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獨石橋
-
2 # 水清麼
我在孩子上有幼兒園的時候,接觸到了育兒方面的知識,推薦王人平老師,節選一些他的方式方法,您可以試一下。您的孩子是上中班,大班之類的,處理的方式方法也不盡相同,需要您自己去具體分析和測試各種方法。
-
3 # 心奕心語xinyixinyu
我兒子2歲4個月,我們正準備尋找合適的幼兒園讓他入園。他平時挺靦腆的,不是太願意跟小朋友玩,就是和夥伴玩也行,沒有夥伴自己也玩得不錯。從來不跟小朋友爭搶,都是別人搶他的東西,玩耍的時候也很謙讓。
近一段時間我和孩子姥姥經常向他灌輸入園的資訊,並且告訴他一起玩的小朋友都上幼兒園了,但是他一直對這件事表示抗拒,為此我們很擔心,擔心孩子不適應離開家長獨自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生活,擔心他內向的性格在幼兒園裡會被欺負,或者不懂得保護自己而受到傷害,擔心他因分離焦慮而生病等等。不知道能不能順利地將他送進幼兒園,需要多久能讓他適應?
幼兒期的孩子,認知學習不是最重要的,建構積極的自我概念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有愛的老師(接納、尊重、耐心)、自由的空間(兒童有選擇的自由),是媽媽需要首先考慮的。孩子入園年齡越小,選擇越要慎重。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當然是給孩子選擇符合這些條件的幼兒園。
如果條件不允許,比如,只能就近入園,那麼,你可能需要做更充分的準備。
1. 尊重孩子的界限。
孩子的隨和、與世無爭,也許是因為個性,比如,接受型的孩子,通常沉默、隨和,寧肯委曲自己,也不願意破壞親密的人際關係,另外一方面,也許是家庭環境的影響,比如,家長一方或雙方比較強勢。不管是哪一種原因,都不能利用孩子順從和與世無爭的個性,去忽視他的權利和界限。即使孩子不說,家長也要不斷地和孩子確認他的真實需要,而且要確認得清晰、直接、明確。比如:
“你願意跟樂樂分享巧克力豆嗎?如果你不想也沒關係,可以不給她,這是你的權利。”
“你想把玩具車要回來嗎?如果你想的話,媽媽可以幫忙,我們一起去把它要回來。”然後拉著他的手,在孩子面前,示範如何用堅定而自信的方式,去處理衝突。
“這是你的臥室,你可以決定把玩具熊放在哪裡。”
“你需要媽媽給你盛多少,夠了你就告訴媽媽。”
如果你侵犯了孩子的界限,一定要向孩子真誠地道歉。比如:
“媽媽沒有問你,就把你的小星星當垃圾扔了,對不起!媽媽再做一個賠你,行嗎?”
“媽媽剛才衝你發脾氣,是媽媽不對,我向你道歉!”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是被尊重的,那麼,他就能夠尊重自己,在幼兒園也會堅定地維護自己的權利,不允許別人侵犯自己的界限。
2.鼓勵孩子表達真實的感受和願望。
也許孩子不太擅長表露情感和需要,也許他曾經表達過,卻總是被否定。比如:
“我不要上幼兒園。”(表達意願)
“怎麼能不想上幼兒園呢?你看大寶、樂樂和牛牛都要上幼兒園。”(否定意願)
“我會害怕。”(表達感受)
“有什麼可怕的呢?老師對小朋友都可好了!”(否定感受)
結果,孩子只好放棄直接表達,壓抑自己,或者間接表達(比如:“我肚子疼”)。
其實,“說”和“做”是兩回事,我們可以帶著好奇的態度,透過提問,鼓勵孩子表達(說),卻依然堅持之前的決定(做),兩者一點也不矛盾。你可以問孩子:
“哦,你不想上幼兒園,你能告訴我為什麼嗎?”(鼓勵表達)
“幼兒園裡一個朋友都沒有,如果我想媽媽了怎麼辦?要是我尿褲子了怎麼辦?”
“哦,你擔心自己會覺得孤單,你擔心沒人會幫你換褲子,是嗎?”(總結或複述)
“去一個新的地方,遇到不認識的人,而且媽媽還不在你身邊,誰都會有擔心。”(表示理解)
即使你想不到好的方法,幫助孩子解決他的問題,透過鼓勵孩子表達,積極的傾聽,並給予理解,也能增強他內在的力量,幫助他去克服困難。你會驚奇地發現,當你允許孩子“說”了之後,他會變得更勇敢、更通情達理。最後,你可以說:
“你不想上幼兒園,媽媽知道,但是,明天我們還是得去幼兒園。”
世上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做一些自己不太想做的事情,孩子也需要了解這一點。但我們不一定非得自欺欺人,說自己有多喜歡這件事情。
3. 正確地看待“痛苦” 。
上幼兒園無疑會給孩子帶來痛苦,但這是孩子必須要經歷的,我們也要相信孩子的承受能力。
正確對待“痛苦”的方式,不是逃避,不是假裝它不存在,而是直接面對,去品味痛苦。
如果你想克服對於過山車的恐懼,既不能遠遠躲開,也不能閉上眼睛、咬緊牙關,豁出去坐一回算數,而是在坐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全然地去感受自己的恐懼(心跳、呼吸),充分體會速度和突然失重的感覺,你可以尖叫,但是絕對不可以閉上眼睛。
全然地體會“痛苦”,過程會讓你很痛苦,但是,它會帶給你力量,讓你更有自信去面對下一次挑戰。而且,你會驚喜地發現,自己對於痛苦的承受力提高了。
因此,如果在孩子承受痛苦的時候,有我們的支援和陪伴(傾聽、理解),那麼,它就不會給孩子留下永久的傷痕,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堅強。
如果我們因為孩子的痛苦,自己緊張焦慮過度,不僅不能幫助孩子疏導情緒,還會讓孩子承受更多的壓力。(如果看到父母情緒很差,孩子還敢向你訴苦、釋放情緒嗎?)
4. 特殊時期,特殊待遇。
雖然說孩子可以承受壓力,但是,孩子承受的壓力是有限的,否則他們就會崩潰。所以,如果幼兒園已經帶給他們很多壓力,那麼,第一,在生活中,父母就要適當給他們減壓,降低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不要給孩子增加更多的壓力。比如,暫停鋼琴課,不要求必須自己收拾玩具,不要求見人打招呼,等等。
第二,只要不違反規定,多寵孩子,儘量多滿足孩子的要求。
父母的愛可以帶給孩子心理營養,讓他們內在更有力量,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所以,你要多陪孩子游戲、多誇讚他,如果孩子要求,你甚至可以把他當一個小寶寶,給他餵飯、穿衣服,哪怕這些事情他早就可以自己做。
第三,只要不違反規則,給孩子多一些選擇和自由。
關於食物、服裝、遊戲等各個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儘量給孩子話語權,聽聽他的願望和想法,並給予尊重。
如果你已經做好了這些準備,那麼,相信孩子入園就不會成為一個問題。這並不是說,孩子不會經歷分離焦慮,不會遇到任何困難,不會被人欺負,而是說,你倆都有能力和信心去應對這些痛苦,並從這段經歷中獲得成長。
回覆列表
呵呵!這個題正貼中我的大孫子!
大孫子四歲前一直在家甶我抽空給教文化課,更少不了思想工作:記得:電視正播“長征”,我正對娃進行憶苦思甜教育,不料娃搶先脫口說岀:“做啥飯吃啥飯”!還有一次,我準備作午飯,娃從裡間提著蘿蔔走向水缸。當時我想:你就玩吧,反正這九月天,玩水也不冷。誰料幾分鐘後,娃提著蘿蔔鄭重其事的說:“奶奶,我洗好了”。“呀……”!!
下午,娃從外邊回來,看見桌子上的電視正下著大雨,幼稚的小臉充滿擔憂:“桌子溼嘮”!更有一次,得知次日我要帶他岀門幫孃家侄子幹農活,娃自發的收拾東西,這讓我喜岀望外,我乾脆坐下來靜靜地觀察娃的動向:他手腦並用,收拾了他的書具,衣服。然後躊躇了一下回頭問我:“他家有電視沒有”?“喲……”你看,這是什麼效應??
四歲半了,他媽媽回來要求讓娃上幼兒園。也好,讓娃適應一下集體生活。從此每天就由爺爺用腳踏車接送。一次,爺爺把娃送到幼兒園後回來了,我們在院子後邊忙活。我到前邊取東西,嘿!娃一個人在門口玩呢!我一驚,“你咋回來了?”趕緊喊爺爺,又將他送走。六一兒童節,幼兒園聯歡,要家長參加,我去了。娃一看見我,跑過來圍著我不想離開。經我動員又因該他岀節目了,娃只好怏怏不樂地離開了我。快樂的幼兒園生活還是不能立即吸住他!
幼兒一般四歲前一直在家,猛然讓娃去接觸一個生環境,生人的場面,娃會產生恐懼,陌生等不適應心理。有的甚或哭鬧。這確實,確實需要一個過程。大人應給一適當的誘導。在未去之前,就應早早的與娃勾通,講給去幼兒園的好處。讓娃有充足過渡的心理過程。且不可以武強求。
為此,從娃咦呀學語,懂事之後,大人就要考慮擺在娃前面的困難是什麼?將會岀現那些危險因素,將會遇到那些障礙……時刻記住為幼兒健康成長修路搭橋,隨時隨地加以指示,誘導,防患於未然。幼兒的可塑性特強。希望大人能意識到並且堅持不懈的培養。
一般去幼兒園不會發生大的逆反。至於一點小情節,也會輕鬆解決。不是嗎?我的大孫子從一里多以外的幼兒園跑回來了,再送去沒費半句口舌。因為在這四年裡,娃已經接受了充分的思想教育,已經初步形成了良好習慣。偶爾迷路,只要大人稍加撥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