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水穿石AAA

    漲價恐怕是今年手機的主旋律了,尤其是旗艦手機。由於新冠疫情影響整個半導體和晶片行業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上游晶圓廠商產量不足,臺積電的 5nm 製程產能爬坡緩慢,最終導致供不應求。今年處理器大都採用了全新的 5nm 工藝,效能提升不小,再加上 5G 基帶以及手機上其它成本的增加,最終必將導致手機售價整體上漲。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三星CIS的價格上漲,這種物料成本增加會由上及下傳導到終端產品之中,最終導致手機售價的提升,並且由消費者來買單。

    這並非是危言聳聽,因為在2020年裡我們就經歷了由於5G處理器的成本增加,各家廠商們集體漲價的情況。也就是說,2021年的智慧手機或許會這一次會因為攝像頭元器件成本增加又一次迎來新的漲價潮。

    2020年裡我們就經歷了由於5G處理器的成本增加,各家廠商們集體漲價的情況。也就是說,2021年的智慧手機或許會這一次會因為攝像頭元器件成本增加又一次迎來新的漲價潮。

    手機廠商為了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往往一個機型催生出不同的變體,比如Redmi 9就有七到八個型號,而這些型號之間差異微小,讓人在購買的時候很是迷惑。這有點讓人回到當年手機市場“機海戰術”的時代,但一款手機真的需要擁有多個型號嗎?這對於手機廠商來說,很容易讓使用者對品牌的認知減弱,而對於使用者來說,增加了選機的難度。所以,在2021年的智慧手機上能減緩這種趨勢。

  • 2 # 貓眼看數碼

    先說結論:2021年智慧手機繼續漲價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2020年智慧手機價格普漲,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5G功能的普及。去年上市的絕大部分新機都是5G手機,包括蘋果的iPhone 12系列。而升級5G功能是需要成本的,其中就包括適用於5G網路的基帶晶片,以及與之配套的射頻天線。

    而5G基帶晶片所需要的專利技術主要掌握在高通和華為手中,它們為了研發5G在此前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成本,目的也是為了從5G技術當中獲利。

    儘管華為使用的是自家的麒麟晶片,但價格基本上都上漲了200元左右。比如華為P系列就從P30的3988元起售,上漲到4188元起售。

    而高通基帶晶片的價格上漲更加明顯。小米副Quattroporte盧偉冰就曾透露,高通驍龍865處理器加上X55基帶以及配套的天線,一套下來成本就超過1000元人民幣,比上代高通驍龍855貴了不少。所以小米10等初期搭載了高通驍龍865處理器的手機價格普遍接近4000元,直到去年下半年驍龍865手機的價格才出現回落。

    蘋果iPhone 12系列雖然使用的是自研的A14晶片,但同樣內建了高通的5G基帶,所以iPhone 12的起始價格從5499元起上漲到了6299元起,原本5499元的價格由尺寸更小的iPhone 12 mini取代。

    另外,去年的智慧手機很多細節功能都得到了升級,比如高重新整理率螢幕、立體雙揚、線性馬達的普及,也進一步增加了手機的成本,導致價格普漲。

    但是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5G晶片的成本就開始逐漸下降了,尤其是聯發科推出了更加廉價的天璣系列晶片,將高效能5G手機的價格降到了2000元價位。比如搭載了天璣1000+處理器的iQOO Z1、Redmi K30至尊紀念版、真我X7 Pro三款手機價格都不貴。

    而中端入門級5G手機的價格則進一步回落,Redmi Note 9系列、真我Q2系列的價格都維持在了999元到1500元價位。到這個時候5G手機的價格才算是迴歸正常了。

    那麼到今年也就是2021年,雖然處理器的工藝由7nm升級到5nm,但是晶片的製造成本並沒有明顯的增加。所以已經上市的小米11、iQOO 7都維持在了4000元以內的價位。剛剛釋出的三星S21國行版也控制在了4999元起,比上代便宜了不少。下一個將要釋出的Redmi K40更是在搭載驍龍888處理器的同時,宣稱價格只要2999元。

    可見隨著5G功能的普及,智慧手機價格已經進入到穩定階段,繼續上漲的可能性不大。甚至由於廠商之間競爭的逐漸激烈,智慧手機的價格甚至有可能會進入回撥階段。預計從今年中開始,會有不少低於3000元,但是採用較高配置的新機上市,到那個時候才是入手新機的最佳時期。

  • 3 # 17看科技

    前兩天看到一個話題,手機在不斷的漲價,可自己的工資還是那麼一點,到底是手機漲價了還是自己掙的少了,有關這個問題,我自己是做了深入的思考,那麼預測2021年的智慧手機還會漲價嗎,是肯定的。

    為什麼這個肯定,首先是通貨膨脹的必然性,從零幾年的時候到現在,你會發現100塊錢能買的東西比那時少多了,也就是錢不值錢了。如果你們不好理解,可以用十年前的小米手機為例。

    1999元,再到現在的3999元,跨度是十年。十年之間漲了2000元,然而我們的工資,有多少的使用者能達到這個標準呢?其次,國內手機廠商走的路是屬於從低端到高階的。

    最明顯的應該是華為手機了,它的Mate和P系列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價格自然也是會往上漲的。還有國內的其他手機廠商,幾乎都是從低端到高階。在低端站穩腳跟以後,肯定往中高階發展。

    小米在去年就是這樣的,並提出了一個衝擊高階的口號,那麼手機價格能不貴嗎?和國內手機廠商相反的,是蘋果手機。從高階到低端,最直接的是價格便宜,也就不奇怪有網友吐槽安卓手機比蘋果貴了。

    價格在下降,這是使用者直接的感受,比起你漲價,肯定選便宜的。第三,核心還是沒有自己掌握。意思說的很明顯,是處理器。目前國內最好的晶片廠商是中芯國際了,可在7nm和5nm的產能上,根本沒有。

    和國外相差太大,沒有三五年的功夫是追不上的,更重要的是光刻機也是一個攔路虎,這技術國外非常的壟斷。基於這些因素的結合,國內手機廠商想用上中高階的自主生產的晶片,真的是非常難。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驍龍的5G晶片,它可比4G晶片貴多了,直接導致搭載驍龍5G晶片手機大幅漲價。如果我們自己有這個技術,不需要進口,那麼價格就不會這麼高了。

    縱觀目前的狀況,晶片這一關要突破需要時間,不是一兩年就能解決的事情。同時國內手機廠商更應該關注國際市場,走出海外。因此2021年智慧手機價格還會漲的,你們覺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讀《一朵午荷》讀本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