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小曉生

    司馬光是君子,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司馬光都不可能跟秦檜相提並論。他雖然廢除了王安石變法,但那也是大勢所趨。

    如果變法真的實行的不錯,那高太后也不可能支援廢除。因為王安石變法已經到了尾大不掉的狀態,改革不出個什麼名堂,反而把宋朝搞得亂糟糟的,司馬光索性就恢復了舊制。

    司馬光和王安石,純粹是政見不合。

    讓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宋仁宗時期,司馬光和王安石的關係那是相當好的。這兩個初入官場的後生,並沒有太鮮明的政治觀點,又都是意氣風發的大才子。

    所以這兩個人成為了至交,這跟後來他們在政壇上針鋒相對的關係,倒是完全不同。等到宋神宗趙頊上臺以後,認可了王安石變法的想法,於是開始重用王安石。

    司馬光對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表示了自己的不同意見。可是宋神宗卻執意不聽,為此司馬光是主動離開的汴京城,這跟王安石是沒有多大關係的。

    後來司馬光和王安石的另外一位好友範鎮也表示反對變法,結果因此被罷了官,司馬光因此對官場失去了興趣,專心開始著書,長達15年的時間。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邇英進讀,至曹參代蕭何事,帝曰:"漢常守蕭何之法不變,可乎?"對曰:"寧獨漢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湯、文、武之法,雖至今存可也。漢武取高帝約束紛更,盜賊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漢業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變也。"---《宋史》

    試問這樣一個直言不諱、進諫忠言的人,怎麼可能跟秦檜那種虛與委蛇的小人相提並論呢?而且他跟王安石是君子之交,兩個人並沒有私仇,為此自然也不會在後來對王安石落井下石了。

    司馬光上臺以後,廢除了新法。

    66歲的司馬光,趕在宋神宗還活著的時候,把《資治通鑑》給寫完了,宋神宗大為感佩,重新啟用司馬光,任命他為資政殿學士。

    隔了一年以後,宋神宗就病逝了。宋神宗是帶著遺憾離開的人世,因為他沒有徹底貫徹王安石變法,在變法事業上搖擺不定,最終使得王安石本人心灰意冷,被罷了宰相回家養老了,剩下那些呂惠卿、曾布等人,根本就無法完成王安石的壯舉。

    67歲的司馬光得到了高太后的重用,一路升遷到了宰相的位置上。他此前早就反對新法,一直上書對新法提出各種疑問。

    等到他做了宰相以後,自然是更加不待見新法,於是他將免疫法、青苗法等新法全部廢除,重新恢復了過去的舊制。

    遼、夏使至,必問光起居,敕其邊吏曰:"中國相司馬矣,毋輕生事、開邊隙。"光自見言行計從,欲以身徇社稷,躬親庶務,不捨晝夜。賓客見其體羸,舉諸葛亮食少事煩以為戒,光曰:"死生,命也。"為之益力。病革,不復自覺,諄諄如夢中語,然皆朝廷天下事也。---《宋史》

    那些曾經反對變法的大臣,諸如蘇軾、範純仁、蘇轍、劉摯等人,也都被司馬光重新召入京城任職。

    可見司馬光其實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每個人的眼光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能說司馬光這麼做就一定是錯誤的。

    王安石變法,到後來就成了一灘爛泥了。

    王安石變法的過程中,有一個致命的障礙,那就是宋神宗搖擺不定的態度。剛開始宋神宗把王安石提拔為宰相,下定決心要實行變法。

    宋神宗那樣子就跟秦孝公支援商鞅一般堅定,但是後來他改變了主意,因為變法嚴重傷害到了貴族們的利益,他在各大貴族跟前沒法交差,於是就罷免了王安石。

    王安石自己推薦上來的呂惠卿,不想著變法大業,卻想著趕走王安石,自己好做宰相。為此變法成員內部,其實已經有了嚴重的分歧。

    此後王安石再次被啟用為宰相,他把變法成員中背叛自己的那幫人都調了出去,變法大業嚴重受損,其實已經無法徹底實行了。

    恰逢王安石的兒子死了,他心灰意冷,沒多久又被罷相了,從此再也沒有回到朝堂之上。而變法就跟爛尾樓一樣,一直提不起精神來。

    宋神宗死了以後,變法就更加沒什麼指望了。年幼的宋哲宗根本就無法擔負重任,高太后是守舊派,司馬光也是守舊派,兩人一拍即合,便將變法給徹底廢了。

    司馬光廢除變法,這不是北宋滅亡的原因。

    不少人把北宋滅亡的原因,歸罪在司馬光身上,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因為司馬光廢除變法,根本就不是北宋滅亡的原因。

    北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朝令夕改,三天政策太多,導致老百姓們對朝廷失去了信心。

    當年宋仁宗重用范仲淹、韓琦等人實行慶曆新政的時候,也是意氣風發。可惜這場改革運動,只持續了百餘日,就因為宋仁宗的妥協而被廢除了。此後宋仁宗即使有變法的心思,也不敢輕易嘗試了。宋神宗時期,他又想著要搞變法了,於是啟用了王安石,變法要是能順利進行倒也算了,可是宋神宗自己也沒有信心搞下去,所以這場變法還是以失敗而告終了。司馬光當時若不廢除變法,那北宋的情況將會更加嚴重。因為新法無法實行,舊法也沒人敢用,這局面馬上就要失控了。等到司馬光死了以後,宋哲宗上臺,他又想著要搞變法了。可惜他命不長,這件事也就無疾而終了,宋徽宗是個花花公子,又將剛剛有點變法的勢頭給打壓了下去。

    所以我們看得出來,北宋一直處於朝令夕改的狀態當中,不光百姓們不相信朝廷了,就連地方官員們,也不知道該不該實行上頭的任務,因為一旦改變了政策,受罪的還是他們這幫基層的官員。

    總結:秦檜賣國求榮,跟司馬光完全不好比。

    秦檜也是宋朝的宰相,而且深得宋高宗趙構的信任。但是他這個人的名聲實在是太臭了,他不光出賣了國家的利益,而且害死了岳飛,從而揹負上了千古罵名。

    這種人給司馬光提鞋都不配,又怎麼可能拿他跟司馬光相比呢?秦檜是奸臣,而司馬光的的確確是忠臣一枚。

    參考資料:《宋史》

  • 2 # 塞外大白

    首先第一點,司馬光不是奸臣。不過他的老對手王安石可是當了幾百年的王八蛋。沒有大人物給他翻案今天可能還是王八蛋。

    再看一點,秦檜是不是奸臣。秦檜最大的罪行就是害死了岳飛。可是這些行為都是為大宋皇帝辦事,甚至他還因為忠於皇帝事後背了千古罵名。按照當時的價值觀來看,秦檜其實是冤的。

    我們評價歷史人物的時候有一點前提就是要在當時的價值觀下去評判。比如最近居然有人說岳飛討伐金國是中華民族內部矛盾所以剝奪了他的民族英雄一樣。脫離當時價值觀來對歷史人物進行褒貶都是不合適的。

  • 3 # 炳哥私廚

    並不一樣,歷史上的秦檜壞事做盡,是一位臭名昭著的大奸臣,專權期間殘害忠良,禍亂朝綱,把朝廷上下弄得烏煙瘴氣,最終把南宋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而為人謹慎,剛正不阿,但卻是比較注重守舊派的,所以說有些時候那些守舊的思想對於國勢有很大的不利,也由於那些守舊的思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事情但是並不能定性他為奸臣。

    秦檜作為南宋的大奸臣,作惡無數,秦檜非常受宋高宗的寵信,所以有時候宋高宗對於他的行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秦檜主張南宋接受金國不合理的條件,屈已議和,這種投降式的議和致使很多大臣和各地的軍民都義憤填膺。慢慢的秦檜的官職越來越高,越來越穩固。前期的秦檜並沒有那麼可惡,但是後來手握專權的他慢慢走向了極端,壞事做盡,罪名無數,賣國求榮,殘害忠良,陷害岳飛等等,一步步毀了南宋也毀了自己,揹負千古罵名,受盡後人的唾罵。

    司馬光從他的政績上來看,可以說是一位忠臣,他做事剛正不阿,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敢於直言,能和姦臣作鬥爭也敢和皇帝對抗。他會被認為是奸臣可能是因為他守舊派的思想,反對王安石的變新法,堅持自己的想法。所以才有人認為他不為國家和百姓著想,這才被定性為了奸臣。

    所以秦檜和司馬光是不能相提並論的,至少司馬光沒有犯很大的過錯,功大於過。但是兩人相同的一點就是,兩人都是有才能的,一生中也是有很多成就。

  • 4 # 天空三生晴

    司馬光是地地道道的奸臣,但和秦檜並不一樣型別,從國家和歷史上秦檜是奸臣,但從皇帝角度秦檜是忠臣。

    司馬光則是大奸似忠的型別,政治上就像明末的東林黨人一樣,高舉道德大旗推動國家走向滅亡;就是私德上,也是器量狹窄,睚眥必報。為了報復和麵子,把多年前變法時期被判無罪的民婦殺掉,更過分是力主把血戰收回的河湟之地還給西夏。賣國賣民賣皇帝,哪一條上都是奸臣。把司馬光定為奸黨之首,大概是宋徽宗政治上唯一做對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身邊有沒有那種可憐又可恨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