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娜51000

    我上學的時候爸媽很少誇我,一般都是說你哪哪哪做的還不夠好,如果再細心一點肯定能考更好,大概是怕我驕傲。

    因為中國式傳統教育信奉嚴師出高徒,誇獎意味著驕傲自滿和縱容。這個觀念承自我們的上一代,而我們也早早教育自己的下一代,“誇是害,嚴是愛”。

    但是我們要多角度看待“表揚”這件事:

    第一, 我們教育孩子嚴是愛,那麼孩子就真的不需要被誇獎嗎?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過試驗。隨意選取各選三個班的小學生進行所謂“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後通知教師說:“這些兒童將來大有發展前途”。實際上這些學生是隨機抽取的。結果八個月後,對這些學生進行智慧測驗,發現名單上的學生成績確實進步了,教師也給了他們好的品行評語,實驗取得了奇蹟般的效應。孩子當然需要肯定,如果只有批評和打擊教育,孩子的積極性會受挫,即使孩子很要強地繼續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但是過多的打擊也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影響。變得敏感、不自信、沒有安全感。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肯定和暗示是很必要的。

    第二.孩子被誇獎後真的會飄起來嗎?

    認知神經學的權威學者馬修利伯曼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測試者躺在核磁共振成像儀中,閱讀其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結果發現讀到被認可的部分時,大腦呈現出的狀態和得到金錢獎勵時的狀態十分相似。

    在我們的印象中被認可和拿到金錢獎勵是兩個概念,但大腦的獎賞系統卻做出了相似的反應,更進一步地,實驗者甚至願意在幫助他人後不收報酬,來換取“他人的認可。”

    被認可這件事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大腦的基礎需求,孩子們願意付出努力獲取這種認可,因此,適當的誇獎是可以激勵孩子的。

    第三, 怎麼誇獎才是正確的誇獎?

    誇獎這件事並不像想象中簡單,而是有很重要的技巧,需要我們當父母的來掌握。

    有個美國科學家做了個實驗,把孩子分成兩批做測試,對其中一批誇獎“你太聰明瞭”,對另一批誇獎“你剛才很用功。”

    結果被誇獎的孩子們,大多不願意嘗試更難的題目,相反被誇獎很努力用功的孩子,始終保持著對難題的興趣,表現也越來越好。

    因為表揚“聰明”是在暗示人的能力是相對固定的,難題只是證明你是否聰明。表揚努力卻暗示著可以透過努力來不斷提升能力。

    所以家長們在誇孩子的時候不要只誇結果,而是要注意到孩子努力的過程。記得在我快要中考的時候,大概是覺得我的心智已經成熟不會飄起來了,我的爸爸罕見地誇獎我,跑步很努力,每天晚上做練習提高自己的數學做題速度,而不是這次測驗你又考了第幾名遺傳了家裡人很聰明,這讓我覺得自己的努力過程被看見了。在這種激勵下,我的中考發揮很好。

    所以,多多關注孩子努力的過程,並對他積極的態度做出肯定,是讓孩子不斷進步的正確誇獎方式,當然有的時候家長可能關注不到孩子的學習情況,那麼就需要藉助其他的學習工具或者資料收集工具來及時掌握孩子的動態,像我現在用的OKAY+,OKAY+會定期發給我孩子的學習情況,讓我關注到孩子學習的點滴變化,能讓我和孩子的交流更加親近,基於這些我才能及時給孩子一個積極的肯定,鼓勵孩子不斷提升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浸炭窒化淬火回火處理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