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往文學

    有啊。可能你是有問題,還有哪些人會讀純文學作品:研究者,學生,愛好者……

    不過當下,純文學作品生存很困難倒是真的。

    1、純文學作家洪峰,當街乞討

    洪峰,吉林籍著名作家,曾與馬原、蘇童、餘華、格非並稱文壇“射鵰五虎將”。我上學的時候,中文系老師特地推薦了洪峰的《瀚海》,作為現當代文學課的必讀書目。他的要作品還有《生命之流》、《湮沒》、《離鄉》、《和平年代》、《東八時區》、《生死約會》等。

    他已經被寫入了中國當代文學史教材,是中國當代文學史的重要作家。 就是這樣一位作家,2006年時候竟然陷入了乞討的境地。

    據說,當年瀋陽市文化局把洪峰作為特殊人才引進,達成的條件是:洪峰可以不坐班,不寫喜劇.還要給洪峰一個10年前超過18萬(這個數字只是政府撥給,如不夠由文化局補足)的一個房子. 結果到了2006年,房子只給了一個當年值不到3萬的職工宿舍,一個女主任還要求洪峰去坐班,不去就扣其工資。 洪峰知道工資被扣發後,和單位會計聯絡,告知扣發其工資是一種違法行為,讓儘快補發.文化局不僅沒有補發,還繼續要求洪峰去上班。

    連2000元的工資都不願意發,作家也無法安心創造純文學。雖然這只是2006年一個極端個例,也可以窺見傳統作家的生存狀態了。

    與之對比的是,網路作家的收入排行榜,一次次刺激著人們的眼球。唐家三少以1.2億的小說版稅收入,蟬聯榜首。 網路作家與傳統作家收入差距之大,實在驚人眼球。

    2006年時,白燁首先在自己的個人部落格上貼出的文章《80後的現狀與未來》中說,“80後作家”寫的東西還不能算是文學,只能算是玩票。其中一個理由是他們很少在文學雜誌亮相,文壇對他們不瞭解,他們“進入了市場,尚未進入文壇”。

    80後作家”韓寒聞之大怒,3月2日在部落格上貼了一篇題為《文壇算個屁,誰也別裝逼》的文章,提出“文學不文學,不由文壇說了算。文壇只會拉幫結派,害死文學”,予以回擊。 韓寒 白燁是這樣迴應的,“ 韓寒可以不同意我的觀點,不喜歡我的文章,但不可以用“屁”、“逼”、“裝丫挺”這樣粗暴又粗鄙的字眼罵人;這不是文學批評,這些語言已經涉嫌人格侮辱和人身攻擊。 韓寒對我的文章反感的真正原因,是我對他的寫作評價不夠高。 ”

    這場罵戰最終還是不了了之,不過作家古清生從另一個方面提出了思考:“韓寒與白燁之爭,引發公眾另一方面的思考,即像白燁這樣把握著重要批評資源的教職、公職學者,長期以來又從事著書商的策劃和推廣活動,這是不是一種災難性的學術腐敗?白燁利用手中的公共資源,為自己策劃的圖書不惜餘力地推廣,這種明顯的不公正競爭行為是不是對大多數作家帶來傷害?是不是給中國文學事業造成極端蕭條的惡果之一?”

    3、陶東風、蕭鼎玄幻之爭

    陶東風是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的教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2006年6月18日陶東風以《中國文學已經進入裝神弄鬼時代》為題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談了他對於玄幻文學的看法。其中以2005年度“新浪網”評選出的“最佳玄幻文學”的前三名《誅仙》、《小兵傳奇》、《壞蛋是怎麼煉成的》為例,認為玄幻文學與中國傳統武俠小說最大的不同是,是它“專擅裝神弄鬼”。

    蕭鼎很快做出了迴應。 蕭鼎對陶東風的反擊一點都不客氣:“您得出這個標題的結論所能依靠的論據,在您的文章中不過是三部玄幻作品和幾部影視作品,然後,您竟然就根據這個,可以得出如此駭人聽聞不可思議的——中國文學竟然進入了‘裝神弄鬼’時代了嗎?”蕭鼎稱“這個邏輯也太成問題了”。 事實上,近年來型別文學已經越來越主流。

    4、紙媒衰微 ,純文學正在消失

    2014年1月1日,上海報業集團停刊,該報一位記者寫下它的停刊詞。 "十年青春空飛揚,人未老,報先亡,新識舊友,何處訴離腸。千簡萬牘著文章,朝隨露,夜伴霜。一夜北風旗幡亂,刀筆斷,鳥弓藏,青絲白髮,誰人不彷徨。往昔崢嶸隨流水,落花黃,晚報殤。" 新媒體來勢洶洶,紙質媒體不斷退守,這是世界範圍的事,似乎也是大勢所趨。

    騰訊網總編輯王永治預言紙媒將死的言論曾引發熱議。他說:“2015年有報告稱,‘紙媒斷崖式下跌’,我的判斷是,到2018年很可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紙媒將會‘關停並轉’,這裡的紙媒主要是指紙質媒體的形態。” 從前大街小巷的報刊亭不見了,報紙也越來越少,紙媒崗位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吃香。

    這四個現象,說明中國當下純文學的生存境地是很困難的。但只要愛文學的人,還會堅持讀它!

  • 2 # 純齋

    現在讀純文學作品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但要說沒有人讀也不可能,至少我是一直在讀。雖然這類書的出版已經比較少了,但從二手書的流通上可以看出還是有很多人喜歡讀這類書的。孔夫子舊書網上這類書的成交量還是非常大的。好像前年曾經有人作過一個統計,有一半的年青人在一年之中一本書都沒有讀,可見現在的人對於讀書已經不像以前那樣感興趣了。人們更多的是讀網路小說,玄幻,穿越,都市愛情,越是荒誕無稽離奇的就越有人喜歡。並不是說現在的人文學修養低了,不喜歡讀純文學作品,而是人們需要更簡單更快捷的閱讀方式。用手機閱讀成為了一種流行方式,九零後零零後們喜歡讀這些俗而又俗的網路小說。因為這是他們能夠最容易接觸到的文學作品了。

    中國的圖書館事業不發達,即使有圖書館,裡面的書籍也不完備。人們能夠閱讀純文學的作品的機會比較少。而學校也要為這些學生的閱讀行為負責,中國不像歐美一樣有閱讀課程。相反,學校是非常反對學生去讀這些課外書的,因為怕學生們讀這些書影響他們的成績。這就等於把學生們都推到網路文學上去了。如果學校能夠對學生們進行引導,讓他們去讀純文學作品,而圖書館裡面有足夠的藏書能夠讓這些學生去借閱。那麼中國年青人的閱讀習慣也會因此而有所改變。

    其實純文學還是有很多的作品值得閱讀的。一個人如果養成閱讀這些作品的習慣,那就會一輩子都讀這些書。

  • 3 # 初三小雨

    有的!

    而且不在少數。

    傳統文學或是純粹文學就如現在農村的土地,暫時擱置了一部分,可本質上咱們還屬於農業國家,亦屬於有著淵源流長,深厚文化底蘊的文明民族。

    優秀的文學作品永遠能激發起人們的閱讀激情,引起人們深深共鳴與震撼的。這與文學作品的體裁,風格,出版或是發表途徑無關。

    日新月異的網路時代是社會發展必然結果,總總原因導致傳統文學與純粹文學作品的暫時低迷。可並不意味著現在的人們沒有一顆追求和嚮往真、善、美的心靈。

  • 4 # 笑看人生202712927

    有,那些有良知的,有責任心的,反映深刻思想的文學作品一定有人讀,這裡沒有純文學的概念。至於那些為了名利,頭衍,利用文學為了上位,撈好處,撈名聲名利,玩文學把戲的所謂自詡為著名作家作家們,只為什麼什麼而什麼,不為什麼而什麼什麼,讀者的眼晴是雪亮的,僅管你吹的天花亂墜,讀者是不會買帳的,也不會掏銀子去買,你儘管可以出,但會涼一邊去。好的文學不在篇幅的長短。一句。興。什麼什麼。亡。什麼什麼,就會讓你思考一輩子。

  • 5 # 飛過夏天的鳥

    讀小說,進入小說,讀者的心理與層次不同,進入小說的角度也就不同。比如有的人只能是為了愉悅,為了快感,或者,獲得一種感情上的撫慰。在這個層面,可以讀金庸、瓊瑤、三毛等。

    還有一個層面,就是大致在社會層面,思考嚴肅的一些現實問題,或者是站在對待基本現實的一些感情。這類作家是最多的,比如蔣子龍、古華、池莉、劉震雲,這些不勝彌舉。

    還有一個層面,幻覺的層面,是把現實也歸於夢境之中,進入這樣的小說,或者是有別一樣的風景,對於這一類小說,讀者讀得懂的,直接讀到了哲學,讀到了人生的背面,讀到了人性的更廣闊的場景。這類作家,較少見的,比如博爾赫斯、馬原、格非、殘雪等。

    還有一種小說,是橫向的生命形式,這一種小說,或者你說不清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來。這裡,我說一下我最喜歡的小說。我覺得,我讀過的小說,杜拉斯的《情人》,很棒。《情人》是一種嚴格的生命形式,作者太厲害,透徹,進入思辨,有一種飄逸之態,回到感覺,那種情深與絕望,讓人感動,一起一伏,無可比擬。

    最後,再說說讀者,極大多數寫作者肯定要考慮到讀者,寫的東西需要讀者接受或支撐。但是,我覺得,像博爾赫斯,殘雪這樣的人,就不需要考慮讀者。我覺得,往小的地方說,博爾赫斯,殘雪這樣的人是在為自己內心寫作,往大的地方說博爾赫斯,殘雪這樣的人是在為人類寫作。我覺得,博爾赫斯,殘雪這樣的人永遠是都會有讀者的,即使現在沒讀者,未來也會有讀者。因為這樣一些人的寫作,為我們,或者說為未來提供了一些新東西,一些新的可能性,拓展了人性的維度,或者說人性的厚度與深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知道愛情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