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五更》:
一更來姑娘看龍燈,嫂嫂為她扮花容。
放落青絲髮,梳起龍鳳頭。
大紅襖兒拼上白綾裙。
對襟披風輕巧巧,三寸金蓮左右分。
或勿把囡兒嫁平陽》:
姆媽娘,勿把囡兒嫁平陽。
平陽三條嶺啊四條洋,前門介海水白洋洋,
後門開介大貓拖豬娘,直介歸家望親孃。
好的親孃打卵卵,勿好親孃摜你三巴掌。
不怨大,不怨娘,只怨媒人爛肚腸。
以《十八歲媛主配週歲郎》:
十八歲媛主配週歲郎,日裡餵奶吃,
夜裡打尿包,還要抱起看光光。
叫他丈夫讓人笑,叫他兒子理不當。
可以看出古代婦女的生活風貌,三寸金蓮成了審美追求。也反映了女人的命運不由自己支配的人生憂慮。同時,反映了封建時代荒唐的童養媳婚姻對女性的摧殘。
如《捕魚十月歌》:
正月去砍竹,二月去糴谷。
三月辦落洋,四月張片烏鱗鯧。
五月重五水,六月網難張。
七月七水風,八月海打空。
九月九,和尚頭螺張一斗。
十月十,老大解網行販奪。
魚民的生活情景十分鮮明逼真。糴谷備糧下海打魚,收穫甚微。五月六月發大水,七月八月多臺風。九月,只獲得毫無價值的和尚頭螺。十月天寒得解網了,只有一點海貨,難怪魚販來搶奪。
如《蓋缸新婦》:
蓋缸新婦蓋缸應,九條蘭鱔怎能分?
公三條,婆三條,丈夫兩條我一條。
多嘴的新婦因為多嘴被蓋在缸中,還要多嘴,更忘不了自己的一份利益。形象可笑而不惡,善意的調侃,十分幽默,富有生活情趣。
如《貪吃婦人不做家》:
貪吃婦人不做家,貪吃懶做笑呵呵。
堂前有地不肯掃,桌上灰塵用手拖。
客人來了慢騰騰,端出半碗灰塵半碗茶。
日裡東家走西家,夜裡點燈紡棉紗。
三年紡個鵝卵苧,四年紡個菜頭紗。
菜頭紗啊菜頭紗,老鼠拖去當尾巴。
貪吃懶做的婦人每當丈夫勞動回家前才坐下紡一回紗,丈夫一來便將紗團往床背一丟起身做飯,四年如此,表象看來多麼勤勞,紡的紗該不少吧?丈夫上床背一看,只是一個菜頭大的紗團,還不如給老鼠拖去當尾巴。
如《煙筒歌》:
樂清千里到長安,天下窮人是一家。
千山萬水通大道,煙筒一杆走天下。
一根菸筒走遍天下,豪邁地對待生活,不畏艱難困苦。
此外哭嫁歌很有勸世味道:天夜空,地也空,生生世世在夢中。而上樑是拋饅頭歌充滿吉祥喜悅:一個饅頭拋過東,代代兒孫、作相公。一個饅頭拋過南,先中狀元后作官......
二、勞動歌謠將勞動的艱難傾訴出來,漁歌、田歌、山歌時時可聞。漁歌別具一格,多是無詞號子,嗨羅呵,噢羅呵,依哎呵地唱,在勞動中起了協調、鼓勁作用。漁歌號子有長號、短號、拔蓬、打水、起錨、搖擼等等。
田歌則任意延長,帶有歌詞,如《長年嘆》:
田頭田尾拋的荒,老婆兒子人供。
田頭田尾曠的曬,老婆兒子人帶。
或《耕田歌》:
耕田耕三畝哎,日曬皮肉烏哎......
或《六月》:
六月早稻黃又黃,打把稻劍日日忙。
天光割來露水谷,下半日割來好上倉。
而《十月》:
十月裡來降白霜,長年獨自困硬床。
困到半夜西風起,腳骨縮攏到下巴。
反映了農民生存的艱難不易。緊張的勞動,貧苦的生活,在這類歌謠中有了生動的反映。
如《懶漢歌》:
天光露水白濛濛,等等日晝日頭紅。
日晝日頭猛蒸蒸,等等黃昏開夜工。
黃昏蚊子千千萬,不如明天起五更。
懶漢的形象以反嘲的詞句予以生動的描繪,足以讓人辛苦之後開心一笑以解疲勞。
如《五更金雞》:
五更金雞叫嘍嘍,嬸叫小叔爬起放黃牛。
蓑衣箬笠掛在金鉤上,夾糖麥餅放在飯鑊頭。
生活情趣特濃。反映了農民家庭體系中一個方面的生活面貌和人情意味。
三、愛情歌謠這類歌謠在樂清很多,頗為群眾喜聞樂見,其原因面貌、韻味特色一直保留至今。愛情歌謠表現樂男女之間的微妙情感,是愛情追求的一種訴說方式。如《探妹》:
正月探妹正月正,我同小妹看花燈。
看你是真的唷,看你是真心。
或《張,勿用張》:
門前栽桃桃不生,後門園裡栽金罌。
十八歲媛主摘金罌,二十歲後生牆外張。
張,勿用張,想我金罌拋過牆。
你想時辰八字問我娘。
有的愛情歌謠用詞機智,善於暗示和挑逗。如《一根扁擔射過窗》:
一根扁擔射過牆,親親叫我吃金瓜。
你說金瓜怎麼吃?掰開裡面黃花花。
或《一隻麻雀》
一個大姐來送米,一隻麻雀來自飛。
一飛飛到稻草裡,一個頭來一個尾。
兩隻眼睛兩支翅膀腿,兩張嘴巴花得花兒開。
一哈一哈一朵梅花,一朵金蓮花。
或《哈哈調》:
紗窗什麼響丁當,姑娘聞聲叫隔壁王大娘。
大娘上樓問姑娘,吞吞吐吐姑娘什麼緣故病?
希哈咿嘛哈,本該請醫生,醫生不在家。
開方打脈奴不要,希哈咿嘛哈。
或《五更鼓》:
一更裡想思病,正好來得困。
耳聽廳上叫,廳上貓兒來得叫。
貓兒怎樣叫?捏噢捏噢叫唷,
聽得奴奴動動心,傷傷心,鴛鴦枕上到一更....
委婉動人的戀情,微妙複雜的心理,在這些民歌中有樂含蓄、隱喻、雙關的流露。這種藝術風格的表現多不勝舉。
四、時政歌謠對於社會生活中的時政、形勢的基本認識和態度,承載了民眾的真實情緒。如清未虹橋的《瞿振漢》:
咸豐坐落第三年,大水漫漫平屋簷。
咸豐坐落第四年,振漢反到樂清縣。
嚇得縣官康正基,鑽進水門團團旋。
驚熬浙江布政司,京城天子叫皇天。
在人民公社化期間,人們感嘆於大躍進、瞎指揮、浮誇風、強迫命令風,感嘆於強制辦公食堂吃大鍋飯得生存困苦,產生了布少民歌,如
《食堂歌》:
天光鳳凰卵,日晝光榮粉。
接力清水等,黃昏望電影。
“鳳凰卵”指洋芋,“光榮粉”指康粉,“望電影”指食堂燒了粥湯。或《放衛星》:
社社隊長放衛星,畝畝早白超萬斤。
十畝並作一畝算、,連殼帶草夾溼稱。
書記戴上光榮花,社員餓成一條筋。
或《等隊》:
天光出工等隊,中午食堂排隊。
黃昏打工分,社員討馬X(意為罵粗話)。
工分未打成,大對書記叫開會。
這類歌謠以真實、樸實的口語概括了當時形勢和生活面貌,不但富有藝術性,而且很有歷史價值。
五、童謠樂清童謠(兒歌)很多,隨時可聞。童謠往往是兒童遊戲時自然流露的童言,也有成人教育兒童對事物簡要認識的知識性歌謠。以童趣、娛樂為主。如《小小尼姑爬樓梯》:
小小尼姑爬樓梯,摸把白米供雄雞。
雄雞不想白米吃,只想小小尼姑做夫妻。
或《火眼王王》:
火眼王王,夜頭爬起燒湯。
無燈點,照月光。
無腳盂,破水缸。
無床困、困柴倉。
凍不牢,坐床槓。
跌落地下供黃貓。
早早走來吃精肉,遲遲走來啃骨頭。
火眼王王(螞蟻)怎麼會燒湯呢?這些都無光緊要,只需圖個上口韻味,音樂感必須很強,詞語似通非通,甚至無法記錄,而童趣十足。
又如《一個星》:
一個星,孤零丁;
兩個星,不零落。
三歲無娘被嫂辱。
辱起烏雲飄飄飛,街雙眼淚上絹機。
腳踏挨架響,織布兩三丈。
姆勿響,大哥去溫州,二哥去處洲,
買來處洲樹,做起溫州床。
眼床底角畫蛟龍。
引手上,畫蝴蝶。
踏凳頭,畫小丑。
尿盆蓋,畫鴨卵。
尿盆唇,畫痴蟲。
尿盆底,畫小姐。
尿盆臀,畫小囡。
尿盆外,畫老大。
衣櫃門,畫將軍。
衣櫃格,畫金銀。
大大小小喜開心。
《鬧五更》:
一更來姑娘看龍燈,嫂嫂為她扮花容。
放落青絲髮,梳起龍鳳頭。
大紅襖兒拼上白綾裙。
對襟披風輕巧巧,三寸金蓮左右分。
或勿把囡兒嫁平陽》:
姆媽娘,勿把囡兒嫁平陽。
平陽三條嶺啊四條洋,前門介海水白洋洋,
後門開介大貓拖豬娘,直介歸家望親孃。
好的親孃打卵卵,勿好親孃摜你三巴掌。
不怨大,不怨娘,只怨媒人爛肚腸。
以《十八歲媛主配週歲郎》:
十八歲媛主配週歲郎,日裡餵奶吃,
夜裡打尿包,還要抱起看光光。
叫他丈夫讓人笑,叫他兒子理不當。
可以看出古代婦女的生活風貌,三寸金蓮成了審美追求。也反映了女人的命運不由自己支配的人生憂慮。同時,反映了封建時代荒唐的童養媳婚姻對女性的摧殘。
如《捕魚十月歌》:
正月去砍竹,二月去糴谷。
三月辦落洋,四月張片烏鱗鯧。
五月重五水,六月網難張。
七月七水風,八月海打空。
九月九,和尚頭螺張一斗。
十月十,老大解網行販奪。
魚民的生活情景十分鮮明逼真。糴谷備糧下海打魚,收穫甚微。五月六月發大水,七月八月多臺風。九月,只獲得毫無價值的和尚頭螺。十月天寒得解網了,只有一點海貨,難怪魚販來搶奪。
如《蓋缸新婦》:
蓋缸新婦蓋缸應,九條蘭鱔怎能分?
公三條,婆三條,丈夫兩條我一條。
多嘴的新婦因為多嘴被蓋在缸中,還要多嘴,更忘不了自己的一份利益。形象可笑而不惡,善意的調侃,十分幽默,富有生活情趣。
如《貪吃婦人不做家》:
貪吃婦人不做家,貪吃懶做笑呵呵。
堂前有地不肯掃,桌上灰塵用手拖。
客人來了慢騰騰,端出半碗灰塵半碗茶。
日裡東家走西家,夜裡點燈紡棉紗。
三年紡個鵝卵苧,四年紡個菜頭紗。
菜頭紗啊菜頭紗,老鼠拖去當尾巴。
貪吃懶做的婦人每當丈夫勞動回家前才坐下紡一回紗,丈夫一來便將紗團往床背一丟起身做飯,四年如此,表象看來多麼勤勞,紡的紗該不少吧?丈夫上床背一看,只是一個菜頭大的紗團,還不如給老鼠拖去當尾巴。
如《煙筒歌》:
樂清千里到長安,天下窮人是一家。
千山萬水通大道,煙筒一杆走天下。
一根菸筒走遍天下,豪邁地對待生活,不畏艱難困苦。
此外哭嫁歌很有勸世味道:天夜空,地也空,生生世世在夢中。而上樑是拋饅頭歌充滿吉祥喜悅:一個饅頭拋過東,代代兒孫、作相公。一個饅頭拋過南,先中狀元后作官......
二、勞動歌謠將勞動的艱難傾訴出來,漁歌、田歌、山歌時時可聞。漁歌別具一格,多是無詞號子,嗨羅呵,噢羅呵,依哎呵地唱,在勞動中起了協調、鼓勁作用。漁歌號子有長號、短號、拔蓬、打水、起錨、搖擼等等。
田歌則任意延長,帶有歌詞,如《長年嘆》:
田頭田尾拋的荒,老婆兒子人供。
田頭田尾曠的曬,老婆兒子人帶。
或《耕田歌》:
耕田耕三畝哎,日曬皮肉烏哎......
或《六月》:
六月早稻黃又黃,打把稻劍日日忙。
天光割來露水谷,下半日割來好上倉。
而《十月》:
十月裡來降白霜,長年獨自困硬床。
困到半夜西風起,腳骨縮攏到下巴。
反映了農民生存的艱難不易。緊張的勞動,貧苦的生活,在這類歌謠中有了生動的反映。
如《懶漢歌》:
天光露水白濛濛,等等日晝日頭紅。
日晝日頭猛蒸蒸,等等黃昏開夜工。
黃昏蚊子千千萬,不如明天起五更。
懶漢的形象以反嘲的詞句予以生動的描繪,足以讓人辛苦之後開心一笑以解疲勞。
如《五更金雞》:
五更金雞叫嘍嘍,嬸叫小叔爬起放黃牛。
蓑衣箬笠掛在金鉤上,夾糖麥餅放在飯鑊頭。
生活情趣特濃。反映了農民家庭體系中一個方面的生活面貌和人情意味。
三、愛情歌謠這類歌謠在樂清很多,頗為群眾喜聞樂見,其原因面貌、韻味特色一直保留至今。愛情歌謠表現樂男女之間的微妙情感,是愛情追求的一種訴說方式。如《探妹》:
正月探妹正月正,我同小妹看花燈。
看你是真的唷,看你是真心。
或《張,勿用張》:
門前栽桃桃不生,後門園裡栽金罌。
十八歲媛主摘金罌,二十歲後生牆外張。
張,勿用張,想我金罌拋過牆。
你想時辰八字問我娘。
有的愛情歌謠用詞機智,善於暗示和挑逗。如《一根扁擔射過窗》:
一根扁擔射過牆,親親叫我吃金瓜。
你說金瓜怎麼吃?掰開裡面黃花花。
或《一隻麻雀》
一個大姐來送米,一隻麻雀來自飛。
一飛飛到稻草裡,一個頭來一個尾。
兩隻眼睛兩支翅膀腿,兩張嘴巴花得花兒開。
一哈一哈一朵梅花,一朵金蓮花。
或《哈哈調》:
紗窗什麼響丁當,姑娘聞聲叫隔壁王大娘。
大娘上樓問姑娘,吞吞吐吐姑娘什麼緣故病?
希哈咿嘛哈,本該請醫生,醫生不在家。
開方打脈奴不要,希哈咿嘛哈。
或《五更鼓》:
一更裡想思病,正好來得困。
耳聽廳上叫,廳上貓兒來得叫。
貓兒怎樣叫?捏噢捏噢叫唷,
聽得奴奴動動心,傷傷心,鴛鴦枕上到一更....
委婉動人的戀情,微妙複雜的心理,在這些民歌中有樂含蓄、隱喻、雙關的流露。這種藝術風格的表現多不勝舉。
四、時政歌謠對於社會生活中的時政、形勢的基本認識和態度,承載了民眾的真實情緒。如清未虹橋的《瞿振漢》:
咸豐坐落第三年,大水漫漫平屋簷。
咸豐坐落第四年,振漢反到樂清縣。
嚇得縣官康正基,鑽進水門團團旋。
驚熬浙江布政司,京城天子叫皇天。
在人民公社化期間,人們感嘆於大躍進、瞎指揮、浮誇風、強迫命令風,感嘆於強制辦公食堂吃大鍋飯得生存困苦,產生了布少民歌,如
《食堂歌》:
天光鳳凰卵,日晝光榮粉。
接力清水等,黃昏望電影。
“鳳凰卵”指洋芋,“光榮粉”指康粉,“望電影”指食堂燒了粥湯。或《放衛星》:
社社隊長放衛星,畝畝早白超萬斤。
十畝並作一畝算、,連殼帶草夾溼稱。
書記戴上光榮花,社員餓成一條筋。
或《等隊》:
天光出工等隊,中午食堂排隊。
黃昏打工分,社員討馬X(意為罵粗話)。
工分未打成,大對書記叫開會。
這類歌謠以真實、樸實的口語概括了當時形勢和生活面貌,不但富有藝術性,而且很有歷史價值。
五、童謠樂清童謠(兒歌)很多,隨時可聞。童謠往往是兒童遊戲時自然流露的童言,也有成人教育兒童對事物簡要認識的知識性歌謠。以童趣、娛樂為主。如《小小尼姑爬樓梯》:
小小尼姑爬樓梯,摸把白米供雄雞。
雄雞不想白米吃,只想小小尼姑做夫妻。
或《火眼王王》:
火眼王王,夜頭爬起燒湯。
無燈點,照月光。
無腳盂,破水缸。
無床困、困柴倉。
凍不牢,坐床槓。
跌落地下供黃貓。
早早走來吃精肉,遲遲走來啃骨頭。
火眼王王(螞蟻)怎麼會燒湯呢?這些都無光緊要,只需圖個上口韻味,音樂感必須很強,詞語似通非通,甚至無法記錄,而童趣十足。
又如《一個星》:
一個星,孤零丁;
兩個星,不零落。
三歲無娘被嫂辱。
辱起烏雲飄飄飛,街雙眼淚上絹機。
腳踏挨架響,織布兩三丈。
姆勿響,大哥去溫州,二哥去處洲,
買來處洲樹,做起溫州床。
眼床底角畫蛟龍。
引手上,畫蝴蝶。
踏凳頭,畫小丑。
尿盆蓋,畫鴨卵。
尿盆唇,畫痴蟲。
尿盆底,畫小姐。
尿盆臀,畫小囡。
尿盆外,畫老大。
衣櫃門,畫將軍。
衣櫃格,畫金銀。
大大小小喜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