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延邊中公教育05

    一、熟悉重要理論,掌握基本方法申論考試以關係國計民生的社會熱點為題材,所以考生要及時學會領會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瞭解國際國內最新動態,做好知識儲備。同時,考生應多做練習,熟練掌握辯證思維的幾種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更具有指導性、全域性性、前瞻性。

    二、要善於模擬角色申論作答時的虛擬身份是公務員,要求從公務員的角度來進行分析歸納和解決問題。考生在考試時要轉換自己的角色,從公務員的角度去思考和解題。

    三、聯絡實際,深入思考考生在備考過程中要多閱讀《人民日報》、《新華日報》、《半月談》等主流媒體上的時評文章,分析作者的寫作思路、揣摩作者如何遣詞造句、分析作者表達的觀點。另外,歷年申論考試的高分答卷也是很好的學習資料。對現實社會中的問題,要進行理性思考。四、勤練筆,培養申論語感要多寫多練,善於從寫作實踐中摸索規律,使寫出的文稿邏輯嚴謹、敘述清楚、說理透徹、語言簡練。

  • 2 # 威哥申論

    我們同學經常說,寫出來的文章感覺都是口水話。如果我們用“問題思維”來分析這句話:

    第一,判斷準確。這就是能夠客觀地實事求是地判斷自身的情況。如果你不是假裝客氣,也不是妄自菲薄,那麼你就擁有了寶貴的“真”品質。

    第二,導向清晰。前進的導向主要是兩個:其一是問題導向,其二是目標導向。破解工作中的“形式主義”是問題導向,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目標導向。

    第三,剖析闕如。一般來說,感覺自己寫的都是口水話,表面來看,是語言積累不夠,感覺說出來的話不像平時報紙上看到、新聞上聽到的話;深層來看,是思想的不夠,認識不到位。這兩者又是相互關聯。沒有思想的語言,總歸是個唬人的花架子;沒有語言表現力的思想,就很難有感染力、穿透力、傳播力和影響力。

    第四,舉措得宜。解決語言的問題,短期來看,記誦模仿效率最高。這就要求我們把常用的詞語、詞語搭配、句子等抄幾次,大聲朗讀,反覆朗讀,在文章借鑑模仿。長期來看,那是一個不斷修煉的過程。這個修煉,既包括語言積累,也包括思想積累,還包括寫作技藝。

    為大於小,圖難於易,謀萬里於咫尺。對於初學者來說,從優秀作品中挑選出常用詞句進行積累是個捷徑。所以我從《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講話》中,挑選出部分詞句,其中短語中,有小括號的,就是我們既需要注意這些修飾詞,也可能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可以更換這些修飾詞。

    一、三字動賓短語

    把方向 謀大局 定政策

    促改革 舉旗幟 聚民心

    育新人 興文化 展形象

    應變局 平風波 戰洪水

    防非典 抗地震 化危機

    二、四字動賓短語

    順應民心 尊重民意

    關注民情 致力民生

    豐富內涵 探索規律

    順應潮流 迸發活力

    創造奇蹟 創立思想

    確定制度 實現變革

    奠定基礎 塑造靈魂

    鼓舞鬥志 弘揚精神

    三、六字動賓短語:

    在賓語前加一個詞進行修飾

    實現(偉大)轉折

    開啟(偉大)征程

    回顧(光輝)歷程

    總結(偉大)成績

    總結(寶貴)經驗

    動員(各族)人民

    衝破(嚴重)束縛

    批評(錯誤)方針

    掌握(科學)體系

    拉開(開放)大幕

    孕育(偉大)創造

    推動(偉大)飛躍

    譜寫(輝煌)篇章

    洗雪(百年)屈辱

    展現(光明)前景

    激發(創造)偉力

    廓清(思想)迷霧

    回答(時代)之問

    回答(人民)之問

    強化(問題)意識

    強化(時代)意識

    強化(戰略)意識

    放射(真理)光芒

    把握(內在)聯絡

    把握(發展)本質

    邁出(堅定)步伐

    四、多詞語的動賓短語:

    在謂語前加修飾詞,在賓語前加修飾詞。(接近於句子)

    (不斷)開闢(新)境界

    (牢牢)掌握(發展)主導權

    (全面)審視(國內外新)形勢

    (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

    (緊密)跟蹤(億萬人民創造性)實踐

    (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

    (充分)借鑑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不斷)回答(時代和實踐給我們提出的新的重大的)課題

    (依法)享有(廣泛充分、真實具體、有效管用)的民主權利

    希望你能認真閱讀這些短語,相信你會說不少。

  • 3 # 中公曉曉

    許多考生在文章寫作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那就是文章雖然能夠中規中矩的寫出來,但內容過於乾澀,語言過於平實。想必這也是不少考生在文章寫作方面的軟肋。如果想要寫一篇好文章,那就需要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其中就包括能夠對名人名言的記憶、理解及掌握。一方面需要多積累然後多背一背,一方面需要理解名言背後的含義,特別是記了不少名言但不知道如何應用,難以將名人名言與申論材料的背景與主題建立聯絡。

    一、道德修身

    1、示例:德不廣不能使人來,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劉基)

    2、特點:這句話可以用於道德建設方面的主題,而且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像類似於“無德而官,則官不足以勸有德;無功而賞,則賞不足以勸有功。(宋·李覯)”這樣的名人名言雖然也屬於道德建設的範疇,但這句話還是側重於為官之德。所以各位在積累名人名言時儘可能選擇一些有通用性的名言,也可以選擇有對稱句式結構的名言以方便記憶。

    3、使用:比如試題“傳承榜樣的力量,弘揚社會道德建設”這一主題;比如試題“不學禮、無以立”這一主題;比如試題:“以水為師”這一主題都可以使用。

    4、方法:引出名言+簡單解釋+聯絡現實+加以闡釋

    5、示範:

    明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劉基說過:德不廣不能使人來,量不宏不能使人安。這句話深刻的詮釋了古人崇德向善的重要文化思想。今天,我們在物質方面不斷豐腴,但精神層面似乎缺失了。無論是高鐵霸座屢見報端、還是亂塗亂畫頻頻出現。其背後都折射出國民素質呈現下滑的趨勢,也更加印證了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二、改革創新

    1、示例: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

    2、特點:這句名言實際上在使用範圍方面也是很寬闊的,如果研讀過一些申論的試題,會發現許多申論材料無論是主題也好,還是片段也好,都會涉及到改革和創新。所以無論是在書寫完整的文章當中,還是論述某一個分論點當中,亦或是在書寫某一個分論點當中涉及到創新的都可以進行使用。

    3、使用:比如試題“新時代新工人”這一主題;比如試題“歸零”這一主題;比如試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主題等都會涉及到創新,或者主題就是創新,都可以在文章寫作當中靈活使用。

    4、方法:同上

    5、示範:

    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依賴傳統的思維就是一種因循守舊,體現了桎梏的思維。當前社會發展不斷加快,新事物出現的速度遠遠高於過去。如果我們的思維意識過於守舊,不知道破舊立新,就很難在追求創新的當下有立足之地。中國高鐵打破同行過程中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中國天眼讓我們能夠跟進一步的探索宇宙世界、網際網路技術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各個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創新的思維。

    以上分享的內容主要涵蓋了兩個方面,一是道德建設,二是創新發展。當然不同的主題還會涉及到的更多不同層面的名人名言。比如誠信建設、比如法制建設、再比如政府建設等。都需要大家在名言警句方面從多個層面去積累,這樣才能夠在語言表現力的方面有所斬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85年農曆12月13日出生的是什麼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