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必修課程計算機專業必修課程以3年學制為一個通用課程平臺,共10門課程、4項實訓實習以及畢業環節實踐;4年學制在此基礎上增加6門課程、2項實訓(均標註*) 。3年學制的專業必修課程合計1464學時,4年學制的專業核心課程合計1964學時。9. 電工基礎(102學時)本課程為計算機類專業電路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歐姆定律、基爾霍夫定律、直流線性電路、電容與電感、交流電路瞬態過程、電場與磁場等,使學生掌握電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後續課程的學習和培養創新能力打下基礎。10. 計算機電路基礎(102學時)本課程為計算機類專業電子線路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二極體、三極體和CMOS管基本原理、放大電路、運算放大器、直流電源、基本邏輯概念、閘電路及其應用、積體電路及其應用、常用計算機電路等,使學生掌握電子線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後續課程的學習和培養創新能力打下基礎。11. 計算機原理(72學時)本課程為計算機硬體核心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微型計算機硬體系統組成,定址方式,儲存、控制和執行工作原理,匯流排結構,中斷系統,介面工作原理,組合語言及程式設計方法等,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硬體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12. 程式語言基礎(72學時)本課程為計算機程式設計導論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程式語言的特點、結構化程式設計方法、程式設計技巧和方法以及簡單的功能呼叫等,使學生學會使用高階語言編制應用程式、上機除錯及執行程式。13. 資料庫應用基礎(72學時)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資料庫基本概念與應用方法,資料庫的使用者介面、命令格式、功能及使用,建立資料庫,查詢、修改與統計資料,自動生成資料庫,建立多媒體資料庫以及運用基本概念編寫應用程式等,使學生學會資料庫的使用與基本維護等。14. 計算機組裝與維修(54學時)本課程為綜合性實踐課程,學習掌握計算機系統的組裝、除錯與維修。主要內容包括PC機組裝、硬故障檢測與排除、軟體安裝、軟故障檢測與排除等,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組裝與基本維修方法等。15. 計算機網路技術(72學時)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資料通訊基本原理、常用通訊裝置、計算機網路組成和分類、ISO/OSI、區域網原理和網路互聯技術、TCP/IP、Internet與Intranet、網路管理、網路安全技術等,使學生掌握網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16. 多媒體技術應用(72學時)多媒體技術是計算機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多媒體技術的基本知識、資料壓縮技術、多媒體硬體與軟體、多媒體資料庫、多媒體應用開發技術、多媒體開發工具使用等,使學生掌握多媒體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17. 就業與創業(54學時)本課程是職業教育的特色課程,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念、掌握求職技巧、培育創業意識、順利進入社會的重要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國家就業政策及法律法規、社會組織結構、產業與社群、求職技巧、創業意識與能力、創業政策法規、小企業管理技能等。18. 計算機專業英語(72學時)本課程是計算機類專業英語課程,結合計算機技術及相關領域,學習和應用科技英語,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科技英語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19. 英文打字實訓(2周)本課程是進行英文打字訓練的實訓課程,使學生熟練掌握英文鍵盤打字技能。20. 錄入與圖文編排實訓(2周)本課程是進行漢字錄入與圖文編排訓練的實訓課程,使學生了解漢字編碼方法,熟練掌握一種或一種以上中文錄入技能,並掌握圖文編排技能。21. 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實訓(2周)本課程是進行計算機組裝與維修的實訓課程,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組裝與維修的基本技能。22. 上崗實習(6周)本課程是學生崗前培訓實習課程,結合具體工作崗位情況組織和安排教學,使學生掌握上崗基本技能。23. 畢業實踐(12周)畢業實踐是綜合性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知識、技能和素質各方面得到比較全面的、綜合性的鍛鍊。24. 工程製圖/CAD (64學時)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工程製圖基本概念、工程製圖技術規範、工程製圖基本功訓練、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如AutoCAD等) 功能與操作、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的工程實踐等,使學生掌握CAD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5. 軟體方法基礎(72學時) *本課程為一門綜合性課程,學習涉及軟體基礎性概念、知識、原理、方法以及工程實現技術等。主要內容包括資料結構的基本概念、邏輯特徵和物理表示方法以及相應的運算;軟體生命週期、需求分析、設計、測試、維護及管理;作業系統原理、功能及應用等,使學生掌握計算機軟體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6. 視覺化程式設計應用(72學時)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可視程式設計的基本概念,視覺化程式設計的方法,各種簡單的資料結構的表示、操作,建立視覺化語言與資料庫的聯絡等,使學生能正確使用視覺化語言工具進行簡單的軟體程式設計與軟體基本維護等。27. 資訊系統應用基礎(72學時) *本課程為綜合性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資訊系統的基礎理論、技術解決方案、資訊系統的組成、開發、管理和維護實踐應用等,使學生掌握資訊系統基本知識,建立起計算機技術的整體性概念。28. 溝通技巧(54學時) *本課程是進行溝通技巧培訓的綜合性實踐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資訊獲取方法、資訊加工處理方法、資訊釋出方法、雙向交流方式與技巧、判斷力與評價能力訓練等。透過個案分析、角色扮演、社會實踐等教學活動,訓練學生適應現代社會工作和生活所需的人際交往、事務處理以及社會活動能力。29. 區域網組成實踐(54學時) *本課程為綜合性實踐課程,學習掌握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組成、效能引數測試及系統維護。主要內容包括區域網硬體裝置選型、組網、系統性能引數測試、網路作業系統安裝使用以及系統的基本維護等,使學生掌握基本組網技能。30. 電子實訓(2周) *本課程是進行電子基本技能訓練的實訓課程,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焊接與維修技能。31. 區域網實訓(2周) *本課程是進行計算機區域網組成與維護的實訓課程,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路組成及維護的基本技能。計算機專業選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共列出11門課程,並針對計算機資訊管理和多媒體技術與應用兩個專門化分別給出不同的課程組合。3年制學校選修其中的4~5門課程,4年制學校選修其中的7~8門課程。學校還可以針對實際情況,向學生推薦其他選修課程。32. 常用應用軟體(72學時)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各種常用應用軟體產品的應用,如Office套件、圖形影象處理軟體、桌面印刷軟體、工具軟體等,使學生掌握常用應用軟體操作技能。33. 計算機安全與管理 (48學時)本課程主要介紹計算機安全知識、計算機病毒的防治方法、計算機網路防火牆技術、電子商務中的安全認證技術等,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安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34. 商務基礎(64學時)本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專業互補性課程。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商務基礎知識,財會、稅務初步,成本核算,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等,使學生掌握商務基礎知識,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35. 創造性思維(72學時)本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方法和樹立創新意識。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科學思維方法、創造性思維方法、創新方法等,採用個案分析、辯論和研討等教學方式,啟迪思維、培養創新精神。36. 文學與藝術欣賞(72學時)本課程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人文素質。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古今中外文學、音樂、影視、繪畫等作品的欣賞,以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學習和繼承人類文明遺產,陶冶情操,進行素質教育。37. Internet應用(72學時)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Internet應用技術、網路主頁的設計工具及使用方法、網路主頁的設計與製作、網站維護等,使學生掌握Internet應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38. Web應用開發 (72學時)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Internet網上應用程式設計與開發方法、通用閘道器程式設計、Web資料庫介面程式設計等,使學生掌握Internet開發基本技能。39. 電子商務(72學時)電子商務是一門充分體現學科交叉與技術融合,具有廣泛發展前景的應用技術。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電子商務的關鍵技術等,使學生掌握電子商務基礎知識,。40. 多媒體制作(64學時)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二維與三維圖形設計與編輯方法,音訊與影片計算機處理方法等,運用多媒體開發工具,製作完整、實用的多媒體作品,使學生掌握多媒體制作基本技能。41. 動畫設計製作(72學時)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二維和三維圖形設計和動畫製作方法,實現數字動畫的音訊、影片效果,設計完整、實用的動畫作品,使學生掌握動畫設計製作基本技能。42. 計算機外設使用與維護(72學時)本課程主要學習常用辦公裝置以及圖形、影象設計中所需要的多媒體輔助裝置的使用常識與常規維護方法,例如:掃描器、數字相機、攝像頭、光碟燒錄機、印表機、繪圖儀等裝置的使用方法和與計算機的連線方法,影印機、傳真機等的使用與維護,使學生掌握若干種計算機外設的使用和維護基本技能
計算機專業必修課程計算機專業必修課程以3年學制為一個通用課程平臺,共10門課程、4項實訓實習以及畢業環節實踐;4年學制在此基礎上增加6門課程、2項實訓(均標註*) 。3年學制的專業必修課程合計1464學時,4年學制的專業核心課程合計1964學時。9. 電工基礎(102學時)本課程為計算機類專業電路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歐姆定律、基爾霍夫定律、直流線性電路、電容與電感、交流電路瞬態過程、電場與磁場等,使學生掌握電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後續課程的學習和培養創新能力打下基礎。10. 計算機電路基礎(102學時)本課程為計算機類專業電子線路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二極體、三極體和CMOS管基本原理、放大電路、運算放大器、直流電源、基本邏輯概念、閘電路及其應用、積體電路及其應用、常用計算機電路等,使學生掌握電子線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後續課程的學習和培養創新能力打下基礎。11. 計算機原理(72學時)本課程為計算機硬體核心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微型計算機硬體系統組成,定址方式,儲存、控制和執行工作原理,匯流排結構,中斷系統,介面工作原理,組合語言及程式設計方法等,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硬體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12. 程式語言基礎(72學時)本課程為計算機程式設計導論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程式語言的特點、結構化程式設計方法、程式設計技巧和方法以及簡單的功能呼叫等,使學生學會使用高階語言編制應用程式、上機除錯及執行程式。13. 資料庫應用基礎(72學時)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資料庫基本概念與應用方法,資料庫的使用者介面、命令格式、功能及使用,建立資料庫,查詢、修改與統計資料,自動生成資料庫,建立多媒體資料庫以及運用基本概念編寫應用程式等,使學生學會資料庫的使用與基本維護等。14. 計算機組裝與維修(54學時)本課程為綜合性實踐課程,學習掌握計算機系統的組裝、除錯與維修。主要內容包括PC機組裝、硬故障檢測與排除、軟體安裝、軟故障檢測與排除等,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組裝與基本維修方法等。15. 計算機網路技術(72學時)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資料通訊基本原理、常用通訊裝置、計算機網路組成和分類、ISO/OSI、區域網原理和網路互聯技術、TCP/IP、Internet與Intranet、網路管理、網路安全技術等,使學生掌握網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16. 多媒體技術應用(72學時)多媒體技術是計算機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多媒體技術的基本知識、資料壓縮技術、多媒體硬體與軟體、多媒體資料庫、多媒體應用開發技術、多媒體開發工具使用等,使學生掌握多媒體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17. 就業與創業(54學時)本課程是職業教育的特色課程,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念、掌握求職技巧、培育創業意識、順利進入社會的重要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國家就業政策及法律法規、社會組織結構、產業與社群、求職技巧、創業意識與能力、創業政策法規、小企業管理技能等。18. 計算機專業英語(72學時)本課程是計算機類專業英語課程,結合計算機技術及相關領域,學習和應用科技英語,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科技英語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19. 英文打字實訓(2周)本課程是進行英文打字訓練的實訓課程,使學生熟練掌握英文鍵盤打字技能。20. 錄入與圖文編排實訓(2周)本課程是進行漢字錄入與圖文編排訓練的實訓課程,使學生了解漢字編碼方法,熟練掌握一種或一種以上中文錄入技能,並掌握圖文編排技能。21. 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實訓(2周)本課程是進行計算機組裝與維修的實訓課程,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組裝與維修的基本技能。22. 上崗實習(6周)本課程是學生崗前培訓實習課程,結合具體工作崗位情況組織和安排教學,使學生掌握上崗基本技能。23. 畢業實踐(12周)畢業實踐是綜合性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知識、技能和素質各方面得到比較全面的、綜合性的鍛鍊。24. 工程製圖/CAD (64學時)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工程製圖基本概念、工程製圖技術規範、工程製圖基本功訓練、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如AutoCAD等) 功能與操作、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的工程實踐等,使學生掌握CAD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5. 軟體方法基礎(72學時) *本課程為一門綜合性課程,學習涉及軟體基礎性概念、知識、原理、方法以及工程實現技術等。主要內容包括資料結構的基本概念、邏輯特徵和物理表示方法以及相應的運算;軟體生命週期、需求分析、設計、測試、維護及管理;作業系統原理、功能及應用等,使學生掌握計算機軟體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6. 視覺化程式設計應用(72學時)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可視程式設計的基本概念,視覺化程式設計的方法,各種簡單的資料結構的表示、操作,建立視覺化語言與資料庫的聯絡等,使學生能正確使用視覺化語言工具進行簡單的軟體程式設計與軟體基本維護等。27. 資訊系統應用基礎(72學時) *本課程為綜合性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資訊系統的基礎理論、技術解決方案、資訊系統的組成、開發、管理和維護實踐應用等,使學生掌握資訊系統基本知識,建立起計算機技術的整體性概念。28. 溝通技巧(54學時) *本課程是進行溝通技巧培訓的綜合性實踐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資訊獲取方法、資訊加工處理方法、資訊釋出方法、雙向交流方式與技巧、判斷力與評價能力訓練等。透過個案分析、角色扮演、社會實踐等教學活動,訓練學生適應現代社會工作和生活所需的人際交往、事務處理以及社會活動能力。29. 區域網組成實踐(54學時) *本課程為綜合性實踐課程,學習掌握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組成、效能引數測試及系統維護。主要內容包括區域網硬體裝置選型、組網、系統性能引數測試、網路作業系統安裝使用以及系統的基本維護等,使學生掌握基本組網技能。30. 電子實訓(2周) *本課程是進行電子基本技能訓練的實訓課程,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焊接與維修技能。31. 區域網實訓(2周) *本課程是進行計算機區域網組成與維護的實訓課程,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路組成及維護的基本技能。計算機專業選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共列出11門課程,並針對計算機資訊管理和多媒體技術與應用兩個專門化分別給出不同的課程組合。3年制學校選修其中的4~5門課程,4年制學校選修其中的7~8門課程。學校還可以針對實際情況,向學生推薦其他選修課程。32. 常用應用軟體(72學時)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各種常用應用軟體產品的應用,如Office套件、圖形影象處理軟體、桌面印刷軟體、工具軟體等,使學生掌握常用應用軟體操作技能。33. 計算機安全與管理 (48學時)本課程主要介紹計算機安全知識、計算機病毒的防治方法、計算機網路防火牆技術、電子商務中的安全認證技術等,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安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34. 商務基礎(64學時)本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專業互補性課程。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商務基礎知識,財會、稅務初步,成本核算,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等,使學生掌握商務基礎知識,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35. 創造性思維(72學時)本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方法和樹立創新意識。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科學思維方法、創造性思維方法、創新方法等,採用個案分析、辯論和研討等教學方式,啟迪思維、培養創新精神。36. 文學與藝術欣賞(72學時)本課程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人文素質。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古今中外文學、音樂、影視、繪畫等作品的欣賞,以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學習和繼承人類文明遺產,陶冶情操,進行素質教育。37. Internet應用(72學時)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Internet應用技術、網路主頁的設計工具及使用方法、網路主頁的設計與製作、網站維護等,使學生掌握Internet應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38. Web應用開發 (72學時)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Internet網上應用程式設計與開發方法、通用閘道器程式設計、Web資料庫介面程式設計等,使學生掌握Internet開發基本技能。39. 電子商務(72學時)電子商務是一門充分體現學科交叉與技術融合,具有廣泛發展前景的應用技術。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電子商務的關鍵技術等,使學生掌握電子商務基礎知識,。40. 多媒體制作(64學時)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二維與三維圖形設計與編輯方法,音訊與影片計算機處理方法等,運用多媒體開發工具,製作完整、實用的多媒體作品,使學生掌握多媒體制作基本技能。41. 動畫設計製作(72學時)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二維和三維圖形設計和動畫製作方法,實現數字動畫的音訊、影片效果,設計完整、實用的動畫作品,使學生掌握動畫設計製作基本技能。42. 計算機外設使用與維護(72學時)本課程主要學習常用辦公裝置以及圖形、影象設計中所需要的多媒體輔助裝置的使用常識與常規維護方法,例如:掃描器、數字相機、攝像頭、光碟燒錄機、印表機、繪圖儀等裝置的使用方法和與計算機的連線方法,影印機、傳真機等的使用與維護,使學生掌握若干種計算機外設的使用和維護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