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這是李白最著名的詩篇之一。

    劈空而來的第一句:“白髮三千丈”,作了奇妙的誇張,說得簡直不近

    情理。一個人的頭髮,很少有超過他本身的長度的。李白的身度,據他在《上

    韓荊州書》中的自我介紹是:“長不滿七尺”。參照有關歷史記載,在當時

    是個中等個兒。以七尺的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髮,不可能。如果說是每根

    頭髮的總和,也從來沒有這種描寫法。單看這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麼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長。因為憂愁而頭髮變白,

    這三千丈的白髮,是內心愁緒的象徵。“緣”,因為。“個長”,就是這麼

    長,現在有些地方還有“個長”、“個大”的口語。有形的白髮被無形的愁

    緒所替換,具體的事物轉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們注意的重點,從“白髮”

    而轉移到了“三千丈”這個數目。於是“白髮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為

    藝術的誇張,這句詩就成了絕妙的浪漫主義的構思,使人感覺到意趣橫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髮,必須對鏡。現在詩人在清亮的銅鏡裡,看到了自

    己的蕭蕭白髮,知道是由於憂憤深廣所造成。這時有感慨了。於是又進入更

    離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構思:我的滿頭白髮,這麼多,看來有三千丈了,是

    因為心頭有無限的愁絲所造成的。這個明鏡,是沒有感情的,就該沒有愁緒

    吧,怎麼也映滿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這裡詩人用來形容白髮,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覺。這種語言,並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緒深沉的慨嘆。連無情

    的明鏡,也都感染了愁緒了,也都很蕭索了,至於對鏡的本人,那還用說嗎?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操的親兄弟是誰,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