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讓養殖更美好

    無知。勿傳謠。

    科學家經過幾個世紀的努力,才把雞的出欄時間縮短到40多天。為世界和人類供應了多少雞肉呀?傳統養殖根本不能解決雞肉的需求量。。

    肉雞養殖,打疫苗,用藥品,是事實。但是,疫苗為了防控疾病,在雞體內形成抗體,食用無害。

    用藥品治病,無可厚非的,有病就要治。但肉雞養殖有嚴格的休藥期規定,符合規定不會對人產生影響的。

    可能有極少數養殖用藥和休藥期不規範,但中國的雞肉,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的。

  • 2 # 五音魔

    白羽肉雞正常時間就是40多天出欄,當然避免不了使用抗生素,原因有好多,時間短不是主要因素,像環境,密度,管理,免疫都影響雞的健康。

  • 3 # 養雞與雞病防治

    40天出欄的雞就是激素催的?

    那是否能夠認為商品蛋雞,產蛋率能達到98%,也是激素催產的?

    不瞭解不要誤傳。

    ——40天的肉雞出欄,包括高產的商品蛋雞,都是在遺傳育種的過程中,逐漸優育的產物。並不是所謂的激素雞!

  • 4 # 小魚兒梅茂

    剛才看了(科技讓人類更美好)的回答,我只想笑!想問你一句:你經歷過速成雞的養殖嗎?全面調查全國速成雞的養殖後再做回答比較好一些!

  • 5 # 手機使用者56773756643

    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有部分養殖戶一直到40天賣雞都在用含抗生素的飼料,按照國家規定出售前7天就要使用無抗生素的飼料,即停藥期,讓雞排洩抗生素,出欄前達到無抗生素標準,現在大型企業一般都能按要求去做,肯德基的要求是提前九天停藥,35天取樣化驗,40天再化驗,保證食品安全。

  • 6 #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對於上述的一些情況你只說對了一半,沒有說對另一半,目前養雞業已經達到了集約化養殖,無論是蛋雞還是肉雞,生產效能已經達到了頂峰。基本上想要再提高已經非常難了,也不太可能。目前肉雞養殖30幾天就出欄了,也確實存在著飼料當中新增抗生素的藥物。

    闢謠

    ①不是激素雞:網上傳的非常的熱,甚至將肉雞p出來腿,這都是假的,激素生產成本非常貴,一般都是蛋白質如果口服就會被分解,如果注射太不划算,基因造就了它的效能,這也是長期以來育種工作的成果,現在小麥和水稻的產量高,難道他們都是吃激素嗎?難道都是轉基因嗎?這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遺傳與育種。

    ②對於抗生素:對於抗生素來說,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而且不僅僅是抗生素,還有治療一些胃腸道疾病的藥物也確實存在,但是目前來說,正在一點一點的改進,2020年我們要達到飼養無抗化,這也會對抗生素的濫用情況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監管力度

    ①監管力度不夠:我們不得不說的是監管力度,有的人這樣說,疫苗都敢造假的人,還有什麼不敢造假的呢?更不要說這種養殖業了,因此,在監管力度上是不夠的。在一個原因就是監管成本太高,有些普通的可以用試劑盒檢測出來,而有些如果要定量檢測就必須使用高精端儀器,而檢測結果也需要很久。

    ②需求量太大:我們華人每天需要的肉雞你知道多少嗎?我們每天需要至少兩千萬隻的肉雞,這麼多肉雞如何做到嚴格的管理呢?需求量過於龐大,一批肉雞是要全部檢測還是要抽樣檢測呢?如果你想要購買一隻雞,讓你等待兩天檢測結果你願意嗎?

    對我們的身體有影響嗎?

    對我們的身體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影響,可是肉雞又成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必需品,危害並不是特別大,還沒有到達禁止的地步,而且在出欄之前如果進行停藥處理,藥物停留就會大大的減弱。

    目前這樣的現象確實存在,但是我們應該相信將來肯定會更好的,因此我們也應當懷著一個積極的心態。

  • 7 # 徽州山農小方

    現在很多人都有同感,肉吃起來腥味重沒肉氣,如果清燉,那就是不能聞,沒有小時候的味道!比如上世紀清燉雞湯那是享受美食雞湯金黃澄清雞肉緊實鮮香,讓人回味無窮。老家常說的“喝雞湯睡大覺”。

    最近看到了這句話: 濫用抗生素的工業化家禽飼養業,可能要讓人類付出慘痛代價。人體會產生抗生素耐藥性,最終可能導致無藥可醫。

    農業工業化,吃了抗生素,雞普遍長得更快、更大,甚至會比普通的雞大兩倍。在工業化飼養體系下,只要38天,一隻39克的小雞,就可以長成2.35公斤。

    想想看,一個幾乎封閉空間裡,這些雞扎堆,雞的一生中,整日不見Sunny,由電燈的光亮控制睡覺、行動和飲食的節奏。38天后,它們就長成中號雞,可供連鎖快餐店使用;50天后,它們就長成大個頭的雞,可供超市售賣。

    更有雞場,24小時水不斷全飼料餵養,導致市場上速成雞、無毛雞的出現。為了減少死亡率,各種藥物控制。生命在於運動,沒有體質體能下降只能靠藥物維持生長。真是苦了這些雞。

    為什麼工廠化養殖不禁止,究其原因,個人覺得:

    一、雞的市場需求量大。如果按傳統養殖六七個月才產蛋,兩三斤肉。根本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真的要關閉工廠化養殖場,華人吃什麼。

    二、追求利益最大化。工廠化養殖可降低養殖成本縮短飼養週期。轉化率高。

    三、工廠化養殖是世界現象,不止是中國。近幾年,中國開始限制家禽飼養業濫用抗生素。然而,調查表明,抗生素在養殖業的濫用情況,依然嚴重。

    四、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有經營許可證的就放心吃吧。不良商販就那麼幾家,不代表整個市場。整個市場都接近百分之九十是良民供應放心雞。什麼過了藥效了?什麼不會有藥物殘留了?

    如今滿街都是雞排味,燒烤味,雞湯裡放入各種各樣的調味劑。如果你在飯店酒店呆過你會告誡孩子別吃吧!因為那種原滋原味的美食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必須藉助於調味劑來刺激味蕾!

    如果你是農業工廠化養殖老闆,估計你會另開小灶,自己都不會吃這種方式養出的雞。

    選好食材,祝君身體安康 全家幸福美滿!

  • 8 # 返野生中醫農業

    原來是沒有更好的辦法,現在返野生百草料無需抗生素也可有效防治疾病,中國的無抗養殖將超越西方國家,並且不會產生汙染。至於速成雞,無抗養殖也可做到。

  • 9 # 農家營

    一、40多天就出欄的雞是品種原因

    雞肉是中國第二大肉類蛋白消費品,這幾年“速生雞”、“激素雞” 、“6個翅膀8條腿”這些聳人聽聞的詞語給家禽業帶來毀滅性打擊,肉雞一度被“妖魔化”,最終影響了雞肉消費。

    肉雞最常見的品種就是白羽肉食雞,42天出欄,體重達到5斤/只,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白羽肉食雞早已成為第一大消費肉類。長得快並非使用了激素,國內正規大型白羽雞養殖場不會違反國家法律使用激素。

    白羽肉食雞的長速是由品種決定的,是一代代育種專家努力了近百年的碩果。普通市民在家養這種品種,輕輕鬆鬆也能養到10斤。白羽肉雞40多天出欄時並未達到性成熟,尚處於幼年階段,真正長到性成熟要10斤以上。

    那為什麼40天就要出欄?我們人類生長最快的時期是嬰幼兒時期,同樣的道理,產業界選擇使白羽肉雞40多天出欄是因為此時蛋白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肉質最嫩而且易被人體吸收。同時,此階段的飼料報酬率最高,料肉比最低,養殖效益最佳。

    最後,請大家還白羽肉雞一個清白!

    二、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食品安全的形勢下,生態養殖是未來的趨勢

    養殖業是農村的傳統產業,生態土雞養殖相對於牛羊豬等大型家畜投資少,市場需求量也比較大,且具有不受集約化生產對場地的特殊要求、經營靈活、養殖收益較高等特點,成為農村創業或精準扶貧專案的首選。

    相信大多從事生態土雞養殖的創業者都是想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出品安全、健康、高品質的土雞和土雞蛋,讓消費者遠離色素、抗生素和激素,能喚起成年人記憶中滿院飄香的味道,也能讓新一代嚐到原生態的好味道!

    這樣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市場是無情的,講求適者生存。有些人養了兩批雞沒賺到錢早早的放棄了,有些人盲目堅持到最後負債累累,進入了養殖業的無底洞。很多人不禁要問:“為什麼這麼好的土雞賣不出去?”亦或者“為什麼這麼好的行情都賺不到錢?”。

    其實,很多土雞養殖戶是閉門養雞,不瞭解行業,不抬頭看市場和行情,敗在了土雞養殖過程中的很多個“你覺得”和“你不知道”。你覺得這樣養的雞就是好土雞,你覺得冬季產蛋率在這個水平很正常,你覺得土雞的成活率高就代表你技術好,你覺得土雞的養殖成本就應該這麼高……但是,你不知道這個行業已經有多少技術創新,你不知道如何科學調控溫溼度,你不知道這個小竅門一用省時又省力,你不知道這樣做既能合理控制成本,又能讓品質上一個臺階!

  • 10 # 風逸249

    你說的是白羽肉雞,歐美人都吃這個,肯德基麥當勞都是用的這種雞肉。白羽肉雞長

    的快是長期人工選種選育的結果,其次白羽肉雞吃的飼料是全價料都是計算好營養的,所以長的快。白羽肉雞的料肉比高,達到1.4-1.6左右是很好的肉食動物。白羽肉雞肉相比豬肉健康。白羽肉雞是使用抗生素,但是屠殺前7天都停藥了,這是符合國家規定的。那個動物不使用抗生素,豬牛羊都用。人還有有病吃抗生素呢。我是養雞人我就吃白羽肉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黔之驢,寓言故事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