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獅
-
2 # 史海悠遊閭春暉
早在十七世紀初期,和鄂爾勒克帶領土爾扈特部及部分杜爾伯特、輝特人來到伏爾加河下游時,當時的俄國政府就注意到了這支生力軍,曾派人要求其臣服,但和鄂爾勒克僅僅承諾“願意和平相處”,之後,隨著土爾扈特聯軍不斷擴張其勢力,到了1639年,他們與俄國就爆發了第一次大規模軍事衝突,到了1643年,兼併了大批諾蓋人部落的和鄂爾勒克試圖奪取俄軍鎮守的阿斯特拉罕,結果在俄國與哥薩克、巴什基爾人聯軍的合擊下,慘遭失敗,包括和鄂爾勒克和他幾個兒子在內的大批土爾扈特貴族殞命疆場,據史料記載,渡過捷列克河的十八萬多人,僅有一萬五千多人逃回。
其後,土爾扈特的汗位由和鄂爾勒克的長子書庫爾岱青繼承,面對當時實力被削弱、諾蓋人、巴什基爾人步步緊逼的困境,書庫爾岱青採取了務實的策略,他拒絕了克里米亞汗國邀請其聯合攻伐俄國以復仇的建議,反倒是遣使赴俄,以臣服沙皇為條件,換取了俄國政府遏制諾蓋和巴什基爾人的幫助。在書庫爾岱青之子朋楚克執政時期,因為東面的準噶爾部崛起,屢次出兵深入中亞,甚至伏擊過朋楚克汗本人,這樣更使得土爾扈特汗國進一步倒向俄國,應沙皇的命令,土爾扈特軍隊參與了對斯傑潘•拉辛農民起義的鎮壓。
1670年,朋楚克汗去世,其子阿玉奇嗣位,在他五十多年的執政期內,土爾扈特汗國達到了自己的鼎盛期,阿玉奇汗的對俄政策明顯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多次與俄國官員盟誓效忠沙皇,派出手下臺吉們領軍參與了1672、1695年對克里米亞汗國、1674、1677、1679、1698、1710年等多次對土耳其的戰爭,甚至在1709年,沙皇彼得一世與瑞典國王查理十二展開波爾塔瓦大會戰時,阿玉奇汗也受命派出其長子沙克都爾扎布率三千騎兵參戰,在追擊敵方潰兵時俘獲甚多,受到了彼得一世的公開嘉獎;而另一方面,阿玉奇汗利用了俄國的庇護,大肆攻掠諾蓋、巴什基爾、庫班韃靼諸部,甚至組織過對希瓦汗國的遠征,大大擴充了土爾扈特汗國的實力。
阿玉奇汗逝世後,土爾扈特汗國陷入長期而激烈的內訌之中,這成了俄國插手汗國內部事務的絕好時機,多位汗的冊立都是俄國勢力背後作用的結果,而土爾扈特軍隊也就自然被綁在俄國的戰車上,在與土耳其和波斯人的戰爭中損失慘重,直到十八世紀六十年代,渥巴錫承襲汗位後,與俄國政府的關係日趨緊張,他對於受命參與在高加索地區與土耳其人的作戰,深惡痛絕,終於在1771年率領大部分部眾踏上了艱苦的東歸之途,脫離了俄國的控制。
而留在伏爾加河流域的少部分土爾扈特和杜爾伯特人,主要是敦杜克夫公爵(俄化的土爾扈特汗室後裔),及其手下領主扎木楊、楊德克等的部落,由於實力大為削弱,被當時的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下令取締了汗國政權,取消了“汗”及汗國總督的稱號,至此獨立於伏爾加河流域一個半世紀的土爾扈特汗國就此不復存在。而剩餘部眾則在部落臺吉和俄國派駐官員的雙重領導下,成為俄國屬民的一部分,他們中雖也有繼續參與俄國軍隊對外戰事的成員,但逐漸失去了獨立成軍的資格,大量土爾扈特官兵被分散到俄國各軍團之中,因此到了十九世紀克里米亞戰爭時,俄軍中早已沒有所謂“土爾扈特騎兵”部隊的存在了。
回覆列表
19世紀中葉,英、法、俄三國,紛紛加緊在近東地區進行擴張主義。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爭奪巴勒斯坦“聖地”耶路撒冷的管轄權。耶路撒冷曾經無數發生過無數次戰役,一次新的大戰就要開始了這就是——克里米亞戰爭。
1825年12月,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突然去世,一些進步的貴族青年軍官利用皇統中斷之際舉行武裝起義。這就是著名的俄國十二月黨人起義。亞歷山大一世的弟弟尼古拉在鎮壓起義之後,迅速登上沙皇的寶座。尼古拉一世一上臺就發誓,他要毫不留情的打倒任何異己者,並且佔領土耳其領土,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以開啟俄國南下地中海的道路。
尼古拉一世在進軍之前,派人見到土耳其蘇丹,要求其交出耶路撒冷的伯利恆教堂的鑰匙,但是遭到拒絕。1853年7月3日,沙俄先遣軍佔領土耳其管轄的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兩個多瑙河公國。土耳其蘇丹遂於10月16日對沙俄正式宣戰。拉開戰爭序幕的錫諾普海戰隨機打響了。
戰爭結果很快就出來了,這場海戰土耳其共損失各類艦隻15艘,死傷3000多人,被俘200多人。沙俄軍艦也有多艘遭到重創,人員傷亡約200人,這一戰,俄國沙皇勝利了。但沒想到,另外兩個對手迅速參與進來。
1854年1月3日,英法聯合艦隊駛進黑海,宣佈禁止俄國艦隊在黑海出現。1854年3月12日,英法和土耳其簽訂三國攻守同盟條約,聯手對付沙俄。3月27日、28日,英法先後正式向沙皇俄國宣戰,戰區迅速擴大,除了原先的的多瑙河、黑海和高加索戰區外,英法聯合艦隊還在波羅的海、白海和堪察加半島東岸發起進攻。
1854年9月14日,英、法、土聯軍在克里米亞半島的耶夫帕托里亞登陸。聯軍最初只有6萬多人,後又不斷增加,直到1855年5月,已增至17萬人。
俄軍最初在克里米亞的兵力為3萬多人,迅速增援後人物為11萬人。在軍事技術上,聯軍佔有優勢。英、法、土聯軍沿海岸由北向南推進。在阿爾馬河畔,雙方展開大戰。結果俄軍戰敗,並且後退。
9月25日,聯軍進抵塞瓦斯托波爾,開始了塞瓦斯托波爾圍攻戰,這場戰役一打就是349天,將近一年。轉年的6月18日,這一天正值40年前拿破崙在滑鐵盧被戰敗的日子。法國皇帝路易.波拿巴對法軍統帥佩利西耶下了命令:進攻、進攻、必須隆重紀念滑鐵盧會戰日,為他的叔叔拿破崙“報仇雪恨、洗刷恥辱”。
佩利西耶同英軍統帥拉格倫勳爵約定凌晨3時發動總攻。但由於部分法軍將爆炸彈看成訊號彈,竟然提前半小時發起了進攻,這導致聯軍行動部署被打亂,未能進行強而有力的攻擊。雙方經過一場混戰,聯軍損失5500人,被迫後退,而俄軍則損失達到7000多人。
7月10日,守衛要塞的俄軍領導人納希莫夫海軍中將在巡視陣地時遭聯軍槍擊,受重傷而死8月,戰事又趨激烈,沙俄士兵平均每天有二三千人被打死,而此時聯軍卻獲得大量增援,在強大後援的支援下不斷加強進攻。
9月5日,聯軍開始了第六次猛烈炮擊,700門大炮持續不斷地轟擊3天之久,向俄軍陣地傾瀉了15萬發炮彈,摧毀了俄軍的全部工事。沙俄祭出大招——土爾扈特騎兵,但是毫無卵用。戰馬面對密集的炮火,根本沒法衝鋒。
8日,聯軍出動6萬人的兵力發起全線總攻,俄國4萬守軍拼死抵抗,法軍經過殘酷的廝殺後奪取了軍港區和馬拉霍夫山岡,控制了塞瓦斯托波爾。
沙俄敗局已定,無力把戰爭進行下去了,遂宣告戰爭結束,自己甘願認輸,自此,克里米亞戰爭逐漸結束。這次戰爭使俄軍損失52.2萬人,耗資8億盧布,造成了國庫大空虛,財政陷入崩潰狀態。聯軍也付出慘重代價,土耳其損失40萬人,法軍損失9.5萬人,英軍損失2.2萬人。克里米亞戰爭結束了,但仇恨和報復並沒有結束,隨後不斷有零星戰役打響,俄國也一直想洗刷戰爭恥辱,戰爭從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