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天瞭解一個人
    思想啟蒙

    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註定貧窮或一定老死於貧窮的思想。——富蘭克林——富蘭克林

    不過在說之前,必須要先提及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錯把美洲當成印度,並且把當地人稱之為印第安人。16-18世紀歐洲列強紛紛在北美建立殖民地。除了早期的英國,還有法華人建立了新法蘭西,西班牙人建立了新西班牙。到了18世紀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塊殖民地,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相對成熟。但是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產生了裂痕,英國繼續對北美地區採取高壓政策,引起了北美地區居民強烈不滿。

    1706年富蘭克林出生于波士頓,他的父親是一名鐵匠,以製造蠟燭和肥皂為主,家裡一共有十七個孩子,他是最小的男孩子。富蘭克林八歲開始讀書,他聰慧好學,對待問題會持有一種刨根問底的態度,他特別喜歡讀書,因為在書本里能夠學到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特別是在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但由於家中孩子太多,父親的壓力也越來越重,於是他到十歲時就離開了學校,回家幫父親做蠟燭。十二歲時,他到哥哥詹姆士經營的小印刷廠當學徒,自此他當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在那裡他結識了幾個書店裡的學徒,並央求他們每天晚上從書店借出一本書。待他廢寢忘食一直讀到第二天凌晨,再把書送回書店。憑藉這種好學的精神,他很快就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1720年,哥哥詹姆士創辦了一份叫《新英格蘭報》的報紙,富蘭克林開負責報紙的發行工作。他非常希望自己的一向觀點和想法能夠被更多的人看到,就像現在很多人喜歡寫部落格一樣,於是他經常在晚上把自己用化名“賽倫思·杜古德”寫成的短文塞進印刷場的門縫裡,當聽到專業人士對那些文章的讚賞後,他總是獨自竊喜。這些文章嘲諷了當時波士頓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在當地引起一陣街談巷議。後來他的身份被發現後,引起了哥哥詹姆士的不滿。

    科學探索

    我們在享受他人的發明帶給我們的巨大益處,我們也必須樂於用自己的發明去為他人服務。——富蘭克林

    1737年,任費城副郵務長。雖然工作越來越繁重,可是富蘭克林每天仍然堅持學習。為了進一步開啟知識寶庫的大門,他孜孜不倦地學習外國語,先後掌握了法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1748年,富蘭克林退出了他的印刷生意,不過他仍然能從他的合夥人手中分得印刷店可觀的利潤,亦因此有時間進行他各項發明和研究,當中包括了他對電的研究,他發現電荷分為“正”、“負”,而且兩者的數量是守恆的,還有避雷針的發明,其中最為後世所流傳的就是“風箏實驗”。但是風箏實驗是否真實存在,沒有人敢肯定。

    首先在當時,雷電一直以來都是非常神聖不可侵犯的,甚至認為雷電就是上帝的威嚴所在。所以根本沒有人敢去測試雷電,不過富蘭克林並不相信,他認為雷電就是天空放電的自然現象,這也引起了一些宗教人士的不滿。傳言他曾經將一把銅鑰匙,系在風箏線的末端,一道閃電掠過,風箏線上有一小段直立起來,像被一種看不見的力移動著。富蘭克林突然覺得他的手有麻木的感覺,就把手指靠近銅鑰匙,頃刻之間,銅鑰匙上射出一串火花。富蘭克林大叫一聲,趕緊把手遠離了鑰匙。他喊到:“威廉!我受到電擊了!現在可以證明,雷電就是電”。

    後來有研究者發現富蘭克林本人也從來沒有正式承認做過這個實驗,他的兒子也從未提到過他參與了此項實驗。如果雲層上的電荷聚集越來越多,和地面之間形成的電壓越來越大,最後它們擊穿十幾千米厚的空氣,形成一條到達地面的導電通道,釋放巨大的能量,這就產生了雷電。如果這條通道正好途經某個人的身體,放電電流會很大,數量級達到幾十千安甚至百千安以上。那麼大的電流流過受害者的軀體,首先傷害的是受害者的大腦和心臟。因為幾毫安的電流就足以使人類的心臟發生心室纖維性顫動、停搏。此外,雷電流的極大的機械效應足以撕裂受害者的面板和肌肉,而強烈的熱效應也足以燒焦受害者的軀體。這種雷擊事故稱為“直接雷擊”。遭受直接雷擊的人十有八九會死亡,即使沒有死亡也會重度受傷。如果這條導電通道沒有直接透過人體,相隔一段距離,比如擊中了附近的一棵樹,人體仍然有可能因為感應的電流而觸電,稱為“感應雷擊”。

    對於實驗是否真實存在,我們先不去爭議,除了研究電以外,富蘭克林對氣象學亦有所貢獻。為了替他的報章尋找新聞,他經常到農夫市場去收集訊息。他發現風暴經常在某地出現,然後在別的地方亦有風暴。他相信兩者可能其實是同一個風暴,因此提出風暴會移動,最後衍生了日後出現的天氣分析、天氣圖,改變了單純依靠目測預報的方法。

    《印花稅法案》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確信無疑的,除了死亡和納稅。——富蘭克林

    在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中,為爭奪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英國與法國進行了長期的戰爭。英國雖然打敗了法國,控制了北美大部分地區,但因長期的戰爭而導致財政困難。於是,英國政府不斷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稅收,並實行高壓政策,對殖民地進行蠻橫的壓榨和殘酷的剝削,這使雙方矛盾日益尖銳。

    1765年英國議會透過一項法案,要對殖民地的各種印刷品徵稅,由於付稅憑證是一枚印花,因此這一法案被稱為《印花稅法案》。在英國本土早就開始徵收相似的稅種,富蘭克林幾年前也曾提出這一建議。但是1765年的政治氣氛已經發生變化。《印花稅法案》在美國街頭引起了騷亂,民眾紛紛發表激烈的反對演講,斥責這一專制行為。由於當時富蘭克林的兒子威廉已經擔任了紐澤西州的州長,所以不少人認為富蘭克林是《印花稅法案》的罪魁禍首之一,他的妻子德博拉不得已甚至為自己配備了手槍。

    富蘭克林一開始企圖與英國政府達成某種妥協,但執政者置之不理。當他明白《印花稅法案》將影響英美間的關係後,堅定地提出必須廢除這一法案。1766年2月13日,富蘭克林來到眾議院論述廢除《印花稅法案》的理由。在長達4小時的時間裡,面對著眾議員富蘭克林答覆了174個問題。後來英國哲學家埃德蒙·伯克描述了這場戲劇性的答辯,說那就像是一位大師在回答一群學生的提問。富蘭克林提醒議會,美華人一直把自己視為英華人,只要他們受到尊重就會一如既往地支援英國。幾星期後《印花稅法案》被廢除,美華人把富蘭克林視為英雄。

    獨立戰爭

    從來就不存在好的戰爭,也不存在壞的和平——富蘭克林

    但是英國並沒有放棄向殖民地徵稅的想法,不久新稅種又出現了。為了強制徵稅,英國甚至派遣部隊進駐美國,費用自然由殖民地居民承擔。局勢再度緊張。幾年前美華人幾乎不會想到“獨立”這種字眼,但這時宣告獨立似乎成為唯一可行的辦法。富蘭克林認為,派遣更多的英軍去波士頓,只能證明英國對殖民地的敵意,後來他獲知這些部隊都是哈欽森州長要求部署的。哈欽森曾多次寫信給英國的官員,並建議剝奪殖民地區所謂的英國式自由。後來這些信件傳到了富蘭克林的手中,信件在秘密傳閱的過程中被人公開,憤怒的波士頓人要求罷免哈欽森,而且英華人要求找出洩露信件的人。

    1774年1月11日,富蘭克林接到一份來自倫敦樞密院的邀請。邀請信措辭友好,請他接替哈欽森州長的職務。但是當富蘭克林走進樞密院時才發現他要面對的是有關洩露哈欽森信件的調查。富蘭克林遭受著檢察長訓斥和議員的攻擊。聽證會結束後,富蘭克林鎮靜地走了出來,一語未發。在富蘭克林準備離開英國時,他收到了妻子德博拉去世的訊息。這讓他非常痛苦,多年來在他們兩地分居,漫長歲月中正是她那些執著的信維繫著他們的婚姻。

    1775年北美獨立戰爭爆發,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富蘭克林毅然放下了實驗儀器,積極地站在了鬥爭的最前列,多次作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國談判。1776年於費城,他被選為英國北美殖民地第二屆大陸會議的成員,成為起草《獨立宣言》的五人委員會。1776年,富蘭克林被派到法國任代表美國的專員,一直至1785年。其間他很受法國社會各階層的歡迎,有些富有的法國家族甚至流行以他的畫像裝飾畫廊。出使法國十分成功,贏得了歐洲人民對北美獨立戰爭的支援,這對於起初的美國來說非常重要的法、美軍事同盟,以及談判簽訂了《1783年巴黎條約》。

    當本傑明·富蘭克林在1785年回到美國時,他對美國獨立所作出的貢獻只在華盛頓之下。1787年,他積極參加美國憲法的制定工作,並組織了反對奴役黑人的運動。本傑明·富蘭克林亦是反對蓄奴的先驅。他從法國回國不久後即成為一個反對奴隸制,尋求釋放被非法禁錮的黑人的組織主席。1787年,已經退休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出席了美國製憲會議,成為唯一同時簽署美國三項最重要法案檔案的建國先賢。這三份檔案分別是:《獨立宣言》,《1783年巴黎條約》,以及1787年的《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在這一年,富蘭克林捐款修建了以他命名的富蘭克林馬歇爾學院。1790年4月17日,夜裡11點,富蘭克林溘然逝去。在他的墓碑上只留下這樣一句話:“印刷工 本傑明·富蘭克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好事的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