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美軍的四大“Tier 1”(第一階),作為目前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美軍特種部隊常年在外執行任務,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與極高的裝備水準,四大“Tier 1”與我們通常聽過的美軍特種部隊不一樣,他們才是美國最秘密,最精銳,也最高階的特種部隊。
四大“Tier 1”為“海豹六隊”(DEVGRU)、陸軍情報支援特遣隊(Intelligence Support Activity,ISA)、第24特種作戰中隊(24th Special Tactics Squadron)和“第1特種部隊作戰分遣隊”(1st SFOD-D)。
第1特種部隊作戰分遣隊(1st SFOD-D)
“第1特種部隊作戰分遣隊”(全稱:1st Special Forces Operational Detachment-Delta)其實就是我們熟知的“三角洲部隊”(Delta Force),他們的主要成員來自於“Tier 2”的“遊騎兵”和“Tier 3”的“綠色貝雷帽”,擁有美軍最好的財政支援和裝備水平。
“三角洲”的主要任務為全球快速反應式的特種秘密作戰,同時負擔著安保防衛、全球反恐等工作。比如索馬利亞“黑鷹墜落”的事件中、失敗的伊朗人質救援計劃“藍光行動”中,都有“三角洲”活動的影子。
不過這支部隊實在神秘的可以,美軍壓根不願意過多的透露他們的訊息,每次作戰“三角洲”往往也都佩戴其它部隊的標誌。美軍在全球“隱形”的4.4萬軍人中,“三角洲”就是其中一支,不過他們的人數並不多,按指揮、支援、作戰三大版塊區分,真正的戰鬥員據悉不過250人,其餘全部為非戰鬥人員,他們是美軍真正的“撒手鐧”。
海豹六隊(DEVGRU)
“海豹六隊”(DEVGRU)與通常意義上的“海豹特種部隊”(Navy Seals)有點不同,他們的精銳地位高於普通海豹,普通海豹特種部隊只是“Tier 3”。雖然稱為“海豹第六分隊”,但在編制上它們是自成一系的,擁有更高的優先順序和裝備水準,負擔的任務也更高階。比如2009年印度洋從海盜手中營救理查德·菲利普斯船長的行動,以及刺殺本拉登的“海王星之矛”行動,都是海豹六隊完成。
因為使用了較多先進裝備的緣故,海豹六隊也因此成為美軍特種作戰的戰術研究、測試,以及裝備應用測試的專門隊伍,可以說是美軍特種部隊的一面旗幟,所以他們也被稱為“美國海軍特戰發展大隊”。
在人員配置上,“DEVGRU”擁有7箇中隊,以紅、綠、藍、金、銀、黑、灰為代號,其中紅、藍、銀、灰負責特勤作戰,灰隊負責戰術支援(包括武器投送和狙擊手),黑隊負責情報、偵察,綠隊則是新兵營。
前隊員Mark Owen和Kevin Maurer撰寫的《艱難一日》中,透露了大量海豹六隊的作戰內容,從普通海豹部隊升上來的隊員對“DEVGRU”的裝備情況極為驚訝,感覺以前簡直就是“後孃養的”,因為這裡應有盡有。
陸軍情報支援特遣隊(ISA)
ISA比其它特種部隊給更加神秘,有“美國暗部”、“影子部隊”稱號。因為他們本身就有軍情機構的背景,主要也從事著情報獲取方面的工作,因此媒體曝光度相當低,長期以來都將自己維持在一種“蒸發”的狀態中,簡單的說,這就是一幫武裝到牙齒的“碟中諜”,是情報戰與特種兵的結合。
所以很多時候,ISA不被稱為“部隊”,而是直接稱呼他們為ISA特工。為了避免自己被暴露,ISA有一套專門的保密機制令自己始終隱藏在陰影中,他們使用虛假資訊進入別國,有專門的電子資訊科技為自己開路闖關,有時候會混在其它特種部隊的隊員中出勤,就連CIA都不得不承認,某些任務還真的ISA去做。
實際上,就連ISA這個名字都是個套牌,歷史上它們還有Gray Fox、Centra Spike、Tom Victor、FOG等代號,而且五角大樓永遠裝聾作啞。
在任務上,ISA專職進行人員情報、資訊情報、戰鬥情報的蒐集工作,當其他特種部隊由於情報差距無法完成任務時,就該輪到ISA上馬了。追緝全球最大毒梟巴勃羅·埃斯科巴(Pablo Escobar)、營救被義大利“紅色旅”綁架的美國准將詹姆斯·L·多齊爾等任務背後都有ISA的出動,伊拉克戰爭時,許多帶著錢箱對伊軍將領威逼利誘的所謂的CIA“探員”,也大都是ISA戰鬥員的套牌。
想進入ISA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們的人員只從現有特種部隊中選擇,繼而候選者需要進行長期評估、選拔課、政審及心理測試等內容。通過後,隊員還要學習並透過滲透技能、空中作戰、進攻和越野駕駛、個人防禦措施等培訓課程,相當嚴格。
第24特種作戰中隊(24th Special Tactics Squadron)
第24特種作戰中隊其實是美軍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的空軍組成部分,源於美軍二戰時的第24空中攔截控制中隊,在1992年時完成了新的整編。
這支部隊的戰鬥任務很簡單但很強力,他們負責跟隨特種部隊,與JTAC(聯合終端攻擊控制員)、CCT(空軍空中戰鬥控制小組)、TACP(戰術航空控制隊)這些美軍的前線火力呼叫單位差不多,但他們更特種化,一般跟隨其它特種部隊行動,提供空中支援和轟炸的接洽。
第24特種作戰聯隊的隊員從特種作戰部隊和空軍交通管制專員中選拔,他們需要以隱秘的特種滲透方式,不被發現的部署到作戰環境和敵方核心中去,然後透過空地資訊化聯絡,為部隊建立攻擊區、機場,順帶還要為戰時的空管指揮、空中火力分配、火力支援負責,必要的時候,他們也會直接出動。
阿富汗、伊拉克的行動中,第24特種作戰聯隊屢屢深入深山或敵方腹地,繼而召喚出各種從天而降的火雨,同時也為友軍分配擬定了很多空中火力支援任務。這支部隊的座右銘是“First There”(首先在那裡),畢竟他們執行著最危險的敵後任務。
除了四大“Tier 1”外,美軍的遊騎兵、綠色貝雷帽、海豹等等也都屬於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特種部隊,戰鬥能力相當強悍。尤其是在這些年“治安戰”的影響下,美軍特種部隊的發展相當迅速,可以說已經從實戰化水平上將別國拉開了相當大的距離,畢竟美軍對這些特種部隊投入巨大,戰火中獲得的經驗也是實打實的。
格魯烏特種部隊
除開美軍的特種部隊,俄羅斯的幾大特種部隊也相當不俗。比如“44388軍事部”,即我們一般稱呼的“格魯烏特種部隊”。當然,他們今天的名字叫“俄軍事偵察兵部隊-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部軍事情報總局”。順便說一下,他們的臂章是萌萌的蝙蝠俠風格。
“格魯烏”特種部隊歷史悠久,它的建立說起來還要歸功於朱可夫在50年代的軍事建議,這位元帥敏銳的認識到,應該在邊防軍區建立一支能在戰時潛入敵後破壞的特戰隊,之後他們逐漸發展成了專門的軍情局特種部隊,屬於蘇聯和俄羅斯特種力量中的絕對利劍。
阿爾法特種部隊
阿爾法特種部隊曝光較多,尤其是在一系列的反恐戰爭中,阿爾法特種部隊的身影屢屢出現在鏡頭前。與“格魯烏”不同,阿爾法屬於當年克格勃下屬建立的機構,早年稱為“A小組”,是蘇聯在慕尼黑奧運會恐襲後建立的專用反恐部隊,蘇聯解體以後才改成了“α小組”。
人員上阿爾法特種部隊也走的是精兵路線,全部人員700多人,其中作戰部隊佔員250人,從各大軍事化機構中挑選優秀人才受訓,選拔比例萬中無一。
訊號旗特種部隊(5555部隊)
訊號旗特種部隊當年掛牌“克格勃獨立訓練中心”,他們的軍情諜報成分較重,是直接受克格勃秘密諜報局負責的,專用於境外活動的秘密部隊。當蘇聯解體後,他們經過改組,成為了專司對外的俄軍特種部隊,也因此“訊號旗”的大體框架與結構,與“阿爾法”極為相似。
因為對外作戰的特殊性,“訊號旗”的曝光度遠低於“阿爾法”,據稱蘇聯解體後的一段時間裡,他們之所以能被維持下來,最大的原因在於俄羅斯需要對核武器、核材料、核技術擴散進行嚴控,“訊號旗”在控制核武器外流方面立下了赫赫功勳。這支部隊的作戰人員全部都是軍官,比例高達90%,少數士官只能擔當後勤任務,而一旦超過35歲,隊員們就必須退伍或轉崗,以保證隊伍成員體能的強盛,以及避免接觸過多機密。
這三支特種部隊曾經攜手幹過一件大事,阿富汗戰爭爆發後,在由瓦西裡耶維奇·科列斯尼克少將指揮的對阿富汗總統行動中,訊號旗、阿爾法、格魯烏等500蘇軍特種部隊滲透進喀布林,斷絕了全部的水電和通訊,繼而在4個小時內消滅了2000敵軍,20分鐘即佔領達魯阿曼宮,將阿富汗領導人阿明及一眾高官、子女統統擊斃。
如果不計較蘇聯在後10年與部族武裝痛苦的遊擊,這場特種戰爭堪稱“滅國之戰”,500人拿下一國首都,開著步戰硬衝總統府,這也是沒誰了。
首先就是美軍的四大“Tier 1”(第一階),作為目前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美軍特種部隊常年在外執行任務,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與極高的裝備水準,四大“Tier 1”與我們通常聽過的美軍特種部隊不一樣,他們才是美國最秘密,最精銳,也最高階的特種部隊。
四大“Tier 1”為“海豹六隊”(DEVGRU)、陸軍情報支援特遣隊(Intelligence Support Activity,ISA)、第24特種作戰中隊(24th Special Tactics Squadron)和“第1特種部隊作戰分遣隊”(1st SFOD-D)。
第1特種部隊作戰分遣隊(1st SFOD-D)
“第1特種部隊作戰分遣隊”(全稱:1st Special Forces Operational Detachment-Delta)其實就是我們熟知的“三角洲部隊”(Delta Force),他們的主要成員來自於“Tier 2”的“遊騎兵”和“Tier 3”的“綠色貝雷帽”,擁有美軍最好的財政支援和裝備水平。
“三角洲”的主要任務為全球快速反應式的特種秘密作戰,同時負擔著安保防衛、全球反恐等工作。比如索馬利亞“黑鷹墜落”的事件中、失敗的伊朗人質救援計劃“藍光行動”中,都有“三角洲”活動的影子。
不過這支部隊實在神秘的可以,美軍壓根不願意過多的透露他們的訊息,每次作戰“三角洲”往往也都佩戴其它部隊的標誌。美軍在全球“隱形”的4.4萬軍人中,“三角洲”就是其中一支,不過他們的人數並不多,按指揮、支援、作戰三大版塊區分,真正的戰鬥員據悉不過250人,其餘全部為非戰鬥人員,他們是美軍真正的“撒手鐧”。
海豹六隊(DEVGRU)
“海豹六隊”(DEVGRU)與通常意義上的“海豹特種部隊”(Navy Seals)有點不同,他們的精銳地位高於普通海豹,普通海豹特種部隊只是“Tier 3”。雖然稱為“海豹第六分隊”,但在編制上它們是自成一系的,擁有更高的優先順序和裝備水準,負擔的任務也更高階。比如2009年印度洋從海盜手中營救理查德·菲利普斯船長的行動,以及刺殺本拉登的“海王星之矛”行動,都是海豹六隊完成。
因為使用了較多先進裝備的緣故,海豹六隊也因此成為美軍特種作戰的戰術研究、測試,以及裝備應用測試的專門隊伍,可以說是美軍特種部隊的一面旗幟,所以他們也被稱為“美國海軍特戰發展大隊”。
在人員配置上,“DEVGRU”擁有7箇中隊,以紅、綠、藍、金、銀、黑、灰為代號,其中紅、藍、銀、灰負責特勤作戰,灰隊負責戰術支援(包括武器投送和狙擊手),黑隊負責情報、偵察,綠隊則是新兵營。
前隊員Mark Owen和Kevin Maurer撰寫的《艱難一日》中,透露了大量海豹六隊的作戰內容,從普通海豹部隊升上來的隊員對“DEVGRU”的裝備情況極為驚訝,感覺以前簡直就是“後孃養的”,因為這裡應有盡有。
陸軍情報支援特遣隊(ISA)
ISA比其它特種部隊給更加神秘,有“美國暗部”、“影子部隊”稱號。因為他們本身就有軍情機構的背景,主要也從事著情報獲取方面的工作,因此媒體曝光度相當低,長期以來都將自己維持在一種“蒸發”的狀態中,簡單的說,這就是一幫武裝到牙齒的“碟中諜”,是情報戰與特種兵的結合。
所以很多時候,ISA不被稱為“部隊”,而是直接稱呼他們為ISA特工。為了避免自己被暴露,ISA有一套專門的保密機制令自己始終隱藏在陰影中,他們使用虛假資訊進入別國,有專門的電子資訊科技為自己開路闖關,有時候會混在其它特種部隊的隊員中出勤,就連CIA都不得不承認,某些任務還真的ISA去做。
實際上,就連ISA這個名字都是個套牌,歷史上它們還有Gray Fox、Centra Spike、Tom Victor、FOG等代號,而且五角大樓永遠裝聾作啞。
在任務上,ISA專職進行人員情報、資訊情報、戰鬥情報的蒐集工作,當其他特種部隊由於情報差距無法完成任務時,就該輪到ISA上馬了。追緝全球最大毒梟巴勃羅·埃斯科巴(Pablo Escobar)、營救被義大利“紅色旅”綁架的美國准將詹姆斯·L·多齊爾等任務背後都有ISA的出動,伊拉克戰爭時,許多帶著錢箱對伊軍將領威逼利誘的所謂的CIA“探員”,也大都是ISA戰鬥員的套牌。
想進入ISA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們的人員只從現有特種部隊中選擇,繼而候選者需要進行長期評估、選拔課、政審及心理測試等內容。通過後,隊員還要學習並透過滲透技能、空中作戰、進攻和越野駕駛、個人防禦措施等培訓課程,相當嚴格。
第24特種作戰中隊(24th Special Tactics Squadron)
第24特種作戰中隊其實是美軍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的空軍組成部分,源於美軍二戰時的第24空中攔截控制中隊,在1992年時完成了新的整編。
這支部隊的戰鬥任務很簡單但很強力,他們負責跟隨特種部隊,與JTAC(聯合終端攻擊控制員)、CCT(空軍空中戰鬥控制小組)、TACP(戰術航空控制隊)這些美軍的前線火力呼叫單位差不多,但他們更特種化,一般跟隨其它特種部隊行動,提供空中支援和轟炸的接洽。
第24特種作戰聯隊的隊員從特種作戰部隊和空軍交通管制專員中選拔,他們需要以隱秘的特種滲透方式,不被發現的部署到作戰環境和敵方核心中去,然後透過空地資訊化聯絡,為部隊建立攻擊區、機場,順帶還要為戰時的空管指揮、空中火力分配、火力支援負責,必要的時候,他們也會直接出動。
阿富汗、伊拉克的行動中,第24特種作戰聯隊屢屢深入深山或敵方腹地,繼而召喚出各種從天而降的火雨,同時也為友軍分配擬定了很多空中火力支援任務。這支部隊的座右銘是“First There”(首先在那裡),畢竟他們執行著最危險的敵後任務。
除了四大“Tier 1”外,美軍的遊騎兵、綠色貝雷帽、海豹等等也都屬於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特種部隊,戰鬥能力相當強悍。尤其是在這些年“治安戰”的影響下,美軍特種部隊的發展相當迅速,可以說已經從實戰化水平上將別國拉開了相當大的距離,畢竟美軍對這些特種部隊投入巨大,戰火中獲得的經驗也是實打實的。
格魯烏特種部隊
除開美軍的特種部隊,俄羅斯的幾大特種部隊也相當不俗。比如“44388軍事部”,即我們一般稱呼的“格魯烏特種部隊”。當然,他們今天的名字叫“俄軍事偵察兵部隊-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部軍事情報總局”。順便說一下,他們的臂章是萌萌的蝙蝠俠風格。
“格魯烏”特種部隊歷史悠久,它的建立說起來還要歸功於朱可夫在50年代的軍事建議,這位元帥敏銳的認識到,應該在邊防軍區建立一支能在戰時潛入敵後破壞的特戰隊,之後他們逐漸發展成了專門的軍情局特種部隊,屬於蘇聯和俄羅斯特種力量中的絕對利劍。
阿爾法特種部隊
阿爾法特種部隊曝光較多,尤其是在一系列的反恐戰爭中,阿爾法特種部隊的身影屢屢出現在鏡頭前。與“格魯烏”不同,阿爾法屬於當年克格勃下屬建立的機構,早年稱為“A小組”,是蘇聯在慕尼黑奧運會恐襲後建立的專用反恐部隊,蘇聯解體以後才改成了“α小組”。
人員上阿爾法特種部隊也走的是精兵路線,全部人員700多人,其中作戰部隊佔員250人,從各大軍事化機構中挑選優秀人才受訓,選拔比例萬中無一。
訊號旗特種部隊(5555部隊)
訊號旗特種部隊當年掛牌“克格勃獨立訓練中心”,他們的軍情諜報成分較重,是直接受克格勃秘密諜報局負責的,專用於境外活動的秘密部隊。當蘇聯解體後,他們經過改組,成為了專司對外的俄軍特種部隊,也因此“訊號旗”的大體框架與結構,與“阿爾法”極為相似。
因為對外作戰的特殊性,“訊號旗”的曝光度遠低於“阿爾法”,據稱蘇聯解體後的一段時間裡,他們之所以能被維持下來,最大的原因在於俄羅斯需要對核武器、核材料、核技術擴散進行嚴控,“訊號旗”在控制核武器外流方面立下了赫赫功勳。這支部隊的作戰人員全部都是軍官,比例高達90%,少數士官只能擔當後勤任務,而一旦超過35歲,隊員們就必須退伍或轉崗,以保證隊伍成員體能的強盛,以及避免接觸過多機密。
這三支特種部隊曾經攜手幹過一件大事,阿富汗戰爭爆發後,在由瓦西裡耶維奇·科列斯尼克少將指揮的對阿富汗總統行動中,訊號旗、阿爾法、格魯烏等500蘇軍特種部隊滲透進喀布林,斷絕了全部的水電和通訊,繼而在4個小時內消滅了2000敵軍,20分鐘即佔領達魯阿曼宮,將阿富汗領導人阿明及一眾高官、子女統統擊斃。
如果不計較蘇聯在後10年與部族武裝痛苦的遊擊,這場特種戰爭堪稱“滅國之戰”,500人拿下一國首都,開著步戰硬衝總統府,這也是沒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