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貝貝要雞蛋

    蒙氏教育法的原則之一是“愛與自由”,倡導家長和教師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只是觀察者、引導者和輔助者,而不是指揮者和命令者,用耐心細緻的引導和能讓兒童感受到的關愛給予兒童自由,把探索世界的權力還給兒童。但這個自由是有限度的,由三大原則限定:一是不傷害自己,孩子已經拿起菜刀了,就不能再給自由了,要趕緊制止。二是不傷害他人,孩子已經騎在別的孩子上打了,那就馬上拉開。三是不傷害環境,孩子已經拿起小畫筆奔白白的牆面去了,那就要給他一張白紙,要不然你家的裝修就毀了。

    在這種充滿愛和自由的環境中,兒童能得到什麼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獨立自由的探索精神。這是與國內傳統教育最根本的不同,蒙氏教育鼓勵孩子自己去發現自身與世界的聯絡,家長和教師都是輔助者。比如在蒙氏幼兒園中,兒童是自己去選擇要玩什麼,而不是教師指定必須玩什麼。蒙氏教學中把玩教具稱之為“工作”。兒童在工作中,教師也不會告訴他如何操作,需要兒童自己去探索,只有當兒童發出“求幫助”的訊號時,教師才會輔助,但絕不是代勞。久而久之,兒童就養成了自己去發現世界的能力,而不是等待成人的教導。我舉個例子你就懂了,比如你買了一個新家用電器,蒙氏的孩子不看說明書,而是自己去擺弄,常規教育下的兒童可能會找會用這個家用電器的人直接教他或者看說明書。可能你會說,這也沒什麼不好呀,很穩妥嘛。但你有沒有意識到,看說明書的人已經放棄了獨立思考的權力,這樣的思維方式會限定住他的發展格局。現在共享經濟發展迅猛,我想最開始想出這個點子的,絕不是傳統教育體系下走出的孩子。

    發掘自身潛能。家長和教師作為觀察者,可以很好的在觀察中發現兒童的天賦和興趣。這也是為什麼蒙臺梭利博士說,如果一個人不具備觀察的能力,他就沒有做蒙氏教師的資格。家長和教師發現了兒童的天賦,需要做的就是為他提供便於他提高天賦的環境和條件,引導兒童自然的盡情的發揮自己的特長。比如,教師發現寶寶對色彩非常感興趣,就會給他提供漸變色板(下面有圖)和大量塗鴉繪本,這樣兒童就可以盡情施展自己的繪畫天賦了。

    至於身體協調、語言表達、專注力、記憶力等常規能力,傳統教育能給的,蒙氏教育都能給,而且會給到更多,畢竟,蒙氏教育是遵循興趣第一的,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 2 # 淺語花開221

    蒙特梭利能培養出自發性學習的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自己探索尋找答案,逐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從而拓寬知識面,能培養孩子具有獨立性,專注力,敏銳的觀察力,自信心,並能守紀律,尊重別人。

  • 3 #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蒙臺梭利教育算起來已經走過一百多年,有的人更多把它看做一種理念,有的人偏向把它當成一種模式,也有的人願意把它視為一種方法,坦率地說各式各樣的蒙臺梭利教育機構不盡相同,即使你去仔細考察“正牌”的蒙臺梭利教育機構也很容易發現其中的差別,說良莠不齊、魚龍混雜應該並不為過。

    蒙臺梭利出生於1870年,26歲榮獲羅馬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是義大利歷史上第一位醫學女博士,但更為後人知曉和稱道的是她在兒童教育方面的貢獻,被譽為教育史上一位傑出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我覺得應該在加一個——創新實踐家。

    蒙臺梭利於1907年在羅馬創設了第一所兒童之家,主要幫助特殊需要兒童,因為對孩子深刻的關愛和有效的幫助,加上不斷總結的“蒙臺梭利教學法”,兒童之家以及蒙臺梭利教育迅速推廣普及到世界上很多國家,影響至今仍在持續。

    儘管蒙臺梭利本人對兒童發展理論並沒有突出的建樹,但是在教育和幫助兒童發展的實踐應用領域的貢獻一直得到廣泛認可和倍受推崇,後人也在她的感召和影響之下不斷髮展著蒙臺梭利教育。稍稍可惜的是蒙臺梭利結合醫學健康和教育心理跨領域的思想及方法的優勢並沒有充分獲得更進一步的推動,或許這也是是各國教育體制條塊分割的障礙吧。

    言歸正傳,蒙臺梭利教育理念的核心精髓可以簡單概括為:尊重和相信兒童,提供有準備的環境,並鼓勵兒童自由地探索。

    比起通常的兒童教育,在這樣的教育環境當中,孩子們最主要的收穫主要表現在:1、因為得到充分尊重和支援,孩子們可以發展根深蒂固的自信品質;2、因為在適宜的環境中不斷積累探索的經驗,孩子們可以積累主動學習的能力和經驗;3、因為允許和接納個體化的目標和任務,孩子們更能滿足因材受教自我發展的需要,從而提高了發展的效率並弱化了規範統一教育的偏差。

    以上三點或許並不能百分百地覆蓋蒙臺梭利教育的特色和價值,但我們至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考察現有的蒙臺梭利教育的內在品質。

  • 4 # 娃娃操作手冊

    相信問問題的人已經大致瞭解過蒙氏教育了,所以肯定知道蒙氏教育的十個特點,在這裡不過多闡述。

    結合如下幾個特點來具體展開講一下,孩子到底能從蒙特梭利教育中獲得什麼。

    有準備的環境+工作

    0-6歲的孩子具備這樣一種強大的能力:他們的大腦就好像海綿一樣,吸收著環境中的一切。在大腦發育的過程中,大腦細胞手牽手形成突觸從而構成網路。孩子們的突觸形成速度遠遠超過了任何一個成年人。環境中的資訊,即使細微到被成年人直接忽視的,都有可能會刺激孩子的大腦細胞形成突觸。

    蒙特梭利的教育首先,會在已經準備好的環境(依循兒童發展設定的環境)讓兒童自由選擇、對自己負責、不怕犯錯、持續自我成長、保持好奇探索的精神,塑造出創新的啟蒙。

    不同類別的教具擺放在教室裡,等待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自由選擇。在這個自由探索的過程中,孩子們不需要嚴格依照課程表,九點到十點上數學課,十點到十一點上地理課。有更多藝術才能的孩子天然就會更多地選擇畫畫或者音樂,有更多數學才能的孩子早早就會在運算元學教具的過程中表現出他們的優勢。處於數字敏感期的孩子會在敏感期內更多集中運算元字相關的教具。孩子們的選擇受到尊重,沒有下課鈴聲來打斷他們正在全身心投入的工作。

    孩子自由工作並不受打擾的工作時間將培養孩子內在的專注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學習與做事的步調,學校統一的上下課時間,無法滿足每個孩子內在的時間表。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步調,因此蒙特梭利教育中非常強調自由選擇工作的時間,早上都得至少保證兩小時以上的自由工作時間,對於孩子而言,這就是培育專注力及自我興趣專案的習慣與能力。

    就好像所有的種子都天然具備這樣一種能力:從環境中吸取自己需要的養分,然後按照自己本身的模樣成長起來。在這樣一個充滿愛和美,自由和秩序,尊重和挑戰的環境中,孩子們的天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混齡

    同一位孩子,也許在某項學習上需要和比他年長的同伴一起工作,而在另一項學習上則和較年幼的孩子一起比較妥當,但是,他也需要和同年齡的孩子相處,才符合本身的社會化。學校裡面的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構成了一個小社會。在裡面,孩子們學習怎麼樣和別人交流合作,互相理解,互相幫助。

    只有在混齡班的架構下,孩子才可能擁有以下的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工作、依照自己的速度進度、獨立地工作或是尋求同伴的合作。

    蒙特梭利教室的混齡環境中,教師是環境中的模範、大孩子是小孩子的模範。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心智發展需求,自由選擇並找到對應的工作(教具)。

    在蒙特梭利教室中的孩子就是能決定自己時間與精力的分配,透過嘗試後的結果來進行自我調整,每天學習做“選擇”,太難的教具可以放回去,找下一個合適的教具;或者是尋求成人或同儕的幫助。這些探索後的經驗與感受成為他們面對未知挑戰的行為模式,也就是人格的一部份。

    教師的引導而不插手

    蒙特梭利說我們需要善於觀察,只在孩子真正做不了需要幫忙的時候才插手。如果觀察到孩子是可以透過努力自己完成的話,就千萬不要幫忙,不然,你就成了他成長的“障礙物”。因為幫他做了其實是在剝奪他學習的機會,剝奪他建立自信的可能。

    每個人的技能和自信,都是透過一次次的練習得來的。而且需要持續不斷提高難度去挑戰自我,從而成為更好更強的自己,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加。每一次獨立完成有困難的事情之後,我們收穫的是自信心。

    蒙特梭利教育已歷經109年,但其影響對於這個時代而言,才真正開始。虛擬實境、無人機、自動駕駛、智慧硬體、遠距醫療、遠距教學等,都脫離不了蒙特梭利教育所培育的自主學習、熱愛探索、勇於試錯及聰明選擇的能力。

  • 5 # 吉姆叔叔的小世界

    通過蒙氏教育,孩子們會懂得3大原則:1.不傷害自己;2.不打擾他人;3.不破壞環境。

    還會收穫8大品質:1.專注;2.秩序;3.探索;4.關愛;5.精細;6.獨立;7.自由;8.自信。

    這些原則和品質將影響孩子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乃至一生。

    更多蒙氏教育與早期教育的分析和論述,可以關注“吉姆叔叔說早教”的荔枝微課直播間收聽。

  • 6 # 瑪利亞蒙特梭利兒童之家安

    蒙氏教育一套理論想必很多爸爸媽媽都聽過,我就不再做贅述,主要從一些具體的例項裡講一講它的意義。去過蒙特梭利教室的父母,一定會被它的環境驚訝,小小的桌椅,還有綠植、鮮花,以及日常的教具,沒有黑板,就像一個家的活動場所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澤香菜《戀愛迴圈》的日語歌詞和歌詞的日語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