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lggffhj
-
2 # 軍武資料庫
這個其實並不是“都”,而是隻有一部分。
至於機槍換槍管的思路又是來自德國。
一戰期間的重機槍基本上都是採用兩種設計:一、馬克沁式水冷設計;二、加特林式的旋轉設計。
但最好的設計還是水冷式重機槍,現在很多人看到有水冷套筒設計的重機槍就直接叫馬克沁,實際上是錯誤的。
例如:
上圖就是勃朗寧而不是馬克沁。
一戰結束後德國受《凡爾賽條約》影響不能生產水冷式重機槍。……
再繼續打岔:知道什麼叫重機槍嗎?是指得口徑大嗎?口徑大的叫做“大口徑”不叫“重”,想想92式重機槍吧,它發射的子彈可只有7.7mm。在機槍中“重”的確切含義是可以持續射擊的機槍,大致的數量級就是一分鐘之內打100發以上子彈,可以連續不間斷射擊10分鐘以上的機槍。而水冷式重機槍只要有水在機槍的套筒內就可以持續發射不會停止。這也就是為什麼水冷式重機槍被《凡爾賽條約》禁止德國生產的一個原因。基本上等價於削弱了德國的戰鬥力。
德國在此條約的限制下催生了一個重要的現代武器——MG34通用機槍以及改進的MG42,既可以作為低射擊率的輕機槍,又可以作為高射擊率的重機槍。解決的方式就是不斷的更換槍管。
當機槍在發射子彈的時候槍管會不斷的加熱。如果不更換槍管的話就是下圖效果:
槍管直接燒紅過熱變形。
MG系列機槍可以從側邊直接大開並抽出槍管進行更換。這樣就大大的提高了機槍的發射率。從而將輕機槍裝置應做了重機槍用途。
目前大部分重機槍其實是不更換槍管的,只不過我們看到的重機槍往往是單獨存在才可以辨認出來。裝入武器系統內就很難辨認了。以勃朗寧M2為例來看:
裝備於UH-1上的勃朗寧M2重機槍(不能更換槍管)
雙聯裝勃朗寧M2,不能更換槍管
裝備於P-51上面的勃朗寧M2機槍,同樣也無法更換槍管。
美軍的步兵用勃朗寧M2 一部分不能更換槍管
另一部分可以更換槍管。
就M2來說,實際上裝備於武器系統中的重機槍,比直接下發到部隊中單獨使用的重機槍要多幾倍。這種在武器系統中的M2大部分都不能換槍管的。
最後總結一下,換槍管是為了加大機槍的射擊率。不換槍管是因為沒法換,空戰時不能爬到飛機機翼上換管吧?
-
3 # duh23333
不是現在才有。二戰時很多輕重機槍都設計成能換槍管,為的是連續射擊後因槍管膨脹膛線磨損,要將槍管更新以保持槍的效能穩定。
-
4 # 漩渦鳴人yy
如果這個東西,我們大家都知道,通用機槍,它的設計理念來自於德華人,並且德華人將它應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mg42通用機槍,被稱為撕布機,因為這種機槍他在發射子彈的時候,發出的聲音並不是那種類似於普通機槍那種噠噠噠的聲音,而是那種類似於撕布條的聲音,原因就是子彈的射速太快,導致子彈中間那種間歇的聲音聽不到了,所以大家聽見那聲音就好像撕的一聲就像撕布條一樣。
那麼問題就來了,子彈在發射的時候需要大量的動能,動能勢靠什麼東西補給的?就是靠子彈裡面的火藥被激發產生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加熱空氣是空氣膨脹,推動子彈在槍管裡面運作,發射速度太快會導致槍管的能量不斷的積累,最後會發現,如果說不更換槍管或者是對槍管進行冷卻處理的話,槍管會融化,這一點是毫不誇張的。
為什麼德華人沒有考慮到冷卻的處理呢?原因必須得歸結到《凡爾賽合約》和德華人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
德華人第一次世界戰失敗以後,德華人簽署了《凡爾賽合約》,這有點相當於現在日本的和平憲法,就好像對於日本人的核潛艇,核動力航空母艦和武器一樣。德華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也遭到了法國和英華人在軍事上的閹割,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重機槍和大型火炮的舞臺,與此同時,坦克也閃亮登場,飛機也作為戰爭的主力加入到戰爭之中,因此,英國與法國針對這四種武器對德華人實行了制裁。
在這其中,對於機槍不允許德華人擁有重型機槍,重機槍有什麼好處?火力,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重機槍上面的冷卻設施比輕機槍上面要好得多,就導致了重機槍的火力密度要比輕機槍要強,因為我不需要擔心槍管過熱的問題,所以我可以盡力的發射子彈壓制敵人。
當然,此時此刻,德華人肯定是不能夠被允許他再擁有這種當時的戰略武器,因此德華人在再次研製重機槍的時候,或者是壓制火力的時候,德華人必須要考慮到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如何躲過英華人和法華人監控發展出一款自己能夠使用的上手的機槍,這種機槍要兼具輕機槍的靈活和簡單。另外還要能夠達到重機槍的火力壓制。
這個時候,作為希特勒的殺人機器mg42橫空出世,槍管打著不是會過熱嗎?好,我就換一個槍管兒接著打,而且這一種槍管更換特別便利,在機槍上面開啟保險以後,槍管自動滑出,接著後面的副手繪把槍管地上來,然後直接裝上去,再關上保險,這樣的話,搶管更換完畢,整個過程不需要超過一分鐘,怎麼樣舒服吧!
當然,這種機槍模式之所以能夠沿用到現在,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打的基本上都是運動戰,機動戰,部隊全程都是兩個輪子或者兩條履帶,在那跑,如果說再攜帶以前那種重機槍的話,你的下場就是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法國軍隊一個樣子。
因此機槍火力要加大,但是機槍的重量必須減少,此時此刻,德華人的通用機槍可以說是走在世界的前列。
你要步槍的火力更加猛烈,好,我就設計了步槍火力更加猛烈,但是這個時候如果說布江社群過猛了,那麼槍管會融化,我就給你一種可以更換槍管的方法,這樣的話,一舉兩得。
當然也有一些精彩的設計,一直沿用了下來,比如說美國的傳家寶m2重機槍,它就是一種不需要更換槍管的武器,只不過這種武器相比較於現在的通用機槍而言還是太重了,頂多就是能夠裝在飛機或者軍艦上面使用,至於說用人來扛這一點……你去問一下已經很苦逼的美國大兵吧,他們願不願意扛。
-
5 # 軍武次位面
不是重機槍有備用槍管,實際上傳統意義上的重機槍,諸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制馬克沁MG-08,蘇制索科洛夫M1910,英制維克斯VX,這種典型的水冷式重機槍,其槍管都是固定在槍機上不可拆卸的。作為代償,這些重機槍都帶有一個沉重的水冷式套筒,就是我們平時看國內革命戰爭電影裡常見的民24型重機槍前面那個粗大的圓筒。同電影中表現的不同,在戰時這個圓筒是需要用一根軟管直接同水箱連線,隨時為水冷器補充淨水的。
機槍真正開始帶上備用槍管,主要是氣冷式輕機槍發展起來之後的事情了。作為伴隨步兵分隊實施衝擊、時刻提供火力支援的武器,輕機槍在盡力保證火力持續性的前提下重點減輕了戰鬥全重,主要是把重機槍上的水冷式套筒換成了普通的氣冷設計,比如在槍管上衝銑出螺紋以增加散熱面積等等。這種設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槍管過熱的速度,但是散熱效果顯然不如重機槍的水冷裝置來的靠譜。而機槍一旦由於長點射而導致槍管過熱,其對於戰鬥的影響又十分嚴重:過熱的槍管會出現變形脹大,從而影響子彈的內彈道,打出去的子彈會失穩翻滾而失準。如果槍管過熱十分嚴重(俗稱打紅了管),還有可能造成槍管熱熔甚至炸膛事故發生。
因此,作為一種補償措施,當代的輕機槍/通用機槍一般都採取槍管快拆設計,在槍機上加一個快拆手柄,由副射手另外攜帶1到2根備用槍管。在戰鬥中一旦打出長點射導致槍管過熱的情況發生,只要扳動快拆手柄,槍管就可以自動脫離槍機,此時副射手再更換一根新的備用槍管,就可以立刻恢復火力了。
-
6 # 戰壕
重機槍其實一直以來就很少配備備用槍管,只有一根槍管可用,如果要更換槍管的話,只能送到修理所或者由專業技術人員才能更換。
早期的重機槍,其實主要是指體積較大重量較重的機槍,和其口徑並沒有太大的關係。比如一戰中德國的MG08機槍、英國維克斯機槍、美國M1917機槍等,都屬於重機槍,而且外觀都十分相似,都有一個巨大的水箱,而這個水箱就是為了給機槍槍管散熱用的。
重機槍承擔著部隊火力支柱的作用,需要持續不斷的射擊,因此為了連續射擊就採用了水冷這種簡單高效的方式,也就不需要更換槍管了。但是對於當時出現的以機動著稱的輕機槍而言,是不可能採用水冷的,只能採用氣冷方式,一旦槍管過熱只能更換槍管才能繼續射擊。比如ZB26機槍使用的旋轉更換槍管設計,就能在戰鬥中迅速高效的更換槍管。
而如今的輕武器中,能夠更換槍管的機槍不是很多。比如PKM通用機槍、M240通用機槍等,就只能透過氣冷散熱,但也有能夠快速更換槍管的MG3等這些機槍。而班用機槍則基本是固定槍管設計,一般是跟隨班組作戰,也是以長短點射為主,散熱壓力不大。至於大口徑的重機槍,由於體積巨大,外加攜帶不便,基本也是無法更換槍管的,況且射手在射擊時一般也會避免過熱這種情況的發生的。
回覆列表
連續射擊,槍管溫度會很快升高,透過更換槍管用以持續設計。槍管也是有射擊壽命的,陣地戰大量射擊,槍管也會報廢,用以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