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蠻你好呀
-
2 # 老街味道
問題:唐朝詩僧皎然被韋應物批評了嗎?為何?
前言
皎然(公元約720-約公元803)是唐朝著名的詩僧,傳說是謝靈運的後人,有《詩式》五卷流傳至今,是珍貴的唐代詩論專著。
韋應物(737~792),年輕時是一個花花公子,安史之亂以後折節讀書,終成一代詩壇大家。
一
關於他們二位的交集出現在唐代趙璘的筆記小說集 《因話錄》中:
吳興僧晝,字皎然,工律詩。嘗謁韋蘇州,恐詩體不合,乃於舟中抒思,作 古體十數篇為贄。韋公全不稱賞,晝極失望。明日寫其舊制獻之,韋公吟諷,大加嘆詠。因語晝雲:“師幾失聲名,何不但以所工見投,而猥希老夫之意。人各有所得,非卒能致。”晝大伏其鑒別之精。皎然俗姓謝,字清晝,是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善於作律詩。他曾經去幹謁韋應物,卻擔心詩體不合其意,就在小船上先苦思而成十幾首古體詩。沒想到韋應物看了他的作品後根本沒有讚賞之意,皎然非常失望。
第二天,皎然把自己的舊作獻給韋應物看,韋應物吟誦以後大為歎賞,並對皎然說:
您差一點在我這裡失去了善於作詩的聲名,為什麼不把您擅長的作品給我看呢,卻為了迎合我而拿來您。每人都有各自所擅長的東西,誰也不是樣樣精通啊。對於韋應物鑑別詩的功力之精,皎然大為歎服。
二
《因話錄》中的故事不知真假,韋應物和皎然的交往卻是真的,據說韋應物一到蘇州就寄給了皎然一首詩,《寄皎然上人》:
吳興老釋子,野雪蓋精廬。詩名徒自振,道心長晏如。想茲棲禪夜,見月東峰初。鳴鐘驚巖壑,焚香滿空虛。叨慕端成舊,未識豈為疏。願以碧雲思,方君怨別餘。茂苑文華地,流水古僧居。何當一遊詠,倚閣吟躊躇。這首詩中可以看出,韋應物對皎然非常的尊重。另外,這首詩並不是律詩,而是一首五言的古體。
皎然的《答蘇州韋應物郎中》則非常謙虛,詩中寫到:
詩教殆淪缺,庸音互相傾。忽觀風騷韻,會我夙昔情。 盪漾學海資,鬱為詩人英。格將寒松高,氣與秋江清。 何必鄴中作,可為千載程。受辭分虎竹,萬里臨江城。 到日掃煩政,況今休黷兵。應憐禪家子,林下寂無營。 跡隳世上華,心得道中精。脫略文字累,免為外物攖。 書衣流埃積,硯石駁蘚生。恨未識君子,空傳手中瓊。 安可誘我性,始願愆素誠。為無鸑鷟音,繼公雲和笙。 吟之向禪藪,反愧幽松聲。皎然讚揚韋應物的詩“可為千載程(千古傳唱)”,並自謙要向韋氏學習。這也是一首五言古風。
結束語
從二人的年齡來看,應該是同齡人,韋應物社會地位高一些,但是在詩壇,皎然也不是泛泛之輩。
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就評價說:“釋皎然之詩在唐諸僧之上。”
我們今天看到的皎然詩作,律詩有二百多首,古體也有二百多首,不知道皎然是不是知恥後勇,後來在古體詩上下了功夫。
還沒有人回答,小阿蠻就來拋磚引玉吧。估計又是一個冷門的問題,我回答出來不知有沒有人會看到。囧。首先,樓主這個問題不夠恰當
韋應物對皎然的“批評”,史料中有記載。但不是真的批評說皎然的詩歌寫得怎麼樣的問題。這件事,記載在《因話錄》這本書裡面。這本書比較偏,可能很多人沒注意到。完整的記載是這樣的:
吳興僧晝,字皎然,工律詩。嘗謁韋應物,恐詩體不合,作古體十數篇為贄。韋公全不稱賞,晝極失望。明日寫其舊制獻之,韋公大加嘆詠,因語晝雲:“師幾失聲名。何不但以所工見投,人各有所得,非卒能致。”晝大伏其鑑別之精。這段話很長,我簡單翻譯一下:
皎然是一個和尚,僧人。他擅長寫律詩。有一次,他去拜訪韋應物,但是擔心自己寫的律詩會不適合韋應物的喜好。這裡需要多解釋一句:韋應物擅長寫古體詩,而律詩屬於近體詩。這一點大家要留意。古體詩和新體詩的最大區別,就是新體詩對韻律要求嚴格,要押韻,而古體詩則較為自由,不受韻律限制。前面說了,皎然他擅長寫律詩,但是為了討韋應物的歡喜,就拿了一些古體詩給韋應物看,韋應物就不喜歡,沒有給皎然點贊。
第二天,皎然就拿了自己擅長的律詩給韋應物看。這次韋應物大加讚賞,並且跟皎然說:您昨天為什麼不拿自己擅長的律詩來呢,我差點就錯過了您這些好作品呀!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處,不需要為了討好別人,而故意奉迎委屈自己呀!
大家可以看,韋應物並不是批評皎然的詩歌創作存在什麼問題,而是希望大家都能坦誠相待,都能按照自己的寫作風格進行創作,不需要故意模仿別人而忘記了自己的長處。
這件事之後,韋應物和皎然就成為了好朋友。兩人的交往很多,很密切。這是別的話題了,這裡就不多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