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州耕牛堂主
-
2 # 文物樑子
一般而言,楷書師從哪個體,行書就學那個體。多數人會臨習《蘭亭序》。米芾,董其昌,文徵明的行書也都不錯。趙體行書也不錯,但要求極高,決不能過於油滑軟面。趙體行書之所以漂亮,因為趙大人楷書已經爐火純青,隨心所欲不逾矩。
說實話,歐體楷書被譽為結構大師的經典,行書也很有味道,但與蘭亭序比,與趙孟頫比,可能還顯得勁健十足,而飄逸略遜。但不失為學習範本。
《祭侄稿》可以說不愧天下第二行書,但那是在極端情況下的即興發揮,書法成為了抒發情感的工具,因而可以體味其楷書大師在隨意書寫時,意在筆先,筆隨意走的天璞無暇。一定要學,就要特別注意其節奏變化。
圖片:顏真卿楷書與《祭侄稿》
米芾《擬古》與董其昌題跋。
-
3 # 心靈書法學堂
中年學書法目的是什麼?
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下年輕人學書法。
積極性高,臨帖學習進步非常快。為了謀生開培訓班需要各種榮譽,需要進各種協,辦培訓班帖金。各種書體都會,很超越的東西沒有,水平停在能應付初級需要。
成為進人際行業圈子的需要。
40歲屬於中年學書,想學到一定水平。如果天賦文化素養都比較好,最少需要五年。
應該把它當作一種陶冶情操的日常愛好,第二種是把它當成日常需要。
在公園的地上水寫大字當成晨練。平時家裡寫對聯,寫各種婚慶喬遷祝壽等各種紅事。
這個時候從民間實用性的角度來講。
建議專攻趙孟頫,董其昌此類行書。
-
4 # 文鼎胡寶岐
我個人的觀點是喜歡誰的行書,就臨誰的。自古以來,行書範本很多,適合的就是最後的。關鍵是既然選擇了,一定要守住,持之一恆的學習才對。(節臨黃庭堅)。
-
5 # 椰島之舟
這個看你的愛好吧。你喜歡哪個行書?你學楷書是哪體?如果柳體楷書就再學他行書,如果歐體楷書就接著學歐體行書。當然不是必須固定的專門學一個人。如果你對其他人的行書感興趣,可以學。最好先學一種,專門學一體,專攻一體進步快點。見異思遷進步慢。至於墨跡,碑刻學哪個都可以,不講究這樣的,學習理論與實踐,須多練習。掌握規律,方法。王羲之各體兼備,各體兼善。他的行書最好,所以有蘭亭序天下第一稱呼。王羲之字型變化多端,豐富。有血有肉有骨有神韻,筆筆精到,書寫流暢飄逸,字型俊美。講究自然美。行書快慢結合,虛實皆有。蘭亭序多數是快,心情好,一氣呵成之意。
-
6 # 老路書法
無論是學習楷書還是學習行書,重中之重,還是筆法。
我一開始學習行書的時候,有很長時間都入不了門兒,原因就是不得筆法。
行書的筆法多是空中搶筆,然後漸行漸重。行書還有一點注意的是,就是要表現出毛筆在空中的執行軌跡,各個筆畫之間要有牽絲相連,但是牽絲又不要太多,做到恰到好處。
我最開始學習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我看了臺灣書法家陳忠建的影片,有了特別大的收穫,陳忠建老師運筆流暢,解說清楚,堪稱典範。
-
7 # 山城木子1
謝邀。有了楷書功底,年齡到了不惑之年社會閱力已經很深,鑑別能力也很強,完全是可以學習寫行書了。至於學什麼行書主要是看你喜歡什麼字型,欣賞那種型別,自已看著舒服,賞心悅目就行。幾千年來法帖浩於煙海,選擇幾家經過歷史的檢驗,大眾認可的名家法帖來臨習。清秀的學王羲之《蘭亭序》;雄強的學顏《祭侄文稿》;厚重的學蘇軾《寒食帖》;靚麗的學趙松雪的《千字文》。總之以自已的感覺來選擇,不要受與論左右。
-
8 # 子衿書法
我想先知道一點:你的楷書功底是唐碑還是魏碑?如果是碑版楷書功底,對於轉向學習行書的幫助不大,僅僅是運筆手不發抖而已。
古人對行書的定義:非真非草。兼真謂之真行,兼草謂之行草。變真書以便揮運,以簡易為務,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古人寫行書,能由楷變行,因為他們的楷書,是日常所寫的楷書,稱為翰牘書的楷書。和碑版楷書是完全不一樣的。
前面說過碑版書,唐代歐柳諸家的工楷及魏碑等專用於書碑銘石的字型。就是碑版楷書。而如趙孟頫楷書,就是翰牘書。用今天的概念看,翰牘書已經屬於徹頭徹尾的行書了。如趙孟頫書《洛神賦》。
如果你的楷書功底是趙孟頫的楷書,基本上行書不用化多少功夫,直接選用趙孟頫行書字帖。如果是王羲之小楷,就學蘭亭序,如果學的是顏真卿《麻姑仙》,《告身帖》,就學《祭侄兒文稿》。
學的楷書是誰,行書最好就是選擇這個人。這樣在筆法的運用上就能夠系統的得到承襲。就不必另起爐灶從頭學起。如果你的楷書是歐、柳,你的行書學習就會很難用上現有的功底。
-
9 # 程安勝
有楷書功底說明對書法有一定的認識,我們都知道書法不論哪種字型,要寫好,逃脫不了四個環節,即筆法,字法,章法及最高境界的神韻。從這幾個角度分別練習,分別推薦不同字帖。
筆法在楷書與行書中變化比較明顯,楷書講究"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唐楷為巔峰,特別是歐楷,嚴謹至極。行書因其為書寫方便,介入楷與草之間,筆速上就快些,筆法變化特別是筆畫間的連帶關係表現明顯,楷書這種關係比較隱藏,所以可以先寫寫褚遂良的陰符經,它雖是楷書,但行書筆法明顯,被譽為"神用筆"不失為過度好帖。
字法講究結構變化,楷側重平,穩,均。行書因書寫方便,講究實用,多用於手札,書信,隨意性大,在險中求平,貫通揮灑,變化中求統一諧調,所以聖教序的結構當為模板。王字的精華結晶,後世正統書法都少不了的必學碑帖,寫一段時間後再看看,趙孟頫以及王鐸的墨跡本,看看這些大家對聖教的字法結構,還有筆法領悟,會讓你我受用無窮!
章法學習,可以多寫寫大家的手札,這當中是和神韻結合的,書法的本質就是透過漢字來傳情達意的藝術,如王羲之蘭亭傳達山水之美與人生情懷,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的悲憤,豪放,氣勢磅礴,都是書家平時掌握好基礎筆法字法與章法後,在某種情境下自然流露與表達!
-
10 # 不二齋
我覺得這個無關年齡,無論是20、30還是40歲,只要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遇到這樣的問題,作出的選擇差別不是很大。
有人可能會說40歲對自己的性格應該比較家瞭解了,可以選擇一個和自己性格比較相符合的字帖來學習,而20多歲,對於自己的性格和秉性不瞭解,自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所以選擇字帖的時候會比較盲目。
我覺得正是這種盲目成就了這些20多歲的年輕人,因為盲目,不斷的選擇字帖,寫上半年以後發現不適合自己,然後再更換字帖,又寫了半年,然後再更換,這樣不斷的更換字帖的過程就是不斷試錯,不斷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和欣賞水平的過程。
這樣寫上三五年,終於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字帖,練上幾年,很可能就成了。而年齡稍微大點以後,選擇起來就比較謹慎,但是對於書法的認識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一旦做出選擇又不輕易放棄,這樣反而會阻礙進步,尤其對於初學者更是這樣,40歲、50歲,剛剛接觸書法,都是初學者。
所以,無論是20歲還是40歲,選擇字帖的時候都要勇敢的去嘗試。
至於題主說的40歲,有楷書功底,想轉手練習行書,誰的最合適,我覺得歷代名家經典都可以,要是非要有一個原則,我覺得初學最好選擇墨跡。
你覺得呢?
回覆列表
40歲,有楷書功底,想轉手行書練習,誰的字帖適合練習?我的觀點是,學習行書,就臨《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除有極少字是向社會徵集外,百分之九十八的字都是集王羲之字的真跡,可謂是原汁原味的王羲之的標準行書。所以說,學習行書,選擇《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臨習是對的。
張旭光老師說過,學行書,就臨《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清人一書法家也說過,學習書法,應以碑為上,帖為下。
這充分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是碑帖,可學之。
有人說,學習書法,應先學墨跡,不宜學碑帖,這種說法是沒有任何根據的。我認為。
學習《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應以對臨為主,如果題主下工夫專工《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一帖,有三年的功夫即可小成。
另外,在臨帖的同時,還要多讀帖,多領悟《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的書法精神。另外,還須加強字外功的訓練。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