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金領瑋業母嬰健康講堂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最早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大約始於周代,距今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因此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而且“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故這個節氣被稱為清明。《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歲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是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說。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清明時節,桃花初綻,楊柳泛青,鶯飛草長,清新明朗。古人踏青出遊的好時節。

    “時年八節”是指: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

    古人怎麼過“清明”

      “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這三節合一時候起,清明就有了祭祀的習俗。

      上巳節:

      從魏晉時代開始,農曆三月初三就被稱為上巳節。在唐代的長安城中,上巳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上巳節和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節、二月初一的中和節並稱“三令節”,除了祭祀之外,人們還給上巳節加上了遊玩、娛樂的內容,皇帝要在上巳節賞賜百官,大宴群臣,普通老百姓則要到渭水、曲水等河邊春遊、遊戲、踏青、作詩慶祝。在農曆三月初,大地甦醒,萬物復甦,春天欣然來臨,好比整個自然復活一般,所以人們習慣在上巳節去除穢氣,為大地招魂。所以,有一些人類學專家認為,上巳節與西方復活節有相同的文化內涵。

      寒食節:

      從先秦時起,中國古代就有了過寒食節的習俗。為何要在寒食節吃冷食?來看看認可度最高的幾種說法:

      一。火在遠古人心目中是有靈性之物,火帶給人們溫暖與熟食,也帶來災難,人們對火既崇拜又害怕。所以,民間留有的火種,過一段時間要用新的火種換掉,被稱為“改火”,古人認為“改火”可以預防生病。從先秦到漢代,人們形成了一套“改火”禮。

      二。也有人將寒食節與晉文公重耳忘恩負義的故事聯絡在一起。據《左傳》記載,春秋時期,晉國發生內亂,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介子推割自己大腿上肉給飢餓困頓中的重耳食用,重耳大受感動,聲稱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報答介子推。但重耳復國後未賞賜介子推。介子推隱居山林,晉文公知悉後上山尋訪卻尋不得,聽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燒山,希望逼他出來,結果介子推被燒死在山中也不願出來。晉文公悔不當初,便下令“禁火”紀念介子推。後來演變成了寒食節。  宋代以後,“改火”的傳統就慢慢消失了,可是“寒食”的習俗還一直保留在民間。此外,寒食節還有鬥雞、盪鞦韆、拔河、放風箏的民間習俗,與上巳節的春遊踏青活動有重合之處。

      在唐代,因為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時間上較為接近,且節日習俗上也有很多重合之處,於是將這三個節日逐漸融合,界限也就不是那麼清楚了。

    現在怎麼過“清明”

    祭拜與掃墓

      掃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習俗,唐代以來逐漸合併於清明,才成了清明節的習俗,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

    踏青

      又叫探春、尋春、郊遊,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的習俗。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仍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放風箏

      每逢清明,人們不僅白天放風箏,夜間也放。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植樹

      寒食過去,清明到來,是時候多種些樹木了。先人的精神,當像山上的樹木,是長青的;人的生命,也當像新種下的樹木,在這春風中成長、向上。因此,清明也是中國傳統的植樹節。

    碰雞蛋

      每到清明,總有一些小朋友願意碰雞蛋,就是將兩個雞蛋對在一起,互相捏,看誰能把對方的雞蛋捏破。這個遊戲是小朋友們的最愛。

    關於“清明”,專家這樣說

    《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清明節嗎?

      說起清明節,不少人會聯想到中國書畫史上的經典作品《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是不是指清明節?

      北京民俗協會秘書長高巍說,《清明上河圖》實際上描繪的是都城開封汴梁商業繁榮、人丁興旺的景象。如果仔細觀賞,會發現畫中岸邊的樹木並沒有掛滿綠葉或開滿了花。按道理說,開封距離南方較近,到了清明,應該是春天甚至夏天的景色,這樣判斷的話,《清明上河圖》並不是簡單地僅描寫了開封清明時節的景色。

  • 2 # 博仁清秋

    祭祀春遊相結合,願你很好享受清明小長假

    “清明節”的得名源於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

    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冬至後第106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

    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

    清明節祭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了弘揚傳統文化,2008年起國家規定法定假日1天,一般和週六、週日合併成3天。

    祭祀先人一般半天一天就夠了。此時春暖花開,生機勃勃,可以利用清明假期進行很好的踏青春遊。

  • 3 # 飛馳的小跳蛙

    我認為這個不衝突,

    清明祭祀,拜謁先祖是中國的傳統,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一定得回去!

    春遊的話,一般不會去很遠的地方,現在城市周邊的近郊遊,或者公園都挺好,很適合春遊活動!

  • 4 # 快樂人生166747061

    謝謝大師您好,清明節祭祀是傳承中華民族文明禮義!敬拜先賢之祖德。跟春遊沒有衝突的。遊客觀風情美景,遊山玩水和名勝古蹟!不過要注意的是,走到有墳墓的,有祭祀的地方,請不要亂說三道四,不要指指點點,節日嘛,陰陽地府相隔一紙之遠。要尊重山靈,以免糟之不測。走走看看可以,默默無聞的觀觀也就沒事了。謝謝!祝清明節快樂多多!

  • 5 # 君莫笑Gym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光字面上來看就沒有衝突。清明節其實很適合出去踏青,春遊,在春暖花開的時候感受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

    但是要注意,不要去別人掃墓比較多的地方去,不要說不吉利的話,不要做對死者不敬的事,晚上不要在外邊玩的太晚了就可以。

  • 6 # 平凡的風景

    祭祀,掃墓等於旅遊踏青中,野炊就是吃墳(在掃墓時做飯吃)。清明是紀念先祖的風俗習慣,變不意味悲傷,更無需悲傷。所以並不衝突。

  • 7 # 冰清玉傑wi

    沒有衝突

    4月4號是寒食節

    晉公重耳為紀念

    隨臣介子腿上割肉

    19年後封官沒封介子

    介子背母隱身死在樹下。

    血書一封。

    割肉奉君盡丹心。

    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

    主公下令4月5日為清明節。

    感恩介子燒紙。

    演變到今日人們

    4月5日祭典親人,

    踏青賞花。文人賦詩

    千里黃鶯綠映紅。

    多少樓臺煙雨中。

    李白春遊秋浦。

    一醉三年不回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亞迪唐在汽車行業中算是什麼檔次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