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月23日、24日,發審委共稽核了12家企業的IPO申請,僅2家企業透過稽核,1家暫緩表決,9家被否。今年以來,發審委共稽核了36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14家獲透過,19家被否,3家暫緩表決,透過率為38.89%,上市稽核是更嚴格了嗎
13
回覆列表
  • 1 # 許維鴻

    IPO稽核嚴格,已經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從上市源頭上,加大對公司財務和投資的審查,是對股民負責的具體體現。我覺得這種趨勢符合大潮流,對股民有利,對擬上市公司也未必是壞事,只是苦了投資銀行部門的同事。對於資產價格,這種趨勢投資者應該有個思考邏輯:

    2018年,中國經濟改革任務緊迫,市場上錢很多,但是投資風險也在細化,比特幣之類的投機行為並不具有推廣性。中央提出要穩中求進是大方向,宏觀領域供給側改革需要一個健康、活躍的股市:去年“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序推進,遏制了房地產領域的投機氣氛、提升了國有經濟效率、股票市場保持了穩定並需要進一步發揮資源配置的訊號作用。

    證監會對違法違規現象的重拳出擊在過去兩年年超過了市場預期:截至去年12月中旬,證監會2017年共做出行政處罰決定206件,罰沒金額高達73.24億元,是2016年的1.7倍,市場禁入36人,創歷史新高。這是對長久以來金融監管不足的“補課”,是對金融市場供給側的進一步改革。不把存量激濁揚清,就無法從增量上杜絕公司帶病上市。嚴監管讓資金更加追求白馬股、避險功能,上證50指數代表的大盤股近期收益可觀。

    目前正值上市公司年報公佈期,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統計發現,寧波銀行、葛洲壩、恆康醫療、東港股份、中航光電、華宇軟體等6家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業績預告自2005年以來實現了連續的12年淨利潤增長。因此,市場期待的是,嚴監管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任何對“作惡”資本的嚴監管,都是為了增強資源配置作用,讓資本市場為實體經濟服務,希望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會有更多重在市場發展的政策出臺、鼓勵創新,更期待有更多的高成長“創藍籌黑馬”,市場才能熱絡起來啊!

  • 2 # 每日經濟新聞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這是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變化和現在所處關口作出的一個重大判斷,為今後中國經濟發展指明方向、提出任務,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作為資本市場的基礎,上市公司的質量如何,微觀上影響著廣大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在宏觀方面關係著資本市場中的資金是否能流向國家戰略佈局的重要環節,關係著資本市場能否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就需要從源頭上把好准入關。當前新股發行稽核低透過率的現象,正是從嚴稽核、嚴把入口的具體體現,這一趨勢未來不會改變。

    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劉士餘在一年前就曾明確指出,上市公司如珍珠,質量要好、數量要夠、監管要嚴。“我們有信心解決所謂的‘堰塞湖’問題,新股發行不在家數多一點、少一點,關鍵是企業質量。”在2017年11月20日的第十七屆發行稽核委員會就職儀式上,劉士餘表示,必須嚴把質量關。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要堅決落實依法全面從嚴的監管理念,嚴格專業履職、依法稽核,防止問題企業帶病申報、矇混過關。

    發審委作為股票發行稽核的最後一個環節,肩負著維護資本市場公平正義、把好資本市場入門關的重要職責。2017年7月,證監會對發審委制度進行了完善和修訂,不僅將主機板發審委與創業板發審委合併,成立“大發審委”,還紮緊制度籠子,強化發審委制度執行的監督管理,透過公示、篩選等方式謹慎選拔髮審委委員。這一屆發審委的新特點是,高度重視全報告期的合規性、財務真實性、內控有效性及可理解性。從2017年12月開始,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增多,新股發行稽核透過率顯著下降至六成以下,表明新一屆發審委在簡化流程提升稽核效率的同時,對新股發審把關趨於嚴格。

    2018年發審委的提問更加細化,嚴格把控財務報表、資訊披露、公司業務等方面細節,也加強了對上會企業盈利能力的關注,企業過關的難度加大。

    市場觀察人士注意到,新一屆發審委履職以來,稽核從嚴,發審更側重詢問細節,每一家上會企業的問詢問題都在4個至5個大類,大部分問題還需保薦機構發表核查意見。由此可見,新一屆發審委延續和加強了監管從嚴的稽核風格,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督促發行人和中介機構歸位盡責,謹防上會企業帶病過關。

    2018年以來,發審委共稽核了36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14家獲透過,19家被否,3家暫緩表決,透過率為38.89%。

    新股發行稽核透過率下降,稽核從嚴,也正是中國建設富有國際競爭力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具體措施。

    公開資訊顯示,目前發審委的關注點尚沒有出現實質性變化,但對這三大方面更加嚴格,即可持續盈利、關聯交易、財務真實性,其中對異常的毛利率水平尤為關注。

    從嚴稽核的趨勢早已在各方預期之中,高標準、嚴要求將是常態,因此擬上市企業要苦練內功,提高核心競爭力,相關中介機構要努力遴選優質公司,避開不良企業。預計監管層還將透過一系列的制度改革,諸如完善退市制度、併購重組制度等,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的質量,這也是我們建設資本市場強國的必然要求。

  • 3 # 邱大洋

    首先,上市稽核更嚴格這個命題是啥?說的是稽核標準嚴格?還是稽核結果本身?如果只看結果,透過率低就等於嚴格,那這個命題不需要討論結果就是原因,原因就是結果。2.如果說是稽核標準更嚴格了?看現在的稽核流程,發行部受理,預審員對材料進行初審,發行部開會稽核討論,發審會討論確定結果。從稽核時間來看,稽核員初審時間一般在幾個月以上,初審會所有的問題都是稽核員發現並提出來的。3-發審會總共只有45分鐘,發審委員會提前1-2天拿到資料~但是,材料一般足有200頁左右的材料。短短1到2天,發審委員就需要理解並透徹掌握企業問題?並透過45分鐘的問答來確定企業有無問題。時間如此短,資料如此多,經濟工作本身就複雜,委員們真是火眼金睛的神仙嗎?4-稽核標準是否有統一的嚴格標準,還是臨時多變的政策?如果有統一的嚴格標準,應該公示,讓所有的人來監督執行。總結:沒有公開的標準,這是臨時消化庫存的舉措;如果長期是這個結果,那是對前期稽核資源的巨大浪費,對前期企業工作,券商工作,其他中介工作的根本否定。那這樣的結論是正確的話,投行券商,律師,會計師都應該關閉了,還有意義嗎。

  • 4 # 財經早餐

    首先,2016年僅僅200多家的透過率是不足以疏通IPO堰塞湖的,2017年400多家的透過趨勢雖然疏通了堰塞湖,但是透過率過高對於整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不利,在場內的股票數越多,容易把堰塞湖問題引入市場內,所以2017年10月19屆發審委上市後,不僅審批速度驟增,且審批透過率大大下降,且審批的更為嚴格,曾經只要透過利潤紅線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發審委現在更關注企業的持續經營、及財務真實性問題。

    許多上市企業的在排隊時,業績已經出現下滑,企業仍然還想在資本市場上繼續“圈錢”,這種做法是不正確且有損於支援本市場健康的,加重關注持續經營情況勢在必行,發審委在持續經營上,打響了“第一槍”。

    特別是財務真實性的審查,是目前發審委稽核趨於嚴格化的一個訊號,只有從根源上的財務真實,才能杜絕許多公司IPO後出現上市變臉,欺騙投資者的情況發生。

    另外,目前發審委也更為關注關聯交易的問題,曾有許多公司因關聯交易,利益輸送等問題,損害了投資者權益,所以關聯交易也是目前一個更為重要的關注點。

    綜上,越嚴格的審批制度有利於保護投資者的權益,也有利於證券市場的良性發展。另外,大量被否的企業也給擬IPO企業了一個訊號,堅持上市在資本市場尋求資金與投入自身發展自己“造血”,那個更值得?

  • 5 # 陳思進

    中國股市的IPO的標準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等公開檔案裡有詳細規定,而至於上市稽核是否更嚴格了,因具體企業、具體情況而異。

    讓我們聽一下insider怎麼說的吧,《澎湃新聞》曾有報道, “現在的稽核標準,以前根本沒法比。從我身邊的情況來看,大部分人都認為,目前的稽核尺度會延續下去,而且延續到什麼時候也不好說。” 一位就職於上海某券商投行部的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這樣表示,“我倒沒覺得最近重新變嚴格了,新發審委根本就沒有松過,只是最近被否的數字看起來比較誇張。其實上週集中爆發可能跟這些上會企業的質地有關係,最近上會的都是在會時間很長的企業,有些本來就是有問題,所以拖著在處理的。”

    但有一點,無論是投行業內還是市場觀察者都無法否認的是,新一屆發審委的嚴苛程度和過去相比,顯然上了不止一個臺階。

    “現在的稽核標準比以前嚴了很多,以前根本沒法比。甚至可以這麼說吧,去年上半年很多過會的企業,放到新一屆發審委來審的話,都過不了。”

    我認為,在目前中國股市不景氣的情況下,稽核嚴格是對的。

    點到為止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索沃是個主權國家嗎,為什麼有很多國家都不承認呢,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