脈丘陵2270萬畝,綠洲平原595萬畝。現有耕地面積105.32萬畝,林地212.8萬畝,草場1394.8萬畝,水域面積148萬畝,尚有100萬畝土地可以開發利用。 礦藏資源儲量豐富,是新疆罕見的礦藏富集地,目前已探明8大類58種,其中以原煤、天然氣、霞石、紅柱石、錳礦、重晶石、麥飯石、大理石、鹽巖等儲量最大。原煤遠景儲量53億噸以上,享有南疆“煤都”之美譽。霞石8.5億噸,紅柱石3700萬噸,重晶石11.2萬噸,麥飯石9億噸,大理石4320萬噸,鹽巖108億噸,石油651萬噸,天然氣3847億立方米,尤其是克拉2氣田含氣面積47.1平方公里,探明天然氣儲量2840億立方米,大北氣田含氣面積達100平方公里,探明天然氣儲量1007億立方米,從而使我縣成為國家“西氣東輸”工程的主力氣源地。 縣內野生動、植物品種繁多,主要分佈在天山山區。野生動物有馬鹿、黃羊、野山羊、盤羊、大頭羊、野豬、野兔、野鴨、熊、狼、狐狸、旱獺及珍禽山雞、雪雞和奇獸山虎、雪豹等。野生植物主要包括芨芨草、蘆葦等工業建築材料和甘草、車前子、大小薊及雪蓮、當歸、黨參等名貴中藥材。 拜城縣名勝古蹟眾多,自然景觀誘人,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全縣有文化古蹟及旅遊風景點120多處。有飲譽全球的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克孜爾千佛洞,有南疆最大的人工湖克孜爾水庫和聞名南疆的“伊斯克蘇”溫泉、“瓊阿帕”汽泉及位於黑英山、老虎臺的兩處國際狩獵場等。其中克孜爾千佛洞是全國四大佛教名窟之一,始鑿於公元3世紀,現儲存完整的有236個洞窟1萬多平方米的珍貴壁畫,藝術而真實地再現了拜城與西域和東西方諸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史實,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縣城西北50公里外的喀普斯浪河畔,有一組天然溫泉,水中含有以硫磺為主的多種礦物質,水質清澈,溫度適中,成為了人們休閒消暑的好去處。 縣城西部80公里外的“瓊阿帕”地區,有一條神奇莫測的“熱氣溝”,常年釋放大量熱氣,雲蒸霞蔚,氤氳虛幻,人稱天然“桑拿浴”。拜城縣將著名景點劃為一體,以克孜爾千佛洞、克孜爾水庫、溫泉、汽泉、鐵熱克森林公園和察爾其雅丹地貌等景點為主體,構建了涵蓋青山綠樹、草原風光、神奇峽谷、珍禽異獸、文物古蹟等足令拜城驕傲和自豪的旅遊資源格局,展現了拜城縣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壯美的自然景觀。 拜城縣旅遊資源共有各種自然,人文景觀124處,其中七大景觀頗具特色,即全國四大 石窟之——克孜爾千佛洞;西氣東輸主力氣田——克拉2氣田;新疆最大的人工水庫——克孜爾人 工湖;南疆第一溫泉——鐵熱克溫泉;老虎臺,黑英山國際狩獵場;察爾其雅丹地貌;克孜爾魔 鬼城;南疆避暑勝地拜城縣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