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甚好fan

    世界上地震多發國家有:日本、中國、菲律賓、紐西蘭、印度尼西亞。

    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列島南下至中國臺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紐西蘭。這裡是全球分佈最廣、地震最多的地震帶,所釋放的能量約佔全球的四分之三。

    從地中海向東,一支經中亞至喜馬拉雅山,然後向南經中國橫斷山脈,過緬甸,呈弧形轉向東,至印度尼西亞。另一支從中亞向東北延伸,至堪察加,分佈比較零散。

    據統計,全球有85%的地震發生在板塊邊界上,僅有15%的地震與板塊邊界的關係不那麼明顯。而地震帶是地震集中分佈的地帶,在地震帶內地震密集,在地震帶外,地震分佈零散。

  • 2 # 安安anzi

    1、地震是怎麼回事? 地震是人們平常所說的地動,是透過感覺或儀器察覺到的地面震動。它與風雨電一樣,是一種極為普遍的自然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 它的發生,是由於地殼運動過程中,來自天體的、地球內部的、外部的、以及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導致地殼不同部位出現受力不均衡,分別受到擠壓、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那些地應力集中區,比較脆弱的地方,就容易破裂,引起斷裂變動,地震也就隨之發生了。 2、什麼叫震源、震中、震源深度? 地震都發生在地殼和上地幔中,我們把地球中發生地震的地方叫做震源。理論上常常將震源看成一個點,而實際上它是具有一定規模的一個區域。 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實際上震中也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區域,即震中區。 震源深度是從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離。根據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3、地震多發生在什麼地方? 地震的發生是受著地質構造這個條件控制的。因此,地震的分佈,多發生在那些活動構造體系內的活動構造帶上,而且主要分佈在存在著活動斷層的地方。也就是說,地震的發生主要與活動斷層有關。 4、世界上哪些國家地震多? 全世界地震主要分佈於以下兩個帶:(1)環太平洋地震帶:包括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經千島群島日本列島南下至中國臺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紐西蘭。 (2)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從印度、尼泊爾經緬甸至中國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區,越帕米爾高原,經中亞細亞到地中海及其附近。 以上兩個地震帶釋放的能量,約佔全球所有地震釋放能量的98%,中國正好介於兩地震帶之間,是個多地震國家。 5、地震有前兆嗎? 地震前出現的與地震發生有密切聯絡的各種異常現象都叫 地震前兆。因此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前兆分宏觀前兆和微觀前兆。宏觀前兆是指人能直接感覺到或用眼睛能看到的包括動、值物不正常反應,地下水變化,氣象變化以及小震活動等。微觀前兆是指人直接看不到或感覺不到,只能用儀器測量的,如地殼形變、地面傾斜和海面升降、地下水化學成分變化,地震波傳播速度變化,地電、地磁、地溫、地應力微弱變化及人們不能感覺到的小震活動等。 6、什麼是地聲? 地聲,是地震時地下發出的聲音。這些聲音多伴隨地震出現,主要表現為:狂風怒吼聲或山洪咆哮聲,兵戈砰湃聲,馬達轟鳴聲,響雷聲或悶雷聲,大樹折斷的“咔嚓”聲或履帶拖拉機、坦克開動時的吼叫聲,撕布聲等等。地震、山崩時有液體或氣體從地殼內衝出或爆炸,在地內運移等等都可造成發聲現象。由於聲源介質、能量、傳播介質、距離,人的經歷,精神狀態各不相同,再加上不同地形地物的反射折射等等,人們描述地聲時自然就千奇百怪,各具特色了。 地聲是地下岩石的結構、構造及其所含的液體、氣體運動變化的結果,有相當大部分地聲是臨震徵兆。掌握地聲知識對於緊急避險防災好處很多。 7、什麼是地光? 在地震前或地震同時在地面或在天空中出現的發光現象,形狀不同,顏色各異,稱為地光。它和地聲一樣,也是地震即刻到來的警報。同樣,看到地光後,馬上採取果斷措施是可以減輕危害的。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前,從大連開往北京的列車,在將要到唐王山站時,看見前方突然出現了紫紅色的耀眼亮光,司機斷定是地光,緊急制動,還未等列車停穩,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強裂地震發生了,列車劇烈搖晃但由於停止前進,沒有發生危險。 地光的發光形式不同,可分低空大氣發光,電暈放電發光及地下逸出的物質流發光。 形態上有閃電狀、火球狀、片狀、條帶狀、柱狀或探照燈狀、散射狀等等。地光有的不動,也有的在空間運動行走,或隨時間延長不斷變化。 8、地震前地下水升降的原因是什麼? 大震前,有時天氣大旱,但井水(地下水)卻猛漲,甚至溢位地表。在多雨的季節裡,井水本應逐漸上升,但卻猛降,甚至乾涸。有的地方,本沒有水源,卻有大量水從地下湧出等等。產生的原因是因地震孕育過程中,地應力不斷增強,尤其在震中區附近,因地應力的作用;地殼活動隨之加強。壓性區水位會逐漸抬升;張性區在張應力作用下,水位會逐漸下降。尤其是地殼區域性區域在地應力作用下遭受破壞,發生變形或加速位移,以及由岩層破壞而引起上下層間水的貫通,都會使水位產生急劇的升降運動,這就是利用地下水預報地震的依據。 9、地震前,氣象上常出現什麼異常? 一次地震,特別是強烈地震之前,總會出現一些氣候和天氣的異常現象。如熱異常,在某些地震之前非常明顯。1966年3月8日邢臺7.3級地震前的7天內,平均氣溫由零下13度一下增到零上11度。海城1975年2月4日的7.3級地震前的一旬,比歷年同期高出3.7度。臨震當天八時至九時半暴發性增溫12度,使寒冷的冬天出現了悶熱的現象。 這種異常現象,是由於孕震區處於地殼激烈變動前夕,臨破裂前地下熱能發生了劇烈擴散,並透過某種途徑輸送給了大氣。這種熱異常範圍小,持續時間短。 有的專家還總結出,在地震前的一年或幾年的一定時段內,先出現大旱而後是洪水大澇,或先是大澇而後大旱;或旱澇交替出現,之後發生大地震。這種震例,國內外均有,如1970年南通地震,在前二、三年都出現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造成大澇,之後又出現少有的大旱。1989年河北大名地震前出現過旱澇交替的現象。其它還有震前怪風、淫雨、黃塵、大氣混濁等各種現象。 10、對地震宏觀異常怎樣識別? 大地震前會出現多種類的宏觀異常,已被大量的地震活動所證實。如何識別它卻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一般來說,產生非震動物異常的干擾因素有天氣因素(如魚類上浮、蛙類遷徒)、生理因素(如動物生病發情)、環境因素(如水質汙染)、敵害侵擾等等。產生非震地下水異常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氣象、水文、地質、生物等干擾的因素影響。人為因素包括灌溉、注水、排水等。產生非震的植物異常因素有病蟲害和氣象異變。地震前宏觀異常的特點,一是不是上述非震影響因素導致;二是宏觀異常有規律性,空間上受地質構造控制,時間上有同步性,各類上有廣泛性,數量上有眾多性。當然,若判斷是否地震異常,還必須綜合地震活動和其它微觀前兆監測手段變化來確定。 11、地震時噴砂冒水是什麼原因? 地震時,由於地裂縫切過地下含水層,地下水受到擠壓,並沿著裂縫夾帶著泥砂湧出地表,即形成噴砂、冒水現象。有些地方冒出的是黑水,紅水,是因地下土質為黑色淤泥或紅色、黃色土層,地震時形成黑色、紅色、黃色泥漿帶出地表所致。 12、地震時為什麼地面先顛簸後搖晃? 地震時先顛簸後搖晃是地震波傳播的速度和方式不同造成的。地震波的傳播通常分為兩類,一類在地球內部傳播稱為體波,另一類沿地表面和岩層表面傳播,稱面波。體波又分縱波和橫波。縱波傳的快先到地表,在1—20公里間,速度為7—8公里/秒,而橫波才4—5公里/秒,面波最慢只有3公里/秒。由於縱波行進時波形的物理特點引起地面物體上下顛簸,也就使人感到先是上下動。橫波慢,後到之,它的波形特點是使物體左右搖晃。所以,人覺得上下動後,左右動,連貫起來便是地震來了先顛簸後搖晃了。 13、什麼是地震災害? 強烈的地震,會引起地面強烈的振動,直接和間接造成破壞。直接破壞如:由於地面強烈振動引起的地面斷裂、變形、冒水、噴砂和建築物損壞、倒塌以及對人畜造成的傷亡和財產損失等等。這種由地震引起的破壞,統稱之為地震災害。 14、什麼是地震次生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是指:由於強烈地震使山體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壩河堤決口造成水災;震後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災、爆炸或由於管道破壞造成毒氣洩漏以及細菌和放射性物質擴散對人畜生命威脅等等,統稱為次生災害。 城市是各種生命線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區,地上地下各種管網密佈,地震次生災害尤為突出,國內外歷次

  • 3 # 使用者953519491495

    全世界地震主要分佈於以下兩個帶:(1)環太平洋地震帶:包括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經千島群島日本列島南下至中國臺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紐西蘭。 (2)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從印度、尼泊爾經緬甸至中國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區,越帕米爾高原,經中亞細亞到地中海及其附近。 以上兩個地震帶釋放的能量,約佔全球所有地震釋放能量的98%,中國正好介於兩地震帶之間,是個多地震國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孩對自己沒感情了,後期又逼她複合,還能挽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