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站姿: 兩眼正視前方,下巴略里扣,兩臂自然下 ,兩腳稍分,重心略前傾.這種姿勢有利於唱歌時的胸腹聯合式呼吸。 2.坐勢: 有時唱歌要坐著唱,那就要在上面的站姿的基礎上再加上坐的要求,那就是隻能坐半個凳子,把上身保持直立 關於歌唱呼吸的幾個過程 1.嘆氣式準備: 大家知道,嘆氣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通的現象,它是放鬆的也是向下的。它有利於吸氣肌肉群的放鬆,以便更好的吸入氣息。具體做法是當唱前的一拍或一小節時。儘量把氣嘆(吐)完,當然快速的歌要快嘆,慢歌可以從容些。當指揮給出預備拍時,你的嘆正好完成,接著就有橫膈向下闊張,氣被自然吸入, 這一過程完成。 2.聞花式吸氣: 聞花式吸氣方法容易使氣吸得深,而且沒有吸氣時的抽氣聲和僵硬的動作。聞花時,因花香使人的心情特別愉悅,辨別花香時又要求特別認真和用心,是一種既放鬆又興奮的感覺。具體吸氣時是:上身完全放鬆,腰圍很舒服地向外鬆開,隨即胸部也有舒張感, 體內空間增大使氣息很自然地流進去。這樣的吸氣既松暢又適度,吸後人很自然暢。 聞花式可開口,也可閉口,在唱慢速的歌曲時,閉口的吸氣有利於保持喉頭的開啟。歌唱時最好自然張開嘴與鼻子同時吸氣為佳。不論是閉口還是開口與鼻子同時吸氣,最關鍵的是要體會氣息徐徐流入體內時的感覺。 3.驚訝式吸氣 驚訝式吸氣,就是利用人在驚訝時,生理作出的快速反映,達到快速吸氣的目的。這種吸氣 既吸的快又吸得深,它能使呼吸肌肉群在瞬間完成收縮與放鬆的迴圈,能鍛鍊呼吸器官的快速靈活性。這種吸氣也稱為"喘氣"。表現悲憤和激昂情緒效果較好。 . 關於唱歌的呼氣 各種快慢速的呼吸的組合,共有四種可能,只有一種可能不用,那就是慢吸快呼. 1、慢吸慢呼: 這是最多用的一種方法。很多的聲樂練習曲先從這種方法入手。很多的簡單的帶詞練聲曲也是這樣。大多初級的聲樂曲也屬於這一型別。要練好這種呼氣的方法,先要有好的吸氣,氣滿丹田,胸骨軟肋向裡慢推,逐漸把氣壓出胸腔,再由氣管送到喉部供發聲用。這個過程又要與歌曲節拍相適,一般前二拍呼氣前一拍從容吸氣,正拍送氣變聲,要細水長流地呼四到八拍(視樂句需要),才算完成。 2、快吸快呼: 這種方法在唱快速的練習曲和聲樂曲用。屬練習中較難的一種。我在實踐中發現,雖然女聲的花腔最多用此法,但初級時,大多女聲不如男聲,可能是體力不同的原故。 此呼法要在放鬆的基礎上,借橫膈的力量上下反彈,有彈性地控制氣息,使每一次呼氣都很準確,時值強弱恰到好處,練習時可多用"狗喘氣"來熟練之。 3、快吸慢呼也很多用。 在歌曲結尾處有時只有很少的地方可偷氣,練好了快吸慢呼,你就可遊刃有餘地完成它。有各別曲子有機會讓你一口氣拖出十幾拍,來展示你的呼氣功底,練好此類呼法,就可以使你的歌聲錦上添花。此法屬較高階的練習, 放在稍後再仔細琢磨。 注意三個部分的開啟:喉部大致的範圍,以聲帶為界,上面有口腔,下有氣管。 開啟喉首先是把喉頭的位置放到較低的部位。華人的講話習慣喉頭會不由自主地上移。歌唱是語言的延伸,要採取更積極的方法,去降低喉位,擴大容積。我的練習是體會"咽口水"。先用手指點在喉結上,再用咽口水入肚的辦法,把喉頭移到最低,用手指輔助保持這個位置,這樣先完成歌唱用的,喉較低位置。. 再體會喉的本身的活動,用形象的吞鴨蛋的方法把喉放鬆開啟,獲得比說話時有更大的活動空間。(用吸氣的驚呀法也可以做到喉的開啟)。喉的最上部的開啟,要注意有關口鼻腔的肌肉提起。我多用體會方法是這樣的:想象你面前放一枚看似不熱的湯園,當毫無防備地把它放進嘴裡,準備享用時,突然你感覺到它非常的燙,你想把它吐出已經來不及,只有張開喉嚨把它吞下去,為了不使咽管被燙痛,你拼命張開喉管,讓湯園快點透過。請你把此刻的動作和狀態保持下去,直到聲音從下而上自然發出毫無阻擋為止。 三種共鳴的問題 人的發聲要用各種共鳴支援,我稱之胸、口、頭腔的立體聲。最低的共鳴是胸腔共鳴,可以練習發出牛的哞叫,很低很渾厚。這時候你如果手扶胸膛的話,會明顯地感到它的顫動、它的共振。要發出這種共鳴就要放低喉頭,使喉的基音和氣管胸廓的振動結合起來。用好這種共鳴才可以使你的聲音音量大聲音豎,具有美聲的特點。當然,若學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可以略關一些低音共鳴。注意,只是關一些,不是沒有。只有做好低音,你的聲音才會有根基,才會有收放的本錢。 口腔共鳴也就是開啟口腔,放出這一部分的共鳴,具體的做法可以用吞湯圓的方法先開啟喉與口腔的空間。再找共鳴。口腔的共鳴要先做一鬆一提。松就是放鬆放平舌根。有的說法舌是歌的大敵,而華人語音發音機制複雜,用舌根輔助語言的作用大。中國戲劇的發音又以咬字清楚為出發點,這樣使有些唱歌的人會因為咬住了字而行不好聲。如果你發現有人唱歌發聲有困難,十有八九他的舌根是繃緊的。檢驗方法用指(本人用大指)按下巴中舌根部,看看是否繃緊。 放鬆舌根有許多方法,我的做法是:請你把舌全部吐出口來,左右搖頭使舌晃動,不晃就是緊了。要注意使舌的形狀成方形而不是尖形。有了舌的放鬆,再做發中高音的練習。這時候,舌在口外沒了,不能後縮。習慣了不用舌發音的唱,再一點一點地把舌放回口中,最後舌完全回到原來的地方,為了防止它的故伎重演,請發聲時用舌緊抵下齒,防止它後縮緊張,堵了聲音的通道。 一提是,要注意用面部的表情來幫助口腔中小舌頭的提起。小舌頭在咽的上方,有時我們感冒會發現它軟塌下來。我們要有意識提起小舌頭,使口腔獲得向上發展的空間。解決了舌和小舌頭的問題,口腔共鳴比較容易做到做好。 頭腔共鳴是一般的人不容易體會的。有人說我們頭上有許多擴音器,我們要開啟它,就有了共鳴。這種擴音器就在我們的頭腔和兩頰,那裡有一些空腔,可以作為頭聲的共鳴箱體。 怎樣使自已感受到自己聲音音質的微小變化? 我這裡有小竅門告訴你:一般人,第一次聽自己錄音時會說,那是我嗎?這種懷疑的根本原固是,平時你聽自己的聲音是透過固體(你身上的骨骼)傳播的,而聽錄音才是透過空氣的途徑來聽你的聲音。這才是真正的你的聲音,別人一貫聽到的你的聲音。我們想知道自已聲音的細小變化,用聽錄音的辦法最好。有時我們也用"大耳朵"的方法去直接聽,那就是對著牆角用雙手擴大耳廓面積,靠牆的反射和"大耳朵",使我們聽清了自己的音的本色。 頭腔共鳴的練習要在高音區,具體說要在D2以上的區域才能很好發出。把臉上幫助發音器官都動員起來,揚眉、瞪眼、聳鼻、毗牙,把發高音的面部器官統統提起來。聲音出咽後,把它引向硬顎和鼻咽結合部,使一半的聲音從口中放出形成基音,另一半向上從鼻腔出,帶動蝶頜竇振動形成共鳴。這種有泛音加強和支援的基音,會使你感到聲音突然明亮,這就是我們想往的頭腔共鳴。此時你若用手摸鼻眼處會有振動,有時振動在頭頂出現,我們人人自備的擴音器終於開啟,美妙的頭聲會使你的歌聲更美。 胸腔口腔頭腔的共鳴不能在各自的音域裡分割使用,我們要把它按一定的比例混和使用。唱低音要開一點頭腔,唱高音要留一點胸腔,這種"立體聲"才沒有過渡的坎,別人聽起來也更覺自然統一流暢。當然特殊的唱法如約克調和高腔唱法另當別論,他們人為分割共鳴區,使之具有特殊的效果,為特殊的歌曲服務。這與我以上所說的"立體聲"是兩碼事。 聲音的前後位置問題 聲音從臉龐的牙關為中心的位置來看,可分為前後兩部分。靠前的音響、脆、薄,靠後就稍暗、豎、厚一些,這裡說的都是對聲音的質的描述,是一種人為的感覺。從唱法來看,民族唱法屬靠前的位置的感覺,美聲唱法屬稍靠後的感覺。一種唱法,一類歌曲也可以用靠前靠後的方法去處理,這種處理應該是整曲統一的,不能有的前有的後。 一般說唱親切的民族的歌,可以把聲音從咽發出後引向硬顎,用較淺的共鳴向前直接放出,這樣響、脆、薄的效果就明顯。而唱戲劇性的歌劇選段,就要把聲音向後引導,沿咽壁直上到小舌頭再折向前,使音質有渾厚、結實、通豎的感覺。概括聲音的前的位置就是使音前進路線呈拋物線圖形,而後的位置是使聲音先上後前成直角形路線前進,先折後前的曲折過程可以獲得較大空間,贏得更多共鳴。 話筒 在我的練習和演出中,我逐漸認識了話筒的重要。音色的音與質的要求在話筒面前,要求有本質的不同。在一支效果良好,帶有調音和混響的麥克面前,你不用像從前那樣,用全身的力氣唱出一句驚天動地的歌來。以前劇場沒有擴音或沒有很好的擴音裝置,你的音量決定你的掌聲。可是現在,你可以用較小巧的力量,讓音響師去輕輕一推,你的音色就可以徹底展示魅力。稍厚就成美聲,稍脆就成了民族唱法,較個性化就成了通俗,音色全在電器手中變化。這一點,我們要好好向流行歌手學習,要知道,你的音色音量的變化,已隨電聲裝置的變化而變化,你在麥克前的算術級改變,在喇叭前己成幾何級的增強。也就是你若加大音量三倍,實際已成九倍也。唱慣音樂廳的"大嗓門"們,對著手中的話筒,要三思啊。學一點以柔克剛之術吧,用一半聲音加一半耳朵去聽伴奏,努力調動音響師的積極性,比你那過癮的一吼有效的多。若是比賽,你的第一句音量千萬別開足了,要不然音響師給你關小了,你永遠唱不響了。我的體會,千萬別告訴別人哎。
1.站姿: 兩眼正視前方,下巴略里扣,兩臂自然下 ,兩腳稍分,重心略前傾.這種姿勢有利於唱歌時的胸腹聯合式呼吸。 2.坐勢: 有時唱歌要坐著唱,那就要在上面的站姿的基礎上再加上坐的要求,那就是隻能坐半個凳子,把上身保持直立 關於歌唱呼吸的幾個過程 1.嘆氣式準備: 大家知道,嘆氣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通的現象,它是放鬆的也是向下的。它有利於吸氣肌肉群的放鬆,以便更好的吸入氣息。具體做法是當唱前的一拍或一小節時。儘量把氣嘆(吐)完,當然快速的歌要快嘆,慢歌可以從容些。當指揮給出預備拍時,你的嘆正好完成,接著就有橫膈向下闊張,氣被自然吸入, 這一過程完成。 2.聞花式吸氣: 聞花式吸氣方法容易使氣吸得深,而且沒有吸氣時的抽氣聲和僵硬的動作。聞花時,因花香使人的心情特別愉悅,辨別花香時又要求特別認真和用心,是一種既放鬆又興奮的感覺。具體吸氣時是:上身完全放鬆,腰圍很舒服地向外鬆開,隨即胸部也有舒張感, 體內空間增大使氣息很自然地流進去。這樣的吸氣既松暢又適度,吸後人很自然暢。 聞花式可開口,也可閉口,在唱慢速的歌曲時,閉口的吸氣有利於保持喉頭的開啟。歌唱時最好自然張開嘴與鼻子同時吸氣為佳。不論是閉口還是開口與鼻子同時吸氣,最關鍵的是要體會氣息徐徐流入體內時的感覺。 3.驚訝式吸氣 驚訝式吸氣,就是利用人在驚訝時,生理作出的快速反映,達到快速吸氣的目的。這種吸氣 既吸的快又吸得深,它能使呼吸肌肉群在瞬間完成收縮與放鬆的迴圈,能鍛鍊呼吸器官的快速靈活性。這種吸氣也稱為"喘氣"。表現悲憤和激昂情緒效果較好。 . 關於唱歌的呼氣 各種快慢速的呼吸的組合,共有四種可能,只有一種可能不用,那就是慢吸快呼. 1、慢吸慢呼: 這是最多用的一種方法。很多的聲樂練習曲先從這種方法入手。很多的簡單的帶詞練聲曲也是這樣。大多初級的聲樂曲也屬於這一型別。要練好這種呼氣的方法,先要有好的吸氣,氣滿丹田,胸骨軟肋向裡慢推,逐漸把氣壓出胸腔,再由氣管送到喉部供發聲用。這個過程又要與歌曲節拍相適,一般前二拍呼氣前一拍從容吸氣,正拍送氣變聲,要細水長流地呼四到八拍(視樂句需要),才算完成。 2、快吸快呼: 這種方法在唱快速的練習曲和聲樂曲用。屬練習中較難的一種。我在實踐中發現,雖然女聲的花腔最多用此法,但初級時,大多女聲不如男聲,可能是體力不同的原故。 此呼法要在放鬆的基礎上,借橫膈的力量上下反彈,有彈性地控制氣息,使每一次呼氣都很準確,時值強弱恰到好處,練習時可多用"狗喘氣"來熟練之。 3、快吸慢呼也很多用。 在歌曲結尾處有時只有很少的地方可偷氣,練好了快吸慢呼,你就可遊刃有餘地完成它。有各別曲子有機會讓你一口氣拖出十幾拍,來展示你的呼氣功底,練好此類呼法,就可以使你的歌聲錦上添花。此法屬較高階的練習, 放在稍後再仔細琢磨。 注意三個部分的開啟:喉部大致的範圍,以聲帶為界,上面有口腔,下有氣管。 開啟喉首先是把喉頭的位置放到較低的部位。華人的講話習慣喉頭會不由自主地上移。歌唱是語言的延伸,要採取更積極的方法,去降低喉位,擴大容積。我的練習是體會"咽口水"。先用手指點在喉結上,再用咽口水入肚的辦法,把喉頭移到最低,用手指輔助保持這個位置,這樣先完成歌唱用的,喉較低位置。. 再體會喉的本身的活動,用形象的吞鴨蛋的方法把喉放鬆開啟,獲得比說話時有更大的活動空間。(用吸氣的驚呀法也可以做到喉的開啟)。喉的最上部的開啟,要注意有關口鼻腔的肌肉提起。我多用體會方法是這樣的:想象你面前放一枚看似不熱的湯園,當毫無防備地把它放進嘴裡,準備享用時,突然你感覺到它非常的燙,你想把它吐出已經來不及,只有張開喉嚨把它吞下去,為了不使咽管被燙痛,你拼命張開喉管,讓湯園快點透過。請你把此刻的動作和狀態保持下去,直到聲音從下而上自然發出毫無阻擋為止。 三種共鳴的問題 人的發聲要用各種共鳴支援,我稱之胸、口、頭腔的立體聲。最低的共鳴是胸腔共鳴,可以練習發出牛的哞叫,很低很渾厚。這時候你如果手扶胸膛的話,會明顯地感到它的顫動、它的共振。要發出這種共鳴就要放低喉頭,使喉的基音和氣管胸廓的振動結合起來。用好這種共鳴才可以使你的聲音音量大聲音豎,具有美聲的特點。當然,若學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可以略關一些低音共鳴。注意,只是關一些,不是沒有。只有做好低音,你的聲音才會有根基,才會有收放的本錢。 口腔共鳴也就是開啟口腔,放出這一部分的共鳴,具體的做法可以用吞湯圓的方法先開啟喉與口腔的空間。再找共鳴。口腔的共鳴要先做一鬆一提。松就是放鬆放平舌根。有的說法舌是歌的大敵,而華人語音發音機制複雜,用舌根輔助語言的作用大。中國戲劇的發音又以咬字清楚為出發點,這樣使有些唱歌的人會因為咬住了字而行不好聲。如果你發現有人唱歌發聲有困難,十有八九他的舌根是繃緊的。檢驗方法用指(本人用大指)按下巴中舌根部,看看是否繃緊。 放鬆舌根有許多方法,我的做法是:請你把舌全部吐出口來,左右搖頭使舌晃動,不晃就是緊了。要注意使舌的形狀成方形而不是尖形。有了舌的放鬆,再做發中高音的練習。這時候,舌在口外沒了,不能後縮。習慣了不用舌發音的唱,再一點一點地把舌放回口中,最後舌完全回到原來的地方,為了防止它的故伎重演,請發聲時用舌緊抵下齒,防止它後縮緊張,堵了聲音的通道。 一提是,要注意用面部的表情來幫助口腔中小舌頭的提起。小舌頭在咽的上方,有時我們感冒會發現它軟塌下來。我們要有意識提起小舌頭,使口腔獲得向上發展的空間。解決了舌和小舌頭的問題,口腔共鳴比較容易做到做好。 頭腔共鳴是一般的人不容易體會的。有人說我們頭上有許多擴音器,我們要開啟它,就有了共鳴。這種擴音器就在我們的頭腔和兩頰,那裡有一些空腔,可以作為頭聲的共鳴箱體。 怎樣使自已感受到自己聲音音質的微小變化? 我這裡有小竅門告訴你:一般人,第一次聽自己錄音時會說,那是我嗎?這種懷疑的根本原固是,平時你聽自己的聲音是透過固體(你身上的骨骼)傳播的,而聽錄音才是透過空氣的途徑來聽你的聲音。這才是真正的你的聲音,別人一貫聽到的你的聲音。我們想知道自已聲音的細小變化,用聽錄音的辦法最好。有時我們也用"大耳朵"的方法去直接聽,那就是對著牆角用雙手擴大耳廓面積,靠牆的反射和"大耳朵",使我們聽清了自己的音的本色。 頭腔共鳴的練習要在高音區,具體說要在D2以上的區域才能很好發出。把臉上幫助發音器官都動員起來,揚眉、瞪眼、聳鼻、毗牙,把發高音的面部器官統統提起來。聲音出咽後,把它引向硬顎和鼻咽結合部,使一半的聲音從口中放出形成基音,另一半向上從鼻腔出,帶動蝶頜竇振動形成共鳴。這種有泛音加強和支援的基音,會使你感到聲音突然明亮,這就是我們想往的頭腔共鳴。此時你若用手摸鼻眼處會有振動,有時振動在頭頂出現,我們人人自備的擴音器終於開啟,美妙的頭聲會使你的歌聲更美。 胸腔口腔頭腔的共鳴不能在各自的音域裡分割使用,我們要把它按一定的比例混和使用。唱低音要開一點頭腔,唱高音要留一點胸腔,這種"立體聲"才沒有過渡的坎,別人聽起來也更覺自然統一流暢。當然特殊的唱法如約克調和高腔唱法另當別論,他們人為分割共鳴區,使之具有特殊的效果,為特殊的歌曲服務。這與我以上所說的"立體聲"是兩碼事。 聲音的前後位置問題 聲音從臉龐的牙關為中心的位置來看,可分為前後兩部分。靠前的音響、脆、薄,靠後就稍暗、豎、厚一些,這裡說的都是對聲音的質的描述,是一種人為的感覺。從唱法來看,民族唱法屬靠前的位置的感覺,美聲唱法屬稍靠後的感覺。一種唱法,一類歌曲也可以用靠前靠後的方法去處理,這種處理應該是整曲統一的,不能有的前有的後。 一般說唱親切的民族的歌,可以把聲音從咽發出後引向硬顎,用較淺的共鳴向前直接放出,這樣響、脆、薄的效果就明顯。而唱戲劇性的歌劇選段,就要把聲音向後引導,沿咽壁直上到小舌頭再折向前,使音質有渾厚、結實、通豎的感覺。概括聲音的前的位置就是使音前進路線呈拋物線圖形,而後的位置是使聲音先上後前成直角形路線前進,先折後前的曲折過程可以獲得較大空間,贏得更多共鳴。 話筒 在我的練習和演出中,我逐漸認識了話筒的重要。音色的音與質的要求在話筒面前,要求有本質的不同。在一支效果良好,帶有調音和混響的麥克面前,你不用像從前那樣,用全身的力氣唱出一句驚天動地的歌來。以前劇場沒有擴音或沒有很好的擴音裝置,你的音量決定你的掌聲。可是現在,你可以用較小巧的力量,讓音響師去輕輕一推,你的音色就可以徹底展示魅力。稍厚就成美聲,稍脆就成了民族唱法,較個性化就成了通俗,音色全在電器手中變化。這一點,我們要好好向流行歌手學習,要知道,你的音色音量的變化,已隨電聲裝置的變化而變化,你在麥克前的算術級改變,在喇叭前己成幾何級的增強。也就是你若加大音量三倍,實際已成九倍也。唱慣音樂廳的"大嗓門"們,對著手中的話筒,要三思啊。學一點以柔克剛之術吧,用一半聲音加一半耳朵去聽伴奏,努力調動音響師的積極性,比你那過癮的一吼有效的多。若是比賽,你的第一句音量千萬別開足了,要不然音響師給你關小了,你永遠唱不響了。我的體會,千萬別告訴別人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