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看道第一章節的,先吃苦,後享受時,我就陷入困惑。我能明白甜的要吃,苦的也要吃。那麼文中所提到的“苦”所指的是什麼,“甜”又所指什麼?
5
回覆列表
  • 1 # 覺知舫

    按照書中所說“先吃苦,後吃享受”就是指自律的四大原則之一:推遲滿足感。

    在《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中,作者開篇就指出人生苦難重重,會遇到種種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消除痛苦,最重要的解決方法就是自律。那麼如何做到自律呢?它有四大原則,推遲滿足感首當其衝。

    推遲滿足感,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後甜,重新設定人生快樂和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

    但在實際生活當中,人們往往都是趨利避害的,所以總是習慣性地躲避問題。

    為了躲避問題,大家通常會採取兩種錯誤的態度:

    第一:希望問題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所以對問題缺乏耐心,不願意去花時間解決問題;

    第二,一種更消極的辦法——希望問題自行消失。

    這兩種錯誤的狀態表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就是拖延症。

    相信很多人都深受拖延症的折磨,但是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如果問題不解決,它就會一直襬在那裡,而且他還會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內心會時不時的提醒自己,那裡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這樣自己其實根本無法心安,始終被焦慮籠罩著。

    作者在書中舉了一個特別好的例子:他的一個患者想要糾正自己的延症惡習。起先雖然多次溝通,但作者一直沒有發現問題的結症。直到偶然一次機會,他發現在吃奶油蛋糕時,患者總是先吃最喜歡的奶油,然後才吃蛋糕。這一個小小的細節挖掘出了拖延症的內在根源:患者無法推遲滿足感——她總是在最開始選擇喜歡做的事情,而將不喜歡做或者有難度的工作施到最後。所以,她每天都是在難題的煎熬中度過時光。

    於是,作者啟發患者:調整一下工作安排的順序:把棘手的事情先做,喜歡做的事情後做。

    很顯然,按一天工作七個小時計算,一個小時的痛苦,加上六個小時的幸福,顯然要比一個小時的幸福加上六個小時的痛苦划算。

    患者完全同意,於是憑著堅強的意志力,執行著新的工作順序,拖延症被成功克服了!

    所以,只要我們準確理解了作者關於“先吃苦,後享受”的理論,並且用它來指導自己的生活:直面問題,推遲滿足感,那麼就能夠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加自信,增加成就感,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開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班彩色的蝸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