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劉磚家

    趙氏孤兒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趙家遭難,家臣公孫杵臼為保住趙家血脈,以自己的死換換來趙氏血脈延續,他是死於忠義。

    一、趙氏興起

    趙氏先祖叔帶是周幽王的臣子,因為周幽王暴虐無道,所以叔帶離開西周,跑到了晉國,輔佐晉文侯,晉國才有了趙氏。後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一把火惹笑了美人,騙來了諸侯,燒亡了西周,燒沒了自己。要不是叔帶審時度勢,儘早離開幽王,估計也不會有好下場。憑藉著對主子的忠誠和自己的才智,自叔帶以下趙氏這一宗在晉國逐漸興旺發達,傳了五代到了趙夙這一代。

    趙夙,晉獻公之十六年伐霍、魏、耿,而趙夙為將伐霍。

    趙夙獲晉獻公重用,派他帶軍隊去討伐周邊幾個小國,勝利回來後,晉獻公把耿這個地方賞賜給了趙夙。那時候,晉國的軍隊也就一支,人數不多,晉獻公任他為將,可以推測這時候的趙夙已經是晉國軍隊的最高首領,權利很大。到了孫子趙衰這一代開始輔佐晉獻公的公子重耳。驪姬之亂後,重耳被迫流亡,趙衰緊隨其後,陪伴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在這期間包括趙衰在內的身邊大臣對重耳忠心耿耿,他們患難與共,情同手足,建立了親密的關係。重耳即位後,任用趙衰做大夫主持國政,才成就了晉文公的春秋霸業。《史記》記載:

    文公所以反國及霸,多趙衰計策。

    寥寥數語,就寫出了趙衰對晉國做出的巨大貢獻,這時候趙衰地位權勢都達到了極盛。趙衰死,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他的兒子趙盾承襲趙衰的職位任大夫,主持國政。

    二、趙盾弒君

    大臣權利的極盛和君主的昏庸無能往往都會導致大臣專權。趙盾也不可避免,晉靈公就是這樣一個不務正業的君主。作為輔佐晉靈公的爺爺晉文公登上春秋霸主地位的趙盾,對晉國後代這樣驕奢淫逸的生活實在看不下去。多次勸諫無果,而且引起靈公的反感。但趙盾是前朝元老,權勢很盛,晉靈公也有點怕趙盾。功高蓋主,不免引起猜忌,趙盾因此差點被殺,無奈之下只能逃離晉國。趙盾的堂弟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於是設計殺死了晉靈公。趙盾才得以回國輔政。其實不是趙盾所為,但是史書為了怪罪趙盾,便記錄成了“趙盾弒其君”。

    三、下宮之難

    到了晉景公時期,趙盾死,兒子趙朔繼承他的位置,並且娶晉成公的妹妹做了夫人。後來的孤兒便是他的。早在晉靈公時期,趙氏和屠岸賈就是政治對手,靈公被殺,屠岸賈也很害怕,一直想找機會除掉趙氏一族。到了景公時期,屠岸賈誣陷趙家不成,又私自帶兵到下宮誅殺趙氏一族。趙氏一族幾乎全部被殺,只有趙朔的夫人因為有孕在身不得不藏在宮中,倖免於難。

    四、孤兒得救

    趙朔的家臣公孫杵臼和他的朋友程嬰想盡辦法才把夫人生下的孩子帶到宮外藏到後山。但是屠岸賈為了斬草除根,不留禍患,派人一遍又一遍的搜查。為了保住趙氏血脈,公孫杵臼和程嬰定下一計,他們另找了一個小孩代替趙家的孩子。然後程嬰誘騙搜查的人說趙朔的兒子找到了,就藏在山裡,隨後他們找到公孫杵臼和一個孩子,便把他們都殺了。就這樣,真正的趙氏孤兒被保住了,公孫杵臼死了,程嬰也因此背上了出賣朋友的罵名。相當於用公孫杵臼的死換來了趙家孩子的生。所以,沒有公孫杵臼就不會有後來的趙襄子,也就不會有趙國。

    由於歷史和時代侷限性,表面上他們的忠於他們的主子,忠於個人,但是一直到今天還有很多借鑑意義。

    一是他們的忠良行為是對正義的維護,是對邪惡的反抗。趙氏一族,滿門忠烈,卻遭小人暗害,作為趙氏家臣,出手相救,並且捨身護主,本質上是正義行為。反觀今天的我們,面對正義之舉,面對非正義之舉,又有多少人能自覺地加以區分對待。

    二是他們的忠良不為利益驅動,完全是出於自己對做人標準的理解,完全是遵從內心想法,不為利益驅動,不為邪惡勢力的強大而退縮,不為失去生命而喪失原則和立場,是博愛精神的體現,與今天某些見利忘義的行為行成巨大反差。

  • 2 # 以漁為家

    首先看趙氏託孤的大致過程:

    春秋晉國,晉靈公時期,大臣屠岸賈與相國趙盾有隙,晉靈公聽信屠岸賈挑撥欲殺趙盾,但都沒成功,後晉靈公死後,趙盾扶持晉文公之子上位,稱晉成公,晉成公感激,將女兒莊姬下嫁於趙盾之子趙朔。沒多久,趙盾與晉成公先後病死,晉景公即位。

    晉景公跟晉靈公一樣貪圖享樂,屠岸賈阿諛奉承,又一次取得國君信任,於是多次在晉景公面前詆譭趙家,晉景公聽信屠岸賈的謊言,命他著手處理趙家的罪狀。屠岸賈命人抓住趙氏一家全部殺害,清點人數的時候發現莊姬不見了,莊姬因是晉景公胞妹,倖免於難被禁於內宮,但因為懷有身孕,屠岸賈不想放過她肚子裡的孩子。

    幾個月後莊姬生下一個男孩,取名趙武,擔心屠岸賈加害,便召來趙家摯友、鄉間醫生程嬰進宮,請求程嬰救下孩子。程嬰將孩子放於藥箱帶出宮,守衛被他的正義感動,放行併為了不洩露行蹤,自刎而死。屠岸賈氣急敗壞,揚言若十日內找不出趙氏孤兒,便要殺盡全國半歲內的嬰兒。

    為了保全趙氏孤兒與全國所有無辜的嬰兒,程嬰與年邁大夫公孫杵臼商議:程嬰獻出自己的兒子代替趙氏孤兒,公孫老人頂替藏孤的罪名,由程嬰去告發。這樣便取得了屠岸賈的信任,程嬰揹負賣友求榮的罵名,強忍悲憤,悉心教導趙氏孤兒,並讓他認了屠岸賈為義父。

    趙武成年後,終於有一天守邊大將魏絳歸來,程嬰將真相告訴了二人,在魏絳的幫助下,趙武大仇得報,並告訴天下自己便是趙氏孤兒。——這段故事被元代編為雜劇《趙氏孤兒冤報冤》,簡稱《趙氏孤兒》。

    君臣年代的忠良故事,對我們當代人具有良好的教育意義,最直白的便是為現代人樹立正確的人生道德觀。世界四大古國,只有中國的傳承沒有斷過,正是因為有這些古時的忠良楷模,讓一代代人懂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愛國,什麼是不忘根本。

  • 3 # 一哥於一

    一哥“一哥讀史記”之——

    召公獻子與程嬰救孤

    為救“主”的兒子、舍了自己親生兒子的記載當從召公始,《史記-周本紀》載“厲王太子靜匿召公之家,華人聞之,乃圍之。召公曰:“昔吾驟諫王,王不從,以及此難也。今殺王太子,王其以我為讎而懟怒乎?夫事君者,險而不讎懟,怨而不怒,況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脫”。俗人一哥的譯文是:華人暴動後,周厲王的太子姬靜藏匿在召公家裡,華人聽說後,就把召公家給圍了起來,召公出來說:“諸位哥,前些天我還給那貨說,可不敢就這弄,要不然老百姓是要打屁屁的,那熊孩子不聽,可弄成這個熊樣子了,嘿,木辦法啊。恁幾個今天想殺了人家小孩,那個二B貨還想著是俺惱他而幹這事哩。俺可是老姬家的忠臣良相、道德模範,他就是殺俺俺也不惱,他就是罵俺俺也不怨,一般侍奉國君的都是這樣,何況俺侍奉天子呢?”於是,一咬牙、一跺腳,把自己的兒子弄出來冒名頂替了,那個小靜靜就活了下來。

    無獨有偶,數年後晉國又出了類似一件事——趙氏孤兒案,《史記-晉世家》記載了趙氏的一段悲情戲,頗具戲劇色彩,“趙朔妻,成公姊,有遺腹,走公宮匿。趙朔客曰公孫杵臼,杵臼謂朔友人程嬰曰:“胡不死?”程嬰曰:“朔之婦有遺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無何,而朔婦免身,生男。屠岸賈聞之,索於宮中。夫人置兒絝中,祝曰:“趙宗滅乎,若號;即不滅,若無聲。”及索,兒竟無聲。已脫,程嬰謂公孫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後必且復索之,奈何?”公孫杵臼曰:“立孤與死孰難?”程嬰曰:“死易,立孤難耳。”公孫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強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請先死。”乃二人謀取他人嬰兒,負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嬰出,謬謂諸將軍曰:“嬰不肖,不能立趙孤。誰能與我千金,吾告趙氏孤處。”諸將皆喜,許之,發師隨程嬰攻公孫杵臼。杵臼謬曰:“小人哉程嬰!昔下宮之難不能死,與我謀匿趙氏孤兒,今又賣我。縱不能立,而忍賣之乎!”抱兒呼曰:“天乎!天乎!趙氏孤兒何罪?請活之,獨殺杵臼可也。”諸將不許,遂殺杵臼與孤兒。諸將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然趙氏真孤乃反在,程嬰卒與俱匿山中”。這個一般讀者都能讀懂,不譯。後來在晉執政大夫韓厥的幫助下,孤兒趙武復仇復位,老程嬰自殺追主而去。這個故事後來除把這兩個門客不知從哪弄來的無辜孩子改成程嬰家的親生子外,基本沒有改動。也成了很多戲劇電影的指令碼,尤以影帝葛大爺、豫劇藝術家李樹建老師演繹的聲情並茂。當然還有埃及法老因摩西出生而盡殺希伯來長子、希律王因耶穌出生而殺猶太幼兒的記載則更為恐怖些,不過人家那是世界聖人要降生了啊。

    這兩個故事放在一起,俗人一哥想問,後人為何不盛傳召公而傳兩個門客呢?除了太史公記載這兩件事的筆觸不同外,一哥俗人竊以為,一是這個太子可是暴君之子,不足惜,趙武乃是忠臣良將之後,可惜。二是召公獻子是為了表白自己是忠臣良相,程嬰救孤是忠於舊主,符合士大夫的價值取向。三是人家程嬰在被萬人唾棄中忍辱負重十三年把舊主遺孤養大成人,而召公卻以一子之死換來十四年共和殊榮,有點自私之嫌。四是召公是世卿貴族,盡忠理所應當,程嬰、公孫是下層士子門客,盡義是萬世流芳。俗人一哥只想說,這一群可憐的孩子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生態鏈的紫米品牌價效比如何?有哪些值得買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