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片好笑

    《孟子》的 天時⑴不如地利⑵,地利不如人和⑶。 三里之城⑷,七里之郭⑸,環⑹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⑽民不以封疆⑾之界,固⑿國不以山溪⒀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⒁者多助,失道⒂者寡助。寡助之至⒃,親戚畔(叛)⒄之。多助之至,天下順⒅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叛),故⒆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註釋 ⑴ [天時]指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     ⑵ [地利]指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    ⑶ [人和]作戰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⑷ [三里之城]方圓三里的內城。     ⑸ [郭]外城。在城外加築的一道城牆。    ⑹ [環]包圍。    ⑺ [池]護城河。     ⑻ [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武器;革,甲冑,用以護身的盔甲之類。    ⑼ [委]放棄;[去]離開。    ⑽ [域]這裡用作動詞,是限制的意思。    ⑾ [封疆]劃定的疆界。    ⑿ [固]鞏固。    ⒀ [山溪]地勢;山河。    ⒁ [得道者]實施“仁政”的君主 者,……的人,次處特指君主 下同。    ⒂ [失道者]不實施“仁政”的君主。    ⒃ [至]極點。    ⒄ [畔]通“叛”,背叛。     ⒅ [順] 歸順,服從   ⒆[故]所以。 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 古今異義 城   古義:城牆   今義:城市    池   古義:護城河   今義:小水池    委   古義:放棄   今義:委屈、不甘心    國   古義:國防   今義:國家    親戚   古義:泛指內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係或血統關係的家庭或其他成員。    去   古義:離開   今義:往、到    域   古義:這裡用作動詞,限制 。   今義:地域    是   古義:這   今義:判斷動詞    兵   古義:兵器   今義:士兵    然而   古義:這樣卻   今義:錶轉折的連詞。   一詞多義利   天時不如地利 有利條件   兵革非不堅利 鋒利   之 三里之城 的,助詞   多助之至 到   天下順之 代詞,指得道者。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另有作“斯”,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級第一學期課本中作“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註釋 1、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    2、發:起。    3、於:從。    4、畎畝:田間。畎:田間小溝。    5、舉:選拔,舉用    6、士:當時掌刑獄之官    7、故:所以    8、任:擔子、責任    9、 是:這樣的    10、苦:使……痛苦    11、勞:使……勞累    12、餓:使……受飢餓    13、空:窮,    14、乏:絕,空乏:使……貧窮困苦    15、行:做,所行    16、拂:拂逆    17、亂:使……違背意願    18、所以:用這些來    19、動:使……內心驚動    20、忍:使……堅韌    21、曾:同“增”,增加    22、恆:常常    23、過:過失。這裡指犯錯誤的意思。    24、然後:這樣以後    25、衡:通“橫”,梗塞,不順    26、作:奮發    27、徵:表現、徵驗    28、喻:知曉    29、入:在裡面,指國內    30、出:在外面,指國外    31、生於憂患: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    32、死於安樂:因沉迷安樂而衰亡《莊子》的惠子在梁國當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子說:“莊子到梁國來,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子非常擔心,在國都搜捕幾天幾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鶵,你知道它嗎?鵷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就在這時,一隻(貓頭鷹)鴟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鶵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它,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你想用你的梁國(相位)來威嚇我嗎?”註釋:惠子:即惠施,戰國時宋華人,哲學家,莊子好友。   相:輔助君主的人,相當於後代的宰相。這裡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相梁:在梁國做國相。梁,戰國時期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後的別稱。   或:有的人。   恐:害怕。   國:國都。   往:前往。   鵷鶵:古代傳說中像鳳凰一類的鳥,習性高潔。   止:棲息。   練實:竹實,即竹子所結的子。   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   於是:在這時。   鴟(chī):貓頭鷹   嚇(hè):模仿鴟發怒的聲音。下文的“嚇”用作動詞。   夫(fú):可以不譯,也可以譯作那 那鵷鶵。   三:虛指多次一詞多義:①嚇   仰而視之曰:“嚇”:模仿鴟發怒的聲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嚇用作動詞,威脅   ②於   夫鵷鶵發於南海:起飛、從   於是鴟得腐鼠:在   而飛於北海:到達   ③相   惠子相梁:做宰相   欲代子相:相位,宰相   ④於是   於是惠子恐:錶轉折   於是鴟得腐鼠:在這時 古今異義: ①非梧桐不止   止:古義:棲息 今義:停止   ②於是鴟得腐鼠   於是:古義:在這時 今義:因果關係   比喻意義   鵷鶵比喻意:莊子,志向高潔之士。   鴟比喻意:∶惠子,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祿。   說明莊子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祿的人。惠子是個醉心於功名利祿,見利忘義,沒主見的人。   鵷鶵的故事裡,鵷鶵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來使惠子自己覺得愧疚,收到既尖銳痛快又餘味不盡的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開車遇到過被公交車突然從後面變道超車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