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fccvvbhg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李白這首五言古詩的題目是《春思》,一望而知,這是一首描寫思婦內心世界的詩篇。按照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表達習慣,大凡提到"春"字,一般都是語義雙關的,其一,當然是指大自然的春天,其二,又可比喻男女之間的情愛。古時閨中女子每當春光明媚之際,其所思所想,自然是非出門在外的夫君莫屬了。唐代詩人中有不少是善寫思婦詩的行家裡手,而有關少婦思春這一題材也真的留下了不少傳神之作。如有"七絕聖手"之稱的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就形象而細膩地再現了一位原來無愁的"閨中少婦",因為日子過得無憂無慮,所以就把自己仔細地打扮了一番,登上高高的翠樓,去觀賞外面的大好春光。誰知,這一看不打緊,爛漫的春光卻勾起了內心深處的"春思":後悔自己當初一個勁兒地鼓動丈夫到邊關去建功立業,到頭來,卻辜負了這大好的"春光",虛度了"青春"。不過,由於《閨怨》是用當時最流行的七絕形式創作的,因而呈現出一種比較表層的世俗的審美情感和趨向,也就是說流於通俗,而李白的這首《春思》,雖然屬於同一題材,但因為體裁不同,是用五言古詩寫的,所以在感情的抒發上,更加顯得曲折委婉,一唱三嘆。《閨怨》一看就是一首典型的唐詩,甚至毫無疑義是盛唐之作,而《春思》卻給人以一種既古樸又雋秀的美感享受。清朝乾隆皇帝對這首詩曾經有過這樣的評價:"古意卻帶秀色,體近齊梁。"意思是說,從格調來說,與南朝齊梁間的民歌極為相似,但在表情達意上卻更多了幾分含蓄與蘊藉,這種與《詩經》頗為相似的風格就是所謂的"古意"了。不過,在修辭上還是非常講究的,運用了不同的對偶句式,開頭是一般的工整的對法,"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緊接著便精心構造了一聯頗見功力的"流水對","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這種藝術上的考究與錘鍊,就是乾隆皇帝所肯定的"秀色"了。 比興開篇,意亂神迷。由於全詩篇幅相當短小,一共只有六句,所以一字一句都要精心安排,容不得隨心與率意。"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如果不仔細體會,沒準認為這個開頭平平,不過如此。因為從手法來說,這是賦、比、興中的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朱熹《詩集傳》)。由眼前景物入手,引起後文相思,這從《詩經》開始就一直是民歌中最常見的開篇方法。而且在修辭上,也是一般對偶,即最穩妥的形式,分別是形容詞對形容詞,名詞對名詞。如"燕草"對"秦桑","碧絲"對"綠枝"。不過,這種不起眼的尋常中卻暗藏了極豐富的內涵。就像這篇小文的標題一樣,給人的感覺是"意亂神迷,只因春色撩人"呀。燕地,是我們今天的山西、河北的北部,秦地,指現在的陝西關中地區,兩地相距甚遠,一個人不可能同時看到這兩處不同的春色。略一思考,讀者就不難明白,詩中"春思"如潮的婦人肯定是身處春意盎然的秦地,而所思的徵人當然是在春寒仍在的燕北了。燕北塞外,天氣寒冷,當春草終於長出細如髮絲的綠芽時,遠在秦地家中的思婦,卻早已經置身於枝條低垂的桑樹林中了。 思婦住在秦中,眼前所見的是枝葉蘩茂的桑林,心中所念的卻是燕北春寒料峭中剛剛發芽的小草,其實她根本沒有心思欣賞身邊的春光,因為她已經被春光撩起了"春思",惦記起遠在燕地行役、久久不歸的丈夫。這首詩的"興"的寓意其實是藏而不露的。從字面上看,明明是說,由於氣候不同,所以秦地與燕北的春天在時間上有著很大的差異,而"春"的另一層意思是指男女之間的愛戀,也就是在古時詩文中經常出現的"懷春"之意,那麼,當燕北的丈夫在開始感到離家已經很長時間、剛剛開始想要回家的時候,家中的妻子早就在一天到晚掰著手指頭過日子,急切地盼望著丈夫的歸來了。"秦桑低綠枝"是不是還有著更為內在的含義呢?因為每每提起"秦桑",總會讓人想起那首著名的漢樂府《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命為羅敷。羅敷善蠶桑,採桑城南隅。"《陌上桑》中的"秦氏樓","善蠶桑","採桑城南隅"與這首《春思》中的"秦桑低綠枝",之間或許不完全是毫無關係的偶然巧合吧。李白大概在向人們暗示,《春思》中的女主人公也和"羅敷"那樣,是一位既美豔無雙又堅貞機智的品貌雙絕的良家女子吧。 作為一首有齊梁風格的小詩,李白還運用了當時南朝民歌最常見的"諧音雙關"的修辭手法,以"絲"諧"思",用"枝"諧"知",不但使全詩在整體面貌上更像一首南朝民歌,而且為下文的"懷歸"和"斷腸"等情思前後關聯,互相呼應,在最大程度上發揮了詩歌的韻律美與含蓄美,可謂一箭雙鵰,坐收事半功倍之效。 卿卿我我,直抒胸臆。詩歌的三四兩句,是直承開頭的"興"的思路而來的,所以仍然是一句兩到,雙方下筆,"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當得知丈夫在春風姍姍來遲地吹到燕北之地,終於開始盤算起歸程之際,妻子非但沒有感到寬慰與欣喜,反而覺得傷心欲絕。妻子的這一反應著實是有些出人意料之外,這"斷腸"之感究竟是從何而來呀?原來儘管丈夫已經打算回家了,但是痴情的妻子卻認為他到這時才想起回家,實在是太晚了,因為自己早就在朝思暮想地盼望著他回來了。詩歌開頭興起時提到的"燕草"和"秦桑",與下文"歸懷日"和"斷腸時"之間微妙的內在聯絡被揭示了出來。雖然知道了丈夫最終要回來了,這對思婦來說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是她轉而一想,又覺得委屈滿腔,你怎麼到這時才想起回家?我自己一個人在家裡天天等,日日盼,都快望穿秋水了,想到這裡,說不定還要輕輕地罵上一句:"你這個沒良心的",沒準還要淌下幾滴喜極而泣的眼淚呢。所以,思婦這時的"斷腸"並不是真的痛斷肝腸,而是一種飽含了真情的嗔怪與埋怨罷了。也許如果丈夫不說回家,她還會一直苦苦地想念,等待下去,而毫無怨言的。思婦在得到丈夫回家訊息之後,這種看似不合常情的埋怨與發洩,恰恰表達了她對丈夫的一往情深,所謂愛之深,故責之切也,就是這個道理。讀到這裡,我們不禁又要為以浪漫豪放著稱於世的李白能夠對女性心理有如此細緻的把握而由衷感到歎服了。 問號作結,情思無限。這首詩的結尾也同樣是出人意表,突如其來的。在得知丈夫就要還家的訊息之後,思婦就一門心思地在家中等著他早日進門了。可是丈夫卻遲遲沒有回來,所以思婦心中不禁越來越著急,不過家中只有她一個人,滿腔的幽怨,滿懷的情思又能向誰傾吐,向誰述說?正是由於沒有發洩的物件,所以在無奈之下,這位平日裡靜如處子的思婦,竟然會對無知無覺的春風大發牢騷,大事譴責了:"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春風吹入了她的閨房,掀動了罩在床上的羅帳,看著這隨風搖擺的羅幃,更加觸動了思婦的情懷,她又一次發出了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疑問,而這一次的物件竟然是春風:"你我又不曾相識,為什麼要深入到我的閨房中來呀?"這並不是一句對春風的發問與拒絕,而是因春風入閨房拂動羅帳而更加觸動了她對丈夫的思念,連素不相識的春風都來光顧了,而知情知意,知冷知暖的丈夫難道還不應該回來嗎,要知道這間閨房,這頂羅帳本來就是屬於我們兩個人所有的呀。這種獨守春閨,百無聊賴,故而春思纏綿,所以對春風擅入而發難的舉動,正是活靈活現地再現了思婦這種溢於言表的"思春"之情,看似無理,其實有情。相思之苦,相戀之深,呼之欲出,令人叫絕。 李白還有兩首五言姊妹篇《秋思》,也是徵婦詩。其中一首還特地提到了春日時的情景,"春陽如昨日,碧樹鳴黃鸝。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吹。天秋木葉下,月冷莎雞悲。坐愁秋芳歇,白露凋華滋。"昨天好像還是春光明媚的豔陽天,怎麼今天一轉眼,就已是寒秋光景。不但碧樹已經葉落,就連秋花也都凋謝了。更不用說黃鸝那歡快婉轉的春歌,早已變成了莎雞淒涼哀怨的秋鳴。日子就在這無窮無盡的等待與期盼中,無聲無息地過去了,什麼叫年華老去?什麼叫青春不再?這首《秋思》詩的主人公似乎已經沒有了《春思》詩中的思婦那種等待、盼望、埋怨與表白,她的神經好像已經麻木了,在經過了太多的遺憾與失望以後,她不敢再希望什麼了,只好聽天由命,順其自然吧。比較《秋思》中這種心如枯井的狀態,我們會深切地體會到《春思》中充滿了生活的激情。那位可愛的思婦雖然時而對丈夫表示了極端的"不滿",聲稱因為他的久不思歸,自己已經是"斷腸"之人了,時而又對春風發出了"責難",認為它不應該無事相擾,不請自來。但是透過這些"不滿"與"責難",我們不難發現,思婦內心所跳躍的仍然是愛情的旋律,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因為《春思》中的這種等待是指日可待的,是有盼頭的,所以它能給思婦以信心和生活的勇氣,說自己是"斷腸"時,分明是要以此來更加打動丈夫的柔腸,而對"不相"的"春風"無動於衷,當然是在表明自己的忠貞與堅定。所以儘管她在埋怨,在痛苦,但是她充滿了希望與期待。因此,每一個善良的讀者,在讀完《春思》時,都會有一種深深的祝福,就讓我們的女主人公儘快如願吧!就讓她的丈夫早日從燕北迴到秦中吧!千萬不要讓她白白地再等上一個漫長的夏天,到了秋天再發出《秋思》一樣的感傷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奔跑吧兄弟第五季第三期裡面背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