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姐姐講史

    曹操有五子良將:于禁,張遼,徐晃,樂進,張郃。

    劉備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

    這都是曹操,劉備兩大集團中繼位傑出的人才,那麼孫權相對應的有什麼人呢?

    孫權有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這都是三國之中,三大國家最為傑出的,被人合稱的人才。

    雖然孫權的四大都督可以說每一個都是能夠安邦定國的人,全都是棟樑大才,整體素質上比之曹操的五子良將和劉備的五虎上將要遠遠超過。但是這四人更多的人偏向於謀士和軍事,除了一個本就是將領出身的呂蒙,其他人在武力值上卻要遠遠的遜色了,不同於曹操的五子良將和劉備的五虎上將都是戰將、將領。所以將孫權的四大都督拿來和五子良將、五虎上將相比是不應該的,他們更應該同曹操的荀彧、郭嘉,劉備的諸葛亮、法正等謀臣相比。

    那麼是不是說孫權手下在武將上就沒有可以和五子良將,五虎上將相比的人才了呢?這當是不是,東吳的武將雖然在整體水平上可能確實要比曹魏和西蜀差了一截,但也一直都是人才不斷的,從孫堅時代的四大老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到後來的太史慈、甘寧、淩統等人,也一直都是層出不窮的。而要從東吳武將之中評選出個前五,個人認為是以下五人:太史慈,程普,甘寧,淩統,周泰。

    先說明兩點:第一,相關資料以演義為準,因為五虎上將等也是三國演義的說法,正史並無五虎上將的說法。第二,只論武力,不論其他。

    當然,孫策和孫堅的實力應該是比這五人強的,一個是江東猛虎,一個是江東小霸王,甚至正史上連華雄都是被孫堅斬殺的,他們的實力毋庸置疑。但是這兩人是主公,集團老大級別的人物,肯定是不能和手底下的來論資排輩的。

    有就是呂蒙,呂蒙雖然也是武將出身,但是後來當了大都督,也被列為了四大都督之一,再拿來拍東吳的武將前五也不大合適了。

    一,太史慈

    太史慈之勇猛,毋庸置疑,整個東吳能比他強的,大概只有主公孫策了,能和孫策大戰一百多合整個東吳也就只有太史慈一人。見於《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而在之後的戰績中,也有和曹魏五子良將張遼打了80合不分勝負的戰績,其實是太史慈佔據了上風。因為當時是張遼要去斬殺孫權,太史慈還得分心保護自己的主公。並且太史慈和蜀國的老將黃忠有一樣相同的神技——弓箭。

    太史慈就馬上拈弓取箭,顧軍將曰:“看我射中這廝左手!”說聲未絕,弓弦響處,果然射個正中,把那將的左手射透,反牢釘在護樑上。——《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二,程普

    程普是孫堅時代的四員老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之中武力最高的一位,其他的不說,只憑他能和太史慈30回合打平(其實應該不止,因為沒打下去)就足以排的上名號,再加上他的輩分,在東吳武將前五一點問題沒有。

    三,甘寧

    甘寧原是水賊出身,有錦帆賊的名號,在當時的長江一帶極為有名,後投了荊州在黃祖的手下。

    甘寧有多強?是百騎劫曹營,百人去百人回,這份悍勇在整個東吳除了太史慈曾經北海突圍時可與之相比,其他人都無法做到。這一戰績也曾一雪孫權逍遙津之戰差點被張遼活捉的恥辱,所以孫權對甘寧大為稱讚“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以相敵矣!"

    四,淩統

    淩統雖然年紀相比其他幾人太過年輕,但是實力卻也是毋庸置疑。

    淩統一人曾經單挑過曹魏兩員五子良將:戰張遼50合略處下風,戰樂進50合略佔上風,可見他的武力值和曹魏的五子良將相比是不差的(張遼應該是五子良將中武力值最高的一位),雖然比起太史慈戰張遼的80回合略佔上風差了不少,但是在東吳也是出類拔萃的了。

    並且在逍遙津之戰時淩統異常悍勇,如果不是他和300死士拼死殿後死戰,孫權很有可能真被張遼活捉了。

    五,周泰

    周泰也是三國二十四名將榜中,除了孫策太史慈和甘寧,唯一上榜的人了,所以東吳前五的武將,必有他一位。

    關於周泰的戰績。他作為孫權的貼身保鏢,一次在宣城,一次在儒須塢,兩次都是從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救出孫權,身上受傷無數,傷痕累累,武力相當強悍。

    總結:其實東吳的武將比之魏國和蜀國,在質量上確實是差了不少,雖然是數量眾多,但是傑出的還真是沒幾個。其實除了太史慈和甘寧,如程普、黃蓋、韓當、周泰、董襲、陳武、淩統、潘璋、丁奉等人,武力值相差其實並不大。之所以個人認為程普、淩統和周泰三人更甚一點,主要還是他們的相關戰績確實比其他人好很多。

  • 2 # 愛尚文史

    三國時期,曹魏有“五子良將”,蜀漢有“五虎上將”。東吳有哪五位將領可以與之媲美?

    我們都知道,曹魏的“五子良將”,是出自陳壽的《三國志》,指的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位外姓將領。陳壽的總評為“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也就是說,曹操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魏五子的功績當排在眾將之首。——這邊指的是軍事能力。

    而劉備的“五虎大將”不同,是“三國演義”第一百四十五回,劉備進位漢中王的時候,封了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為五虎大將。而“演義”的大將觀,顯然指的是武力值,凡是競技水平高的,鬥將能力強的,在“演義”中打仗就會很厲害。顯然,按“演義”的大將觀,東吳沒有能夠媲美“五虎大將”的組合。

    所以!這邊單以正史而論,談一下東吳有哪些將領,在軍事能力方面,可以媲美曹魏的“五子良將”?

    首先,東吳的“四大英將”,無論是軍事能力還是功績,應該都稍強於“五子良將”,所以!“四大英將”不參與此次評選……

    第一位:甘寧

    東吳名將中,繼四大英將之後,首選肯定是甘寧。而且國主孫權曾經就說過“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

    孫權早就將甘寧與五子良將比肩了……

    實際在最早的時候,甘寧就為孫權提出過一個大戰略方針。大概意思就是,先取荊州,趕在曹操之前拿下荊州;從荊州頹勢最大的點黃祖下手,那麼荊州則可以圖;拿下荊州之後,逐漸謀取巴蜀之地。甘寧的這套戰略藍圖,與孔明的隆中對,魯肅的榻上策,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且孫權也施行了,成功的擊敗了黃祖等部。不過沒料到的是,劉琮居然主動投降了曹操,致使這一戰略夢想破滅。

    甘寧的戰術型思想以及統軍能力,那就更不用說了。單單說兩戰,就足以證明甘寧之才。第一,甘寧百騎襲曹營;第二,咳唾之間,嚇退關羽,成就了“關羽瀨”的地名。

    總的來說!甘寧有大將之風,有帥才潛質,入選“東吳五子”是必須的……

    第二位:程普

    程普入選,也是必然的。從孫堅時期就加入了孫氏集團,是東吳最元老級別的戰將,跟隨孫堅南征北戰的時候,就已經是戰功赫赫了。

    孫堅死後,程普繼續扶持孫策,轉戰江東各路。江東政權得以死灰復燃,這裡邊少不了程普的功勞。

    孫策死後,程普又與張昭、周瑜等人輔佐孫權,在赤壁之戰中,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周瑜死後,也是由程普接領的南郡太守。可見在統軍方面,程普也當屬東吳諸將中的佼佼者。

    鑑於程普的功績與能力,東吳五子勢必有他的一席之地。

    第三位:黃蓋

    跟程普一樣,黃蓋也是孫氏集團的元老重臣,他在東吳的資歷,僅次於程普。程普在孫堅第一次募兵討黃巾賊寇的時候,加入了孫堅的隊伍。黃蓋加入的時期,大概為破黃巾之後,孫堅的第二次募兵,討伐汝、穎賊寇的時候。

    黃蓋的軍事能力,赤壁一戰足以證明。大都督周瑜的赤壁之戰,有一半的功勞應該分給黃蓋。黃蓋主動進獻了火攻奇謀,並主動詐降曹操,親自施行這一計謀,不避艱險,不懼生死,最終燒退了曹老闆的數十萬大軍。

    在衝鋒過程中,黃蓋被流矢所中,身受重傷掉入了滾滾江水。當吳軍將他救起來的時候,都已經不認得他了,將他安置在廁所中的坐床上。黃蓋醒來之後,大呼韓當的姓名,才得以復生。

    所以!黃老將軍此戰,成就不下於張文遠的“威震逍遙津”。只此一戰,足以入選東吳五子。

    第四位:丁奉

    丁奉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四朝元老,是東吳後期比較重要的一位將領。

    早期的丁奉,表現並不出彩,先後從屬於甘寧、陸遜、潘璋等人帳下。期間確實憑藉自己的謀略以及驍勇,立下過一些功勞,但與十二虎臣的其他幾位相比,顯然要暗淡許多。

    直到孫權駕崩,孫亮、孫休、孫皓相繼繼位,丁奉倚靠著自己的戰功,逐漸從一員小將,一步一步爬到了大將軍、左右都護、徐州牧的位置,堪稱東吳後期之軍事保障。

    第五位:陸抗

    陸抗不用多說,名將陸遜之後,他的才能,基本能與他老爹陸遜接近。父子二人同被列入武廟六十四將,是陸抗實力最好的證明。

    所以!東吳五子評選結果為,甘寧、程普、黃蓋、丁奉、陸抗

    ——僅屬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 3 # 堺雅人最帥

    東吳十二虎臣瞭解一下,這十二人,按照正史《三國志》為其列傳的順序依次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

  • 4 # 篳篥2

    首先,三國志正史並沒有“五虎”、“五子”的說法,只是五人在同一列傳,後人附會逐漸有了“五虎上將”、“五子良將”這類說法。

    第二,吳國不是沒有猛將,太史慈、甘寧、淩統、周泰,以作戰風格來說都可以算是“猛將”,但是都沒有做到“前將軍”、“車騎將軍”這樣的地位。陸遜做過大都督,最高官位是丞相,而諸葛瑾則是做到大將軍。

    第三,“五虎”或“五子”都是君主為平衡中央和地方力量而特別提拔重用的。

    在實行舉薦制而沒有科舉制的時代,君主必須要依靠地方豪強、世族子弟來統治國家,但是又要防備權力被他們架空。劉備不放心蜀地的世族,曹操連“諸曹、夏侯”也不放心,這才有了關張馬黃趙,才有了張遼、張郃等等不屬於世族的軍事力量。

    曹、劉都是馬上得天下的“強勢君主”,本來就有自己的革命班底,但是孫權是“承父兄基業”,他不靠兵權而是用權術來平衡吳國內部勢力。

    吳國的軍事長官一度叫“大都督”,當然魏國後期也有這個職位,大都督的權力很大,有一定的軍事自主權。事實上“都”這種軍事單位其實就意味著“主將——部曲”的軍閥式、家族式組織結構,“都頭”既是部隊長官,也是地主和家族長輩,門客也是軍官,農戶也是士兵,同時受軍法和家法約束。大都督就是世族首領,當呂蒙、陸遜這種世家子弟做大都督時,吳國的戰略意圖就圍繞世家利益,張昭要降曹、呂蒙偷襲荊州都是出於家族利益,而當週瑜、魯肅這種“孤臣”做大都督時,吳國就優先吳侯利益,偏向於聯劉抗曹。

    陸遜帶兵打仗最後做到“丞相”,是個文職,而諸葛瑾沒打仗卻做到“大將軍”,反而是個武職,這就是孫權的態度。孫權軍中威信不足,孫家也不足以建立曹家那樣的勢力,軍中將校都是世家舉薦來的子弟,猛將們沒有做到高階將領的機會,吳國當然不會出現“五X大將”了,

  • 5 # 雪落香杉樹v

    江東十二虎臣,江東猛虎孫堅,小霸王孫策,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還有太史慈,張宏張昭,大喬小喬,吳國太 還有孫向香,最後一個人便是陸遜之子陸抗,也是一代名將

  • 6 # 棍哥觀史

    也都是後世評價出來的,東吳也是良將如雲啊,程普,黃蓋,韓當,周泰,甘寧,太史慈,徐盛,淩統,蔣欽,陳武,董襲,丁奉,潘璋,朱桓,周瑜也是行伍出生啊。這些都是名震一方的武將,哪止十二虎臣啊。

  • 7 # 賀灝

    吳國能三分天下有其一怎麼可能缺乏能征慣戰的將帥,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些將星們的風采。

    第一名:周公瑾《三國志》雲: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誤,周郎顧。可見公瑾可是位文武俱佳之儒將,人長的帥可謂江東一哥。

    周郎少時就與孫策交好,21歲就追隨孫策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周瑜與中護軍的身份同長史張昭一同擁立孫權上位,後又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孫權贊周瑜有王佐之資,江左風流美丈夫,公瑾真乃江東第一名將也。

    第二名:陸遜,陸伯彥。陸遜善隱忍,在襲荊州之前以卑下的言詞吹捧關羽,使得關羽完全放鬆了對東吳的戒備,專注襄樊戰場。夷陵之戰作為主帥的陸遜確定了誘敵深入,後發制人,相機破敵之戰略,趁劉備軍退入山林間避暑之機一把火將劉皇叔燒回了白帝城,再次解了江東覆亡憂。孫權將他比做商湯之伊尹,周之姜尚,與王佐之資的周瑜相提並論。

    第三名:呂蒙。少時追隨孫策為將,後於消遙津奮戰張遼追兵,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至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白衣渡江襲佔荊州,坑死了一代名將關羽。

    呂蒙還是勤能補拙,篤志力學的踐行者,從一介武夫透過刻意自學成為一位儒將,與其相關的成語即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吳下阿蒙等等。

    第四名:周泰。周泰多次於混戰之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所受之創有數十處之多,徐盛、朱然都很敬佩周泰,後來孫權感其出生之死之功績特賜於他青羅傘蓋以彰其功。

    東吳將帥雖末能爭衡中原,問鼎天下,但也力保江東基業數十年不衰也是很了不起了。

  • 8 # 神舟六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被稱為“東吳四英將”,他們分別指的是三國時期孫吳四名領軍都督,他們分別立有赫赫功勳。周瑜指揮了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魯肅為人忠厚全力扶佐周瑜打贏曹操大軍,周瑜死後繼任大都督;魯肅死後呂蒙繼任大都督,殺關羽為東吳奪回荊州;陸遜繼呂蒙領東吳兵馬都督,火燒連營大敗劉備,救東吳於危難之中。

    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合稱東吳“十二虎臣”。這些將領相當於曹魏的“五子良將”,但稍下及蜀之“五虎上將”。說明孫吳當時還是有一定實力的。

  • 9 # 薄學多才的胖子

    吳國有五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漢末名將,舒縣(今安徽省舒城縣西南)人。洛陽令周異之子,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年僅36歲。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江左風流美丈夫”。周瑜年輕便成就大功,加上本人謙虛寬容,相貌堂堂,精熟音律,還深得主上孫策、孫權的禮遇器重,他的妻子小喬也稱國色,是後世不少人羨慕追思的英雄形象。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當時,周瑜為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 建安二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大戰後,魯肅被任命為贊軍校尉。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此後魯肅為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然而卻無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呂蒙(178年-219年,一說180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然而“蒙疾發”(後世人或猜測建安二十四年發生瘟疫,因史載呂蒙、孫皎、蔣欽死於同年,或猜測是呂蒙年輕時在戰場上吃苦受累導致積勞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呂蒙發憤勤學的事蹟,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東吳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世代為江東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陸遜在夷陵擊敗劉備所率蜀漢軍,一戰成名。夷陵之戰也成為戰爭史上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以後陸遜在東吳出將入相。晚年因捲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葬於蘇州,至今蘇州有地名陸墓。

    陸抗(226-274)三國吳國名將。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名將陸遜次子,孫策外孫,三國末期吳軍著名軍事家。年20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5000人。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後拜大司馬、荊州牧,卒於官。終年48歲。陸抗也被後世史學家稱為三國時期最後的名將。

    中國把領軍將領分為勇、智、伏三將。勇將:勇冠三軍、衝鋒陷陣者,三國代表將軍:呂布、許褚、典韋。智將:臨戰部陣,可左右包抄者,蜀國五虎上將和魏國的五子良將大多都在這個裡面,只是關羽、張遼要高點,有點伏將的能力。伏將: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吳國五大都督都是伏將。伏將可以委之帥印,智將和勇將只能量才而用。

    吳國五大都督先後有序,不像魏、蜀兩國,爭天下時人才輩出,到後來就人才凋零,這也是為什麼魏、蜀、吳三國中,吳國建國時間最長,最後滅亡的原因。陸抗死後沒幾年吳就亡國了!

    當然吳國也有很多名將,如:太史慈、甘寧、程普、周泰等人能力也很強!

  • 10 # 歷史笑春風

    在三國志中,對東吳的將領有個傳,《卷五五·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把他們統稱為江表之虎臣。

    這些人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這裡面還少了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太史慈,朱桓等將領。

    這些人中,可以與張遼相提並論的是甘寧,和趙雲相提並論的是周泰。剩下三個,火燒赤壁的周瑜應該佔一個,火燒夷陵的陸遜應該也佔一個,剩下的一個大家就見仁見智了。我個人傾向於呂蒙。

    所以說,我選擇的吳國的五大將是:周瑜、甘寧、陸遜、呂蒙、周泰。

  • 11 # 小崔聊收藏

    第一太史慈的威猛不用過多敘。《三國演義》裡描寫太史慈的段落很多。

    第二程普曾經和周瑜並列過左右都督,可見程普之才逼近於帥才,做個上將綽綽有餘。

    第三黃蓋,光是赤壁之戰現火攻之計,大敗曹操幾十萬軍隊就夠吹一輩子。

    第四韓當,戰功卓著的老將。被封為石城侯,昭武將軍,兼職冠軍太守,後又被加授都督之號。在東吳,能和都督沾邊的實力都不弱。

    第五甘寧,關羽給面,實力絕對不虛。《三國志》記載:“甘寧當時有兵三百人,於是說:‘能否再給我增添五百人,我前去對付他,保證關羽一聽到我咳唾之聲,就不敢渡河,如他敢渡過來就要被我擒獲。’~~~關羽聽說甘寧到了,就停止渡河行動,就地修造柴木營房,如今那地方就叫做‘關羽瀨’。”

  • 12 # 曹老師xixi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而孫吳有江東十二虎臣。這個問題和我之前回答的一個問題有點類似。

    這十二虎臣分別為: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

    如果要排東吳的五大將,基本上也就是在這十二虎臣中篩選。下面我們依次比較。

    程普、黃蓋和韓當為江東元老,類似蜀漢之關羽、張飛、趙雲。且戰績輝煌,個人武力也不錯,常年征戰沙場,就是論資歷,排名前三也實至名歸。

    蔣欽、淩統、潘璋和甘寧為標準的衝鋒陷陣型武將,可待候選。

    陳武和董襲兩人水分太多,名不副實,肯定是末位。

    徐盛和丁奉屬於後起之秀,後期戰功累累,可待候選。

    周泰屬於護衛型的將軍,猶如曹魏之典韋許褚,不符合將帥標準。有人說趙雲也是保鏢來著,其實真是歷史上蜀漢只有四虎,趙雲還真不在裡,但趙雲的戰功和資歷能力在蜀漢排前五應該也沒啥,但是周泰在東吳肯定排不了前五。

    因此第四第五要從蔣欽、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六人裡選擇,參照戰績能力和貢獻,我認為甘寧和淩統要領先很多,蔣欽和潘璋相對還是差一點,而徐盛丁奉雖然貢獻很大,但是資歷不足,

    實際東吳將才還是挺多的,朱然和太史慈也都跟優秀,不知為何十二虎臣裡沒有他兩,可能是朱然太后期了,類似曹魏的鄧艾,而太史慈太前期,類似曹魏的李典。

    另外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均不能入選虎將,這四人均是統領型別的。

    所以我認為東吳如果排五大將,那就是程普、黃蓋、韓當、甘寧和淩統。

  • 13 # 50後男人

    大凡三國迷,說到三國名將,都比較少談到江東諸將的,那麼江東將領的武藝在三國中是怎樣的一個水平呢?

    總的來說,江東諸將,其實水平還是不錯的。特別是太史慈、甘寧二將,完全是可以進入三國一流名將的,其他人也有不俗表現。但是,將他們與魏蜀方面的許多將領比,人們總是感覺欠了那麼一點點的。人們之所以有這種印象,我認為原因有二。

    一是江東儒將當道,武將中能獨當一面的將領少。讀《三國演義》可知,江東武將很少有獨自領軍打一場有影響的戰役的。皆因江東盛產儒將,前有周瑜、魯肅,後有陸遜、諸葛恪,幾場大戰役都是他們指揮的,武將們成為了配角。那個從孫氏江東起家就跟隨左右的程普,赤壁之戰時,就很不服周瑜,然並卵,最後還是得聽周瑜的。不像蜀漢關羽、馬超、黃忠,曹魏徐晃、張遼、張郃都是獨當一面的大將,獨領大軍作戰的。像張遼逍遙津一人獨擋江東幾乎所有武將,在江東諸將中是沒有出現過的。

    二是江東諸將偏科厲害。大家知道,江東將領普遍以水戰為強,個個都是水上霸王,但到了陸地上就不敢恭維了。看江東諸將出身,多為江洋大盜,即使是很能打的甘寧,也是以長江上的一個強盜出名的。離開水,江東將領鮮有出色表現的。就連孫權在甘露寺前與劉備賽馬,也有點憤憤不平地說道“南人不能乘馬乎?”。像程普、周泰、淩統、潘璋等,離開了江河湖泊,陸戰時都是非傷即死的多。江東強人甘寧,羅老師就給他安排了一個這樣的死法。《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說,甘寧正在船中養病,聽知蜀兵大至,火急上馬,正遇一彪蠻兵,甘寧見其勢大,不敢交鋒,撥馬而走;被番將沙摩柯一箭射中頭顱,坐於大樹之下而死,一代江東名將就此隕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耐前一晚能喝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