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度工場
-
2 # 冰哥聊史論古今
曾經打敗大明的滿清八旗鐵騎,後來為何不堪一擊?因為這項制度。
當年滿清八旗鐵騎可謂是風光一時,區區二十萬的兵力,打敗上百萬大明軍隊和李自成的大順軍,一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並且統治中國幾百年。但是這麼一支強悍的兵團,為何後期快速衰落?原因是其兵役制度,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八旗的兵役制度助其成功,又導致其衰敗。
第二個好處是非常靈活,打仗的時候既可以整個軍團衝鋒陷陣,又可以各位以單位作戰。解放戰爭的時候,我軍其實也像這樣靈活,仗打亂了便各自小單位作戰,所以這也是我軍戰鬥力強的原因之一。
正是由於八旗兵役制度的優越性,所以才能打敗眾多敵手,建立大清朝。入主中原之後,清朝繼續完善兵役制度,這些制度在一開始保證了軍隊的戰鬥力,也使得康熙、乾隆等皇帝在平定叛亂以及對外戰爭中獲勝。但是這些制度同樣也為八旗兵腐敗埋下了伏筆。
比如為了激勵八旗士兵,朝廷給了八旗子弟兵很多軍餉,是同時期漢兵的好幾倍。在開始打天下的時候,這可以很好的鼓勵士兵戰鬥。但是後來隨著朝廷局勢的緩和,這種高福利反倒是滋生了八旗兵營的腐敗,很多士兵心裡想的不是如何提高戰鬥力,而是想著如何更好地獲得錢財。
更重要的是,在關外的時候這些士兵既是農也是兵,可是到了關內,這些八旗子弟沒有了“農”的身份,只是“兵”。這樣的後果一方面是士兵職業化,但是另一方面也導致八旗兵因為不務農而導致身體素質下降,並且喪失了吃苦耐勞的精神。而且這些八旗兵可以監視綠營的漢兵,特權思想使得八旗兵更加自傲。
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終於在太平天國運動中集中爆發,曾經橫掃大明的八旗鐵騎,成了八旗豆腐騎,被衝擊的七零八落。清政府無奈,只得啟用曾國藩、左宗棠等漢族武裝。看來,什麼時候都要牢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教訓啊。
參考資料:《解讀明清王朝的戰力對比:王牌八旗軍成就清軍入關》
-
3 # 歷史寶藏
任何一支軍隊,其戰鬥力都不是一條直線。都會有一個起伏的變化。
盛衰無常才是正常狀態。
不得不說,八旗興起之初,戰鬥力還是很厲害的。
這種興起於東北漁獵部族的狩獵式打法,經常能利用良好的機動能力和精準的弓馬騎射,讓大明軍隊面對突然襲擊,自亂陣腳,然後戰場就變成屠殺現場了,面對騎兵,如果能堅守陣地,可能還是能抵抗一陣子,但是一逃跑,那就完了,人能有快馬跑得快嗎?鐵蹄陣陣,袋形包抄,馬刀飛舞,人頭落地,簡直就像割韭菜一樣。這正是滿洲人圍獵之時,包圍並獵殺恐慌的獵物的手段。這樣的打法,讓大明的東北邊防軍吃盡了苦頭。薩爾滸之戰,松錦之戰,滿人都是這樣以少敵眾,打得明朝滿地找牙。這時候的八旗軍,戰鬥力還是很厲害的。比流寇李自成和大明正規軍,包括大明最精銳的關寧鐵騎,都要強大。
之後的八旗軍有掌握了大明的紅衣大炮技術,這就無敵了。攻堅有大炮,野戰有騎兵,奪取大明的天下,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清朝入主中國之後,恩養八旗,給當兵的旗人很好的待遇,八旗軍隊隨著時間推進,逐漸失去了入關前的野性。
康乾時期,清朝多有戰事,還能鍛鍊一下軍隊,之後承平日久,軍備廢弛,直到太平天國之時,八旗已經連農民軍都打不過了,因為農民軍懂得重視洋槍洋炮,甚至比八旗裝備的還先進。這時候大清除了依靠漢人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還依靠蒙古馬隊這支力量。這時候的八旗軍就不值得一提了。僧格林沁八里橋大敗
在西方近代堅船利炮的打擊下,八旗的傳統騎射戰術失去了用武之地,再加上八旗兵將腐敗,疏於操練,最終成為大清沒落的一個標誌。
以上便是八旗戰鬥力的盛衰過程。
-
4 # 秦右史
客觀來說,八旗兵在清朝建立前期,戰鬥力還是相當強悍的。除了入關之後統一全國外,穩定邊疆,經略安撫周邊,拱衛京師等功能,還駐防各地,是一支不可小覷的部隊。嘉慶之後,八旗子弟基本已經成為紈絝子弟。其實,雍正年間趨勢就比較明顯了。康熙皇帝在位期間,全國局勢已經安定和平,戰事比較少了,八旗軍有經濟特權,腐壞墮落相當嚴重。
滿蒙漢八旗兵蛻化還有制度層面的原因,綠營兵興起之後,八旗的功能就比較失落。而且,八旗老爺們提籠架鳥,遊蕩市井,有的連戰馬都不會騎了,更何況上陣打仗了。乾隆年間,八旗子弟時常僱傭老百姓服兵役,守城門或者參加軍事活動,屢見不鮮,朝廷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聽之任之,時間久了,就成了寄食階層。他們不願意再去戰場上拼命,而更願意享受商業收租等悠閒時光,構成了老北京的紈絝子弟群體。嘉慶之後,除了僧格林沁等人外,八旗軍也沒有湧現出優秀的將領,而漢族軍官迅速崛起,成為朝廷部隊的中流砥柱,更加劇了八旗的衰落,八旗子弟更加邊緣化了,僅僅成了吃皇糧的大爺。有的家庭條件不好,子女眾多的旗下人,淪為市井中的賤民,社會結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故而,八旗制度的衰落,打仗能力的退化,有著非常複雜的原因,更是清廷軍事制度機體衰落失效的見證。
-
5 # 宋安之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其實軍隊戰鬥力的下滑,就是一個王朝的縮影,其實哪個王朝不是開國強盛然後是承平之世,再然後一直衰落,中間或有一兩次短暫中興,最後亡國。
以清朝八旗軍隊來說,亦是如此,開國初期戰鬥力相當強悍,畢竟是開國軍隊。
但開國以後,雖然一直有戰爭,諸如與準噶爾汗國延續一百多年的戰爭,但並非全國性戰爭,屬於是區域性戰爭。
而整體來看,隨著康熙開始,承平日久之下,八旗軍隊自然沒有戰鬥力可言了。
這時候就需要新的兵種來成為主力軍隊,諸如綠營、湘軍、淮軍、楚軍等這些軍隊也是陸續接替八旗軍隊成為有戰鬥力的主力軍隊,然後走八旗軍隊老路子,戰鬥力下滑,再被其他後起之秀接替。
-
6 # 比兔子跑得還快
這個問題,基本上每個果粉都會回答。
果粉經常說,八年抗戰下來,二十二場會戰,海軍全軍覆沒,空軍基本打殘,陸軍也死了多少上將多少中將,黃埔軍校出身的將領損失大部分。因此,抗戰造成了國軍精銳喪失。而反觀共軍,抗戰期間基本上是躲在敵後,窯洞炕日,兼以拼命生孩子。所以,抗戰結束後,兵強馬壯,終於打敗了國軍。
同樣的道理,八旗軍為什麼後來不能打仗了,是因為開國時打得太猛了,以致後來精銳全部喪失,剩下來的隊伍就不能打仗了。
漢軍,比如說後來的綠營兵,湘軍,前期都躲在敵後,拼命休養,兼以拼命生孩子,後來終於兵強馬壯,成了主力。湘軍、淮軍、北洋軍、新軍,最終成了大清王朝的掘墓人。
漢人就是壞啊!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漢人忍耐了兩百多年,終於耗光了八旗軍主力,挖空了大清王朝的基礎,最後大清王朝轟然倒塌,無聲無息。
以上是果粉的見解。對不對,自己看吧!
回覆列表
八旗軍到後期不能打仗了?八旗軍作為清朝的核心主力部隊,早期戰績大家都熟悉了,打敗了明朝,李自成和張獻忠統一全國。到了康熙,雍正時期,作為主力平三藩,打準葛爾汗國,控制青海。
到了乾隆時期,乾隆十大武功從平回部,到打廓爾喀,也都是八旗軍作為主力的,但是這個時候八旗軍的戰鬥力已經在下降,但是,在當時的國內依然是頭號主力。到了,嘉慶時期,就需要專門從東北調集駐防八旗來鎮壓白蓮教了。
到了道光時期,八旗軍在新疆打敗了張格爾大軍,但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八旗軍在鎮江失利,但是,茅海建先生在《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中指出:鎮江是鴉片戰爭中英軍攻擊諸要點設防最為薄弱的,而鎮江之戰卻是鴉片戰爭諸戰鬥中抵抗最為激烈的。英軍投入的兵力最多,但沒想到,遭到的損失也最大。
一個鎮江戰役英軍損失超過了之前在定海,虎門等地的總和。到了第2次鴉片戰爭,八旗軍在大沽口取得了第一次大捷,這也許是很多網友不清楚的,大沽口炮臺守軍是八旗軍和蒙古軍。
隨後在張家灣和八里橋野戰當中,八旗軍失利。太平天國興起以後,也有大量八旗軍到前線作戰,出了西凌阿,多隆阿,塔齊布,都興阿這些名將。在太平天國戰場,八旗軍主要是殲滅了太平軍北伐軍,然後在湖北聯合湘軍,摧毀了陳玉成主力。
當時湘軍名將鮑超和八旗軍名將多隆阿,被譽為“多龍超虎”兩大名將。太平天國覆滅以後,多隆阿率領八旗軍在陝西,打敗了數十萬回軍起義。
到了光緒初年,左宗棠兩路大軍進入新疆,打擊阿古柏大軍,1路是湘軍劉錦棠,1路就是八旗軍金順,同時金順也是遠征軍副司令和前敵總指揮。
到了甲午戰爭,依克唐阿,長順等八旗軍在東北取得了甲午戰爭對日軍的唯一勝利,保住了遼陽。應該說八旗軍到後期,還是有能打的部隊,但是比例已經很少了。基本只有東北駐防八旗還能野戰。
北京八旗軍在乾隆時代戰鬥力就已經開始嚴重下降,到了道光以後,內地駐防八旗戰鬥力開始迅速下降。而黑龍江和吉林駐防八旗軍的戰鬥力保持時間最長,最後被摧毀在1900年10萬沙俄軍隊進攻東北的戰役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