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924210657641
-
2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恆星是氣體球,那為什麼密度那麼大那是什因為恆星中的氣體和我們地球上的一般認為的氣體物性不一樣,首先恆星的質量巨巨大,擁有巨巨大的引力,它裡面的物質被牢牢緊緊地吸引住了,導致了氣體的密度也特別大.其實我們不可能真切瞭解恆星中氣體的性狀,因為我們不可能去摸去感覺,但你可以這麼想,我們地球上的鐵在常溫下是密度很大的固體,但在高溫低壓下也可以變成密度很小的氣體,而恆星中的氣體好像地球上的鐵,它在恆星的超高溫超高壓下變成了密度很大的物質也就不稀奇了,關鍵還是恆星引力巨巨大的緣故,你用力壓個皮球他還會體積減小密度變大呢,何況恆星上那壓力,
籠統地說,在主序星階段的恆星的密度並不大。但恆星的密度是梯度分佈的,就是說,越靠近中心,密度越大;越接近外層,密度越小。以太陽為例。太陽的平均密度是大約1.4g/cm^3,略重於水(想一想,地球的平均密度還有5.5 g/cm^3呢)。但太陽中心的密度高達約150g/cm^3,而光球層(我們看到的那一層)的密度只有10^(-9)g/cm^3,比地球上人工製造的最好的真空還要“真空”。比太陽質量小的恆星,平均密度也比太陽略小。比太陽大的恆星,因為引力與輻射壓必須保持平衡,平均密度略大於太陽,但與太陽差不太多。恆星演化到後期,會膨脹為紅巨星,平均密度會因為體積大增而大幅度下降。典型的紅巨星的平均密度只有大約水的1/100。但同樣存在密度梯度。中心密度會增大到800-1000 g/cm^3,而外層氣體的密度只有數百億分之一克/立方厘米。這完全像是真空了。當紅巨星的外層氣體消失後,裡面的恆星核就會露出來,這就是白矮星了。所以,白矮星的密度就是大約800-1000 g/cm^3,白矮星也存在密度梯度,但密度梯度不大。大質量恆星變成紅巨星或紅超巨星後,會以超新星爆發的形式結束它的一生。超新星爆發後,恆星的外殼被炸碎了,跑掉了,恆星核會繼續收縮,成為中子星或黑洞。中子星是恆星在超新星爆發時,外部壓力向內壓縮原子核,把電子壓到質子中,變成中子後形成的。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大約是10^14 g/cm^3,或1億噸/立方厘米。至於黑洞的密度,由於所有的物理學定律在黑洞內完全失效,其中的物質存在狀態還不知道,也就不知道黑洞的密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