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彭照明原創詩歌

    謝邀!我反覆看過幾遍的書倒是有。一是,魯迅的書,記得才領第一筆工資時,我就將魯迅的書基本買上了,而且反覆了幾遍,後來,由於各種因素,也就逐漸淡完了……;二是,《三十六計》。當時愛讀《三十六計》也只是一種好奇而已,也非看了就如何如何,而只是作為一種欣賞和了解古文化而已,而在實際運用當中,我覺得是萬萬不能生搬硬套的……因為世界上的人的智慧都差不多,在關鍵時刻就只相差那麼一點,就如紅綠燈,就相差那麼一兩秒……;當然,以上看過的書,由於自己水平有限,和理解能力差及記憶力不好,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慢慢地淡完了……

    另,《隋唐演義》也看過兩遍。能讓我看兩遍的理由是,《隋唐演義》裡面所講的話,跟我們小時候說的話一致……

  • 2 # 鄧工280

    你看過不止一遍的書有哪些?

    四大名著,中國國粹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

    在小時候(約十歲左右),由於受父親愛講書中故事的影響(他存書有兩大箱,約兩立方米),我為了尋找書中的故事,也經常看書,久而久之便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當然,那時候年紀還小,也沒有什麼文化,讀書只是愛好而已。至於對讀書的意義及對書中所寫的內容,也只是不求甚解或一知半解。在小學畢業以前,可以說是遍覽群書,尤其是中國古典小說,比如除了四大名著外,還讀了——封神演義,聊齋志異,白蛇傳,西廂記,三言二刻,說岳全傳,文天祥,英烈傳,徵東征西,平南平北,東周列國志,薛剛反唐,隨唐演義,還有西遊補,金瓶梅外傳,及新中國成立後的很多紅色革命經典名著和不少被翻譯過來的原蘇聯名著,但最遺憾的是卻從來沒有機會讀過《金瓶梅》原著。

    後來考上省立中學(廣東海南中學),讀書的機會更多,讀書的天地更闊(由於學校圖書館有大量古今中外的藏書),因此可以說對於讀書則是如飢如渴手下擇卷。但由於沒有人生及社合閱歷,所有的讀書心得和體會,都停留於書中,對於書的認識只僅僅是求知而已,並沒有提升到理論的高度認識水平。真正提高讀書水平的則是1969年上山下鄉走上社會工作後的時間段開始。

    1977年底,國家實行科考制度,由於工程技術工作的需要,在上級領導的勸說下,我放棄了考取大學的美好願望,直到1983年才有機會涵受中山大學中文系(三年制)。從此後才懂得用辯證法和唯物論的哲學觀點去指導自己的學習,加上自己的社會生活閱歷及參考社會名家的理論去重新認識書中的含義。

    四大名著,既然列為中國國粹,就證明他們在中國文學史上起到不可估量不可替代的政治作用。對於三國、西遊、水滸自無必說,但要真正讀懂紅樓夢則要困難得多。由於作者的歷史背景,所處的社會地位,所覆蓋的社會範圍,作品所採取的結構形式,文學造詣的博大精深及所描寫人物眾多,場面之恢宏,已達到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復加的高度,因此不是某個人讀一兩遍或三五遍就能真正體會書中的真諦,本人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一口氣就讀了十左右遍,後來還是繼續讀。

    書是知識的海洋,每個人不一定利用書中的知識創造財富,但只要你肯於讀書,便找到人生無窮的樂趣,便找到人生精神上的依託,就能在紛亂的人生歷程中泰然處之,就能做到知足常樂!

    水平有限,只算自聊,不足與論,請別見笑。如能對朋友們的讀書學習有點滴啟示,吾願足已。

  • 3 # 蘇亮57665065

    1:紅樓夢

    2:三國演義

    3:三十六計

    4:中華上下五千年

  • 4 # 旭曼曼

    記得喻大華說讀書:“不管你信不信,一個人一輩子紮紮實實地讀書,其實沒有幾本,所以,讀書要多讀幾遍。同一本書,每讀一遍,心得感受都不一樣,讀書要吃透作者的思想,領會深層次的東西,這樣受益就大。”

    本期書單就推薦可以讀了再讀的好書,推薦內容來自書友們讀書打卡的讀後感,加入飛芒,一起打卡閱讀,對抗惰性,成為更好的自己。

    Mayleen評《茶,湯和好天氣》

    書中收錄了各大家娓娓道來的各種美食:瓜子、茶、獅子頭、糖炒栗子、蘿蔔、春餅、鹹鴨蛋、粽子、藕??

    所寫所言大都是普通人家的吃食,在他們的筆下卻變得生動起來,平常不平凡起來。我甚至可以嗅見舒婷文字裡糖炒栗子的芬芳,可以想象乞丐們做佛跳牆時的歡樂。

    梁實秋先生的酸梅湯和糖葫蘆惹得我直流口水,彷彿自己也吃了糖葫蘆喝了酸梅湯似的,這篇文章最適合夏天閱讀了吧。

    我看見周作人先生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的背影。我亦嚮往,得半日之閒,抵一生塵夢的生活。同樣是喝茶,魯迅先生對喝茶卻有另一番哲學性的思索了??

    這是一本值得重複閱讀的書,這樣的一本書,薄薄的,卻內容豐富,飽含大家之精華。作為第二次閱讀的我,匆匆讀後感只能寫到這裡了。不足之處,第三次閱讀補充。

    月亮評《自深深處》

    《自深深處》與其說是王爾德在獄中寫給情人的長信,不如說是其俯視自己內心深淵自深深處向耶和華的求告。一個心靈深處的聲音,是凡人無法觸及的,一生中只能有一次。我們只有心存感恩的諦聽。

    王爾德說:神是奇怪的。他們不但藉助我們的惡來懲罰我們,也利用我們內心的美好、善良、慈悲、關愛,來毀滅我們。

    閱讀《最深深處》,不免受其影響,把讀者帶進一個自深深處自我反省和悔恨的境界裡去。

    生活的誘惑,物質和精神的取捨,善與惡,美與醜,生活中有多少事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我們不得不做出與自己初衷相背的選擇。

    書中的亮點是王爾德談藝術,談想象力,談基督,談浪漫主義。他對兩大主題,一個是“基督乃生活中浪漫主義運動的先驅”;另一個是“藝術生命與為人處世的關係”的講述精彩絕倫。

    透過他的指引,我們不只是眼睛看到美,耳朵聽到美,而是在頭腦裡花開了、蘋果紅了、雲雀唱了,豐富的想象力擴大了美的空間!

    阿凡達評《巴黎燒了嗎?》

    翻到最後一頁,我想大聲的跟臘斯滕堡(狼穴)裡的阿道夫?希特勒喊一句:“沒燒!”

    痛快,如果肖爾鐵茨當時的決定是相反的,那麼璀璨、絢爛、令人神往的浪漫之都巴黎會是什麼樣呢?那裡戰時生活著的三百多萬人巴黎人的命運會是什麼樣?不敢想象。

    《巴黎燒了嗎?》生動而又詳細地描繪了1944年8月解放巴黎的戰鬥全過程。

    兩位作家花了將近三年時間蒐集材料,採訪了多達800多人,因此能使這部作品做到事事有資料,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處。

    另一方面他們又把文章寫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令人覺得彷彿在讀一本扣人心絃的驚險小說,放不下手來。

    譯者更是大名鼎鼎的董樂山,翻譯對讀者的衝擊除了雅,更突出了信,把紀實文學翻譯的活靈活現!

    小志朵朵評《邊城》

    諾貝爾獎曾頒給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說這小說字字珠璣,連個"了"字都不能隨意亂動。這個評價,在我第三次讀《邊城》之後,以為拿來評價《邊城》也恰切不過。

    許多文藝評論家用各種西方的很專業的術語解讀《邊城》,譬如隱喻。我卻以為沈從文寫《邊城》的初衷是單純的,不然不會有美得刻骨銘心的這些人,這些故事與風俗人情。我只想單純把它當作一部"愛"與"美"的作品,去咬文嚼字,歡喜與心安!至於文字底下那抹隱憂與悲傷,大抵如酉水上,泛起的一縷煙,不必定要給確切的解釋吧。

    《邊城》裡的人、《邊城》這個世界,只適合活在沈從文做的文字裡,單拿出來就見不著那份韻味了,它太有自己的個性。

    沈從文在題記中說是水教會他思考,教會他孤獨。因此,他筆下的故事都在水邊發生,他也最熟悉水邊的人與事。

    沈從文墓碑上鐫刻著一句話:“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沈從文構建了一個美不可方物的邊城世界,同時,這個世界,誰走近,誰就會因此認識人,認識美,理解愛!

    誠心向大家推薦,讀這一本書,重新拾起了很多書。

    周實與陶淵明的對話中,提到文學與政治的關係:文學若不關心政治,政治並無什麼損失,至少沒有太大損失;政治若是關心文學,文學就難以適從了,想適從也難得適從,要適從也適從不好。

    文學不能脫離政治,但更不能迎合政治。這倒與書中另外一篇王學泰與杜甫對話中提到的類似。

    當時是1962年,杜甫入選世界文化名人,時任文聯主席的郭沫若讚美杜甫是“詩歌史中的雙子星座”。但是到了後來,全面反對古典文學時,郭沫若又寫了《李白與杜甫》,提到杜甫的階級意識、門閥觀念、功名慾望、地主生活、宗教迷信、嗜酒終生??這就是政治影響了文學。

    書是讀完了,但是本書讀一遍是不夠的,而且粗讀也是不夠的!所以一定要找機會對照書中提及的其他書籍、專著、資料來認真研讀!

    加入飛芒讀書會

    和上千位書友一起打卡閱讀,

    對抗惰性,成為更好的自己

  • 5 # 梓曄漫漫

    小王子,每次讀都有不同的感受,一本美好的童話,卻給了我很多不同的感受,挺好,人生的事情,值得用一生去品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備考CPA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