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目西
-
2 # 這些歷史要讀
關於“春秋五霸”,有N種說法,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史記索隱》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辭通》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四子講德論》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白虎通·號篇》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漢書注·諸侯王表》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荀子·王霸》
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鮚崎亭集外編》
這其中,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是普遍獲得認同的。
實際上,在各種說法中提到的這下諸侯,宋襄公和鄭莊公是最弱的。
宋襄公的稱霸其實就像是自娛自樂的過家家一樣,沒幾個諸侯承認他的實力。最後還扛著仁義大旗,在泓水之戰被楚國打得一蹶不振,從此淪為二流國家。
鄭莊公倒是比宋襄公強一些,不過他也只是因為欺負了周天子而小霸了一段時間而已。其國力遠比不上當時的晉齊楚等強國。
最後,迴歸到題中。秦、越、吳都並不弱小。秦就不多說了,秦穆公後,雖然國力下滑,但始終都是西方大國。而吳越兩國,也和楚國一樣,都是國力強大的諸侯。
只是,在周朝的分封體系裡,楚、越和吳都始終遊離於外。很多本來很弱雞的中原諸侯,地位都被這三個諸侯高,如陳蔡宋鄭曹衛魯等國,他們要麼是夏商貴胄之後,要麼是周室宗親。因此這些國家打從心裡瞧不起楚、越、吳,視他們為楚蠻、南蠻和東夷……
但事實上,南方這三個諸侯無論是疆域、國力、軍力上都不是一般的中原諸侯國能比的。就拿楚國為例,整個春秋兩百餘年,大部分時間就是他和晉國的兩極之爭。夾在中間的陳蔡宋鄭等國成了捱打的緩衝區。
而地處東南的吳越兩國,一直以來都不弱,只是少參與中原爭霸,才在春秋前期被忽略了而已。但到春秋後期,隨著晉楚兩國都疲軟。這兩國東南小霸王開始嶄露頭角。接連北上、西進,頻繁展示自身的實力。吳王闔閭在孫武和伍子胥的輔助下,在柏舉之戰一舉滅楚,伍子胥還將楚王掘墓鞭屍。此時吳國之強可想而知。
之後越王勾踐在范蠡和文種的輔助下,臥薪嚐膽,又消滅了不可一世的吳國,成功稱霸。
-
3 # 歷史風暴
秦國、越國、吳國如此弱小,為何能稱為“春秋五霸”?
先問是不是,在說為什麼。
首先,這三個國家並不弱秦國在春秋初期憑藉一己之力就打敗犬戎收復了鎬京!吳國早在吳王闔閭時期就滅掉了楚國,假如不是秦國出兵,吳國早就統一長江中下游了。越國在吳王闔閭最強大的時候將其擊敗,在吳王夫差最風光的時候又將吳國滅掉。可見這三個國家在當時是數一數二的強大國家!
其次,這三個國家並不小春秋時期國家眾多,被記錄的就有100多個。他們分佈在當時20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原地區,平均每一個國家的土地面積只有1萬多平方公里。
再看這三國:秦國佔有陝西大部,越國佔有浙江,吳國佔有江蘇和上海,三國的國土面積都超過了10萬平方公里,在當時來看絕對稱得上是一個泱泱大國。
(國家林立的中原地區)
那麼,這三個國家憑什麼能入選“春秋五霸”呢?
確切地說不是三個國家成為了春秋五霸,而是這三個國家各有一位國君成了春秋五霸的霸主。他們分別是秦穆公、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三人入選春秋五霸的原因有二:
第一,他們為華夏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國家強大可不是成為霸主的唯一條件,要對民族做出卓越貢獻才行。秦國在秦穆公的時候滅掉了十幾個西戎國家,為天下諸侯阻擋了來自西部的威脅。吳國兼併了蘇北地區的東夷國家,完成了紂王都沒有完成的大業!越國滅掉吳國後將吳國佔領的各國領土歸還給各國,體現了高尚的品質!
第二,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大就拿越國為例,當越王勾踐擊敗吳王夫差後,歸還各國領土的行為在諸侯中的震動是極大的。同時徐州會盟也讓各國對越國的軍事實力有了瞭解。這讓各國承認了越國對天下的影響。於是當上了春秋最後一位霸主。但是,越國此後閉關鎖國不參與中原事物,導致他 的話語權還不如小小的燕國,最後連戰國七雄都沒混上!這就是國際影響的重要性!
回覆列表
春秋五霸的說法非常之多,然而準確的說,春秋時期真正的霸主只有齊桓公和晉文公兩個,真正的霸國只有晉國一個(與楚爭霸後期晉悼公取勝獨霸天下)。另一個比較肯定的霸主是楚莊王,也只是晉國景公時期大權旁落的一時稱霸。而晉景公也不是弱雞,齊晉安之戰,幾乎俘虜了齊頃公。
如下是春秋五霸的幾種說法。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史記索隱》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荀子·王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白虎通·號篇》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吳王夫差——《漢書注·諸侯王表》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辭通》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鮚崎亭集外編》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四子講德論》秦國秦穆公壓根不是霸主,只是霸凌了西戎。
秦穆公的名字叫人好,他生活的時代,碰上的是東方強大的晉國,從晉獻公一直到晉襄公,被晉國搞得焦頭爛額,充分體現了什麼叫做人好。晉獻公後期驪姬作亂,夷吾和重耳流亡。秦穆公首先扶植了夷吾就是晉惠公,他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要晉國河西的土地,實現東擴的目的。
本來按晉惠公說的,他當了國君就把河西的八座城次給秦穆公,秦穆公很高興啊,可是惠公屁股剛坐穩就回了一句話,“說了不算,算了不說,拜拜了您!”後來晉國發生大饑荒,秦穆公人好於是給晉惠公送糧食,晉惠公一看人果然好。又過了幾年秦國大饑荒,給晉國要糧食,晉國派來了大兵,就是“趁飢發病”。還好有三百個野人救了秦穆公,順手抓住了夷吾這才要來河西八座城。而這也是秦穆公的極限了!然後就去霸凌西戎!
之後就是稱霸天下的晉文公以及稱霸百年之久的晉國和晉楚爭霸,而秦穆公之後的秦國只有看著的份兒。
再說吳國,人有“妄人”國有“妄國”吳國就是典型的“妄國”
這個國家取得的最大成就無外乎西亡楚國,北上爭霸。
其實楚國的亡,是晉楚百年爭霸的結果,公元前546年在宋國大夫向戌的倡導下,晉楚兩個超級大國召開了弭兵之會,這次會議的結果是,晉楚平分霸權,除齊、秦外,各國須向晉、楚同樣納貢,誰破壞協議,各國共討之。
這樣的會議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晉楚誰都壓不住誰,第二,軍備競賽搞得兩國和各國都很心累。
吳國滅楚就是在弭兵之後,在晉楚爭霸的時候,吳國就是晉國聯合制楚的物件,弭兵之後吳楚開展了長年的戰爭,直到506年闔閭在孫武的幫助下一時滅楚。
闔閭算不得霸主,滅越的戰爭,把自己搞死了,他的兒子夫差很厲害,滅了越,然後進兵中原企圖爭霸。結果被勾踐背刺,然後被亡了國。
其後四年,越復伐吳。吳士民罷弊,輕銳盡死於齊、晉。這就是夫差北上爭霸的結果。
最後說越國,“天下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不能說不厲害,但是跟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這些人比差的太多。
齊、晉、楚三國之爭,都是在他們國力非常強大的時候開展的,你再看勾踐的興起,恰巧遇上三國的沒落。
晉國,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共滅智氏,晉國已被三家瓜分,晉悼公之後,晉國卿族實力就開始逐漸碾壓晉國公族。勾踐稱霸的時候正值晉國內亂最為嚴重的時期。
齊國,公元前489年,田乞立齊悼公,開齊國田氏貴族專齊政的先河。勾踐稱霸諸侯的時期,正值齊國內亂嚴重時期,齊悼公(?―公元前485年)被田常害死,齊簡公(?~前481年)被田常殺死,齊平公是田常扶植的。這種情況下的齊國其國力於先前比可想而知!
楚國,前506年剛被吳滅了國,這時的楚國還有待勾踐的幫忙。
總之勾踐興起的時機非常之好,放在之前和之後,以越國的實力都無力稱霸諸侯。
句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句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於宋,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所以當齊國被田代了,晉國被三家分了,楚國反過來勁兒了,越國就像弱雞一樣弱了。
王無彊時,越興師北伐齊,西伐楚,與中國爭彊。當楚威王之時,越北伐齊,齊威王使人說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結果越國亡!
越祖少康,至於允常。其子始霸,與吳爭彊。槜李之役,闔閭見傷。會稽之恥,句踐欲當。種誘以利,蠡悉其良。折節下士,致膽思嘗。卒復讎寇,遂殄大邦。後不量力,滅於無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