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98895345900

      墨子名言選粹

      孟子

      聞過則喜,聞善則拜①。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所作,現存七篇。孟子(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在山東省鄒縣)人。是孔子之後的儒學大師。①這句話原文為:“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孫丑下》。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出自《孟子·離婁上》。

      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離婁下》。①[大人]有德行的人。 ②[赤子之心]嬰兒天真純潔善良的心地。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出自《孟子·離婁下》。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①[放心]指喪失了的“善心”。“求其放心”的意思是把喪失的善良之心找回來。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盡心上》。

      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慾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也。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歟?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中。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輿?故能成其私。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

      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不自視,故章;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全者,幾語哉?誠全歸之。

      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謫,善數者不用籌策,善閉者無關龠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無纆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聖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謂襲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乎,大迷。是謂妙要。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恆德不離。恆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恆德乃足。恆德乃足,復歸於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恆德不忒。恆德不忒,復歸於無極。樸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熱或吹,或強或挫,或培或墮。是以聖人去甚,去大,去奢。

      ——以上《道經》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道。其出彌遠者,其知彌尠。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為而成。

      聖人恆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聖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聖人皆咳之。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盜賊多有。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邦缺缺。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兼(廉)而不劌,直而不紲,光而不眺(耀)。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神不傷人也,聖人亦弗傷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乎其易也,為大乎其細也。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者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於無難。

      其安也易持,其未兆也易謀,其脆也易判,其微也易散。為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亂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臺,作於虆土;百仞之高,始於足下。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也。故無敗也;無執也,故無失也。民之從事也,恆於其成而敗之。故曰: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是以聖人慾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而復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之慾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皆樂推而弗厭也,不以其無爭歟?故天下莫能與爭。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夫言有宗,事有君。其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聖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民之不畏畏(威),則大畏(威)將至矣。毋狎其所居,毋厭其所生。夫唯弗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而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彼而取此。

      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栝(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單(戰)而善勝,不言而善應,弗召而自來,單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天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者乎?惟有道者乎?是以聖人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也,以其無以易之也。柔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是以聖人云:受邦之訽(詬),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右契而不以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夫天道無親,恆與善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荀子名言

      (1)鍥而不捨(《荀子·勸學》):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2)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比喻學生勝過老師,後人勝過前人。

      名言

      (1)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2)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3)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4)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

      (7)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8)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9)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 勸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是怎麼度過離婚後的第一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