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弓目
-
2 # 手機使用者張12345678
李自成及其起義軍形成了流冦狀,並沒有很好地經營所佔之地,沒有強有力的根據地和後勤保障,山海關一敗就決定了其滅亡之命運,這一點吳三桂應該是看清了的,本就心存疑慮,當得知李自成在北京之表現後就更加失望和驚恐了,作為一個重要的軍事將領,是不會因為一個女人被辱而輕率地作出決定自身命運的選擇的,他應該想到洪承疇,範程文以及其舅毛大壽等人的狀況和清庭決策者的能力,才作出降清的決定的,並非文人騷客所說的衝冠一怒為紅顏,自古文人騷客或什麼清流之類,都是因循守舊的誤國之徒,就象今日的一些磚家一樣,這樣的磚家還不如一個村辦企業主對社會貢獻大,所以,我從來就不相信,堂堂一總兵會為一個女人而昏頭了,如果他手中有幾十萬雄兵,他一不會歸附李自成,二不會歸降清庭的,他一定會一方面穩住清庭或分兵據守山海關,另一方面以詐降之姿,乘京城百姓士紳以及王公大臣對李自成不滿之際,裡應外合襲取北京,並以勤王之師號令天下,以徐圖王霸之業,可惜,他手中兵太少了,既無力拒清,又無力拒李,只有擇明者降之了。
-
3 # werds2
階級不同,立場不同,而且自己還有實力,歸降李自成,一定是叛將,歷史絕無好名聲,引清軍入關,替主報仇,更靠譜點。
-
4 # 衣帶漸寬終不悔never
明朝末年,各地頻繁發生暴動,又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刻,此時有兩大勢力,一方是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另一方是滿清軍,而當時崇禎皇帝曾招吳三桂救駕,但手上只有三萬兵馬的吳三桂趕回去的時候大順軍已攻佔皇城,去了還不是自取滅亡。後來李自成去招降吳三桂,但並沒有去?其中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吳三桂接到招降令後,思索再三,遲遲不能下定決心,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他想到了到了這三點,第一點:吳三桂這些年來一直和滿清集團和李自成集團頗有來往,對雙方的實力也比較清楚,自己的舅舅已經投靠皇太極了,自己又將何去何從呢?在吳三桂看來,雖然李自成現在已攻入皇城稱王,但其綜合實力是不敵滿清的,如若打起來了,滿清還是更勝一籌;第二點:如果自己投奔滿清,那將被視為叛國的賣國賊,恐遭世人唾罵,況且自己一家老小還在京城,不得不顧。於是吳三桂還是準備接受招降的。
但在進京的路上,吳三桂聽到了不好的訊息,其妻子被闖王的心腹劉宗敏侮辱了,家父被李自成嚴刑拷打,聽到這訊息,吳三桂震怒,轉而投奔滿清,誓殺李自成!就是因為這個舉動,李自成無疑是自取滅亡,最終被吳三桂打敗,吳三桂也由此被滅族。
吳三桂寧願揹負千古罵名,也要打敗李自成,集中很大的原因我覺得還是看到了李自成和滿清之間的差距,家人受罪只是導火索,也不枉他在清朝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光了。各位,你怎麼看?
-
5 # 郭來說歷史
吳三桂的選擇是個聰明人的選擇!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在吳三桂看來,他的選擇是沒有什麼錯誤的。
在萬曆時期,李成梁時代,因為官場黨爭原因,李成梁一直受到在京官員的彈劾。為了能夠自保,李成梁開始玩起了養寇自重的把戲,這個寇就是滿洲努爾哈赤,他自己以為能控制住局面,可惜,他沒控制住,滿洲崛起了。
與此同時,在東北作戰的關寧軍,逐漸抱成團,開始軍閥化了。到了崇禎時期,更加嚴重,他們在作戰的時候,開始排擠孤立打擊來東北作戰的其他地方軍隊,比如四川土司秦良玉丈夫的軍隊,還有浙江最後一支有戚家軍血統的軍隊,都被關寧軍弄的損失慘重。
有此可見,關寧軍在崇禎時期已經有很強的獨立意識了。到了洪承疇投降後更是如此,朝廷一命令他們打仗,就開始要軍餉。而作為關寧軍的頭領,自然要從自身利益出發,而不會從民族大義出發了。
吳三桂看得很清楚,李自成與清軍皇太極多爾袞相比差得太遠。他自然會有一個聰明人的選擇,投靠最後得勝利者!這就是他不選李自成封侯拜相的原因了。
-
6 # 小史微課堂
大家好我是史盲精彩
不去投靠李自成肯定有人說衝冠一怒為紅顏,我想吳三桂可能自己都不信,一個連老爹生死都可以不顧的人,會為了一個歌姬,拿吳三桂當瓊瑤了, 吳三桂再怎麼三炮也不至於因為一個女人決定自己的前途命運。 個人覺得 ,投靠滿清還是在他對當時的局勢深思熟慮後的選擇。
當時吳三桂擁有明兵,但是夾在兩者中間(李自成,多爾袞),但為什麼不投靠李自成呢?李自成非異族不是更容易接受嗎?實際非然。我個人認為不投李自成有三點:
①李自成在北京的所作所為,早已不得人心,而且其後方是非常不穩定的,到處都有明朝的殘餘勢力在反抗,感覺李自成靠不住。
②多爾袞是王爺,李自成是草寇,吳三桂也許曾經有過投靠李自成的想法,但那也只不過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無奈之舉罷了。尤其是當他知道李自成的軍隊在北京城內拷掠明朝降臣後,他對李自成的幻想就已經破滅了,選擇清朝廷他才會有高官厚祿,本身出於大官僚地主階級的本性,為了維護自身的階級利益,保證榮華富貴,他必然會做出投降清朝的決定,這是最壞的結局。
最後的結果是李自成下令,砍了吳三桂全家,共34口,屍體拋棄在王府二胡同。吳三桂全家,除了吳三桂李自成逮不到,還有吳三桂的哥哥吳三鳳逃掉以外,全部被剁。而李自成也失去了江山。
-
7 # 夜月190
李自成有前途嗎?吳三桂袁世凱都是是梟雄,吳三桂的目的就是保護自己的利益,大明已經大勢已去,要麼自己當皇帝要麼找靠山。他是先選擇找靠山,然後想辦法造反稱帝,只不過是違背歷史規律而已。
-
8 # 盪漾飛劍
明朝末年,天下大旱,百姓顆粒無收,各地起義軍此起彼伏,成了壓垮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其中以“闖王”李自成為最,居然一舉打到了北京城。崇禎帝立馬急招吳三桂入京救駕,吳三桂還未到北京,明朝的首都就被攻破了,此時吳三桂有三個選擇,第一,為崇禎帝報仇,率領關寧鐵騎攻打李自成,重建明朝;第二,像闖王李自成俯首稱臣,成為開國元勳;第三,像清軍投降,開啟山海關,放清軍入關,如此便可為清朝立下不世大功,位極人臣。
吳三桂最終選擇了清朝,開啟山海關,放清軍入關,果不其然,清軍火速的佔據了整個中原王朝,建立了清朝,成為我中原大地上的最後一個真正的王朝。
吳三桂為何有此遠視,不去跟打的大明滅亡的“闖王”李自成封侯拜相,而選擇了沒有什麼著名戰役的清朝呢?下面由我來一一解讀:
吳三桂鎮守山海關多年,可以說與清軍打了一輩子的交到,知道清軍戰鬥力強悍,組織嚴明,統領也非常的賢明,遠非崇禎可比,一旦被清軍越過山海關,那必定是蛟龍入海,虎嘯山林。中原大地一馬平川,騎兵的戰鬥力將會被極限的放大,無人能敵,就算是自己最精銳,也可以說是當時明朝最精銳的部隊——關寧鐵騎也無法相抗,只能一步步被蠶食。
如果闖王李自成自身是個當皇帝的料,是個幹大事的人,那他吳三桂投降李自成未嘗不可,畢竟都是漢人,心裡更容易接受一些,所以一開始吳三桂是非常看好李自成的,但是攻破北京城後,李自成就被權利迷住了眼睛,每天花天酒地,肆意殺人,不為自己的名聲考慮,甚至沒有考慮過民心向背,如此短視之人,如何能夠成為他吳三桂這個封疆大吏的主子,他李自成還不配。
綜合考慮之下,吳三桂打開了山海關,帶了關寧鐵騎投降了清朝,雖然最後還是因為“三藩之亂”兵敗被殺,但是至少證明,李自成的確是扶不起來的,如果當初投降李自成,很可能立馬就得給他陪葬了。
-
9 # 尋夢之旅15
從三個方面來說吧。第一是身份。李自成起於草寇,而吳三桂是軍隊世家子,李自成是反賊,而吳三桂是軍官,~他們算是天然的對立面,或許首先吳三桂在身份上就瞧不起李自成。第二是李自成的所做所為,起兵攻入北京城之後,李自成對達官顯貴、富人貴人大肆抄家,在今天看來可以說是具有嚴重仇富心理,吳三桂如果投靠李自成根本不會受到重用。第三就是或許吳三桂心裡還認為他自己是忠於明室的,是明朝的臣子,對於攻破京城,迫使皇帝自縊的李自成是仇視的。
-
10 # 和古人談心
吳三桂從未跟李自成正面交鋒過,並不真正清楚李自成的實力。崇禎帝傳旨讓他勤王,他期期艾艾,怕自已這點兵不是李自成的對手。李自成攻進北京後,招降吳三桂,吳三桂照樣拿不定主意。他不知道李自成能不能坐穩江山。吳三桂含糊答應,邊走邊看。當逃出的家丁添油加醋地描繪李自成迫害吳家後,便勃然大怒。此時他明白,李自成如此沒有遠見,怎能成事?至於滿清,吳三桂十分了解。吳三桂鎮守山海關,從沒打贏過滿清。他的舅舅祖大壽,兵部尚書洪承疇等先後降清,對吳三桂震動很大,他之所以還在觀望,也是怕擔叛國的罪名。當多爾袞來拉攏他的時候,他就沒有了騎牆的時間。在生死存亡之際,他背棄了祖宗的規則,做了可恥的國賊,改變了歷史的走向。他的選擇,是人性惡的典型詮釋。
回覆列表
絕對不是“為紅顏”,他從骨子裡看不上農民起義軍,又沒有對“明朝”的忠義之心,還是考慮自己的榮華富貴。是追求極端個人私利的必然結果!和千年“修齊平”腐朽思想結合,就產生了吳三桂這麼個怪胎!後來的曾國藩,李鴻章都是走的這條路,不過日本人沒能“遷都北京,入主中華”。曾李的迷夢就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