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仰望天空之故鄉

    鄭和下西洋後,明朝開始閉關鎖國,放棄了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的發展!西方和南洋還是一如既往開展了香料等貿易!!!

  • 2 # 中56657804

    朱棣在位時的6次下西洋,隨著朱棣的去世,被強停了。接下來的仁宣之治11年是閉關鎖國和戰略大撤退、大幅度收縮時期,撒了哈密衛,撤回在西域的使節,停止西域各國的年年進貢,等於放棄了新疆領土及西域所有各國的交流,北面因戰略收縮,在仁宣之治的第14年,導致元蒙大踏步南進,在土木堡戰役中,明英宗帝被俘,不是于謙的拚命死守北京城,明朝也就亡了。南面放棄了越南已劃入的版圖。東面是海洋,因關閉修造船廠,就不多說了。說句題外話,下西洋後的仁宣之治(閉關鎖國和戰略大撤退)雖給百姓帶來24年的安康,從皇室的宣德瓷到民間的宣德爐,都能感覺得到當時的國泰民安而繁榮的景象,但在第25年就皇帝被俘,差點亡國了。在國家安全底線和民生上,這確實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話題。

  • 3 # 北洋海軍炮手

    題目中所說的對外交流,其實是否能成要看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政府推動和保障,另一個方面是民間的自發性。當然,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因為這兩個條件是相輔相成的,要不然就是一條腿走路,早晚完犢子。

    當然,這在明朝是行不通的,因為明朝是中國古典時代極度內斂的王朝,可以說達到了內斂的極致。說不好聽的,明朝與世隔絕長達兩百多年。

    對外交流的主要手段是什麼?其實就是對外貿易,透過商品的流通促進財富的流通,即便是像地產這種不動產,也可以透過貿易而推動財富的流通,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只有財富的流通才能促進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才能刺激消費。這樣政府不僅可以透過收商業稅來增加財政收入,還可以促進市場的擴大,以及工商業的發展。雖然那時候只是手工業,但是現代工業生產的基礎就是手工業,比如說大英帝國正是透過推動商貿,才最終達成工業革命這一創舉。

    不過在明朝這條路被堵住了,因為朱元璋由於其出身小農的原因,導致朱元璋在總結元朝的經驗教訓時候,將元朝滅亡的原因歸咎於過於開放,因此朱元璋給元朝定下了內斂的基調。

    因為在朱元璋看來,理想社會是一個大農村,也就是波爾布特理想的那種。如果簡單來形容一下,朱元璋眼裡的理想社會就是沒有人口流動,沒有工商業,沒有商品經濟,沒有貨幣,沒有文化娛樂活動,一切財富資源掌握在朝廷那裡,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有甚者,朱元璋甚至不許人們擁有獨立的思想,因為朱元璋認為,老百姓就應該老老實實的種地,而不是幹別的。

    更為可笑的是,朱重八連死人都不放過,比如說孟子。就因為《孟子》當中有民貴君輕、以及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若寇仇等語句,所以朱元璋自然忍不了。因為朱元璋的出身就決定了他沒那麼大的涵養,朱元璋認為不管是大臣還是老百姓都應該老老實實的供老朱家奴役驅使。所以,罷孟子配享,刪改《孟子》85條編成《孟子節文》,也是中國歷史上一朵奇葩。

    所以,朱元璋親手掐斷了已經延續幾百年的海外貿易,所以對外交流自然無從談起。當然有明吹會說鄭和下西洋是對外交流,這純屬無稽之談,因為鄭和下西洋本質上是出去撒幣的散財童子,只要叫聲老大,交點土特產就可以獲得大量的賞賜,這買賣誰不會賺。就比如高麗棒子,每年給點高麗參再給幾個太監以及長成歪瓜裂棗的女棒子就能換十倍甚至是百倍的賞賜,這買賣穩賺不賠。

    當然,這種朝貢貿易不僅沒錢賺,對於海外交流也於事無補。比如,宋朝可以透過海外貿易獲得拜占庭的希臘火,也就是猛火油櫃;元朝獲得了回回炮這種射程和威力遠強於傳統手拉投石機的配種投石機;清朝可以透過海外貿易獲得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重型加農炮以及贊巴拉火槍,甚至還有燧發槍,而且清朝還從西方引進了算學、造船技術、金屬冶煉技術、建築工程技術以及釉彩,甚至包括西方世界人文地理、風土人情的書籍,當然不包括西方天主教的神學和哲學思想,因為中國有儒學,自然看不上西方的天主教。

    可是明朝有什麼,直到被滿洲人打的望風披靡的時候才被動的引進西學,可是有什麼用呢?由於明朝對於工商業的打壓以及對工匠和軍士的歧視和壓迫,結果反倒是替滿洲人培養了大量的人才。最終,明朝就因為內斂而完蛋。

    明朝得教訓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只有一個開放的社會才有前進的動機,一個內斂的社會只能走向毀滅。

    全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主要社會關係怎麼填?