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532147702961

    寺院裡的齋飯就是素食。

    寺院僧人平日清早醬瓜、醃蘿蔔過粥,午餐吃黃米飯、大燴菜,逢到“佛歡喜日”(佛教節日)為素席,吃香粳米飯。寺院的廚房,稱為齋廚,香積廚,除管和尚們的膳食外,還要為各地接踵而來的行腳僧解決的施主,香客很多,寺院要為他們供茶供飯,這樣,促使齋廚素食烹調日趨講究。

    中國民間素食風俗,早在先秦時就有了,佛教傳入中國,漢族僧侶“持齋吃素”,寺院素烹飪發展起來,在人們飲食生活中別樹一貼幟,推動了民間的素食風俗。

    指禁用動物性原料及禁用五辛苦(即大蒜、小蒜、阿魏、慈蔥、茗蔥)的寺院菜和禁用五葷(即韭、薤蒜、蕓薹、胡荽)的道觀菜。

    現主要指用蔬菜(含菌類)、果品和豆製品麵筋等製作的素菜,善用竹筍、豆芽等吊制的素高湯增鮮。

    中國素菜是中國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顯著特點是以時鮮為主,選料考究、技藝精湛,品種繁多,風味別緻。

    素菜通常指用植物油、蔬菜、豆製品、麵筋、竹筍、菌類、藻類和乾鮮果品等植物性原料烹製的菜餚。

    擴充套件資料:

    寺院素菜中的一種名菜“羅漢齋”,是用十八種原料做成的,喻意對佛教十八羅漢的虔敬。上海玉佛寺的羅漢菜是用花菇、口蘑、香菇、鮮磨菇、草菇、髮菜、銀杏、素雞、素腸、土豆、胡蘿蔔、川竹筍、冬筍、竹筍尖、油麵筋、黑木耳、金針菜加調料做成的,外形豐肥,吃口清鮮。

    羅漢齋原為寺院菜,初時製作比較簡單,是將選用的原料合煮一鍋而食,後來因隆重佛事活動,為法師講經、沙彌受戒、居士拜佛等,常由法師、沙彌、居士出錢設齋供眾,製作逐漸豐盛講究,並根據出錢多少,分為千僧齋、上堂齋、吉祥齋或如意齋。

    此菜流傳至市肆素餐館後,又得到進一步改進和提高,並有上齋、下齋之分,也有上、中、下三齋之分,其用料因時因地而異。但一般不少於十餘種。製作方法也同中有異,但均具有鹹鮮、清香、淡雅的特色。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利司通輪胎有幾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