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州歷史
-
2 # 半壺老酒半支菸
曹操把六個女兒中的三個都嫁給了漢獻帝劉協,如果像陰謀論者說的那樣就是為了穩住漢獻帝和滿朝文武,這曹操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而以曹操當時的熏天權勢,給出一個女兒就已經足夠了,又何苦把三個女兒都送出去?所以曹操是懷有二心而使“美人計”的說法是不成立的,要想盯住劉協,用許褚夏侯惇更有效。
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曹操是真的不想篡漢,他當漢獻帝的老丈人,也就是不想讓漢獻帝的外戚不要再耍花招陷害自己,而在自己死後,漢獻帝親政,看在皇后的份兒上,也不至於對曹家趕盡殺絕。
其實曹操原本不想篡漢,不管他心裡怎麼想的,當時的時機和條件都不成熟,當他垂垂老矣的時候,劉備剛六十出頭,孫權血氣方剛。如果這妹夫大舅哥聯起手來對付自己的兒子,不管是曹丕還是曹彰,都不一定頂得住。孫劉聯軍在外面打,朝中的異己分子後院放火,漢獻帝再弄出一個“衣帶詔”,那麼曹家就真要被滅門了。而有漢獻帝這塊金字招牌或者擋箭牌罩著,調動軍隊號令四方就方便得多,即使失敗,也有後路可退——漢獻帝總不能把自己的大舅哥小舅子斬盡殺絕,而且曹家女兒要是生出太子來,那麼自己就更沒有必要“篡漢”了:孫子和外孫,誰當皇帝還不是當?
曹操也是三國三巨頭中唯一一個沒有稱帝的。而且漢獻帝一直是由他錦衣玉食地養著,曹操不但大事小事每天早請示晚彙報,而且把自己的三個女兒(曹憲,漢獻帝貴人;曹節,漢獻帝皇后;曹華,漢獻帝貴人)嫁給了漢獻帝,三國梟雄中最看重家人的曹操,其實也是想跟漢室搞好關係,特別是不想讓漢獻帝跟外戚合謀,每天想著怎麼幹掉自己。
其實曹操一開始對漢獻帝劉協是很崇拜的,即使漢獻帝已經成了喪家之犬,被董卓、李傕、郭汜像一個破布娃娃一樣拎著四處流浪。當漢獻帝沒吃沒喝的時候,曹操表現出了一個忠臣的本色:他不但給漢獻帝和後宮送去了糧食酒肉,還送去了包括枕頭鏡子在內的奢侈品,並且還寫了一道《上雜物疏》,表示這些東西本來就是皇家之物,是先帝賜給我爺爺曹騰和父親曹嵩的,但是我想我們家沒有那麼大的功勞,受之有愧,所以還是還給您吧。這時候的袁紹袁術劉備孫權在幹什麼呢?沒成氣候的正憋著勁兒要成氣候,成了氣候的憋著勁兒要自己當皇帝——一枚傳國玉璽就把袁紹袁術劉表孫堅都牽扯進了混戰,他們根本就沒管漢獻帝的死活。即使是組成了草臺班子要“討董卓”,但也是“諸軍兵十餘萬,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只有曹操帶著自己少的可憐的人馬去跟擁有呂布的董卓死磕,結果“太祖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太祖,得夜遁去。”那一仗,曹操如果為國捐軀了,可能很快就會被人遺忘。
其實按照曹操最初的設想,他就是要透過為漢室建功立業,“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在死後的墓碑上能刻上“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那他就心滿意足了(見《述志令》,又名《讓縣自明本志令》)。
但是隨著實力的一步步壯大,曹操已經騎虎難下,來自三方面的壓力已經把曹操逼到牆角,讓他無路可退:一方面是“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為了漢室安寧,曹操退不得;另一方面,曹操是有政敵的,被殺了兒子的楊彪、一貫唱反調的道學先生孔融、已經結成同盟的外戚董承和“皇叔劉備”都虎視眈眈,一旦曹操放棄權利,那麼他們分分鐘就會殺上門來,會把曹操來個萬剮凌遲挫骨揚灰誅滅九族,所以曹操也不敢退;第三個方面的壓力來自自己的陣營,或者說既得利益集團——大家在曹操的羽翼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凌駕於諸侯之上。如果曹操隱退,那麼這些人就將失去靠山,而一朝天子一朝臣,換了領導,這些人就會被打入另冊,一切從頭再來或者乾脆跌落塵埃。所以這些人也不允許曹操退,不但不允許他退,還要全力推著曹操往前走。一旦曹操肇基開國,這些人就有擁戴之功,這蛋糕的誘惑大得無法抗拒。
而曹操為了安撫人心,也只能打太極: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意思是大家好好幹,我是不會背叛漢室,但是我死了之後,你們跟著我兒子願意咋玩咋玩吧,反正不會虧待了你們就是了。
其實曹操也能預料到在自己死後,失去靠山的漢獻帝必將地位不保甚至性命不保,而下手的很可能就是自己的兒子和忠誠的部下,於是他把自己的三個女兒一股腦嫁給了漢獻帝。要知道曹操總共就有六個女兒,其他三個分別嫁給了夏侯惇之子夏侯楙、荀彧之子荀惲、原大將軍何進之孫何晏,而曹操是個很注重家庭的人,這一點可以從他被人嘲笑的臨終遺言“分香賣履”中看得出來。
曹操把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實際是給漢獻帝貼了三張護身符,而這護身符還真的起了作用,被立為皇后的曹節對漢獻帝是真心相愛,兩個人後來做了山陽公和山陽公夫人,一起逍遙自在活到了青龍二年,比曹丕命還長,這不能不說是曹操預先留下的護身符起了作用,否則,即使有十個漢獻帝,也早被“忠心耿耿”的諸曹夏侯幹掉了……
-
3 # 禮泉老陳侃歷史
一句話,權力矇蔽了曹操的眼睛。
曹操的故事早已經成了歷史,但是,時下,為達私慾,送錢送物,甚至送上自己妻女的人並不在少數。老陳以為,這樣的人該讓唾沫淹死。
歷史上,曹操稱霸北方,算個人物。現實中,像曹操這樣為達目的,心甘情願當孫子的人,也有當了官,掙了錢的。當然,這些人的所做所為只是人們飯餘茶後談論的一個話題而已。
把自己的親人當做手中的一個棋子,這樣的人即便做了皇帝,又能怎麼樣?沒人會把這樣的人當人看的!
對吧?
-
4 # anweijun939
我認為主要基於以下原因。一,曹操位極人臣,女人眾多,因此所生子女也眾多,除了正室所生的兒子受重視外,其餘的只是個數字;二,戎馬一生征戰,從小不領不養,基本上也沒有什麼感情,說是自己的女兒,也只是染色體基因層面上的概念,與我們現在的子女概念大相徑庭;三,他把自己的三個女兒都嫁給漢獻帝。1,可以強化漢獻帝與自己的翁婿關係,漢獻帝不僅是自己的女婿,也是別人的女婿,所以讓世人知道,漢獻帝是自己的女婿女婿又女婿;2,三個女兒嫁給皇帝,能夠獲得最高的名份;3,把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可以不用爭籠,能夠輕鬆的控制後宮;4,最主要的原因是,圍繞在漢獻帝周圍,具有監視漢獻帝的強大功能,漢獻帝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曹操的法眼,尤其是使具有異心的大臣與皇帝私謀時缺乏機會,比較忌憚!四,當時天下兵荒馬亂的,誰都不知道會如何變化,誰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明天。但憑曹操的勢力應該能夠把漢獻帝保護的很好,因此,把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能夠使女兒獲得最大的安全感!
-
5 # 秋媚讀史
漢獻帝生不逢時,當皇帝是身不由已,辭去皇帝同樣身不由已,就連自己娶老婆的事都不能自己說了算。曹操將自己的三個女兒,許配給漢獻帝,漢獻帝只能照單全收。
曹操明明已經位極人臣了,為何還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漢獻帝呢?
第一,控制後宮,派自己人監視漢獻帝。在漢獻帝的後宮中,董貴人和伏皇后是最尊貴的。這兩個女人都因看不慣曹操的專橫,而先後被曹操清除。這時曹操才明白,控制了朝廷還不夠,這後宮還不在他的掌控之中。思來想去,把自己的女兒安排到後宮之中,就能避免類似“衣帶詔”的事件出現。
第二,提升自己的地位,為曹魏代漢做準備。在歷史上,權臣想透過和平的方式代替前朝,有一個必要的步驟,那就是成為皇親國戚。舜代替堯如此,王莽篡漢同樣如此,曹操想更進一步就必須成為皇親國戚。
成為皇親國戚的曹操,代替皇帝發號施令,更加名正言順。
第三,為自己的家族留下後路。曹操活著的時候,依靠自己的實力和威望,能夠控制朝廷,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己百年之後,兒子不一定能夠控制局面。萬一漢獻帝掌權,也恩能夠為自己的家族留下退路。
曹操的三個女兒中,最著名的是曹節。曹操可能想不到,曹節不僅人嫁過去了,連心也嫁過去了。在曹丕準備篡漢的時候,曹節站在漢獻帝一邊,拒不交出皇后印璽。曹丕登基後,給予漢獻帝相當高的待遇。可能正是看在姐姐的份上,才會讓漢獻帝這位姐夫安享晚年。
回覆列表
伏皇后的父親伏完,謀殺曹操,事情敗露被曹操殺掉,然後曹操將女兒嫁給漢獻帝,而且一嫁就是三個。一般認為,曹操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後方,掌控朝廷,其實還有更深的意思。
東漢時期,外戚掌權非常流行,王莽、竇憲、何進都是外戚,曹操把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自己就是外戚,他掌握朝政就很合理。
從後來歷史走向看,曹操的女兒站在漢獻帝一邊,尤其是曹節。曹丕對漢獻帝很客氣,好吃好喝供著,登基後,給漢獻帝封了個“山陽公”,是公侯中級別最高的,在封地內,漢獻帝仍是皇帝,沿用大漢禮儀。曹丕去世後,漢獻帝又活了八年。
漢獻帝是曹操的女婿,跟曹丕是一輩。但曹家與漢獻帝家的“聯姻”還在繼續,漢獻帝退位後,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曹丕,曹丕封為嬪。輩分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