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30558932451

    據不完全統計,封龍山有東漢以來歷代碑、碣、題刻等百餘處,是封龍山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封龍山漢碑,無論從書法藝術,還是內容諸方面,都是中國石刻中的珍品。發現見諸史籍記載的漢碑有六通,即《封龍山頌碑》、《三公山碑》、《祀三公山碑》、《三公山神碑》、《八都神壇碑》、《白石神君碑》。現存實物的有《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兩通,保存於封龍山上“漢碑堂”內,這是河北境內僅存的漢代碑刻。三公山是河北省元氏縣仙翁寨村(1947年分為前仙,後仙村)的一座山,現稱仙翁寨山,本地稱為〃寨〃。祀三公山碑,出於後仙村仙翁寨山。白石神君碑出於元氏縣蘇莊村,蘇莊有白石山,出白石,即石英,做玻璃的原料。兩碑均為東漢碑,對中國書法藝術有重大影響。修真觀側岩石上,到今尚存。除了漢碑之外,封龍山還存有金元以來碑碣十餘通。其中金明昌三年(公元l192年)立《封龍頌碑》是現存金代重要碑賜之一。碑陽刻《封龍頌》七絕詩一首,行書書寫,每字約七、八寸,字型寬扁,行筆有飛舞之勢。額篆“縣宰昭勇南陽樊公題龍山記”12字;碑陰為元氏進士趙時中撰《游龍山記》,元氏王換灌書丹,東垣(今河北正定)進士魯秉禮篆額。山北麓大公廟現存清代碑刻兩通,記載獲鹿縣郭莊隋末義民張大宏扶危濟貧、保護鄉民義舉和重修大公廟的歷史。《禁鑿勝山石記碑》現存於封龍山書院西側,是清道光二十九年元氏知縣張聲勁為告示鄉民嚴禁開鑿封龍山石而刻立的。碑高l·65米,寬約60釐米,儲存完好。《封龍山新建聖像藏室記》由嘉靖柏鄉縣進士魏謙吉撰文,記述了元代封龍書院所存孔、顏、曾三石像被遺棄、埋沒又重新被發現並建室儲存的經過,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龍書院在元明兩朝的盛衰變遷,為封龍山重要碑刻之一。“修真觀”是封龍山著名道觀,宋真宗曾為之賜額,後人作《修真觀賜額記》,由曹崇之書於封龍山的摩崖石刻,尤其是題景摩崖石刻,是封龍山書法藝術的瑰寶。如封龍書院南側的“書院春風”、老龍潭的“大海分靈”、東石堂的“海天東曙”等題景石刻,生動點化出了景觀特點和神韻,是古代題景藝術中的上乘之作。修真觀前大宇摩崖“封龍山”及元代中書左遠史彬手書“試劍石”行楷大宇,字跡雄渾瀟灑,用筆道勁剛健,堪為封龍山書法藝術中的精品。另外,歷代贊詠封龍山的詩詞歌賦也多賴刻石以傳世。景與待互映,詩與石相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封龍山景色秀麗,人文薈萃,吸引了歷代文人學者、達官貴人前來遊覽,留下了大批石刻題記。西石堂一號窟東上角的“武平三年秋禮”題記,是目前發現的封龍山所存的最早的題記,對確定西石堂佛教造像的始鑿年代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再如唐鹹通、宋治平、政和、元大德、明嘉靖、清乾隆等年代的題記,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封龍山宗教流派的演變、書院沿革等人文活動的歷史脈絡。其中嘉靖十年真定名士梁志(提供梁夢龍之子)諸兄弟訪封龍山道士的題記,反映了真定名門梁氏之家與封龍山宗教界的關係。有關“太平軍”的題記,則為研究清代太平軍北征及其失敗後殘部的活動了一些線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奈米科技已經應用於哪些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