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史匯

    托馬斯·費爾法克斯,提起他的名號。整個英格蘭人民無不為之肅然起敬,一方面欽佩他溫和的政治魅力,一方面敬仰他卓越的軍事天分,為英格蘭的歷史發展做出最偉大貢獻的領袖級人物。他一生厭惡戰爭,崇尚自由溫和的政治,可是戰爭卻始終與他“不離不棄”,註定他矛盾的一生與戰爭無法脫離干係。

    天生流淌著貴族的血液

    1612年1月17日約克郡登頓地區有戶貴族家庭降生一個男孩。這個貴族家庭是費爾法斯特男爵家族,傳到現在已經是第二代人,此時費爾法斯特男爵家族的掌門人叫費爾南多·費爾法克斯,剛剛降生的男孩是費爾南多的長子。

    費爾法克斯家族是個十分傳統的西歐家庭,男主人費爾南多·費爾法克斯是博洛格布里奇的國會議員,女主人瑪麗•特雷西作為家庭主婦,主要承擔家庭起居和照顧孩子的職責。年紀小小的托馬斯成長於如此溫馨的家庭環境中,逐漸培養出他後來溫順親和的性格。

    不知不覺托馬斯長到6歲(1618年)。托馬斯已經到上學的適齡階段,父母毫不猶豫地將他送進當地最有名的貴族學校。剛剛進入貴族學校,托馬斯的天分開始嶄露頭角。由於貴族學校開設的課程是多元化的,托馬斯很快便將整個歐洲通行的語言熟練掌握,包括除英語以外的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等。

    由於出生貴族家庭,必然要接受相應的貴族興趣培養。父親費爾南多覺得作為歐洲貴族必須掌握棒球、馬術、射擊等高階興趣愛好,便經常帶著托馬斯和弟弟卡梅倫費爾法克斯練習這些興趣愛好。天資聰明的托馬斯無論學什麼都非常快,特別是射擊專案,托馬斯一經上手便如痴如醉,而且表現出驚人的射擊天賦。

    由於語言方面的天賦,使得托馬斯博覽歐洲群書,逐漸開始對西歐哲學產生極大的興趣。中小學畢業後的托馬斯決定考取劍橋大學哲學系。1626年,托馬斯如願以償受到劍橋大學的哲學系發來的錄取通知書,正式成為一名劍橋大學的學生。求學劍橋期間,托馬斯仍然保持著優異的承繼。1628年托馬斯畢業劍橋後,又被保送學習霍勒斯維爾爵士的戰爭藝術。沒想到托馬斯同樣對戰爭藝術過人的天賦。

    嶄露頭角的布瓦萊杜克戰役

    1629年荷蘭與西班牙關係日漸緊張,最終上升到刀兵相見。托馬斯作為熱血青年,必然會時刻關注如此重大的時政。由於祖父的建議,托馬斯決定為荷蘭奧蘭治王子而戰,加入到布瓦萊杜克戰役,共同抗擊西班牙軍隊。持續2年之久的布瓦萊杜克戰役勝利後,托馬斯隻身來到法國增長自己的閱歷,旅行法國期間托馬斯不幸患上天花。只好回到老家約克郡安心養病。期間,托馬斯申請加入瑞典皇家軍隊得到批准。

    服役瑞典皇家軍隊時,托馬斯遇上自己未來的妻子安妮,安妮是自己的上司霍勒斯維爾的女兒。兩人一見如故,選擇在1637年6月20日完婚,此後誕生一名閨女。托馬斯和安妮十分恩愛,托馬斯為了安妮和女兒,逐漸厭倦波雲詭譎的政治和戰爭,潛心宅在家裡陪伴安妮,輔導閨女學習。

    三次內戰成就托馬斯·費爾法克斯

    1638年英國內戰爆發。不安分的祖父又來說服孫兒加入戰爭。原本有些厭倦戰爭的托馬斯,只好遵從祖父的建議加入國會派的陣營。同時,托馬斯從約克郡招募一支號稱紅帽龍騎兵隊。英國內戰期間,托馬斯獨立領導紅帽龍騎兵團經常打勝仗,他求學時的軍事天賦得到充分體現,托馬斯也因此獲得國會賜予的爵士稱號。

    17世紀的英國時局動盪,註定像托馬斯一類的人只能與戰爭相伴。時隔2年不到(1642年),英國再次爆發國會派和保王派的戰爭,托馬斯不可能置身事外,再次捲入其中。此時的保王派兵多將廣,聲勢浩大。很快便將利茲等地佔領,礙於兵力所限托馬斯在諾夫特沼澤地遭到失敗,只好轉移陣地改為奪取維克菲爾德地區。

    奪取維克菲爾德後,還沒站住腳,阿德沃爾頓荒原一戰中,托馬斯再次慘敗。此時約克郡已經徹底淪陷。經過數月的整頓休息,托馬斯決定與克倫威爾共同發起反攻,先後佔下賽爾比,繼而攻取約克。托馬斯與保王派再次在馬斯頓荒原遭遇,托馬斯的國會右翼騎兵再次受到重創,所幸國會左翼騎兵及時趕到,幫助托馬斯解圍。

    三年的英國內戰中(1645年結束),托馬斯憑藉突出的戰績和驚人的軍事能力,被英國國會任命為新模範軍總司令。隨後內茲比戰役,托馬斯帶領議會軍挫敗查理大帝和魯珀特親王,並將保王黨殘餘的部隊全部圍殲,徹底解放陶頓地區。此後又攻取埃克賽特,佔領牛津。

    1647年英國第三次內戰爆發,托馬斯上馬迎敵幹掉保王派的主要指揮官,保王派軍隊徹底宣告投降,從此英國內戰問題徹底解決。1648年查理一世被判處死刑,議會派高層人物克倫威爾為了洩憤,公開對查理一世的遺體進行侮辱,托馬斯堅決反對這樣非人道的做法,逐漸與克倫威爾為首的議會派產生隔閡。一方面不滿議會的行為,一方面厭倦政治,托馬斯最終選擇一紙書信離職。

    直到1658年克倫威爾去世後。托馬斯才重返軍隊,與喬治·蒙克將軍重建國會的信譽。為了樹立國會的信譽,托馬斯邀請查理的兒子加入國會,哪成想查爾斯二世為了替父親報仇,居然用克倫威爾方式,對克倫威爾的遺骸進行侮辱。托馬斯聞說此事後,骨子高貴的血液使得他認識到,自己決不能與他們同席而坐,毅然決然離開國會,發誓再也不過問政治。

    離開政壇後的托馬斯,安心地回到約克郡賦閒讀書寫作。先後出版三本書,分別是《從1642年到1644年》、《戰爭期間北方行動的簡短紀念碑》以及《我在陸軍司令部期間要清除的一些事情的短紀念碑》。1671年11月12日,59歲的托馬斯因病去世。時隔350年後的今天,英華人民仍然追思這位英國曆史上偉大的領袖級人物,不僅僅是他的軍事天賦和治國理政的能力,還有他高貴的人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三個是欲的成語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