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聚焦藝術
-
2 # 北冥有鯤阿
作為一名專業院校的音樂生覺得,
其實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巴洛克的音樂相對於古典會更華麗,更復雜,更扭曲。因為“巴洛克”這三個字,最開始的含義就是“缺乏古典主義的平衡”
別的複雜的理論知識不說了,還有一點就是巴洛克是復調音樂,古典是主調音樂。這倆的區別就是復調就是有兩條旋律同時在進行,主調就是隻有一條旋律是老大,其他都是為他伴奏為他而活
-
3 # 絢藍狼蛛
我也喜歡古典音樂,願與你一起探討。
一、時期不同
西方音樂史家普遍認為1600-1750年間為巴洛克時期音樂,巴洛克音樂17世紀初起源於義大利北部,作為頌揚反對宗教改革的一種形式經義大利傳到了西班牙、法國、奧地利、英國等國家。從巴洛克風格到古典風格全盛時期的過度期稱為“前古典時期”,1750-1820年間通常被稱為“新古典時期“(也稱維也納古典時期)。
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早期代表人物主要有義大利作曲家克勞迪奧·蒙特威爾第,中晚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國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英籍德國作曲家)。古典時期的代表人物有奧地利作曲家弗朗茨.約瑟夫.海頓、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原籍德國)、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巴赫的去世標誌著巴洛克時代的結束與古典時期的開始,而貝多芬的去世則標誌著古典時期的結束。
二、音樂風格特點的區別
1、巴洛克時期音樂的主要特點
絕大多數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具有情緒的一致性,他們會建立起一種情緒或情感,然後嚴格地貫穿始終,節奏、旋律與和聲都在一種持續不斷的流動當中進行,巴洛克音樂情緒一致性的唯一例外是在聲樂曲中。巴洛克樂曲常常透過節奏、旋律、力度來表現一致性的情緒或情感。 也就是說,巴洛克音樂的節奏具有持續性,一首曲子開始的節奏模式通常貫穿了整首音樂,常常可以清晰地聽到一個不斷重複的重拍,它推動著音樂前進;巴洛克音樂的旋律具有連貫性,一首曲子開始的旋律會在樂曲中反覆地出現;巴洛克音樂的力度具有統一性,某個樂段內的音量大小常常保持不變,當音量大小發生變化時,轉換通常是突然的,聽者能有明顯的層次感,這種力度通常稱為“階梯式力度”。絕大多數巴洛克晚期音樂以復調音樂織體為主,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音樂織體爭奪著聆聽者的注意力,不同的旋律線或聲部的模仿在織體中可以經常見到。
有表情的旋律和強烈支撐著的低音貫穿了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樂曲以長音到短音的快速轉換為特徵,創造出一種激動的、富有情感的音響。
2、古典時期音樂的主要特點
古典時期的音樂情緒則具有衝突與對比性,相對於巴洛克音樂單一情緒或情感的表達,古典時期的音樂作品的情緒則緒波動起伏,這種對比性不僅表現在整首曲子當中,即便是同一個樂章與單一特定的主題內也具有明顯的對比性。透過漸強和漸弱這種逐漸增減的力度變化使音量持續地波動。古典時期音樂的節奏具有靈活性,如出其不意的停頓、切分音,以及從長音到短音的頻繁轉換,這種轉換可能是突然的也可能是漸進性的。古典時期音樂的旋律具有平衡對稱性,悅耳動聽且容易記憶,作品通常由兩個長度相同的樂句構成,第二個樂句的開頭通常與第一個樂句類似,但結束部分更具終止性。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以複式織體為主,音樂旋律不太對稱,精巧複雜,情感細膩,不容易演唱。古典時期的音樂織體具有靈活性,織體之間的轉換有時平穩有時突然,一首作品可能以一條旋律和簡單的伴奏組成的主調織體開始,隨後可能轉能轉為復調織體,含有兩個旋律或旋律片段在不同的樂器間模仿。
因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近似於統治階級的“官方藝術“,故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是建立在堅實的和絃基礎上的高度裝飾性的旋律,充滿了宏大壯觀、富麗堂皇、激情、複雜、戲劇性和明顯的感官色彩。相對於巴洛克音樂宏達的川流不息的音響,古典時期的音樂具有喜劇性和不穩定性,一部音樂作品的情緒可以在幾個短小的樂句中迅速地改變,一個快速的強有力的主題可以緊跟著一個慢速的、優美抒情的的主題。古典時期的作品強調形式清晰、秩序和均衡,透過平衡的樂句、輕盈的音調、透明的織體、以及清晰容易聽出的曲式與和諧的比例,避免過多的裝飾來導向一種寧靜的優雅與高貴的單純。
三、曲式的區別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通常為ABA三段式曲式(陳述A、對比或偏離B、迴歸C)、AB兩段式曲式(陳述A與及對立陳述B)和連續不可分的曲式。古典時期的器樂作品、交響與絃樂四重奏(絃樂四重奏為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及一把大提琴)通常是由幾個在速度及特徵上形成對比的快板樂章、慢板樂章、舞曲相關的樂章和快板樂章四個樂章構成,而奏鳴曲則可以包含二、三或四個樂章。古典時期的器樂作品、交響與絃樂四重奏樂曲中的獨立樂章常存在不同的曲式,主題與變奏曲式在古典時期的音樂作品則可以經常見到。
四、演奏樂團的組成不同之處
典型的巴洛克管弦樂團是以小提琴家族為基礎,演奏者通常不超過20人,但器樂的組合很靈活,樂隊的核心是通奏低音部(大鍵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或低音管)及高音絃樂部(第一、第二小提琴加中提琴)為主,木管、銅管和打擊樂器的使用則經常變化,在絃樂和低音樂器之外還通常加上了豎笛、長笛、雙簧管、小號、圓號、長號和定音鼓。支撐整個樂隊是無時不在的低音通奏,因此有人稱巴洛克時期為通奏低音時期。
古典時期的樂團則具有靈活且音色豐富的器樂組合,包含了四個部分的標準組合,即絃樂器(第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木管樂器(2支長笛、2支雙簧管、2只單簧管和2只低音管)、銅管樂器(2只圓號和2只小號)與打擊樂器(2個定音鼓)。這個時期的樂團演奏樂手在20-60人之間。
巴洛克時期的管樂樂團的組成十分具有彈性,樂曲當中不同的樂器經常互換角色,如雙簧管在整個樂章中重複小提琴旋律。而古典時期管弦樂團中的每個部分都會有特定的角色,絃樂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主旋律多以第一小提琴奏出,由低音絃樂提供伴奏。到古典時期,鋼琴逐漸取代了不太靈活的羽管鍵琴演奏。
談了自己一些膚淺的體會,希望對您在欣賞古典音樂時能有所裨益。但真要讓自己能清楚地辯聽出不同時期的音樂作品,須在瞭解一些基本音樂知識的基礎上去多聽,借組一個好的音響反覆聽反覆比較,聆聽是最好的老師,聽得多了就能找到感覺。
-
4 # 阿然的小貓咪
短短几句話實在是沒辦法去描述這兩個時期,在音樂史上這兩個時期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先說巴洛克時期,通常被認為是1600年(歌劇誕生)至1750年(巴赫去世)的這段時期稱為巴洛克時期。
巴洛克時期很注重即興,一般教堂的管風琴手都是即興演奏界的大佬。文藝復興晚期形成的即興風格的託卡塔、幻想曲、前奏曲等體裁在巴洛克時期被廣泛運用。
除此之外,巴洛克時期常見的還有passacaglia(帕薩卡利亞)和chaconne舞曲,一般是基於一個4小節或8小節的固定低聲,,然後不斷的反覆變奏,以此發揮。
巴洛克音樂的特點大家應該都知道一點兩點,比如:復調音樂的多聲部多旋律線,因此演奏時會很注重區分聲部,注重不同聲部的強弱力度變化。
代表人物自然是巴赫家族。
古典時期音樂,大家所熟知的應該都是像海頓、貝多芬、莫扎特等人的作品,雖然說作曲家們風格各異,但基本語彙、表現手法都已經定型。 通常他們的音樂結構都十分嚴謹,創作手法也很規整,邏輯非常嚴密。
再多的話多說無益,不妨去多聽一點兩個時期的曲子,久了就會聽出區別。
-
5 # 悅以文
答主對這方面瞭解比較粗淺。巴洛克時期西方人樂以表情的探索首先反映在歌劇這種綜合藝術品形式的出現上,其次最集中地反映在晚期三傑:義大利的維瓦爾第、德國的亨德爾和巴赫三人的創作中。歌劇表現出西方人對主調音樂表情的興趣,強調主旋律清晰,所有聲音都必須服從於主旋律。尤其是巴赫總結了這個時代復調音樂的最高成就,尤以聲樂音樂和器樂音樂並駕齊驅。古典主義時期以維也納為中心,出現了以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為代表的維也納古典樂派。交響曲、協奏曲的形式與成熟,室內樂的變化多端,歌劇的輝煌成就,都進一步豐富了音樂表情方式,核心主題詞是剋制的激情。
回覆列表
古典時期:
旋律追求優美動人的氣質,傾向於整齊對稱的方整性樂句,與市民及民間音調及舞蹈節奏的聯絡更加緊密。
調性與和聲的安排上升為結構作品的重要因素,段落或樂章有更加明確的終止式,強調更加簡潔的和聲風格。
從短小動機孕育出豐富樂思的技巧得到了蓬勃發展,樂章主題間的對比變化逐漸取代了典型的巴洛克單一主題模進展開。
巴洛克盛行的“通奏低音”逐漸被明確的樂器記譜所替代,表達了作曲家對樂器音色更為細緻的感受。
常用的體裁是奏鳴曲、協奏曲、交響曲與四重奏,常用的曲式除了而不去是、三部曲式、迴旋曲以及變奏曲式外,奏鳴曲式的發展最為充分。
巴洛克時期:
巴洛克時期是復調音樂發展的最高峰,其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通奏低音的應用。
巴洛克時期完成了調式體系的過渡,以大小調體系代替教會調式體系,同時也是復調音樂向主調音樂過渡的時期。
歌劇的誕生和器樂的凸顯,成為這個時期有別於其他時期最強勁的亮點。
巴洛克晚期,義大利音樂的主導地位逐漸衰落,德國音樂的強勢越來越明顯。
教堂音樂的絕對地位逐漸瓦解,音樂開始走向宮廷與世俗。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家更趨向於專業化,分工也更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