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任意事件P(AB)=P(A)-P(A非B) P(AB)=P(B)-P(非AB) 若A與B相互獨立 P(AB)=P(A)P(B)
拼音【gài lǜ lùn 】
釋義:貝葉斯定理機率論或機率論是研究隨機性或不確定性等現象的數學。更精確地說,機率論是用來模擬實驗在同一環境下會產生不同結果的情狀。典型的隨機實驗有擲骰子、扔硬幣、抽撲克牌機率論以及輪盤遊戲等。
基本起源:機率論是一門研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學問,但是最初機率論的起源與賭博問題有關。16世紀,義大利的學者吉羅拉莫·卡爾達諾(Girolam oCardano,1501——1576)開始研究擲骰子等賭博中的一些簡單問題。17世紀中葉,當時的法國宮廷貴族裡盛行著擲骰子游戲,遊戲規則是玩家連續擲 4 次骰子,如果其中沒有 6 點出現,玩家贏,如果出現一次 6 點,則莊家(相當於賭場)贏。按照這一遊戲規則,從長期來看,莊家扮演贏家的角色,而玩家大部分時間是輸家,因為莊家總是要靠此為生的,因此當時人們也就接受了這種現象。
後來為了使遊戲更刺激,遊戲規則發生了些許變化,玩家這回用 2 個骰子連續擲 24 次,不同時出現2個6點,玩家贏,否則莊家贏。當時人們普遍認為,2 次出現 6 點的機率是一次出現 6 點的機率的 1 / 6 ,因此 6 倍於前一種規則的次數,也既是 24 次贏或輸的機率與以前是相等的。然而事實卻剛好相反,從長期來看,這回莊家處於輸家的狀態,於是他們去請教當時的數學家帕斯卡,求助其對這種現象作出解釋,這個問題的解決直接推動了機率論的產生。
對於任意事件P(AB)=P(A)-P(A非B) P(AB)=P(B)-P(非AB) 若A與B相互獨立 P(AB)=P(A)P(B)
拼音【gài lǜ lùn 】
釋義:貝葉斯定理機率論或機率論是研究隨機性或不確定性等現象的數學。更精確地說,機率論是用來模擬實驗在同一環境下會產生不同結果的情狀。典型的隨機實驗有擲骰子、扔硬幣、抽撲克牌機率論以及輪盤遊戲等。
基本起源:機率論是一門研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學問,但是最初機率論的起源與賭博問題有關。16世紀,義大利的學者吉羅拉莫·卡爾達諾(Girolam oCardano,1501——1576)開始研究擲骰子等賭博中的一些簡單問題。17世紀中葉,當時的法國宮廷貴族裡盛行著擲骰子游戲,遊戲規則是玩家連續擲 4 次骰子,如果其中沒有 6 點出現,玩家贏,如果出現一次 6 點,則莊家(相當於賭場)贏。按照這一遊戲規則,從長期來看,莊家扮演贏家的角色,而玩家大部分時間是輸家,因為莊家總是要靠此為生的,因此當時人們也就接受了這種現象。
後來為了使遊戲更刺激,遊戲規則發生了些許變化,玩家這回用 2 個骰子連續擲 24 次,不同時出現2個6點,玩家贏,否則莊家贏。當時人們普遍認為,2 次出現 6 點的機率是一次出現 6 點的機率的 1 / 6 ,因此 6 倍於前一種規則的次數,也既是 24 次贏或輸的機率與以前是相等的。然而事實卻剛好相反,從長期來看,這回莊家處於輸家的狀態,於是他們去請教當時的數學家帕斯卡,求助其對這種現象作出解釋,這個問題的解決直接推動了機率論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