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本來世界觀
-
2 # 高大福
準確地講,印度的軟體業並不發達,發達的是印度的“軟體外包產業”。而且,即使是印度的軟體外包業,也只能算曾經輝煌過,現在已經走了下坡路。
說起對印度軟體業的印象,我們聯想到的往往是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等這些“印度人”在世界一流科技公司呼風喚雨的形象。同時,有海外工作經驗的人士也會對印度人在美國公司中的影響力有切身的體會。所以,我們往往會有一種錯覺“印度的IT人才很多,軟體業很強大”。
但事實上, 印度社會貧富差距大,內需不足,軟體行業的主要模式體現在外包服務上——給歐美的大IT公司進行軟體代工。類似於富士康和蘋果的關係,核心技術和品牌都不在自己手上,本質上和中國以前的“外貿訂單加工”模式很類似,是一種相對廉價的腦力勞動力輸出。
印度軟體外包業崛起於上世紀90年代早在1991年,印度政府就在軟體業實現了“零稅賦”,並享有銀行貸款的優先權。同時,政府還對包括“印度矽谷”班加羅爾在內的多個軟體園和出口加工區制定了優惠政策,並注重智慧財產權保護,創造有利於軟體業發展的法律環境。加之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能讓相關人員在與跨國公司的交流中做到無障礙溝通,又在無形中給印度的軟體行業創造了先天優勢。
起初,印度的軟體外包公司以承接一些小的軟體開發代工起家,真正的大發展是在2000年前後出現的,當時“千年蟲”讓世界各國公司感到恐慌,但也給處於低端的印度IT公司帶來了機會,藉此機會接觸到美國公司執行中的數百萬條程式碼並將其修復。
當時日本企業給美國企業帶來的競爭壓力,迫使後者大力削減成本,在軟體解決方案的低端與印度IT公司合作。印度IT公司藉此機會提升技術,改善離岸業務模式流程,獲取專業知識爭奪更高價值的IT服務。而且,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盧比長期貶值,這幫助印度公司更具競爭力。印度的軟體公司更像是“軟體工廠”,幾千上萬人的軟體公司也不在少數、像Infosys、 HCL、Wipro,都是印度軟體外包領域的龍頭,總收入在千億美元級別,佔領了全球軟體市場約20%的份額。前幾年的統計數字顯示,印度超過1000人的軟體公司有上百家,前五位的公司員工人數在5000人以上,這幾個大公司基本只做軟體開發外包。
印度透過以下幾個途徑獲得軟體技術人員:一是依靠高等院校。印度有400餘所大專院校設定了計算機專業,每年可培養畢業生1萬餘人,政府還為250餘所院校提供部分教學經費。二是依靠民辦或私營機構培訓人才。目前這類機構有700餘家,每年可培養數萬名學員。三是軟體企業自身建立培訓機構。印度政府還在全國250個機構開設電腦培訓課程,在大約3000所中學推出“中學計算機掃盲和學習計劃”。這種多渠道的培訓為軟體企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軟體藍領”。
印度軟體外包業目前面臨的艱難現狀雖然過去20多年來印度軟體外包業享譽世界,然而這些只能算是歷史成績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技術迭代更新,尤其是大資料分析的應用、數字化的轉型、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印度外包產業和模式開始遭遇寒流:產值大幅下滑,員工大批失業。
印度《經濟時報》1月2日報道,2017年印度IT產業裁員高達5.6萬人,2017年IT公司校園招聘減少了50%—70%。報道稱,裁員僅僅是剛開始。印度《商業日報》近日報道,大型IT公司正在逐漸裁員數千人,而研究表明,在未來4年內,數十萬的就業機會可能會消失。在班加羅爾,心理醫生人手嚴重短缺,因為來諮詢的人太多,他們大部分都是被解僱的軟體工程師。
印度國家軟體與服務公司協會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印度軟體外包產業總值同比下降10%,軟體外包失業率在增加。過去5年,軟體外包上市公司前5名企業收入和利潤增長減半。
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時代對“勞動力套利”模式的衝擊印度IT公司很少在技術開發或產品研發上投資,因此沒有能力進入軟體業的高階市場。一直以來,印度軟體外包產業努力維持的是一個簡單的“勞動力套利”模式,基於其擁有大量說英語的年輕人和具有少量基本IT技能的工程類畢業生,在低端領域這些人可以忽略一些基本技能和產品質量,在工作中學習。因此,印度IT公司一直延續這種低成本模式,擁有龐大的入門級員工隊伍,但缺乏資深的管理者和開發者。這使得印度IT公司這幾年在面對大資料分析、人工智慧模型最佳化、資料流量演算法等新的需要更高工作技能的軟體開發領域缺乏競爭力。
印度為什麼不能在軟體行業進行產業升級?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總數約為13.4億,僅次於中國;但是由於它的教育體制,導致了沒有足夠的高階人才可以對基於外包模式的軟體行業進行整體升級。
印度的教育走的是重高等教育,輕基礎教育的路,所謂高等教育直追中國,基礎教育卻恍如非洲。2013-14學年度,小學階段輟學率高達21.2%,小學到初中階段高達39.2%,《經濟學人》稱根據一份非政府組織的調查報告,大約有一半的印度五年級學生看不懂提供給二年級學生的課文,另外只有四分之一的五年級學生能掌握除法。
印度在識字率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基礎教育輟學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奇怪的是高等教育規模卻擴大很快。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015年已經到了26.88%,差不多是中國2011年的水平,甚至於在2001年前中國一直低於印度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同時,印度教育資源分配方式嚴重傾斜,政府的科技教育政策是大力扶持以產業為導向的資訊科技學院,,所以國家把大部分的教育資源優先給了能夠給國民經濟帶來效益的教育專案。
不難想象,在這種類似於“拔苗助長”的教育體制下,印度的高等教育徒有其名,培養出來的大都只是一些“技術工人”,而國家的科研人才底子很薄。
雖然印度也有像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IIT)這樣個別的頂級學府(錄取率不到3%),但其早已經成為了向美國矽谷輸出人才的後花園。IIT畢業的天才學生基本都移民去了美國,成為了印裔矽谷高管,例如谷歌和微軟的CEO在國籍上都是美華人而非印度人。
人才流失一直是印度IT產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畢業生會選擇離開印度,是全球人才外流人數最多的國家,而這些外流人才 有一大半去了美國。工資水平低、工作環境差,使得印度的高科技人才紛紛流向歐美髮達國家,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導致了本國的軟體行業無法進行產業升級。
-
3 # 一笑象害蟲
軟體外包實際上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軟體公司設計好系統核心、構架後,把餘下的工作外包出去,印度憑藉語言優勢爭得了大部分外包市場,這就是所謂印度外包業發達的印象。實際上印度自己的原創軟體在國際上沒有任何影響力,無論是系統軟體、應用軟體和網路軟體,由於製造業不發達,嵌入式軟體也少的可憐,如果說外包業務也能稱軟體業發達的話,那麼俺們村的建築業也很發達,因為俺們村出去做外包的泥瓦工特多。
-
4 # 創客貼沒有膠
印度軟體業,其實類似於國內富士康,只不過富士康是代工,而那邊是搞外包的。
不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家軟體外包不是蓋的。
回覆列表
幫助印度在世界地圖上發揮影響力的最大因素之一是IT行業蓬勃發展。IT行業對國家GDP的貢獻導致印度經濟穩步增長。 印度的IT行業被視為創新者的中心,其為全球提供世界級的技術解決方案。 各種國際組織在印度設立辦事處,如谷歌,埃森哲等。它們幫助印度經濟從農業經濟轉向知識經濟。
印度的軟體業和外包業在全世界都非常的出名,並且佔有大的市場份額。
先來看看印度軟體業的未來趨勢:
1.越來越注重所提供服務的質量。低成本不足以贏得客戶和BPO獲得市場份額。他們需要在質量和價格上進行競爭。
2.專業組織會越來越碎片化。您不會看到大型的廣泛業務流程外包,而會看到專業化的公司,
3. 遠端辦公能力會持續加強。員工在家工作的增加。交通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困難意味著允許員工在家工作的組織具有明顯的優勢。與此相對應的,工作人員將被要求使用軟體來追蹤他們的時間和生產力。
4.越來越多的鼓勵創業公司。頂級開發人員會考慮建立自己的創業公司,創業社群將蓬勃發展。來自美國大學的線上學位和線上免費課程的印度開發人員。 MIT可以免費線上學習。未來將充滿自學成才的人員,他們利用免費提供的所有課程資料進行自我教育。
印度目前還意識到了雲,大資料,分析,移動,社交媒體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成為最新的流行語和當今的需求。 印度公司正在跟蹤這些不斷變化的趨勢,並且正在努力改變他們的產品和服務,以適應這些領域,以便在IT創新的幫助下提升交付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