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慧

    我所瞭解到的,一般去到早教機構,都會有類似的一個評估表,給孩子做測試。

    一些自閉症康復機構,也會有感統方面的評估。

    另外,在網上也會有類似的表格,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發育情況,去按照表格內容測評,根據相應的分數,即可知道孩子的一個情況。

    當然,如果去專業的機構去測試會比較好,醫院也有兒保科,也會有類似的測評!

  • 2 # 微評歷史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及教育學家皮亞傑表明:智慧的根源,是來自幼兒期的感覺及運動發展。孩子幼兒時期是透過身體及四肢動作的有效運作來增加感官及運動經驗,而這種有效運作是以大腦的調控和整合為基礎的若孩子出現下列一種以上的症狀,很大原因是出現了感覺統合失調,父母和老師應加以留意,提高警覺。

    1

    過動及容易分心,在團體學習時與同齡孩子相較之下差異很大。隨時動個不停,無法安靜坐下來和專心做一件事。2

    專注力及警醒度差。例如:明顯心不在焉;丟三落四;做事沒有計劃,無法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做事時一副沒興趣的樣子:不主動參與活動總是旁觀或遊蕩。

    3

    對觸覺、味覺、視覺、聽覺過度敏感,例如:不敢盪鞦韆或爬高,有些孩子對衣服或食物的質地特別挑剔、不喜歡別人碰他或摸他,或是非常害怕突如其來的巨響。

  • 3 # 多特兒童專注力

    1、語言發育遲緩。

    感覺統合能力比較弱的孩子聽力檢查一般沒有問題,但他們卻不能專心聽別人的話,也不會對別人的話作出相應的行為反應,讓人覺得他們好像根本沒聽見一樣。並且,他們想要說話的時候,也常常不知道怎樣用語言來表達,表現出一定的語言發育遲緩症狀。

    2、不會繫鞋帶,穿襪子,穿鞋,穿衣服等。

    這樣的小事兒,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需要手部精細動作非常到位。所以,如果孩子始終學不會繫鞋帶,穿襪子,穿鞋,穿衣服,極有可能存在感統不足的問題。

    3、玩耍時,技巧不如其他孩子。

    感統不足的孩子無法把感覺資訊進行有效的組合統一,對外界缺乏有效的順應性反應。所以,他們不會操作複雜的玩具,並經常容易把玩具弄壞,在玩耍過程中抗干擾能力差,不注重細節,遇到危險也不知道及時躲避。

    4、討厭手工勞動和益智遊戲。

    有些感統不足的孩子手眼協調差,不會拼圖,不會用剪刀,所以對手工勞動和益智遊戲會不感興趣甚至討厭。

    5、不會鑽、爬、跑、跳。

    感統不足的嬰兒和同月齡的正常孩子比起來,鑽、爬、跑、跳以及坐起或站起的動作會比較吃力。

    6、發育水平基本正常,但行動笨拙。

    一些孩子的發育水平也許基本符合正常的發育標準,但是你會發現,他們走路比較費勁,動作也非常不協調,跑步的時候還常常會出現摔倒的情況,也是由於感覺統合不足的緣故。

    7、反應敏銳,焦躁不安。

    觸覺敏感的孩子反應特別敏銳,討厭別人的靠近和觸控,甚至討厭光和聲音,對集體活動也非常抗拒。

    8、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計算能力弱

    我們知道,思維的邏輯和計算都是由外部動作內化而來的。起初兒童不會計算,但他會數實物,在動作中數撲克牌、數石頭,或者經由動作知道人能上樓也能下樓,物體可向前運動也可向後運動。這些動作中的可逆性及數的大小排列,構成數量之間的關係、數量與形狀之間的關係,使日後學習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的感性經驗聯絡在一起。所以,有些數學能力低下的孩子往往感覺動作也落後,他們不會前翻、側翻,不敢走平衡木,不敢盪鞦韆。提高他們的感覺動作能力是解決他們數學困難的途徑之一。

    9、笨手笨腳

    如果您的孩子比一般小孩更容易摔倒,總是跌跌撞撞的,這後面可能會有很多原因。一個最容易被忽視的原因是,可能孩子的感覺統合出現不足。

    10、經常踮腳尖走路

    孩子踮腳尖走路經常是因為他們對腳部接觸地面的感覺過於敏感,所以寧願儘量減少與地面的接觸。有些時候,他們喜歡踮腳尖走路時增加的對腳踝骨的壓力,也就是增加的本體覺的反饋。

    11、不愛熱鬧的遊戲

    如果您的孩子害怕攀登遊樂場裡的設施,不喜歡大吵大鬧的遊戲,怕盪鞦韆,他們很可能是在透過避免前庭和本體覺(也就是我們的第六和第七感官)的輸入,來掌握身體的平衡並增加身體的意識。

    12、逃避聚會或者乾脆躲起來

    如果您的孩子不願意參加聚會或者去其他公共場所,那麼噪音、燈光、不小心碰到他們的人。。。這一切可能對他們來說都太過刺激。由於感官處理資訊時遇到困難,這些孩子才會有這種反應。聲、光和不可預料的觸控對他們來說就是“痛苦”的同義詞,於是一個聚會變成了一場折磨。

    13、 喜歡穿多層或緊身衣服

    有些孩子喜歡穿好幾層衣服,或者穿很緊身的衣服,因為這樣能帶給他們更多的本體覺輸入。家長可能不太理解,但是這種感覺能有助於孩子平靜下來並集中注意力。

    14、鬧騰的孩子

    孩子過於活躍,總是蹦蹦跳跳,有很多原因。透過不停地跑、跳、爬高、推擠和大吵大鬧的遊戲,孩子們其實上是在尋求本體覺或者前庭覺的輸入。由於家長忽視了他們的需要,這些孩子經常被稱做“壞孩子”、“野孩子”,實際上他們只是在滿足自己感統方面的需要。

    15、 喜歡看色彩明亮、快節奏的電視節目

    我知道很多孩子都喜歡看這一類的節目,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只想看快節奏、色彩明亮的節目,那可能在暗示他們需要更多的視覺刺激。如果是這樣,您的孩子可能還喜歡看燈光,喜歡讀色彩鮮豔或反差強烈的書。

    16、 沒人招惹就咬人,咬玩具

    如果您的孩子經常沒緣由地咬人或者玩具,他很可能是在尋求強烈的本體覺的輸入。

    17、 孩子聽不清指令

    當別人跟他講話或者給他指令的時候,孩子或者表現為沒聽見,或者經常要求別人重複指令。

    是的,有些時候孩子不理我們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得過於頻繁,那是因為孩子的聽覺系統無法很好地加工和處理資訊。

  • 4 # 兒科醫生熊友華

    三大感統失調的表現

    1.前庭覺失調

    當前庭覺反應過度,會產生這些現象:孩子害怕站立高處、害怕快速移動身體;情緒易緊張、平衡感不佳、怕懸空,膽小、 依賴性強;空間概念不足、新鮮事物接受性差;旋轉或搖晃後會嘔吐。

    而當反應不足的時候,孩子喜歡轉圈、喜歡奔跑跳躍、平衡感不佳、語言發展較慢

    、危險意識低、不易靜心做事。

    2.觸覺失調

    當觸覺反應過度,孩子會產生不喜歡被觸碰,不喜歡剪頭髮、剪指甲、梳頭,討厭質地粗糙的東西,不喜歡水、沙子、泡泡以及毛絨玩具,只吃特定口感和口味的食物,環境適應能力差,不穿毛衣、不喜歡戴帽子。

    而當觸覺反應不足的時候,孩子通常較難分辨物體形狀、質地和溫度大小以及重量;喜歡被用力擁抱;常喜歡自我傷害、對疼痛的忍受度較高;喜歡吃刺激性食物;較難分辨身體被觸碰的部位;不能憑觸覺摸到東西。

    3.本體覺失調

    本體覺失調的孩子通常動作笨拙,位置感差,喜歡衝撞,喜歡擠壓,動作計劃差,姿勢控制及維持差,指認五官困難,力量調節差,空間概念差。

    除了列舉出來的一些表現外,各類感統失調還有很多表現,你還發現孩子有什異常的表現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容養生理療店怎麼才能更好的增添人氣,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