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石

    這幾天,日韓貿易戰愈演愈烈,作為南韓經濟支柱的半導體產業,似乎正遭遇前所未見滅頂之災。雖然南韓舉國上下群情激奮,抗議抵制等鬧了個遍,但看上去似乎卻絲毫不能改變安倍政府的決心。

    當然,想完全搞清楚美國的態度也不容易。畢竟日韓雙方都是美國盟友,美國不大可能明目張膽的拉偏架。事實上,美國迄今為止也確實保持了沉默。只有到週三時,南韓外交部長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通了電話,專門提到此事,蓬佩奧才有了迴應,而且僅僅是表示理解,並沒有什麼傾向於制止的表態。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似乎是持中立態度,並不想介入日韓這場糾紛。

    但如果真是如此,那就未免把美國看的太簡單了。事實上,正是這種沉默和看似中立,才愈發顯出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日韓都是美國盟友——而且這種盟友跟歐洲那幫還不大一樣,說得不好聽點,就是美國徹頭徹尾的小弟,日韓的政治經濟軍事等都不約而同的被美國高度控制。而且這兩個小弟,又身處對抗兩個最大戰略競爭對手——中俄的第一線。這種小弟間的衝突,美國身為大哥,沒道理坐視他們自相殘殺——這等於變相削弱美國在東亞的力量和控制力。

    其次,這完全不是一場對等的較量。實際上,貿易戰一開始,南韓就被日本給捏住了七寸,幾乎只有捱打的份。而且這場戰爭對南韓的傷害也很不一般——照日本這種這種玩法,南韓的經濟支柱很有可能會被日本給摧毀。

    這個就有點狠了。南韓畢竟不是菲律賓之類的小芝麻,它真要被玩廢,美系在東亞,尤其是東北亞的整體力量削弱還是很嚴重的。再考慮到美國資本對三星等南韓財閥企業的極高控股程度,日本這麼搞,不僅是在搞南韓,在某種程度上甚至也是在搞南韓財閥企業背後的美國資本——這種情況下,美國更沒道理放任不理。

    可美國還真就是放任不理了!這就邪了門了——如果說中韓摩擦、朝韓摩擦這些,美國可能未必調停得了,但這日韓摩擦,美國只要願意,是完全搞的定的。而事情出了這麼久,而且越鬧越大,都快要成兩國經濟總對決了,美國卻依然曖昧,這不得不讓人懷疑,美國是在用沉默表明自己的態度和立場——即:對日本的這一系列行為,美國即便沒有授意,但至少也是予以默認了的。

    美國為什麼唆使(或者縱容)日本教訓南韓?可能中國網友首先想到的,就是針對文在寅政府。

    前段時間,幾篇關於南韓政客與財閥恩怨糾葛的文章,在中文網路上廣為流傳,雖然這些文章出於流量考慮,在內容炮製多少有些誇張和聳人聽聞,但是對南韓政治經濟格局的描述還是大致正確的。簡單來說,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以三星、LG、現代為代表的大型財閥,已經成功綁架了南韓經濟,並利用手中的龐大資源,藉助南韓所採用的西式民主制度向政壇滲透,完成了對南韓政治和政客的控制。之前的總統,比如朴槿惠、李明博等,都與財閥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總統尚且如此,各大政治勢力的其他人就更不用說。

    而再往深了說,財閥只是表象而已。在他們身後,則是美國資本——三星這些跨國公司股權主要掌握在美國資本手中,南韓財閥只是透過複雜的股權設計,掌握有控制權罷了。再加上南韓作為一個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它的跨國企業之生存發展,高度依賴西方市場,依賴美系國家,這種結構下,南韓財閥雖然在國內可以橫行,但在國際層面,依然擺脫不了美國的影響和控制,在某種程度上,它們也是作為美國在經濟領域控制南韓的代言人存在。

    財閥尚且如此,被財閥影響的南韓政壇是什麼德行,那就可想而知了。

    不過,凡事也有例外。比如前總統盧武鉉和現總統文在寅,這師徒二人作為庶民政治的代言人,就是遊離於財閥政治系統掌控之外的人物。而且盧武鉉大家都知道,此人不僅反財閥,甚至還曾提出要拿回美國對南韓軍隊的控制權。至於文在寅,雖然有盧武鉉被逼自殺的前車之鑑,所以頗為隱忍,但從其政治師承以及上臺後作為來看,也依然是秉承盧武鉉遺志,並在此道路上努力向前。(當然,一些煽情文把文在寅刻畫的更為悲壯,)

    對於這樣的政治勢力,這樣的總統,不光是是財閥,美華人同樣不太可能樂見——這等於是在削弱美國對南韓的控制力,瓦解美韓同盟的戰略基石。這種情況下,如果有機會收拾文在寅——不管是給他一個教訓,教他怎麼做人;還是直接拆他的臺,讓他民意崩塌,這個不光財閥肯定巴不得,就是美國,也至少是不反對的。而今年南韓經濟正遭遇困難,文在寅的支援率也反覆低迷,這時候日本出手,對文在寅算得上是雪上加霜。這種情況下,美國樂見其成,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這裡有個問題,拿半導體做文章,等於是在搞三星這幫南韓跨國企業;這種玩法,不僅南韓財閥一萬個不答應,作為三星大股東的美國資本,肯定也會因此大受影響。美國政府可以不管南韓財閥,但沒道理連自家海外投資嚴重受損也置之不理啊?

    但美國政府還真就置之不理了。為什麼會這樣?這裡面就另有玄機。

    不錯,美國確實是三星、LG這些南韓跨國企業的幕後大股東。不過掌握它們股份的,主要還是華爾街的金融資本。而眾所周知,華爾街從來就與特朗普不睦——甚至特朗普本身就是打著抑制金融資本的民粹旗號上臺的。所以,在日韓這場貿易戰中,華爾街想借助美國政府為自己的利益服務,這招對別的美國總統可以,但對特朗普,可能就並不那麼好使。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特朗普與華爾街不對付,但這畢竟是美國的內部矛盾。如果華爾街的海外利益遭受重挫,這個傷害的不僅是金融資本本身,美國自己的國力也會受影響。所以如果單單只是這個理由,那也未必能讓特朗普袖手旁觀甚至暗中拱火——畢竟他再民粹,也是美國總統,對外時,他絕對有責任為包括華爾街在內的美國各類利益集團謀取好處(比如中美貿易摩擦的一大博弈類目,就是金融開放,讓華爾街更方便的進入中國內地)

    但問題是,南韓這個情況比較特殊。如果南韓半導體行業真在日本製裁下遭受重創,美國企業反而還能從中得到相當好處。比如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在整個D-RAM市場佔據的份額為70.4%,在快閃記憶體市場佔據的份額為43.7%。在D-RAM市場,緊隨上述兩家企業之後的就是美國企業。而在快閃記憶體市場如果沒有南韓,市場需求除了轉向位居世界第二的日本東芝,第三四位的美國西部資料和鎂光同樣是大受益者。

    這個就很對特朗普的路子了。特朗普不喜歡華爾街,但對美國製造從來就是寵愛有加。推動美國再工業化、製造業復興,更是特朗普的一面政治大旗。南韓半導體行業的受挫,雖然會導致華爾街利益受損,但美國製造卻能因此受益良多;這種變化,明顯符合特朗普的政治利益和期待。

    有了這層因素,再加上教訓文在寅,強化對韓掌控力的政治需要,特朗普就沒必要為了華爾街的三瓜兩棗,而過早的對日韓貿易摩擦予以調停。

    總而言之,這場日韓貿易戰,日本發動的可謂恰到好處。他不僅捏準了文在寅的軟肋,也算準了特朗普的心思和利益點。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看到,一向在國際政治場合以溫順面目示人的安倍,突然對南韓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強硬。相反,習慣了自吹自擂的南韓,卻在日本的突然襲擊下狼狽不堪,手足無措。至於無利不起早的特朗普,即便沒有親自參與,但眼見這種格局,自然也就樂得作壁上觀,看著日韓倆小弟窩裡鬥,自己坐享其成了。

    當然,現在南韓總算憋不住,正式開了口,那美國再怎麼樣,也得多少做點樣子出來。而且現在日韓貿易戰已經出現明顯的擴大化趨勢,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固然對美國企業有所利好,但對中國半導體行業來說,也同樣是個機遇——而這絕不是美國所願意見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atlab中編寫一個m函式200到500能被7整除的所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