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東骨科專家團
-
2 # KK健康
下蹲拿東西時膝蓋的響聲不一定是膝蓋損傷的原因,也有其他生理正常情況下膝蓋內由於各種擠壓出現咔咔的響聲。
關節內潤滑的關節液中還有氣體的存在,當關節活動擠壓關節囊時候,氣體迅速會被擠出釋放,就會有聲音的產生。這樣的原因是防止關節的二次擠壓,只有當氣體再次回到關節液中才能再次擠壓。
其次,如果關節活動時,肌肉或者韌帶出現位置錯誤,就會發出聲音,做出提示。那麼如果關節具有炎症的情況下,由於關節面的粗糙,摩擦就會有聲音出現,這種屬於病理的情況。
一般情況下,下蹲時膝關節響是正常的,所以不需要過度擔心。
本身關節響也不用治療。但不能放鬆警惕的是當關節響的同時出現疼痛,或者關節響伴有腫大,這時候的關節響聲可能就是關節炎症的提醒,都是需要及時去專業醫院的骨科進行檢查,明確診斷,並積極治療,以免延誤病情的發展。
-
3 # 體創運動康復
膝蓋經常彈響,是膝蓋出問題了嗎?
好多人在第一次出現膝蓋彈響的時候,會很擔心自己是不是受傷了。
那我們如何判斷什麼是正常彈響,什麼是創傷性彈響?
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看是否伴有疼痛以及是否連續不斷的彈響!正常膝關節彈響跟掰手指發出的響聲是一樣的。
這是因為關節在外力的作用下,增加了關節相互間的距離,降低了關節腔的壓力。
在內外壓力作用下,原本溶解在關節滑液中的氣體分離出來,形成小氣泡。
這些小氣泡彼此融合成大氣泡,大氣泡破裂或與關節腔內的滑液一起發生震動,從而發出“咔”的彈響聲。
正常彈響沒有疼痛不適感,有時反而會感到很輕鬆,這種情況我們不用擔心。而創傷性膝蓋彈響一般會伴有疼痛不適感。
甚至會出現關節絞索感(即在走路或上下樓梯時,膝關節活動突然受限,像被卡住一樣,而且有明顯疼痛不適感)。
如何保護膝關節,以減少創傷性膝蓋彈響的發生?1. 避免長期、用力、快速屈伸膝關節運動
2. 經常主動充分的活動膝關節
經常不運動可能使膝、肩這些關節中關節囊的滑液較少,所以需要針對性的活動來刺激各個關節面。
這樣會使滑液增多,並且均勻滲透到軟骨組織中去,增加關節的靈活度。
在不負重條件下進行,如坐在床邊主動伸、屈膝關節。
堅持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鐘。
3. 加強股四頭肌的鍛鍊
平時多鍛鍊股四頭肌,股四頭肌收縮時能帶動髕骨上下移動,有利於軟骨的營養滲透及減輕髕股關節面的持續受壓。
4. 避免劇烈運動,防止髕骨關節面持續受壓
屈膝位時髕骨所受壓力較大,容易損傷關節面。
避免持續性蹲位和劇烈的運動,可以減少對髕骨關節面的壓力,所以不要大量的爬山、爬樓梯等。
避免突然改變鍛鍊的強度,任何運動都要循序漸進,逐漸加量。
5. 保持合適體重
合適體重能降低作用於膝關節上的重力,過胖則會增加膝關節退行性疾病的風險,體重越大,疼痛越重。
6. 補充軟骨營養
多吃含維生素、蛋白質多的食物,如水果、青菜、肉類、海鮮等。
必要時可以遵照醫囑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等藥物。
7. 加強關節保護,注意保暖防寒
天寒的時候,要給關節保暖。
如果要鍛鍊應預先熱身,可戴護膝,且不要超負重,負重與速度可由小漸大,勻速省力,途中適當休息。
最後的囑咐當膝蓋除了彈響,還伴有不適或疼痛時,應引起注意,膝蓋內部組織可能出現問題。
建議及時休息,及時就醫或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回覆列表
在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蹲下的時候,發現膝蓋出現有“咔咔”的響聲,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是什麼疾病病發的預兆嗎?
事實上,這一情況是屬於關節彈響,所謂的關節彈響,指的是機體的關節在活動的時候所發出來的響聲。關節彈響這一情況其實很常見,其可以發生在人體的很多關節。通常情況下,這一種彈響的發生並不會伴有疼痛的出現,機體僅僅只是發出響聲。
僅僅存在有極少部分的彈響會伴有疼痛的情況,而這一型別的彈響則需要大家多加重視和警惕。
根據發病情況的不同,可以將彈響情況分為生理性彈響和病理性彈響兩種型別。生理性彈響指的是機體關節正常結構的彈響,此時彈響具有響聲單一清脆且不重複,但是患者機體往往並不伴隨有其他不適的情況存在。如果是生理性彈響的情況,一般在臨床上則不需要進行特殊的處理。
與之不同,病理性彈響指的是機體關節的解剖結構異常或損傷最終所造成的彈響情況,患者機體此時不一定會有其他伴隨的症狀。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患者病理性彈響伴隨有其他症狀的話,此時則需要進行及時的治療。以免加重機體的疼痛感,情況嚴重的,甚至還會影響到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導致其正常活動的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