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哈哈哈
-
2 # 會飛的豬
絲綢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於公元前後的兩漢時期。它東面的起點是西漢的首都長安(今西安)或東漢的首都洛陽,經隴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蘭州),然後透過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門關或陽關,穿過白龍堆到羅布泊地區的Murano。
漢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兩道的分岔點就在Murano。 北道西行,經渠犁(今庫爾勒)、龜茲(今庫車)、姑墨(今阿克蘇)至疏勒(今喀什)。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經且末、精絕(今民豐尼雅遺址)、于闐(今和田)、皮山、莎車至疏勒。
從疏勒西行,越蔥嶺(今帕米爾)至大宛(今費爾干納)。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烏茲別克)、安息(今伊朗),最遠到達大秦(羅馬帝國東部)的犁靬(又作黎軒,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
另外一條道路是,從皮山西南行,越懸渡(今巴基斯坦達麗爾),經罽賓(今阿富汗喀布林)、烏弋山離(今錫斯坦),西南行至條支(在今波斯灣頭)。如果從罽賓向南行,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轉海路也可以到達波斯和羅馬等地。
這是自漢武帝時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以後形成的絲綢之路的基本幹道,換句話說,狹義的絲綢之路指的就是上述這條道路。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地理環境的變化和政治、宗教形勢的演變,不斷有一些新的道路被開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變化,甚至廢棄。
比如敦煌、羅布泊之間的白龍堆,是一片經常使行旅迷失方向的雅丹地形。當東漢初年打敗蒙古高原的北匈奴,迫使其西遷,而中原王朝牢固地佔領了伊吾(今哈密)以後,開通了由敦煌北上伊吾的“北新道”。 從伊吾經高昌(今吐魯番)、焉耆到龜茲,就和原來的絲路北道會合了。
南北朝時期, 中國南北方處於對立的狀態,而北方的東部與西部也時分時合。在這樣的形勢下,南朝宋齊梁陳四朝與西域的交往,大都是沿長江向上到益州(今成都),再北上龍涸(今松潘),經青海湖畔的吐谷渾都城,西經柴達木盆地到敦煌,與絲路幹道合; 或更向西越過阿爾金山口,進入西域鄯善地區,與絲路南道合,這條道被稱作“吐谷渾道”或“河南道”,今天人們也叫它作“青海道”。
還有從中原北方或河西走廊向北到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越伊犁河至碎葉(今托克馬克附近),進入中亞地區。這條道路後來也被稱作“北新道”,它在蒙古汗國和元朝時期最為興盛。
-
3 # xiaocao449
答:古代絲綢有四大名繡,
(蘇繡)、
(蜀繡)、
(湘繡)、
(粵繡)。
還可以分三大名錦,
(雲錦)、
(蜀錦)、
(宋錦)。
一、四大名繡
1、(蘇繡)
蘇繡是以江蘇蘇州為中心包括江蘇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蘇繡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濱臨太湖氣候溫和盛產絲綢,當地婦女素有擅長繡花的傳統習慣。優越的地理環境,絢麗豐富的錦緞,為蘇繡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蘇繡在藝術上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和諧、線條明快、針法活潑、繡工精細的地方風格,被譽為“東方明珠”。
2、(蜀繡)
亦稱“川繡”,是以成都為中心的四川刺繡產品總稱。蜀繡的歷史很悠久,據晉代常璩《華陽國志》中記載,當時蜀中的刺繡已十分聞名,並把蜀繡與蜀錦並列,視為蜀地名產。蜀繡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種類豐富,充分發揮了手繡的特長,形成了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蜀繡題材多為花鳥、走獸、山水、蟲魚、人物,品種除純欣賞品繡屏以外,還有被面、枕套、衣、鞋、靠墊、桌布、頭巾、手帕、畫屏等。既有巨幅條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觀賞性與實用性兼備的精美藝術品。
3、(湘繡)
湘繡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湘繡分別在民國元年(1912年)和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義大利都靈博覽會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湘繡分別獲得最優獎和一等獎,被國外譽為超級繡品。湘繡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繡花,其實是將絨絲在溶液中進行處理,防止起毛,這種繡品當地稱作“羊毛細繡”。湘繡也多以國畫為題材,形態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湘繡人文畫的配色特點以深淺灰和黑白為主,素雅如水墨畫;湘繡日用品的色彩豔麗,圖案紋飾的裝飾性較強。
4、(粵繡)
廣東刺繡藝術的總稱,包括以廣州為中心的“廣繡”和以潮州為代表的“潮繡”兩大流派。相傳最初創始於少數民族,與黎族所制織錦同出一源。先前繡工大多是廣州、潮州男子,為世所罕見。粵繡始於唐代,明中後期形成特色,清代由廣州港出口名揚國外。技藝精湛,構圖裝飾性強,色彩濃郁鮮豔,繡絨平整光亮,文理清晰,絨條灑脫。唐代蘇鶚所撰《杜陽雜篇》就描述過廣繡“細如毫髮,其品題章句,無有遺闕。”
二、三大名錦
1、(雲錦)
雲錦指在南京生產一種提花絲織工藝品,織造精細圖案精美、錦紋絢麗多姿,集歷代絲織工藝之大成,又融會了其他各種絲織工藝的寶貴經驗,達到了絲織工藝的巔峰。雲錦主要特點是逐花異色,從不同角度觀察,繡品上花卉的色彩各異 。
雲錦的歷史可追溯至宋代,因色澤光麗燦爛,狀如天上雲彩,故而得名,流行於明清時期,元、明、清三朝均為皇家御用品貢品,被稱作中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最後一座里程碑。2006年雲錦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傳承單位是南京雲錦研究所。
2、(蜀錦)
蜀錦原指四川生產的彩錦,後成為織法似蜀的各地所產之錦的通稱。蜀錦多以染色的熟絲線織成,經線起花,運用彩條起彩或彩條添花,以幾何圖案組織和紋飾相結合的方法織成。蜀錦圖案取材廣泛,諸如神話傳說、歷史故事、佔祥銘文、山水人物、花鳥禽獸等。成都“錦官城”得名於秦漢時期,秦漢至隋唐時期的錦織品幾乎均為蜀錦。是絲綢之路的主要交易品之一,亦是日本國寶級傳統工藝品京都西陣織前身。2006年,蜀錦織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單位是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
3、(宋錦)
宋錦起源於宋末,主要產地在蘇州。紋樣組織精密細緻,質地堅柔;圖案花紋對稱嚴謹而有變化,豐富而流暢;色彩運用豔而不火,繁而不亂;製作工藝以經線和緯線同時顯花為主要特徵。宋錦實用性非常強,質地柔軟堅固、圖案精美、耐磨且可以反覆洗滌,適用面非常廣。宋錦是在唐代蜀錦基礎上發展而來,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單位為蘇州絲綢博物館。
回覆列表
古代絲綢有四大名繡,分別是蘇繡、蜀繡、湘繡和粵繡。還可以分為三大名錦,分別是雲錦、蜀錦和宋錦。
一、四大名繡
1、蘇繡
蘇繡是以江蘇蘇州為中心包括江蘇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蘇繡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濱臨太湖,氣候溫和,盛產絲綢,當地婦女素有擅長繡花的傳統習慣。
優越的地理環境,絢麗豐富的錦緞,為蘇繡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蘇繡在藝術上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和諧、線條明快、針法活潑、繡工精細的地方風格,被譽為“東方明珠”。
2、蜀繡
亦稱“川繡”,是以成都為中心的四川刺繡產品總稱。蜀繡的歷史很悠久,據晉代常璩《華陽國志》中記載,當時蜀中的刺繡已十分聞名,並把蜀繡與蜀錦並列,視為蜀地名產。蜀繡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種類豐富,充分發揮了手繡的特長,形成了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
蜀繡題材多為花鳥、走獸、山水、蟲魚、人物,品種除純欣賞品繡屏以外,還有被面、枕套、衣、鞋、靠墊、桌布、頭巾、手帕、畫屏等。既有巨幅條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觀賞性與實用性兼備的精美藝術品。
3、湘繡
湘繡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湘繡分別在民國元年(1912年)和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義大利都靈博覽會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湘繡分別獲得最優獎和一等獎,被國外譽為超級繡品。湘繡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繡花,其實是將絨絲在溶液中進行處理,防止起毛,這種繡品當地稱作“羊毛細繡”。
湘繡也多以國畫為題材,形態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湘繡人文畫的配色特點以深淺灰和黑白為主,素雅如水墨畫;湘繡日用品的色彩豔麗,圖案紋飾的裝飾性較強。
4、粵繡
廣東刺繡藝術的總稱,包括以廣州為中心的“廣繡”和以潮州為代表的“潮繡”兩大流派。相傳最初創始於少數民族,與黎族所制織錦同出一源。先前繡工大多是廣州、潮州男子,為世所罕見。粵繡始於唐代,明中後期形成特色,清代由廣州港出口名揚國外。
技藝精湛,構圖裝飾性強,色彩濃郁鮮豔,繡絨平整光亮,文理清晰,絨條灑脫。唐代蘇鶚所撰《杜陽雜篇》就描述過廣繡“細如毫髮,其品題章句,無有遺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