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雄爸的生活

    許多家長一面對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攬,不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一面又總是抱怨孩子依賴性太強,獨立性太差,怕孩子長大後不能面對競爭激烈未來社會。其實家長的認識和教育行為都至關重要。

    1、在思想上要明確認識,高度重視 3歲前的孩子,可塑性最強,最容易接受教育,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最佳期。這時期的孩子,凡事都要看一看,做一做,他們對成人做的事常常表現極大的興趣,看見大人掃地,也到處找掃把;家裡來了客人,馬上搶著遞拖鞋;明明還不會疊衣服,卻偏偏要“自己來”......這些行為,其實都是孩子獨立意識發展的表現。但由於孩子的骨骼、肌肉等等發育尚不完善,動作還不協調,因此常常會弄髒了衣服,損壞了東西,對此,家長要有正確的認識,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多理解,寬容孩子的“錯誤”,支援孩子自己動手。否則,錯過這個時機,等孩子的依賴性形成後再想補救,那就十分困難了。

    2、在行動上要提供機會,大膽放手。 孩子的能力是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發展的,沒有鍛鍊的機會,孩子的獨立性培養也就無從說起。因此,家長在行動上必須解放孩子的手腳,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實踐機會。放手讓孩子去做那些應該做並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飯、穿衣、洗臉洗手、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務性的勞動。同時,孩子的事應儘量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決斷。如玩具應該放在什麼地方,玩什麼,與誰玩等等。另外,還要有意識地創設條件,讓孩子做家長的小幫手,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如擺碗筷、擦桌子、整理書櫃、到鄰居家借還東西,到附近商店買東西等等。只要孩子想做的,願意做,就要大膽放手,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沒關係。

    3、在方法上要因勢利導,正面鼓勵。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能急於求成,要講究方式方法。孩子一開始學習吃飯,洗手等等,都是當作“玩”來對待的,家長應正確把握孩子的這種遊戲心理,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因勢利導,讓孩子在生動、有趣的玩樂活動中提高獨立能力。同時,家長還要透過具體、細緻的啟發和直觀形像的示範讓孩子循序漸進的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玩具怎麼放更整齊,與同伴發生糾紛時該怎麼解決矛盾等等,幫助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當孩子犯”錯誤“時,一定要寬容對待,正面引導,以免打擊孩子嘗試獨立的積極性;當孩子表現出獨立的願望或做事情有一點進步時,則要及進鼓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孩子進一步作業努力。比如:兒子在體操班上,有一位做”場外指導“的家長,第不發現孩子動作做得不對時(她總能隨時發現),她就大聲喝斥,糾正孩子的動作,有進還衝上場去調整,這樣不斷地打斷老師的教學,令其他家長側目,而她的兒子也就在這不斷被糾正的雙重教學壓力下越跳越糟。我想,這樣的家長是相當少見的,但從在場監督的不少家長緊張的臉上可以看出來。他們或多或少地不滿孩子做錯的動作。 這麼要緊嗎? 我問自己,是否太放任了?我只看見兒子高興地來了,看見兒子跳得對的,跳得好的;錯了有老師糾正,那不是需要我的目光停留的地方。每當兒子回頭年我時,都能看見我的笑臉,我的鼓掌,我認為這是我存在的理由。果然,下課後,兒子說下次不用我陪了,他自己能跳好,她是全班跳得最棒的。我也認為她是跳得最好的,而事實上真的是不是又有什麼關係呢? 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說,過程永遠比結果更要。獨立性的成長也是這樣。只要孩子喜歡了,投入了,積極參與了,就不要太關注細節的好與差。只要孩子有充分的自信心和獨立性,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真的很棒。

  • 2 # 園丁1958

    題主你好,

    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但實際中卻經常忽略了培養孩子的學習獨立性和自主性,從而導致了生活中孩子也經常無意間失去了獨立自主的能力,那我們要如何作才能循序漸進的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呢?

    1

    孩子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作業題時,不要馬上就給他(她)們答案,我們一定要教會他(她)們方法,讓他(她)自己去尋找答案,用手機百度或者電腦百度。

    2

    不要孩子做錯事就大吼大罵,耐心指導,多說道理,多鼓勵,給他們多一點自信心,不管是他們獲得成功時還是失敗時都要多鼓勵。

    3

    尤其是幾歲大孩子,跌倒了看情況不嚴重不要輕易表現出非常心疼的樣子,讓他(她)們自己跌倒自己爬起。

    4

    孩子手機百度或者電腦百度查詢不出作業答案或者查詢出來不知道選擇哪一個答案時要教會他們如何在查詢出的結果中選擇自己想要的答案。重在過程,但願透過一兩次的教導讓他(她)們自己能獨立完成。要多鼓勵他們。

    5

    要做好孩子的榜樣。你一旦成為孩子的榜樣後,孩子就會有意無意地在模仿你,這時你就可以順水推舟的引導他進入正軌了。

    要給孩子樹立榜樣。儘量成為孩子的“偶像”,這樣你教導他(她)的話就很有效果了。

    作為老師,怎樣才能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呢?在教學中應遵循小學生的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使他們明確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從興趣上培養。

    讓學生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簡單的命令,防止他們對勞動產生對立情緒或厭惡心理。學生對遊戲活動有強烈的興趣,讓學生做些象徵性的勞動時,要儘量遊戲化,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興趣積極參加,如果能經常地堅持訓練,他們就會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獨立性和勤勞、不畏艱苦是密不可分的,不愛勞動,害怕艱苦,怎麼能夠堅持獨立性和自主性呢。

    2、從教育方式上培養。

    注意對學生說話的口氣和方式,要認真聽從學生講話,使學生感到你在尊重他。不要當眾斥責學生 “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這樣會深深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並非是嬌慣學生。事實證明:受到老師充分尊重的學生,大多與老師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學生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若不尊重學生的意願辦事,往往會產生與願望相反的結果。所以教育方式非常重要。

    3、從思想理念上培養。

    學生字上課不想聽,愛做小動作,讓做題是總是無從下手,總想著有人會做對抄一抄就行,或是上課回答問題時,想著總有人會回答的,總是把自己封閉起來,導致什麼也不想動。遇到這型別的問題,我們老師就應該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思想上轉變他們的想法才行,從點滴做起,逐步提高學生的獨立能力,增強學生的獨立意識。

    4、從能力上培養。

    在學校,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幫助下,逐漸學會自己吃飯、穿衣、睡覺、收拾書籍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不會做到逐漸學會做,從做得不像樣到像模像樣,是必然的規律,也是必經的過程。因此老師應多給學生創造鍛鍊的機會,放手讓學生去做,不要怕學生做不好,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責備,更不能包辦代替,要有意識地培養和鍛鍊學生的自助能力,同時,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中必需的求助。比如,學生不會做的題,不能直接給出答案,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遇到不會的題,知道如何做起。對於學生獨立做的事,只要是付出了努力,結果無論怎樣都要給予認可和讚許,使學生產生信心。讓學生感覺到“我行”。這種感覺很重要,它是學生獨立性得以發展的動力。

    5、從克服困難上培養。

    老師在培養學生獨立性時,往往需要同時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毅力。對於學生來說,對於比較難做的題,是需要他們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難的。因此,老師的作用就是鼓勵和要求學生克服困難,並對學生作出的努力給予充分的肯定。特別是對依賴性較強的學生,老師更要堅持要求讓他自己做。說實在的,在學校中培養學生獨立做事,最關鍵的還是老師自己要戰勝自己。有不少老師一見學生碰到困難,不是鼓勵他去克服困難,而往往是立即代勞;因此,為了學生的將來,老師應下決心甚至下狠心,培養學生有克服困難的精神。

    在做手工時,學生不知道要如何將作品兩個介面粘在一起,作為老師你是否會立即自己動手幫學生直接將介面粘起來?如果此時你能啟發學生,譬如“你自己動腦筋想一想,要如何將兩個東西粘在一起呢?是用膠水?還是用雙面膠或者是透明膠呢?”或者是“你再想想還有哪些辦法更好更快的能把兩樣東西粘起來,又快又牢固呢?”當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了這個困難,掌握了貼上的方法,今後遇到類似的問題,學生的獨立性會大大增強,而且以後會更加主動的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作為一個具有良好修養和明智的教師,應把教育的著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主獨立的精神上,而決不能壓制學生的獨立性。另一方面,教師也不能片面誇大學生的獨立能力,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正確地引導,教他們學會全面評價自己。這樣才能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性作用。

    以上回答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就是我的最大心願,不妥之處請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氧運動會不會影響增肌呢?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