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諮詢師天生

    共享經濟本身並不是泡沫,然而很多共享經濟急功近利的發展方法產生了泡沫,最終導致了很多企業的破敗。

    我們用最簡單的邏輯來思考,比如說我家裡每週用一次大功率吸塵器,那麼我購買花費的成本就要更多一些,如果是整個樓層的人集資買一個吸塵器,每週固定的日子輪流使用的話,顯然對於大家都是好事,並且還能促進吸塵器的購買。那麼如果我購買了吸塵器租用給大家的話,同樣可以收到相似的效果,這就是共享經濟最簡單的理解,也就是說,從理論上來說共享經濟並不是泡沫,確實是在移動網際網路背景下的創新。

    共享經濟的理念突破之後,從共享單車到共享充電寶等多個方面的領域都在發力,也造就了共享經濟火熱的原因,但是這裡就帶來了一定的泡沫。

    因為共享經濟的市場是偏小的,比如說全樓層用一個大功率的吸塵器是非常合適的,但是要有兩家都買了大功率吸塵器,相互競爭,這個市場就趨於飽和了。為了競爭很多共享經濟的企業,開始進行燒錢補貼和大力的推廣發展遠遠超過了市場的需求,這樣最終就導致了很多企業的負面。

    所以說共享經濟本身不是泡沫,但是藉助共享經濟的熱潮,投資過熱卻可能產生泡沫,這就像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破裂一樣,雖然泡沫破裂了,但你能說網際網路本身是泡沫嗎?

  • 2 # 財智成功

    共享經濟並不是泡沫,正如本人預測的那樣,也許十年後共享無人駕駛新能源車將是改變世界經濟格局的力量。屆時家庭不再需要購買汽車,不用買車位,不用保養車,不用買車險,不用加油,出門只需手機搖一搖,身邊最近的共享無人駕駛新能源車自動開過來,比出租車便宜很多。到時候天空會變藍,交通不再擁堵,出行會更加便利,生活成本大大降低。

    之所以部分共享經濟成為泡沫,有如下原因:

    一、國內缺乏靠譜的投資渠道,有無數的資金尋求投資機會

    正是有這種經濟環境,一旦風口出現,就會有龐大的資金進入,重金砸下,大面積推廣宣傳。有限的市場,超高的運營成本,較低的利潤空間,最終錢燒完,難以實現盈利,自然就會折戟沉沙。

    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平均每天新登記註冊的企業達到1.16萬戶,平均每分鐘誕生8家公司。如果看倒閉的公司數量,跟新成立的也差不多,相當多的公司實際名存實亡。那麼,因為倒閉的公司多,就說創業開公司大多是泡沫嗎?

    二、任何商業模式,盈利是核心,難以實現盈利,又沒有足夠多的補貼,必然只有實力最強底子最厚的公司才能生存

    共享經濟之所以多數會倒掉,核心自然是因為入不敷出,成本過高,而市場有限。有足夠多的資金,有實力雄厚的金主,自然能夠更加持久。如果一種商業模式始終難以盈利,又不能體現其他方面的價值,那麼註定失敗。

    資金一窩蜂湧入尋找機會,不考慮成本和回報,短時間市場很繁榮,過後就會原形畢露。資金的目的是追求高回報,一旦看到難以盈利必然選擇退出。

    樂視之所以從千億市值一路下跌至67.42億元人民幣,也是同樣的道理,不管盤子鋪的多大,口號喊得多響,業績和利潤才是最關鍵的東西。

    三、騙子們與時俱進,不斷跟蹤風口,不斷製造龐氏騙局

    郵幣卡也好,數字貨幣也好,P2P也好,共享經濟也好,騙子們兢兢業業,一直在尋求一夜暴富的機會。他們誇大宣傳,吸引資金,既有低端的騙局,也有高階的騙局,甚至像模像樣,比創業者更像創業者。泡沫不泡沫不重要,參與進去,收取一筆押金,看到不賺錢就跑路,最終還是能大賺一筆。

    市場經濟,適者生存,不可能任何模式都能穩定盈利,不可能每一筆投資都能收回本金。共享經濟方興未艾,還有漫漫征途要走,期待共享無人駕駛新能源車早日走入現實。

  • 3 # 財思思

    共享經濟本質上是好,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了改變,比如自從有了滴滴,打車更方便了,顛覆了計程車行業。比如有了共享單車,出行更方便更環保了。

    如今共享經濟之所以有泡沫,主要是有兩點:

    一是燒錢融資的模式不可取

    共享經濟要發展起來,前期必不可少燒錢的環節,透過燒錢獲取大量的使用者。比如滴滴前期是用錢補貼司機、補貼乘客的方式開啟巿場的,如果前期沒有低價吸引乘客,是做不到這麼大的市場份額。

    補貼的錢是從哪裡有呢?從最開始的風投一輪輪的融資再融資回來的,有機構投資者,也有個人投資者,這樣依靠巨大的資本力量,一路高歌猛進,泡沫就產生了。

    但在前進的時候,別忘了錢總有一天會燒完,別忘了萬一遇上經濟下行,投資人不再投錢進去,那就打回原形了。

    二是盈利模式令人質疑

    當然融資來的錢燒完的時候,這時候就得依靠企業自身的盈利了。比如滴滴從司機手中收取佣金,能覆蓋成本嗎?這是一個未知數,但目前是虧損狀態。比如之前倒閉的ofo單車,燒錢過後,低價的使用者騎行費是無法覆蓋成本的。企業要生存下去的第一要素終歸是要盈利才行。

    結語

    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共享經濟發展又給人們帶來了好多便利,可能誰也不願意看到滴滴在市場上消失,誰也不願再回到打車難、打車貴的時代,不過共享企業當下需要考慮的是寒冬裡怎麼活下去。

  • 4 # 豬爸看市

    共享單車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概念剛出來的時候資本瘋狂的注資,到最後剩下一地雞毛。這個概念玩的是燒錢,誰的錢多能燒到最後就能被剩下。共享經濟前幾年好像一陣風一樣刮過,自從資本開始撤出共享單車後就開始歸於理性。

    什麼是共享經濟?

    提及共享經濟,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以Uber為代表的打車軟體。Uber自2009年成立以來,以一個顛覆者的角色在交通領域掀起了一場革命。Uber打破了傳統由計程車或租賃公司控制的租車領域,透過移動應用,將出租車輛的供給端迅速放大,並提升服務標準,在出租車內為乘客提供礦泉水、充電器等服務,將全球的計程車和租車行業拖入了一輪新的競爭格局。

    事實上,共享概念早已有之。傳統社會,朋友之間借書或共享一條資訊、包括鄰里之間互借東西,都是一種形式的共享。但這種共享受制於空間、關係兩大要素,一方面,資訊或實物的共享要受制於空間的限制,只能僅限於個人所能觸達的空間之內;另一方面,共享需要有雙方的信任關係才能達成。

    共享經濟尚無穩定盈利模式燒錢的居多

    最典型的就是小黃車,前前後後一共融資40億,為什麼最後還是出現押金難退事件呢?40個億啊,可見資本太瘋狂,投點別的不好嗎?資本是逐利的,看到新的概念呢其實和股市裡的散戶投資者沒有太大區別,就是怕錯過了。只是這種商業模式需要不斷燒錢加融資才行,但是盈利遙遙無期。就拿共享單車來說,他們的盈利模式可能有下面幾種:

    第一,靠使用者騎車的花費;

    第二,品牌廣告費;

    第三,靠品牌影響力跟企業合作分利潤;

    第四,靠使用者押金做網際網路理財。

    公司要成功運營下去需要穩定的現金流,那麼上面幾點哪幾個符合?靠使用者騎車,一次才一塊錢;品牌廣告,會被競爭對手分流;尋找合作,品牌自身都不穩定;做理財,萬一碰到個P2P。

    Uber,3年已經虧損不止100億美元,從股價上最高漲到過47美元,現在是31美元,跌幅超過30%。Uber幸運的一點是已經成功IPO上市了,至少不會給投資人帶來太大的損失。

    共享經濟應該實際解決需求而不是淪為資本逐利的工具

    經過共享經濟大洗牌後不是沒有成功的案例,其中共享充電寶就已經開始盈利了。解決使用者需求使用放在第一位,共享單車解決使用者出行最後一公里,這是剛需嗎?我認為不是,如果沒有腳踏車一公里走一走最多就十分鐘,還能鍛鍊身體,所以這不是剛需。

    對手機就不一樣了,現在人們都離不開手機。上班坐地鐵刷個電視劇,看個小說。中午午休刷個抖音,看部電影。對於手機電量是很大的考驗,出門在外手機沒電後會讓人感到焦慮,因為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手機上完成。

    根據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監測平臺Trustdata釋出《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發展分析簡報》。據報告顯示,2019年共享充電市場總體實現了穩步增長,全年使用者規模達到1.5億人次,逐步滲透商場、餐廳、機場及休閒娛樂等主流消費場景。

    最後

    任何一個新的概念出現之後都會被資本追捧,有人說他們傻嗎?投一個不確定的專案,事後看共享單車確實只剩下了一些頭部企業,盈利狀況也不容樂觀。但這是從結果看,結果沒有出來之前資本的想法是我先投了,最多不行就撤退,萬一成了呢?像摩拜單車,能賣掉這已經算是幸運的了,創始人和投資人已經收穫頗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委婉一點的辭職報告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