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uguestlion
-
2 # 琴棋書的大雜燴
世人皆想文藝的活著,可現實總是一棒子打得你找不著北。
文藝片看的是內涵,當一部文藝片引起你的心靈共鳴,你會感覺心靈震顫、醍醐灌頂,試問怎會不為這部片子叫好?
但這種共鳴,需要你的情緒、心境、經歷的完美契合,而現實中,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的大部分時間,充斥著的,多是煩惱、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心情糟糕,可能聽說是文藝片,連想看的心情都沒有了,於是只有一小部分人,剛好處在完美心境中,去看了文藝片,然後拼了命的為這部文藝片叫好,這就是文藝片叫好不叫座的原因。
相反的,商業片就是讓你放鬆的,就是讓你過癮的,你心情糟糕,看一部從頭到尾瘋狂打鬥的大片,心情瞬間大好,看和也是激情澎湃,但看完電影走出影院,你去想不出這電影到底演了什麼,別人問你電影怎麼樣,你想半天只能說:不怎麼樣。
由此,大部分心情不好的人,選擇了藝術價值較低的商業片,票房就上去了,但看完的人,卻大都不會為這商業片叫好,這就是商業片叫座不叫好的原因吧!
-
3 # 簌小雪
文藝片叫好不叫座,商業片叫座不叫好是由各自的特性決定的。文藝片往往用樸實無華的鏡頭表現具有藝術高度的思考,過程很平淡,節奏也很慢,它所表達的奧義往往需要認真思考才能發現,如果看不懂,就往往被認為是無趣的影片。好的文藝片很多,比如《霸王別姬》《那人那山那狗》等等。
而商業片則不同,往往用精彩的內容快節奏的表現內容,追求娛樂性和感官刺激,或輕鬆幽默或激烈震撼,如《鋼鐵俠》《阿凡達》《變形金剛》等等。
可以說,文藝片與商業片各有千秋,但是完成文藝片叫好不賣座的主要原因是文藝片的形而上使得它的受眾範圍太小,愛看的人給予的評價很高,而商業片賣座不叫好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商業片追求票房,價值觀、演員、表現手法上都追求感官刺激而缺乏實質內涵,當然不排除很多商業片還是不錯的。
文藝片和商業片也不是很涇渭分明,有些電影往往具有文藝片的奧義和商業片的娛樂性。我個人認為《大話西遊系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用搞笑戲謔的商業片內容和手法,表現著文藝片的悲傷和無奈。
-
4 # 元元的天下
商業片又叫娛樂片,同文藝片相比,往往叫座不叫好,文藝片叫好不叫座,為什麼會這樣?
《捉妖記》海報
首先從主觀上說,文藝片不如娛樂片受眾廣,生活本已沉重,何不搞笑搞笑? 大年初一看《捉妖記2》這樣閤家歡的片子,(尤其孩子較小)再合適不過,票房不俗。
如果看《素媛》《被嫌棄的松子一生》,《牯嶺街殺人事件》壓抑沉重的體裁,總歸叫人難受。
《素媛》海報
我們不能說糖衣炮彈不好,裡面裹著藥也不錯。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這樣的片子,年輕人不愛看,因為他們還沒到反思的年紀。總體來說看電影作為消費,主力軍還是年青人。
《小時代》票房驚喜,口碑撲街又如何,賺錢才是硬道理,誰上心《三峽好人》? 《小時代》劇照
從客觀上講,投資人到院線市場,賠本的買賣有幾個願意幹?在很長的一個時期, “ 好萊塢 ” 就是商業片的代名詞。以市場需求為目標,從編劇,主演,導演,宣傳攻勢都為票房作鋪排,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商業運作模式。
有回報才能吸引投資者,請得起大明星,大導演,高水準的特效,保證精美的製作水平,院線大規模排片,這些無疑都是高票房的保證。《泰坦尼克號》《星際爭霸》等哪個不是巨量投資?
而文藝片往以產定銷,合不合觀眾的味口,有待檢驗,雖然寓教於樂,注重思想性和藝術性,容易引發觀眾的共鳴,但常常不夠娛樂性。對於只想看場電影輕鬆一下的普通人,往往不夠吸引力。
對投資者而言,僅有情懷是不夠的。電影總歸是商品,有其贏利的天然屬性。
其實對於這一現象,也不必過於悲觀。總有人不只忙著數手中的六便士,也惦記著天上的那一輪文藝的明月。 《花樣年華》劇照
如果導演有心,拍拍《黃金時代》《讓子彈飛》《芳華》這樣的片子叫好又叫座的似乎也不難; 徐克《《青蛇》,王家衛《花樣年華》這樣的有號召力的導演,有明星加盟,劇本也好的就勝過無數王晶了。
《大話西遊》當年也不理想,但而今已成經典。《無問東西》《大雪冬至》一類思想性很好,可觀眾不買單呀,比起許多無法上映的片子,《十七歲單車》《小武》《鬼子來了》等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無奈,又似乎強在河蟹。 《 芳華》劇照
探索性的小成本文藝片,其實不適合在電影院生存,作為網上觀看,夜深獨品,一杯清茶或咖啡,看完抽支菸,思考一下人生,再完美不過了。
小情侶週末約會,吃著香甜的爆米花,或恐怖片或大片或者《再見前任3》催淚片,出了來依舊感覺生活美好,星光燦爛。
至於老頭老太太,TV6看不花錢,或者社群廣場免費觀影,看看老片子,懷懷舊何樂而不為呢?
-
5 # 令狐伯光
最近幾年,中國商業電影的飛速發展,倒是在輿論上產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中國觀眾成天在坡口大罵中國沒有反應現實,反應人性,反應黑暗的高質量電影。但是實際上每年中國優秀的民族藝術電影,每每有電影上映票房基本都撲街掉了。尤其是,中國在國內外電影節都有獲獎的藝術電影。可能很多人也覺得非常冤枉,他們不是不想支援中國藝術電影,原因也非常的簡單,這個,並沒有什麼好不承認的。藝術電影是導演著重於自我的人文表達,它天生就不吸引觀眾,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是文藝片在製作方面,往往調色昏暗,節奏緩慢等等。文藝片大多數的投資並不高,導演可能為了表達時代凝重感等原因。文藝片別提什麼特效大場面了,連電影畫面調色都非常的昏暗。
文藝片的配樂也不勁爆,很多文藝片最要命的大概只有一點,那就是與商業片節奏明快,扣人心絃完全不同。文藝片節奏十分緩慢,加上留白和蘊含意義的鏡頭太多。對於只想娛樂的觀眾,必須看得昏昏欲睡。
二是文藝片在故事劇情上,一向晦澀難懂其實,與上一條技術技術非常相同,當然講故事並不像製作技術需要大量資金。但這種講述人性,講述黑暗的文藝片。導演的人文思想表達,往往用很多非常專業的電影知識,各種非線性敘事,各種魔幻時空表達,和文化內涵的隱喻。
國外文藝片不提,中國文藝片導演,第五代導演基本把故事放到“傷痛文學”的十年時期。中國第六代文藝片導演,習慣將故事放到80年代和90年代。再加上講述的是平頭老百姓,在大時代的家庭變革,和親情愛情割裂。
說句難聽的,普通人誰想看這些上世紀,土土的農村人,還有城市普通百姓的無聊的人間百態。
三是文藝片往往沒有知名當紅演員。按照中國當下影視市場倒也好解釋,中國演員片酬太高,文藝片偏偏投資太低。一個當紅巨星的片酬很可能比拍一部電影的錢還高。當紅演員如果不是想走文藝片路線電影節獲獎刷口碑,基本不會屈從小成本文藝片。
而當紅明星如果想選擇文藝片,放棄比較高的片酬。那麼所接的文藝片,往往又是知名大導演的文藝片嘗試。但是總的來說,當紅明星主演文藝片的機率是比較低的,這就造成一個問題。
中國觀眾雖然成天罵流量明星片酬高,真正演員不受到重視。但流量明星自帶巨大流量和話題度,外加各大媒體平臺的宣傳等等優勢。文藝片沒有當紅明星主演,便少了這些東西。所以,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四是文藝片由於投資低往往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觀眾是消費者,電影其實是商品,那麼溝通消費者和商品連線的平臺和渠道就非常重要。影視文化這責任屬於媒體平臺,文藝片由於投資小沒有大範圍宣傳,文藝片質量即使再高,很多觀眾根本就不知道。
所以,文藝片對於普通觀眾來說是一點都不親民,也不顯得多麼好看,熱鬧和娛樂娛樂的。如果總結一下,大概就是這樣的。
文藝片沒有大製作,沒有大故事,沒有大明星,沒有大宣傳,你不撲街誰撲街。ps:文藝片當然也有大投資,大導演,大製作,大明星,大故事,大宣傳的電影的。但這種專案基本是圈內大導演出手了,情況是比較少見的,總體來說文藝片基本還是面臨上述的問題。
回覆列表
早就聽說機器人總動員很叫好也很賣座,因為是動畫片一直牴觸沒看,最近靜下來的時候陪孩子剛看了第一遍,動畫片科幻片商業片,全都算吧,如果是真人演戲也可以叫文藝片,個人覺得商業和文藝沒有太分割開來,好的故事寫成書也很賣座,比如科幻小說《三體》,賣座的不光是新穎的科技同時也承載著濃濃的文藝情節,看了讓人深思讓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