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0869114101

      《李爾王》   ——普天同悲   《李爾王》作於1505—15O6年間,系根據民間傳說和前人的戲劇作品 改寫創新而成。它的故事很簡單。國王李爾因年老體弱,想提前退位,遂把 土地分成三份,給三個女兒。但要女兒們輪番向他表示孝心。老大和老二甜 言蜜語,極盡誇張之能事,他聽得心花怒放;而老三考狄利婭言詞懇切,合 情合理,他卻龍顏大怒,將她斥逐,只把土地分給兩個大女兒。但這兩個人 得了便宜立即翻臉,百般折磨老父。相反,老三卻一如既往,誠懇地顯示她 對父親的孝順。在民間傳說中,李爾王最終取得勝利,兩個忘恩負義的女兒 受到懲罰。這原是一個道德教育故事。經過莎士比亞的戲劇改造,它變成一 個悲劇故事。而且人物大大增多,內容更加豐富,思想深刻、藝術精湛,反 映了那個時代社會的本質,使這齣戲成為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精品和世界文學 的不朽傑作。   莎士比亞寫作 《李爾王》的時代,社會鬥爭十分尖銳激烈。象《哈姆萊 特》中主人公概括的那樣,這是一個 “脫了節的時代”。《李爾王》中,莎 士比亞透過葛羅斯特之口,描繪社會上種種醜惡現象:“親愛的人互相疏遠, 朋友變為陌路,兄弟化為仇讎;城市裡有暴動,國家發生內亂,宮廷內潛藏 著逆謀;父不父,子不子,綱常倫紀完全破滅。”這些事就發生在這齣戲裡。   從 《李爾王》一劇的人物形象可以看出作品反映時代生活的廣度和深 度。雖然劇中人物很多,但大致上可以分為善惡兩個陣營,而以李爾王的悲 劇命運為貫穿全劇的中心。   全劇開始時,李爾是個專橫獨斷的封建君主,剛愎自用,喜怒無常。這 並非因為他年老,而是在位幾十年一慣如此。慣聽臣下阿諛奉迎的話,他之 生出要將國土分給女兒們的念頭,並不是一時糊塗,而是他向來作威作福的 慣性使然。他認為他的皇爺的名份是天定的,退下去當個太上皇可以怡養天 年而仍享九五之尊。因此大女兒和二女兒的謊言他聽了滿心歡喜,而小女兒 的老實話卻使他勃然大怒,立即宣佈與她斷絕父女關係。當輔弼大臣肯特據 理力諫時,他怒吼起來: “聽著,逆賊!你給我按照做臣子的道理,好生聽 著!……這一種目無君上的態度,使我忍無可忍;為了維護王命的尊嚴,不 能不給你應得的處分。”結果當然是大臣和小女兒受害。   可是他哪裡想得到,等他交出了王冠和權杖之後,他的地位就很快從不 可一世的君王變成一個平常的老頭兒和可憐的叫化子。先是住在大女兒高納 里爾家裡,沒人理睬,孤苦伶丁。大女兒為攆走他,就唆使家人慢待他。當 僕人惹怒了李爾,李爾動手打他時,高納里爾就沉著臉教訓他,要他不要動 不動就生氣動手,那實在有失一個作長輩的體統,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應該 懂事一些……還冷言冷語道,年老的傻瓜正象小孩子一樣,不能一味縱容壞 了他的脾氣,應該對他兇一點。可憐李爾已沒有以前的生殺大權,只是暴跳 如雷卻拿她沒辦法。大女兒這裡呆不住,投靠二女兒里根。然而這兩姊妹“就 象兩隻野蘋果一般沒有區別”。里根把他派去送信的人囚禁起來,並且拒絕 他進城堡,要他把身邊越來越少的侍從裁減到一個也沒有。李爾走投無路, 只有向蒼天呼籲了。   第三幕第二場,李爾王荒在野上與暴風雨搏鬥是全劇的高潮。大自然的 風暴與他內心的風暴交匯一起,而後者的激烈程度大大超過前者。這段獨白象暴風雨一樣有宏大壯烈的氣勢:   吹吧,風啊!脹破了你的臉頰,猛烈地吹吧!你,瀑布一樣的 傾盆大雨,儘管倒瀉下來,浸沒了我們的尖塔,淹沒了屋頂上的風 標吧!你,思想一樣迅速的硫磺的電火,劈碎橡樹的巨雷的先驅, 燒焦了我的白髮的頭顱吧!你,震撼一切的霹靂啊,把這生殖繁密 的、飽滿的地球擊平了吧!打碎造物的模型,不要讓一顆忘恩負義 的人類的種子遺留在世上! …… 儘管轟著吧!儘管吐你的火舌,儘管噴你的雨水吧!風、雨、 雷電,都不是我的女兒,我不責怪你們的無情;我不曾給你們國土, 不曾稱你們為我的孩子,你們沒有順從我的義務;所以隨你們的高 興,降下你們可怕的威力來吧,我站在這兒,只是你們的奴隸,一 個可憐的、衰弱的、無力的、遭人賤視的老頭子。可是我仍然要罵 你們是卑劣的幫兇,因為你們濫用上天的威力幫同兩個萬惡的女兒 來跟我這個白髮的老翁作對。啊!啊!這太卑劣了!   他嚐到命運悲苦的滋味。一慣養尊處優、享盡榮華富貴,現在淪為乞丐, 衣不蔽體。由於地位的變化,過去從不關心民生疾苦的他,開始認識並思考 現實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在這兇惡的暴風雨之夜,他想起天下許多象自己一 樣無家可歸的人,腹中飢腸雷動,身上千瘡百孔,痛苦不堪。他為他們呼籲: “安享榮華的人們啊,睜開你們的眼睛來,到外面來體味一下窮人所受的苦, 分一些你們享用不了的福澤給他們,讓上天知道你們不是全無心肝的人吧!” 李爾認識到,這個社會黑白顛倒、是非混淆,襤縷的衣衫遮不住小小的過失, 披上了錦綢衣服就可以隱藏一切;罪惡鍍了金,公道那堅強的槍刺戳在上面 也會折斷,如果把它用破爛的布條裹起來,一根侏儒的稻草就可以戳破它; 就連一條得勢的狗,人們也得唯它之命是從。第四幕第六場,他告訴葛羅斯 特他的一個發現,法官與小偷之間的區別,只是大偷與小偷、竊珠與竊鉤的 區別而已。   就這樣,李爾因為自己地位的變化帶來思想的進步,從一個專制昏庸的 暴君變成一個有平等思想的平民。他的性格也由原來的暴躁變為忍耐和隨遇 而安。他之令人同情也就在此,因為這種巨大的變化能產生強烈的戲劇效果。 李爾參透大自然的玄機,悟得苦難人生的真諦。在悲劇的結尾,他同來解救 他的小女兒考狄利婭一起被俘,救援的法軍也慘遭失敗,一切希望都喪失了。   但有考狄利婭在身邊是他莫大的安慰。他說他們父女倆應該象籠中的小鳥一 樣歌唱,他要跪下來求女兒寬恕。他們嘲笑那班象金翅蝴蝶一般的廷臣,聽 那些可憐的人們講些宮廷的訊息,誰勝誰敗,誰在朝誰在野,他們在囚牢的 四壁之內,彷彿是上帝的耳目冷眼觀看那些朋比為奸的黨徒隨著月亮的圓缺 而升沉。由悲觀而樂天知命。他的死亡雖是悲劇性的但卻是平靜的。   莎士比亞在劇中還安排了葛羅斯特一家,作為李爾王受女兒們折磨的陪 襯和補充。葛羅斯特有兩個兒子,一個嫡生,一個私生。私生子沒有繼承權, 他為奪取財產就挑撥父親與哥哥的關係。葛羅斯特中了他的奸計,捉拿大兒 子,逼得他裝扮成瘋子,在外乞討為生。但葛羅斯特也沒有什麼好下場,因 私生子告密,被人挖去雙眼,驅趕到曠野裡,與李爾相遇,君臣相憐相借,所謂 “一個瘋子領著一個瞎子走路。”他們對這天昏地暗的世界都有了清醒 的認識。   劇中有兩個人物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一是三女兒考狄利婭,溫柔、嫻 淑、謙遜、誠懇,是莎士比亞筆下又一個完美的女性。另一個是正直的大臣 肯特,當李爾昏聵地錯待考狄利婭時,他勇敢地站出來, “批怒龍的逆鱗” 說: “君主不顧自己的尊嚴,幹下了愚蠢的事情,在朝的端人正士只好直言 極諫。”他被昏君放逐,但毫不後悔,也不自棄,仍然懷抱正義的信念,“處 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李爾落難後,他追隨其身邊,幫助和保護他,給他極 大的安慰。   高納里爾和里根是兩個極端自私、自利,不講信義不顧廉恥喪盡天良的 敗類。除了虐待父親,她們之間也勾心鬥角,既爭權奪利,又爭風吃醋。慘 忍刻毒,蛇蠍心腸,結果落得毀滅的下場。   劇中反面人物的主要角色是葛羅斯特的私生子愛德蒙。這齣戲中悲劇的 發生發展,大部分由這位陰謀家導演。為了與哥哥爭奪財產,他製造假書信, 造謠中傷,為了達到目的,他不擇手段,連生父也不放過。他內心的獨白說 得很清楚: “既然憑我的身份,產業到不了我的手,那就只好用的我智謀; 不管什麼手段只要使得上,對我來說,就是正當。” “因為我保全自己的地 位要緊,什麼天理良心只好一概不論。”他的貪慾是無止境的,趕走父親當 上伯爵後,又想乘著混亂當國王。實現這個目標就只有透過李爾的兩個女兒, 於是他同時與高納里爾和里根調情,都定了婚約。他的如意算盤是,等戰爭 結束,除掉李爾和考狄婭,讓高納里爾殺死丈夫即全軍統帥,然後他再殺掉 兩姊妹中的一個。總之,愛德蒙是一個窮兇極惡的劊子手,他做起惡來,不 相信什麼神鬼地獄報應之類,膽大包天,無所顧忌。他表面彬彬有禮,笑容 滿面,滿口仁義道德,心裡卻男盜女娼。多行不義必自斃,他最終死在裝扮 成乞丐的哥哥杖下。   《李爾王》一劇中還有一個奸詐奴才的形象,就是高納里爾的僕人奧斯 華德。他是典型的勢利小人,最擅長隨風轉舵。象狗一樣什麼都不知道,只 知道跟著主人跑。主人說是,他就趕緊說是,主人說不,他就馬上說不。他 象老鼠一樣咬破神聖的倫常綱紀,主子起個什麼惡念,他就竭力逢迎,或者 火上燒油,或者雪上加霜。李爾退位後住在高納里爾家,奧斯華德就秉承主 子旨意,對老國王態度惡劣,常常出言不遜。李爾責問他: “你不知道我是 什麼人嗎?”他的回答是: “我們夫人的父親。”一句話,活畫出這個勢利 小人卑劣的靈魂。   《李爾王》一劇自始至終是惡人佔上風,好人遭苦難,氣氛陰沉壓抑。 雖然在結尾,壞人都得到懲罰,但善良的一面也七零八落,幾乎傷亡殆盡。 它給人的總體印象裡世情冷漠,普天同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扁豆燜面中麵條要上鍋蒸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