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追愛劇場

    在教學中,應該心中時時有學生,在授課時儘量讓學生回答你所提出的問題,你此時的角色就是一個導演,完全起到點撥的作用,當學生回答不完善或有出入時,適當點撥,把方向引導正確的道路上就可以了,不必事事包辦,時時刻刻怕學生不知道似的,所有的話都搶著說。還有問題設定時,要做到心中有學生,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設定問題。

  • 2 # 龔斯特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來自國外“student-centered”的教育理念。最初是由美國教育家John Dewey,瑞士教育家Jean Piaget等人提出的,可以說是西方教育的核心理念,培養出了很多不怕質疑權威、勇於創新的人才。在美國,每一個課堂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是什麼樣子?學生們是每一堂課的主角,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而老師只是輔助孩子們成為最好的自己。學生不是批次生產的標準化商品,他們每一個都是不一樣的花朵。學生擁有主動權的課堂,更容易培養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孩子,這些孩子也更容易成為終生學習者。

    1. 以學生為中心意味著學生擁有話語權

    在美國,如果一個老師在45分鐘的一堂課裡,連續講話超過20分鐘,就會被校長叫去辦公室談話了。老師問學生問題,單個學生舉手回答,也是不合格的。因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表自己意見的課堂,而不是愛發言的那麼幾個學生的而已。

    最常用的課堂活動是小組活動,美國課堂經常把座位放成一個圈,或是四張桌子拼在一起。有的學生甚至是背對講臺坐的,因為課堂的大多數時間不需要看老師。學生作報告(presentation)也是很常見的,把個人或小組學習的情況,彙報給全班,鍛鍊演講的能力。

    2. 以學生為中心意味著學生擁有選擇權

    按照紐約教育局的教師稽核標準,好老師的課堂,學生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堂活動,有權利提出要求修改學習任務、小組活動方式、學習資料,甚至可以參與制定學生考試的標準。這幾乎涵蓋了老師的全部工作,從備課、上課到考試的方方面面。

    但是孩子畢竟是未成年人,任何問題都給學生選,拿出一節課的時間都不會有任何討論結果。讓學生選擇,是為了讓學生感覺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更願意學(比如議論文寫作課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和熟悉的話題來寫);也避免了由於老師不瞭解學生,而無意中為難、傷害到孩子(比如讓色弱、色盲的孩子做需要看顏色作答的問題)。

    3. 以學生為中心意味著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每個人的學習風格(learning styles)是不一樣的。美國教育界通識的學習風格有以下七種,不過大多數人是多種風格的混合類學習者。

    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區別,也許僅僅是學習風格不同。高考應試教育下的學霸,通常具有強大的記憶力,短時間可閱讀大量文章,接收資訊為主不質疑不反駁,抄筆記小能手,套公式套模板小能手,幾乎住在圖書館自習室。他們屬於獨處學習者(話少型選手)、語言學習者(文字型選手)、邏輯學習者(推理型選手)。多動、話多、喜歡以聽為主、喜歡“眼見為實”的孩子,都容易在不同年齡段放棄努力學習,因為我們的老師不喜歡他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很聰明,可是在學校成績不好的原因之一。

    其次,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有強有弱,老師們要堅持一個也不能少的原則,找到讓弱的學生也能學到知識的方法。

    最常見的是學得快和學得慢的同學,老師通常會讓學得快的同學幫助學得慢的同學;或是在練習的時候,給學得快的同學更難的題目;也有老師允許先做完的同學看課外書。

    但是,這個概念的重要性,其實是去幫助有學習/認知障礙的同學,比如有多動症、自閉症、語言障礙、閱讀障礙的學生。課外,他們會有持特殊教育資格證書的老師進行專業輔導,會在考試的時候獲得很多的答題時間,所有科目的老師也會在日常教學中給予他們特別的關愛。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有的時候還優於沒有學習障礙的孩子。這是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權的表現。

    再次,是給英語能力弱的孩子,比如從中國移民到美國的孩子,開設額外的英語外語課(ESL program),直到跟得上正常課程為止。其他學科的老師,即使與中國孩子溝通不了,也會鼓勵孩子們用中文互相幫助,或是把答案用中文寫下來,老師再找中英文流利的人幫忙翻譯。這是尊重學生的母語的表現。

  • 3 # yaoyixi100

    以學生為中心是思維方式,就是任何有關教學的政策與措施應該把學生作為首要考量、在教學中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的理念轉而以學生為中心,但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中心的關鍵在於,明確以學生能力提升作為教學計劃制定和課程教學的直接目標,圍繞著要讓學生掌握什麼知識、具備什麼素養和能力,並以此為核心在設計與實施教學活動中予以貫徹。還要根據學生學習和提升的情況,對政策措施、教學活動持續改進以保障學生不斷的、更好的提高。

  • 4 # 北京新東方烹飪學校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來自國外“student-centered”的教育理念。最初是由美國教育家John Dewey,瑞士教育家Jean Piaget等人提出的,可以說是西方教育的核心理念,培養出了很多不怕質疑權威、勇於創新的人才。在美國,每一個課堂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是什麼樣子?學生們是每一堂課的主角,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而老師只是輔助孩子們成為最好的自己。學生不是批次生產的標準化商品,他們每一個都是不一樣的花朵。學生擁有主動權的課堂,更容易培養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孩子,這些孩子也更容易成為終生學習者。

    1. 以學生為中心意味著學生擁有話語權

    在美國,如果一個老師在45分鐘的一堂課裡,連續講話超過20分鐘,就會被校長叫去辦公室談話了。老師問學生問題,單個學生舉手回答,也是不合格的。因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表自己意見的課堂,而不是愛發言的那麼幾個學生的而已。

    最常用的課堂活動是小組活動,美國課堂經常把座位放成一個圈,或是四張桌子拼在一起。有的學生甚至是背對講臺坐的,因為課堂的大多數時間不需要看老師。學生作報告(presentation)也是很常見的,把個人或小組學習的情況,彙報給全班,鍛鍊演講的能力。

    2. 以學生為中心意味著學生擁有選擇權

    按照紐約教育局的教師稽核標準,好老師的課堂,學生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堂活動,有權利提出要求修改學習任務、小組活動方式、學習資料,甚至可以參與制定學生考試的標準。這幾乎涵蓋了老師的全部工作,從備課、上課到考試的方方面面。

    但是孩子畢竟是未成年人,任何問題都給學生選,拿出一節課的時間都不會有任何討論結果。讓學生選擇,是為了讓學生感覺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更願意學(比如議論文寫作課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和熟悉的話題來寫);也避免了由於老師不瞭解學生,而無意中為難、傷害到孩子(比如讓色弱、色盲的孩子做需要看顏色作答的問題)。

    3. 以學生為中心意味著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每個人的學習風格(learning styles)是不一樣的。美國教育界通識的學習風格有以下七種,不過大多數人是多種風格的混合類學習者。

    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區別,也許僅僅是學習風格不同。高考應試教育下的學霸,通常具有強大的記憶力,短時間可閱讀大量文章,接收資訊為主不質疑不反駁,抄筆記小能手,套公式套模板小能手,幾乎住在圖書館自習室。他們屬於獨處學習者(話少型選手)、語言學習者(文字型選手)、邏輯學習者(推理型選手)。多動、話多、喜歡以聽為主、喜歡“眼見為實”的孩子,都容易在不同年齡段放棄努力學習,因為我們的老師不喜歡他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很聰明,可是在學校成績不好的原因之一。

    其次,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有強有弱,老師們要堅持一個也不能少的原則,找到讓弱的學生也能學到知識的方法。

    最常見的是學得快和學得慢的同學,老師通常會讓學得快的同學幫助學得慢的同學;或是在練習的時候,給學得快的同學更難的題目;也有老師允許先做完的同學看課外書。

    但是,這個概念的重要性,其實是去幫助有學習/認知障礙的同學,比如有多動症、自閉症、語言障礙、閱讀障礙的學生。課外,他們會有持特殊教育資格證書的老師進行專業輔導,會在考試的時候獲得很多的答題時間,所有科目的老師也會在日常教學中給予他們特別的關愛。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有的時候還優於沒有學習障礙的孩子。這是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權的表現。

    再次,是給英語能力弱的孩子,比如從中國移民到美國的孩子,開設額外的英語外語課(ESL program),直到跟得上正常課程為止。其他學科的老師,即使與中國孩子溝通不了,也會鼓勵孩子們用中文互相幫助,或是把答案用中文寫下來,老師再找中英文流利的人幫忙翻譯。這是尊重學生的母語的表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清洗剛出土的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